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笑哈哈地马年到了,伴随着对百花芬芳的渴望,《生命世界》在2014的新航线上扬帆启程了。2013年,《生命世界》继续保持着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势头。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生命世界》也从自身做起,于是,这一年,在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0周年学术年会之际,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的主题,为这次大会出版专辑;并且来到南昌,参加了科学家对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熊曦 《生态学报》2020,40(14):5081-5091
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引入到其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当中,阐述了其分析评价的四个核心要点,并据此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40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就其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分析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结果表明:一是DPSIR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信息,模型显示,可通过增强"驱动力"、降低"压力"、优化"状态"、妥对"影响"、全面"响应"等途径来增强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二是从指标权重和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正向影响且权重较大的指标,要重视其正向影响并积极推动其效应最大化,对一些制约或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负向指标,要严格做好控制工作并减少其影响效应。三是研究得出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宁远、江华和蓝山三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社会、经济和制度的"驱动力"持续增强,生态资源和环境"状态"不断改善,生态社会和经济"影响"逐渐合妥,生态社会、经济和环境"响应"全面迅速,但经济转型、资源和环境"压力"仍然亟待降低。建议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的要求着手,对照目标,弥补差距,推动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科学》2008,27(6)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广东",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在出席2008年12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生态学会"七大"暨建设生态文明报告会时的题词。陈小川说,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已有28年,学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广东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理论上来说,这就把生态文明作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擎,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艺、教育、科学、法律、经济等."生态文明"即指生态理念在上述人类社会文明事业中的体现和实践.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storation)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以较大篇幅,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和加强生态建设:"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党的十八大更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大国策之一.这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指导下,清华附中标本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展陈设计理念重新改建。标本馆通过精美的人文生态环境,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态情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习得相关的生态学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但是,很多人至今依然不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或简单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生态建设,甚至出现以建设生态的名义破坏生态文明的现象。生态文明作为人们长期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的精神信仰,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唐尚书  郑炳林 《生态学报》2019,39(14):5157-5165
随着近期我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生态类型丰富但自然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再度引发学界关注。历史上罗布泊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交通重要节点,在中外文明交往与民族融合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如今罗布泊干涸以及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促使学界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进行反思。为进一步了解当前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的整体概况、热点议题及学术前沿趋势,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研究做出阶段性总结,以期为后续深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文明演进互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生命世界》发表的五篇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章,是我在福建农林大学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的部分内容。该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讲的内容既是大家熟悉的,又是陌生的,期望引起公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体现为哲学上的辩证统一,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海洋经济发展所提供,生态文明建设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价值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等。通过研究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得出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结论,而且可以发现某些新的学术问题,最终丰富和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关系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2013年,中国政府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作为对自然保护价值高的国土空间实行的一项开发保护管理制度,这是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国家公园体制不是简单地引入国际模式建立若干国家公园,而是需要结合中国新一轮重大改革在体制设计、整合和融入现有自然保护体系等方面寻求变革。1国家公园定位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最早提出的"国家公园"概念主要是基于视觉景观的保护,保护"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也是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继承与飞跃,以及建设美丽中国伟大实践的接力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展现"生态创新"研究兴起的社会发展态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广东省生态学会于2017年6月在广州市从化区开展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和政策创新"和"生态环境科技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的科普展览宣传活动。活动过程中,利用海报展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了生态村落的建设。然而在集体林改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集体林改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对集体林改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会勇  赵学娇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8,38(17):6235-6242
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大略方针,而森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生态安全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从省域层面分析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沿用PSR模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状况是各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森林生态状态对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影响最主要,森林生态压力影响次之;生态文明建设前期,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后期,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针对各地区森林资源的不同状况,提出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技术评价方法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范围内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技术在遏制生态退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生态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和评价,影响了其在脆弱生态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与推广。"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项目(2016YFC05037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该项目旨在厘清全球生态退化状况及其对生态技术的需求,建立生态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模型,评价国内外不同类型生态技术以及重大生态工程区和不同生态退化区域的生态技术实施效果,筛选和推介满足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评价平台和集成系统,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本刊始终关注着,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围绕人,山、水、林、田、湖、草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跨学科视角,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科考和社区调查活动,不断加深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为了清晰地回眸这一过程,特从近10多年来出版的期刊中,选取摘编了30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我们将不断深化对"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以应对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安全问题,以追求建设绿色家园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在我国的实施,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令世人瞩目。习近平总书在10月18日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国家公园应该是此等优质生态产品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黄智洵 《生态学报》2016,36(23):7778-7791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以生态文明为理念进行城市群的建设。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至2013年的生态文明水平;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障碍度模型解析城市群生态文明差异化格局的成因和重要影响因子;运用空间全局自相关方法分析城市群整体生态文明水平的空间聚集程度;借助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地区生态文明状况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研究表现:(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水资源总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大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2)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生态文明水平颇佳,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市呈圈层低值分布,"中心-外围"模式明显;环长株潭城市群展现长沙、株洲双核模式,一定程度上带动临近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但与相隔较远城市极化现象严重;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地市间生态文明差异较小,5年来生态文明水平进步明显。(3)2009至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负相关向微弱的正相关演变,并于2012年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倾向。(4)襄阳市、宜昌市生态文明水平逐年下降,由生态文明库兹涅茨曲线的上方跌落至曲线下方,经济刺激对生态文明贡献偏低,九江市生态文明水平的保持与连续性较弱,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摄影要发展.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和了解.更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视。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们要将生态摄影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更要作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课题来进行宣传和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摄影在建成小康社会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