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荣生 《蛇志》1994,6(3):46-47
院外抢救与转运蛇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二例李荣生广西南宁急救中心1987—1990年间我们急救中心在院外急救中应用呼吸机抢救成功蛇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二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1.1例1.男性,50岁,农民,于×年×月在捕捉眼镜王蛇重约1kg(经专业人员辨别...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时间窗与血清FGF-2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PPCI手术并住院治疗且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73例患者,根据FGF-21水平高低,将73例患者分为FGF-21低水平组(>140.41 ng/L,n=54例)和FGF-21高水平组(<140.41 ng/L,n=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救时间窗和SO-to-FMC时间差异,再通过Spearson法判断急救时间窗与FGF-2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FGF-21低水平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窗SO-to-FMC、FMC-to-B、D2B和STB均较FGF-21高水平组患者时间长,且SO-to-FMC时间>120 min是导致FGF-21水平变低的危险因素,介入手术时间窗指标与FGF-21水平均呈正相关(r=0.235、0.462、0.298、0.337)。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方式(急诊)和SO-to-FMC均是FGF-21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to-FMC时间和STB时间延长可能促进STEMI患者FGF-21水平异常,故应严格把握好院外的急救时间。  相似文献   

3.
张剑锋  李浩  严若谷  廖园莉  李其斌 《蛇志》2011,23(4):357-358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晴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我校2008-2011年入学的458名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4项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进行技能考核。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4项技术平均合格率为27.3%;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合格率为55.6%。92.3%的医学研究生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89.5%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医学研究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差,应定期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对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在我院参加培训28名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进行调查,对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电除颤功率等问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对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进行技能考核。根据职称分为初级和中级2组,比较2组成绩差异;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心肺复苏技能平均合格率为14.2%,4项技术合格率为17.8%;初级与中级职称组成绩无差别(P>0.05);89.2%的社区全科医师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92.8%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普遍掌握较差,应定期进行对他们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针对患者预约服务及候诊排队拥挤的问题,讨论了基于手机短信的院外候诊服务流程和基于专家问诊时间的分时就诊流程。首先介绍了预约诊疗的几种模式,并讨论了预约就诊数据交换的流程,然后讨论了基于手机短信的院外候诊服务流程和基于专家问诊时间的分时就诊流程,完全改变了传统取号后直接候诊的就医流程。文章主要从院外候诊、分时就诊以及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对预约诊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对有效解决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缓解医院拥挤的现状、减少患者感染几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毅 《蛇志》2016,(4):519-520
目的探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水平。结果低年资护士在急救时能将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中能作出快速准确判断。结论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有利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缩短了课堂培训与临床实践差距,是一种有效且零风险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文宫镇居民对日常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以及对急救相关知识的需求,为提高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随机对文宫镇285名居民进行基本急救知识认知程度和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居民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度低,不能满足突发情况的现场急救需求,急需对居民进行急救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论:应对居民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和教育,以减少致残率、死亡率,为突发情况抢救成功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应采取的最有效急救措施,以提高急救水平,并为今后的急救策略作出明确的指导.方法:通过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121位、因多发性四肢骨折而致的失血性休克伤员的救治,进行分析,总结出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和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结果:121例伤员中,经急救处理后,存活118例,死亡3例,总体存活率97.5%.结论:我们采用止血、支持呼吸与循环、观测生命体征、判断伤情、简单外固定伤肢、补液、输血、处理重要脏器损伤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性的急救措施,平时完善医疗工作制度、经常性地进行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能有效地降低多发性四肢骨折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蛇志》1989,(2)
本刊编辑部受中国蛇协急救研究会、中华急诊医学会中西南地区(十省)急救医学协作中心、广西急诊医学会、湖北省急诊医学会、云南省急诊医学会、湖南省急救医学会、广州地区急救医学会、海南省急诊医学会筹委会等单位的委托,拟于今年11月举办“现代心肺脑复苏”专题讨论会(地点待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胸痛急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胸痛中心建设为契机,率先将物联网、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引入胸痛中心的建设之中,并联合多家基层医院、干休所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军地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将急救服务流程从院内延伸到院前急救和转运过程中,在提升我国胸痛急救的服务能力、改善急救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上勤 《蛇志》2013,25(1):32-34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室→各专科病房或ICU)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出诊收治的166例昏迷患者由急诊急救人员于院前采用呼吸与循环管理、镇静、脱水降颅压、途中转运及监护等措施急救,并与院内急诊、ICU或各专科急救的无缝衔接等急救措施。结果 166例患者抢救成功137例,抢救成功率82.53%。结论昏迷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院内积极配合开通绿色通道,各病区急救无缝衔接,可显著提高院内的抢救成功率。规范院前处置、途中转运、监护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救治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3)
