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形态与特征云南萝芙木(RauwoIfia yunnanensis Tsiang)系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别名麻三端(傣语)、羊屎果。是常绿灌木,高0.5~2.0米,根木质,多分枝。茎有皮孔。单叶,常 3~5片轮生,叶膜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约4~15厘米,宽0.5~3.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侧脉两面明显,每边12~17条;叶柄长约5厘米。夏季开花,花白色,花冠高脚碟形,聚伞花序为顶生或腋生,着花密集,多达120朵;总花梗4~9条丛生;花瓣广卵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高达于房一半;心皮无毛,花柱丝状,柱头  相似文献   

2.
里普草属——Leptunis Stev。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弱,常茎中部分枝,枝细线状,圆柱形,无毛。叶轮生,全缘,无托叶,线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管状;无花萼;雄蕊4枚;子房二室;柱头二裂,柱头裂片球形;果为小坚果,常双生。  相似文献   

3.
宁夏枸杞属(茄科)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宁夏茄科枸杞属一新种小叶黄果枸杞和一新变种密枝枸杞。小叶黄果枸杞与宁夏枸杞相接近,但前者枝条成"之"字形曲折,叶片较小,条形、条状披针形、条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花1~2朵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萼杯状或筒状,常2浅裂,裂片边缘无毛;花冠筒部与冠檐近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扁球形或椭圆球形,常为淡黄色,近透明,长6~10mm,直径6~8mm,种子5~8枚而与后者明显不同。在外部形态上,小叶黄果枸杞与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也比较接近,但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的枝条不成"之"字形曲折,花常2~3朵或更多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冠筒部长约为檐部裂片长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浆果红色。尤其是土库曼枸杞的花萼为宽钟形,常4~5裂,花冠裂片边缘有短而稀疏的缘毛而明显有异于小叶黄果枸杞。宁夏枸杞的变种密枝枸杞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分枝多而密,叶片小,狭长椭圆形、倒披针形或匙形,长1~1.8cm,宽1.5~2.5mm;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长短不等,其中两枚较短,其余3枚较长,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卵球形或椭圆形,长5~8mm,直径3~6mm,淡紫色,近透明,多汁,味甜,种子2~4粒。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进行居群调查和取样的基础上,从形态学和细胞学角度,对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和多花黄精P. cyrtonema Hua的各主要变异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对变异式样及中 间过渡类型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玉竹和多花黄精变异产生的机制、途径及两者间的相互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人工栽培的秦岭石蝴蝶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并记录花器官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初步探讨秦岭石蝴蝶花器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导致其变异的诱因。结果显示:(1)在观察的1 996朵秦岭石蝴蝶花朵中,发现了17种花冠变异类型、5种萼片变异类型和7种可育雄蕊变异类型,总变异率分别为34.57%、38.38%和32.67%。(2)秦岭石蝴蝶花梗或可分支,花梗苞片数目2~3枚。(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7 4,而上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1 1,结合花型图示分析这可能与秦岭石蝴蝶雄蕊着生于花冠下唇内侧近基部有关。该研究统计的秦岭石蝴蝶变异类型丰富,可能对于今后秦岭石蝴蝶的系统进化、花器官发育、生殖生态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培育不同观赏价值的品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西苦苣苔科一新属——文采苣苔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和一新种,即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 D. Fang & D. H. Qin及文采苣苔W. renifolia D. Fang & D. H. Qin, 并提供墨线图。文采苣苔属的柱头外形略似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 D. Fang & W. T. Wang, 不同在于前者叶肾形,基部心形,具掌状脉,花冠斜钟状,裂片圆形,雄蕊和退化雄蕊着生于冠筒近基部。新属在体态上还接近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 T. Wang, 但前者叶具掌状脉,冠筒钟状,远轴侧膨胀,柱头马蹄形;在后者叶具羽状脉,冠筒筒状,不膨胀,柱头下唇倒梯形至线形。  相似文献   

7.
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的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花内雄蕊合生结构的繁殖适应意义, 初步研究了雄蕊合生植物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的花部综合征、传粉特性和繁育系统。半边莲花大且鲜艳, 花瓣中下部弯折并合生成背部有裂缝的不封闭的花冠筒。5雄蕊的花药紧密合生成花药筒, 花丝中上半部也合生在一起, 只有花丝基部分离插生于花冠筒上。柱头被包裹在花药筒内。半边莲单花寿命可达5 d左右。雄性先熟, 柱头在伸出花药筒之后才具活性。花的主要访问者为蚂蚁、食蚜蝇和苍蝇类等小型昆虫。半边莲单花花粉数约为(5 200±130)粒、胚珠数约为(55±6)颗, 花粉胚珠比为94.54, 应属于兼性自交繁育系统, 但异交指数和其它特征都显示其以异交为主, 部分自交亲和。套袋和人工授粉实验发现, 半边莲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与自发自交, 但自交亲和性高。雄蕊合生(尤其是花药的合生)能把花药中的花粉聚拢在一起在传粉者的一次访问中就被同时带出, 与同样具有较低花粉胚珠比的花粉聚联(Pollen aggregation)传粉过程近似。半边莲的雄蕊合生结构(花药合生成筒、花丝上部也合生)可能与一些特定的花部特征, 如花被合生成未完全封闭的筒、雌雄异熟以及低花粉胚珠比等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适应小型传粉者的“花部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为紫葳科炮仗花属常绿藤本。茎粗壮有棱,长达8m。叶对生 ,复叶,小叶1—3片,其中顶生小叶常变为3分叉的卷须,以此攀附它物。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全缘,两面无毛。花组成顶生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冠筒状,长约4—6cm,橙黄色至橙红色,鲜艳夺目,又累累成串,酷似挂挂炮仗而得名。能育雄蕊4枚,伸出。子房圆柱状,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蒴果线形、扁平,有纵肋,种子具翅。炮仗花原产南美巴西等热带地区,喜光。在温暖湿润、肥沃深厚、微酸性的土壤上生长良 好,但冬季不能低于13—15…  相似文献   

