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6):1274-1274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Maxi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2.
通过腊叶标本研究、野外观察和文献考证,结合栽培试验,研究了香蒲科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花部结构特征,补充描述了该种丝状毛在子房柄上的着生方式、小穗不孕雌花数目等性状特征,观察了在成熟期不同阶段其孕性雌花柱头与小苞片的长度变异。结果显示,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呈宽披针形、匙形或条形,先端褐色,短于柱头,或与柱头近等长或稍长于柱头;子房柄上的丝状毛除少数散生外,多数基部合生呈鞘状或束状,在子房柄下部呈1~4轮排列;小穗不孕雌花常3(~4)枚。研究材料在7月中旬前后雌花小苞片明显短于柱头,随果穗成熟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长苞香蒲(T.domingensis Pers.)子房柄上的丝状毛形态和着生方式与水烛中的情况基本一致,但小苞片白色透明,小穗不孕雌花常1(~2)枚。这表明水烛孕性雌花小苞片和柱头的长度比例与不同成熟阶段有关系,不宜作为与长苞香蒲的区别特征,而小穗不孕雌花数目和小苞片颜色等特征对两物种的划分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14-21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 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形成以四…  相似文献   

4.
单穗升麻的柱头和雌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穗升麻的雌蕊群由1~5枚离生心皮组成。子房单室,4~9枚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形或T形排列,合点端一个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3个单核反足细胞,胞质浓密,在球形胚时期尚能观察到其退化痕迹。极核融合早,次生核位于合点端。胚胎发生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雄蕊凋谢后1~2天花柱顶端腹缝线周围出现乳突细胞,雄蕊凋谢后3~5天延长成柱头毛。讨论了单穗升麻与南川升麻柱头可授期与花粉生活力的差异对传粉效果和结籽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舞花姜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岚岚  邹璞  廖景平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385-2392
对舞花姜(Globba racemosa)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其缺失雄蕊的去向及其唇瓣和腺体结构的属性.结果显示:(1)舞花姜花梗部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在基本组织内.(2)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2部分,中央区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且外环维管束发育为子房壁维管束,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均起源于中心区维管束,二者的分支在延长部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在网结之上,近轴面的两束心皮背束分支分别进入到2枚侧生退化雄蕊中并成为其主束,远轴面心皮背束的内方分支则成为唇瓣中束,三束心皮背束的其余分支均上行入萼片.(3)唯一1枚功能雄蕊接受近轴面隔膜束的内方主支作为其主束,远轴面2枚隔膜束的主支最后进入唇瓣的两侧束,三束隔膜束的外分支均发育为花瓣束.研究认为:舞花姜的唇瓣是一个三重结构,其中央维管束代表1枚外轮雄蕊,两侧维管束则分别代表2枚内轮雄蕊;舞花姜的2枚花瓣状退化雄蕊与唇瓣的中央一起构成外轮雄蕊,唯一1枚可育雄蕊和唇瓣的两侧同属内轮雄蕊.本研究结果支持姜科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属于子房上部心皮边缘的维管化附属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数珠珊瑚(商陆科)的花器官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数珠珊瑚的花器官发生和子房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数珠珊瑚花被呈2/5螺旋状发生,远轴侧的1枚先发生,其次为近轴侧的1枚发生,最后侧方的2枚花被几乎同时发生,第3枚花被在靠近第1枚的位置发生,第2枚和第3枚之间有1个空隙;(2)4枚雄蕊是同时发生的;(3)心皮发生于分生组织的远轴侧,心皮原基形成后,向上向轴生长,在子房成熟前在近轴侧非正中位形成1个孔,该孔为心皮最终愈合前的残迹,到子房成熟时.因子房的生长孔被挤压缩小,在进一步的生长过程中愈合。子房由1枚心皮构成;(4)从子房发育过程的切片看,该植物的胚珠是在子房发生后不久发生的,子房上的圆孔形成时,从近轴侧的分生组织发生胚珠原基,由胚珠原基分化出珠被与珠心。  相似文献   

