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诚  马清钧 《病毒学报》1995,11(2):99-106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随所融合的抗原簇不同在10-50μg/ml之间,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  相似文献   

2.
通过固相化学合成法合成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4个抗原决定簇基因,这些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以不同方式串联后与ctxB基因融合,构建了12种表达不同嵌合蛋白的重组质粒,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均能高效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在10~50μg/ml之间,随所融合的抗原决定簇不同而不同,表达水平主要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组成有关,而与抗原决定簇的大小及串联次数关系不大。融合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达到了电泳纯,为进一步研究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及用作抗-HCV ELISA诊断试剂抗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霉素B亚基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  相似文献   

4.
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乙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抗原决定簇基因,与霍乱毒素B亚基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PreS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合蛋白制品,为研究融合蛋白免疫原性并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肽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诚  石成华 《病毒学报》1996,12(3):200-206
本研究通过反转录从丙肝病人血清中克隆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33c基因,通过DNA合成法又分别合成了编码HCV核心抗原基因,NS4抗原及NS5抗原部分抗原决定簇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含有上述四种抗原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以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的抗-HCVELIS试剂检测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98份标准血清时,其阳性,阴性符合分别达97%和98%  相似文献   

6.
将丙型肝炎病毒C+E1区基因插入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1质粒中,构建了质粒pBV221HCV/C+E1作为表达载体,然后,将含有该质粒的宿主大肠杆菌进行升温诱导表达HCV/C+E1区基因,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插入到表达载体pBV221中的HCV/C+E1基因片段能够得到有效的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为非融合蛋白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同时这种C区和E1区连接共表达的产物保持了良好的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全化学法按大肠杆菌密码偏性合成了HBV PreS_2抗原决定簇基因,与ctxB基因的3’端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达30μg/ml,表达产物95%以上分泌到胞外。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保持了CTB的基本高级结构和生物学功能;ELISA实验证明融合蛋白具有CTB和HBV PreS_2的抗原性;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融合蛋白制品,为研究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并进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肽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约530bp)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cDNA片段(约860bp)。C33c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   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约1400bp)。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控型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重组,构建成表达质粒pBV/C33c-C831,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获得了重组嵌合抗原C33c-CL的表达。通过酶切分析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对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9%的表达产物做了鉴定。采用TritonX-100和盐析处理,获得粗提表达产物。粗提的表达产物经尿素裂解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可用于检测抗HCV核壳蛋白和抗NS3区抗体的重组嵌合抗原C33c-CL。对C33c-CL做抗原性分析发现,它同时具有完整的C33c抗原和C22抗原的免疫反应活性,完全能替代单纯的C33c和C22抗原。该嵌合抗原在血清学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望成为新一代HCVEIA诊断试剂的优选抗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两份分别来自湖南省娄底地区丙型肝炎病人和河北省秦皇岛市职业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打点杂交阳性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1段563bp的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269/831,并通过PCR得到了3个表达片段C831、C801和C587。测定C269/831基因的全序列后发现,中国人HCV湖南分离株与HCV-Ⅰ型株HCV-US和Ⅱ型株HCV-BK在该基因区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3%/94.6%和95.2%/94.6%。利用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表达了非融合的C区抗原基因重组蛋白CL、CM和CS。通过免疫筛选法及Westem印迹法对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11%的表达产物进行了鉴定。采用TritonX-100和盐析处理表达产物,再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可用于检测HCV血清抗体的核壳蛋白(C)抗原。通过不同分子量抗原的表达,发现由C区N端8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CS其抗原性与由158或16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CM或CL相同,但抗原的稳定性和表达量显著优于后两种抗原。本研究为研制HCV抗体诊断试剂盒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丙肝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编码完整HCV核心蛋白(C区)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中。重组转移质粒DNA与线性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蚀斑筛选获得了带编码全部核心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HCV核心蛋白,其分子量的为20kD。免疫印染和酶联免疫实验表明,此重组蛋白能被人HCV阳性血清所识别。动物实验表明此重组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