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量已证明CD28家族分子与B7家族一产生的共到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的T细胞激活中作用,对相关分子的研究已成为免疫学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不CD28家族分子的结构、配体、领事声望地以及对免疫应答的调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BRCA1为一新的肿瘤易感基因,定位在17q21,其cDNA可转录7.8kbmRNA,编码含1863个氨基酸残基的长多态,在遣传性乳腺卵巢癌中有高频率的BRCA1基因杂合性丢失,同时有多形式多位点的基因突变,符合肿瘤抑制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性研究经典Tgfβ信号通路各成员,在人类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探索Tgfβ信号通路在人类结直肠癌发生中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GEO数据库中下载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人类结直肠癌芯片结果,通过Ultral Edit软件实现探针号和基因名的转换以建立全转录本表达数据表;通过KEGG信号通路图谱选择Tgfβ信号经典通路待测分子,统计学分析各待测分子在正常组癌症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GEO数据库中下载和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人类结直肠癌结直肠癌芯片12组基因芯片结果,对Tgfβ信号通路及其旁路共27个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分子4个,下调的基因3个,具有或接近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Smads分子的表达下降阻断经典的Tgfβ信号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配体分子和受体分子的广泛上调可能刺激旁路分子的激活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共刺激分子是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有促进T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正调控分子,也包括诱导和维持T细胞免疫耐受以至凋亡的负调控分子。将从这两方面对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免疫,尤其在宫颈癌中的相关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T 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至少需要 T 细胞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双信号”参与的学说目前得到了广泛支持。共抑制或共刺激分子提供的 共信号决定了 T 细胞受体信号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最终效应。近年来,靶向共抑制分子如 CTLA-4 和 PD-1 开发的抗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获 得了巨大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3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肿瘤免疫治疗有 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并驾齐驱的抗肿瘤主流治疗方案。针对共抑制分子 CTLA-4、PD-1、PD-L1 和共刺激分子 CD137,综述 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NatureBiotechnology》1999年17卷1期8页报道:美国有6000万只狗。全世界宠物抗癌市场的贸易额高达30亿美元。鉴此,美国将在1999年初首次在狗中进行用基因疗法治疗黑素瘤的试验。并拟将在狗中获得的结果作为人类癌症基因疗法研究的一部分。这种基因疗法作用了编码未公开的细胞激活素和超抗原的基因。用于狗的基因疗法的药物可直接注射入肿瘤。这种药物可望于2000年底或2001年初面市。美首次在狗中进行抗癌基因疗法试验@汪开治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高人类预期寿命的重要障碍。目前临床上主流的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还不能完全治愈肿瘤且常常副作用巨大,其中原因较为复杂。而以沙门氏菌抗肿瘤疗法为代表的细菌抗肿瘤疗法具有潜力弥补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在肿瘤靶向性上的不足。本文将从目前癌症治疗的困境出发,回顾细菌抗肿瘤疗法的历史,阐述基因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时代沙门氏菌抗肿瘤疗法的进展,论述其作为下一代抗肿瘤微型机器人的潜力。最终,我们希望在靶向肿瘤治疗领域激发思想火花,克服沙门氏菌抗肿瘤疗法的局限性,推进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导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是各种导向治疗方法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了前体药物疗法,免疫毒素,基因疗法,以肿瘤增殖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为靶的导向治疗,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等导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因免疫的研究已成为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注射的DNA直接转专职递呈细胞,它可激活CD4T细胞、B细胞和CD8T细胞。但也有证据表明DNA转染的肌细胞或角质细胞生产抗原后,转送给浸润在附近递呈细胞,激活相应的细胞。DNA免疫刺激序列的发现,使人们在基因免疫时应用或设计特殊DNA的结构成为可能。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是基因免疫中最有前任的生物佐剂。  相似文献   