7.
利用SV11立体显微镜和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序原基最先发生,然后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单花原基;4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其中一侧对位先发生;6~10枚雄蕊原基以轮状方式几乎同时发生;心皮原基最后发生,2~3枚(稀4枚)心皮原基同时出现,随后进行侧向生长,逐渐合拢形成子房.雌花中,花柱、柱头分化明显,雄蕊退化.雄花中,花丝细长,花药饱满,雌蕊退化或发育不完全.两性花中,雌雄蕊发育完全.花粉粒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为条纹状纹饰.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自然状态下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状态,总结其败育类型,该文通过采用解剖和切片等方法对青秆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结实率低下的原因。结果表明:(1)青秆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小穗柄不发达,簇生花枝节部。(2)每朵小花拥有内、外稃各1枚,花药6枚,浆片3枚,雌蕊1枚;浆片透明,边缘具有发达的纤毛;子房具棱,子房上部具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三分枝羽状柱头。(3)青秆竹花药具有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花药发育后期极度退化;小孢子母细胞分裂类型为连续型,产生两边对称型小孢子,花粉粒细胞成熟后为3核。(4)雄蕊和雌蕊出现多种败育类型,可能是导致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综上结果表明,青秆竹花器官的形态结构发育正常,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造成了其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9.
1.IAA及2-4D可以代替传粉作用可使80—90%紫萼的子房发育。不传粉和不处理子房在三天后全部脱落。 2.在生长激素代替传粉的子房中,合子及次生核不能分裂,因此不能形成合子胚及胚乳,但不定胚原始细胞能进行分裂,形成幼小的不定胚。 3.在生长激素代替传粉的作用下不定胚发育的初期情况和发育速度与正常的相似,但在发育后期,细胞缺少分化,表现为愈伤组织状。24天后,在无胚乳的条件下,停止生长。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定胚的发生与传粉并无直接关系。不定胚进一步分化需要胚乳或它们的活性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黄衡宇  龙华  李鹂 《广西植物》2010,30(1):36-44
首次报道了南方山荷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果如下:花药4室,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7层细胞组成,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3层中层和2层绒毡层;药室内壁有带状加厚现象,绒毡层细胞多具双核,为腺质型绒毡层;多孢原,发生于表皮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十字交叉形、直线形、左右对称形或"T"形;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偶见3-细胞型;成熟花粉粒呈圆形,具单萌发孔。雌蕊1枚,子房单心皮,纵切面呈瓶状;1室,边缘胎座,具4~5枚发育不同步的横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在一直线上或呈"之"字形。多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四分体,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3个反足细胞大而明显,但宿存时间短,较早退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解剖方法对芸香科山小橘属(Glycosmis)国产9个种类11份材料的花部特征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国产山小橘属植物雄蕊花药顶端具有突尖附属体和油腺2种类型,大部分种类的花药背部具有1至数枚油腺,但山橘树(G.cochinchinensis)的花药具有稀疏长毛;雌蕊的子房柄按其增大程度分为近球形、增大垫状和伸长形3类,子房的形状有近球形和稍增大柱形,子房外壁有光滑、具圆形凸起腺点及具不规则瘤状凸起3种类型,子房室的数目有5室和4(或3)室2种类型,花柱形状分为圆柱状和渐狭柱状,柱头特征分为稍增粗和不明显两类;大部分种类花柱为宿存,仅锈毛山小橘(G.esquirolii)的花柱在果实发育时脱落.山小橘属的花部特征在种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属下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黄连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雄花有4~5枚雄蕊,每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四分体时期可观察到少量的二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2-细胞型,球形或近球形,具2~4个萌发孔.雌花单子房,1室,1胚珠,单或双珠被,厚珠心,胚珠倒生,胚囊发育为蓼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观测及光学解剖,观察了斗竹(Oligostachyum spongiosum)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以及花后林相更新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光学显微技术结合石蜡制片,对斗竹的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斗竹为一次性整体开花竹类,花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花期约持续45 d,成花量大。(2)花序为圆锥状混合花序,每花序由4枚小穗构成;小穗细长,每枚小穗由5~17枚小花组成;小花为颖花,顶部小花不发育,外稃、内稃各1枚;浆片3枚,卵圆形;雄蕊4~6枚(多为6),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 细胞型,球形,表面纹饰颗粒状,具单个萌发孔,花粉发育过程中部分花药出现异常收缩及空腔的败育花粉粒;雌蕊1枚,柱头3叉,羽毛状,子房1室,胚珠倒生,厚珠心,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结构及发育过程均正常;雌雄同熟,异花授粉,果实为颖果。(3)斗竹花后全林死亡,结实率低,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为8.1%。研究结果为研究竹子系统分类、开花机制,开展杂交育种及竹林更新复壮工作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34-63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  相似文献   