目的了解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后随访需求情况,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的肺癌化疗患者院外随访需求情况调查表便利抽取84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随访选择意愿、随访需求等。结果电话随访是患者院外首选的主要随访方式(86.9%),且希望由医生(48.8%)进行随访;每次10 min的随访通话时长占比例最高(47.6%),下午(33.3%)是患者希望进行随访的最佳时间段;患者希望医务人员开始随访的时间为出院1周(47.6%),患者更愿意接受2周1次(44.0%)的随访频率。定期复查(58.3%)是患者最想获得的院外指导。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院外随访意愿强烈,需开展多渠道的随访服务,以满足患者对随访方式、随访时段、随访内容的需求,提高疾病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对毒蛇咬伤的救治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1月作为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方案的时间分界点,选择实施前后毒蛇咬伤的住院病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前行常规急救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将实施后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急救处理方案的有效性(痊愈、好转、无效)及症状好转时间(伤口肿痛、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结果实施前的急救有效率为86.67%,实施后升至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的伤口肿痛、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症状好转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毒蛇咬伤实施早期程序化急救处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20,(3)
目的通过运用新媒体在大学校园内宣传或与学校相关社团合作推广急救知识,让大学生能够通过"急救帮"APP的帮助,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相关操作,提高急救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方法以校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校园内常见的突发疾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急救知识和资料,并进行分类和归纳;依据查找的疾病知识,以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急救的相关内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对大学生参加急救培训意愿得出,医学类专业占91.38%,非医学类专业占79.14%,不同专业学生在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均持有较高的热情和意愿,其中非医学专业学生较医学专业学生更高(P0.05);有82.7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学习急救自救知识,且大学生较为认可的三类急救教学方式比较,以教学视频演练占主要比例。结论大学生对校园"急救帮"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热情度高,能使大学生快捷掌握简单易懂、科学权威的急救知识,提高大学生临床技能和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罗秀萍 《蛇志》2014,(2):194-19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3例FC患儿依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的间隔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的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对FC患儿行针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医急救措施,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1962~86年我们救治了116例毒蛇咬伤病人,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1例,最大57岁,最小6岁,平均31.5岁。军人和家属94例,城民6例,农民16例。竹叶青咬伤81例,占70%,银环蛇咬伤6例,占5%,眼镜蛇咬伤5例,占4.3%,蝮蛇咬伤和龟壳花蛇咬伤各1例,占1.6%。不清22例,占19%。由于及时早期处理和治疗,无一例死亡。通过对116例毒蛇咬伤救治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毒蛇咬伤的救治必须抓住两点,1.普及蛇伤局部除毒的早期急救处理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蛇伤残废及死亡率将大大降低。2.做好蛇伤后危重症的抢救工作,挽救一些处理不及时,中毒严重的垂危病人。由于部队经常进行蛇伤现场自救互救的宣划工作,所以部队及家属蛇伤后院外处理率达97.8%(92/94),而当地人为59%(13/22)。伤肢院外及时处理,对于如未伤及血管,蛇毒沿着组织间、淋巴管扩散是很重要的一步。它  相似文献   

17.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针对院外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其特点在于可对身处院外、自由活动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远程、实时、连续的监护,同时获得被监护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已完成的整体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干预,而且还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对突发急病的患者进行快速救治。该系统是院内监护系统功能的延伸,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给予6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室到球囊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可为进一步诊治赢得时间,并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体外细胞毒性,初步探讨其用于战伤急救止血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选用小鼠L929细胞,应用MTT法、直接接触培养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法、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等检测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的细胞毒性.结果: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毒性为0-1级,符合我国医疗器械评价标准毒性分级标准,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L929细胞与沸石直接接触生长良好,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在沸石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复合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细胞相容性良好,符合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标准,是一种安全、高效、多功能的战伤止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