10.
梁迎春  程龙  叶棋浓 《生物技术通讯》2012,23(3):436-439,460
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众多基因的过程,肿瘤的基因治疗也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沉默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疗法、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肿瘤多药耐药基因治疗、抗端粒酶疗法和多基因联合疗法等。我们简要地对上述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基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步,引导了在分子水平研究替代正常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方法,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β细胞系和非β细胞系的构建已有一定的进步,胰岛素基因直接转染给动物体内可以控制血糖.因此,细胞工程和基因疗法必将会为糖尿病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在增加肿瘤DNA疫苗免疫原性、提高肿瘤DNA疫苗效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予以综述。简要阐述了以下几种较有效的增强肿瘤DNA疫苗效力策略的机制和进展:(1)以细胞因子表达质粒为佐剂;(2)以质粒编码的趋化因子、协同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补体为佐剂;(3)以CPGODN为佐剂;(4)其他一些佐剂。  相似文献   

14.
将免疫刺激分子加至肿瘤细胞中据称这是一种潜在的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有用方案。作使用共刺激分子B7—1(CD80)的GPI锚定形式的转移而对分离的肿瘤细胞膜进行修饰,从而开发一种无细胞肿瘤疫苗以期用于临床。分离的肿瘤细胞膜是用已建立的肿瘤细胞系制备出来,作对进行修饰所需的最优条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测定。发现于生理温度37℃下GPI—B7—1能够最大程度地转移至人肿瘤膜上并且是以剂量依赖方式进行,GPI—B7—1向分离的膜的转移导致稳定的表达及显示共刺激功能,这些经修饰的膜能够贮存以便进行反复免疫。分离的肿瘤膜可直接从外科手术除的人肿瘤组织制备,通过GPI—B7—1修饰并共刺激T细胞。最终,从肿瘤组织分离获得的膜表达Ⅱ类MHC化,这与同一病人体外建立的细胞系有所不同。这种得自病人肿瘤组织的所分离的膜上表达免疫刺激分子的新型方案将使自体性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制备更加有利于那些取其肿瘤细胞系的病人,而这些肿瘤细胞还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理解的深入,分子靶向疗法渐成热点。这一新疗法能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属于肿瘤的生物治疗范畴,其原理主要是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干预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攻克胶质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何裕民 《生命世界》2006,(9):104-105
目前,尽管对肿瘤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提出了众多假说。然而,由于受医学模式的制约,人们只是把肿瘤看作是如同细菌、病毒感染一样,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或恶变。或者说,研究的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生物学结构上,不管是细胞层面上,还是分子层次,抑或基因结构组学,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深感遗憾的偏颇。  相似文献   

17.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肿瘤与免疫调控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B7家族是共刺激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成员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越来越明显.B7家族新成员B7H4是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因子,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周期的进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可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其与妇科肿瘤的关系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拟对B7H4在妇科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WD)基因已被克隆,序列分析表明,其基因产物(ATP7B)编码的是一种衾中1411个氨基酸的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具有这些酶所独有的功能结构区:金属离子结合位点、阳离子转导区、SEHP序更及跨膜区等,WD基因高频突变位点多与这些结构有密切关系。对ATP7B的深入研究将为探讨W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在离休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牛磺酸对异丙肾上腺素(Iso)刺激引起的心肌收缩蛋白(肌钙蛋白I,T,C-蛋白以及P轻链)和肌浆网的受磷醚蛋白(PLB)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so刺激后 ̄(32)Pi参入肌钙蛋白I和C蛋白的量校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02.3%和186.7%,给予牛磺酸后即明显降低;Iso刺激后 ̄(32)pi参入肌浆网PLB的量较对照组增加了550.1%,给予牛磺酸后,亦显著降低。表明牛磺酸明显抑制Iso刺激引起的心肌蛋白质磷酸化。提示抑制心肌β受体激动后的蛋白磷酸化,可能是牛磺酸保护心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是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一种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通过与B7分子的结合来阻止共刺激信号的传递,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起到抑制免疫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CTLA-4在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感染、肿瘤及抗移植排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CTLA-4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其与T细胞应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