15.
正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 Maxim.),为一年生无毛小草本,株高3~9 cm。胚轴伸长成茎,两枚宿存子叶线状披针形,茎顶簇生数枚叶;叶菱状倒卵形或匙形,长0.5~2 cm,宽1~11 mm,中上部具齿,基部渐窄成短柄,叶脉开放式二叉分歧。花小,两性,数朵簇生于叶腋;萼片膜质2~3枚,镊合状排列,宿存;无花瓣;雄蕊2~3枚,稀退化为1枚,与萼片互生;心皮1~3,离生;子房上位,具1颗横生胚珠,柱头顶生,无花柱。瘦果圆柱形,长  相似文献   

16.
紫苏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花蜜腺位于不均等分裂的花盘裂片上,属于子房基部的盘状蜜腺。3枚小裂片上的蜜腺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而另一枚大裂片上的指状蜜腺则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4枚蜜腺的表皮细胞外均具薄的角质层,仅在指状蜜腺的顶部分布着密集的气孔器。蜜腺来源于花盘表面的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液泡和淀粉粒呈现有规律的消长变化,这与蜜汁的合成与分泌有关。3枚小裂片蜜腺的原蜜汁来源和泌蜜途径与指状蜜腺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七叶树的栽培技术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七叶树 ( Aesculuschinensis Bge)又名梭椤树、娑罗树、梭罗树、梭椤子、索罗果、开水果、开师粟 ,为七叶树科 ( H ippocastanaceae)落叶乔木。因叶片掌状复叶 ,小叶 5~ 9,常为 7个而得名。小枝粗壮 ,顶芽大。掌状复叶对生 ,小叶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小叶柄长 5~ 1 7mm,总叶柄长 5~ 1 8cm。直立密集圆锥花序顶生 ,长 3 0~ 45 cm,总轴粗状 ,长 6~ 1 4cm;花小 ,白色 ,杂性同株 ,两性花生于花序下部 ,雄花生于上部 ;花萼筒形 ,花瓣 4,不等大 ,白色 ,上面 2瓣常有桔红色或黄色斑纹 ;雄蕊 7。子房上位 ,3室 ,每室有胚珠 2。蒴…  相似文献   

18.
蝴蝶果属新属大戟科—大戟亚科—巴豆族雄花:花萼4—5深裂,裂片镊合状排列;花盘缺;雄蕊4—5枚,花丝离生,花药背着,2室,纵裂;退化子房柱状。雌花:萼片不规则覆瓦状排列;花盘缺;子房椭圆体形,1室,表面有3条脉;胚珠大型,在室中仅有1个,花柱3裂,离生,柱头3深裂,裂片的顶端再次2—3羽毛状开裂。果实核果状,偏肿或球形,外果皮膜质,有3条脉。种子单独,胚乳厚。高大乔木;叶互生;花序顶生,圆锥状,由长穗状花序集成,每个穗状花序单独;花单性,雌雄同株。  相似文献   

19.
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11立体显微镜和JSM-6360LV型扫描电镜观察‘桂味’荔枝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序原基最先发生,然后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单花原基;4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其中一侧对位先发生;6~10枚雄蕊原基以轮状方式几乎同时发生;心皮原基最后发生,2~3枚(稀4枚)心皮原基同时出现,随后进行侧向生长,逐渐合拢形成子房。雌花中,花柱、柱头分化明显,雄蕊退化。雄花中,花丝细长,花药饱满,雌蕊退化或发育不完全。两性花中,雌雄蕊发育完全。花粉粒近球形,具3孔沟,表面为条纹状纹饰。  相似文献   

20.
北五味子的果实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军  谷安根 《植物研究》1992,12(4):383-388
采用不同花期的子房与花谢后的果实解剖制片为材料,综合研究结果,明确北五味子的雌花,其离生心皮雌蕊群呈螺旋状着生在圆顶状的花托上。每一个单雌蕊均由鸡冠状柱头与下面膨大的子房构成。花柱缺如。子房有自背缝线上发生的假隔膜隔开,致将子房形成假二室;胚珠倒生乃至弯生,亚边缘胎座(submarginal placenta),受精后发育成旋生聚合浆果(spiral-baccacetum),内含种子1-3(2)枚。种子属双子叶有胚乳种子,胚甚小,约为种子的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