9.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西藏秦艽G. tibetica King ex Hook. f.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花冠小、檐部蓝色, 后者花大、檐部紫褐色; 但二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形态界限不清楚, 具有较多的中间形态过渡类型。本文以该地区居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以云南和西藏其他地区的典型形态类群为对照, 比较研究了两个物种间的形态学、染色体和分子标记界定。共研究了10个居群69个个体的trnS-G和ITS序列、6个居群26株植株的染色体倍性和54份标本的形态变异。结果表明, 花冠大小与染色体倍性密切相关。云南等地分布的粗茎秦艽均为二倍体(2n=26), 花冠较小; 西藏西部的西藏秦艽均为四倍体(2n=52), 花冠较大。而西藏东南部的形态过渡类型也为四倍体, 花冠较大, 且其中的部分植株花颜色变浅, 类似西藏秦艽。但母系与双亲遗传背景的分子标记都表明西藏东南部居群与典型形态特征上的粗茎秦艽聚为一支, 应属于粗茎秦艽; ITS序列上也未发现杂合位点。这些分子证据都不支持近期杂交渗入造成形态过渡性的假设。综合分析表明多倍化造成了粗茎秦艽种内形态特征的变异, 其四倍体个体与四倍体西藏秦艽在形态特征上的趋同, 最终导致了二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形态界限的模糊。但是, 分子证据可以很好地区分这种多倍化造成的形态趋同。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综合利用分子、染色体和广义形态证据来解决近缘种之间种范围的界定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 还讨论了粗茎秦艽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分布以及该高山物种可能的起源与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雄蕊合生的多样性、适应意义及分类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义并总结了雄蕊合生现象,对雄蕊合生的类型、适应意义、进化及分类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总结.本文定义"雄蕊合生"为,花内雄蕊与雄蕊之间部分或整体的结合生长,既包括愈合与黏合,也包括结合紧密的贴生和靠生.根据雄蕊合生部位的不同,将雄蕊合牛分为"花丝合生"、"花药合生"和"花丝花药均合生"等三大类.每一类中还存在着合生程度不同的子类型.雄蕊合生的结构还可能进一步与柱头或花柱合生在一起,形成"合蕊柱"一类的复杂结构.雄蕊合生在裸子植物较进化的科如百岁兰科和买麻藤科中就出现了,在种子植物中集中分布在近50个科内,且从系统关系来看,雄蕊合生各个类型可能发生过多次进化上的反复.在被子植物中,花丝合生类型更多地与较早进化的类群联系在一起,且多出现在离瓣花中;花药合生及花丝花药均合生则较晚进化,多与有着明显花冠筒的合瓣花伴随出现.这暗示着,雄蕊的合牛结构有可能与花部其他特征一起影响了植物的繁殖过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目前,还没有实验研究针对雄蕊合生各个类型开展实验以揭示其发育机制和适应意义.理论上,花丝合乍能增强雄蕊的强度,有时候还形成了围绕子房与花柱的杯状、管状或环状结构,能对子房和花柱有着保护作用且承受传粉者在花内移动的压力:花丝合生还可将雄蕊固定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位置,使得花药接触传粉者身体的部位相对固定,减少了花粉浪费.花药合生能将花内花药都集中到同一个位置,花粉接触传粉者身体的同一部位,从而降低花粉损耗和提高异交授粉的准确性.花丝花药均合生可以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合生方式的适应意义,而且还极大改变了雄蕊的结构与空间位置,改变了花药与柱头之间的空间位置(雌雄异位),对花内自交可能性和雌雄功能干扰有着潜在的影响.雄蕊合生各个类型的适应意义及其对访花者类型与行为和植物繁殖策略的影响,还需要开展实验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由于雄蕊形态与结构较为稳定,雄蕊合生的不同方式以及合生程度可以作为科与种的分类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竹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是百合科黄精属的一种,是传统的中草药。玉竹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南各省,以及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玉竹的细胞学研究较少,多见于染色体数目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地理分布区玉竹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关系,为黄精属细胞地理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6,(Z1):1-15
花萼钟状,5裂达基部;裂片条形。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筒近筒形或漏斗状筒形;檐部二唇形,比简短,上唇正三角形或近半圆形,不分裂,下唇3浅裂。能育雄蕊2,位于下侧方,伸出;花丝着生于花冠简近中部或稍超过中部处,狭条形,直,有1脉;花药基着,宽卵形或长圆形,在腹面顶端连着或分离,药室平行,顶端不汇通。退化雄蕊或存在,3,位于上方,小,或不存在。花盘低杯状。雌蕊内藏;子房条形,2侧膜胎座不内伸,2裂,裂片极叉开,生有胚珠;花柱比子房短,柱头小,扁头状,与花柱等宽或比花柱稍  相似文献   

13.
紫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是遍生在我国原野上的草花,我国旧文献中已有记载,紫花地丁不仅在春末夏初时开着带有鲜艳紫色花冠的春花,到了盛夏还开着隐蔽而不具花冠的夏花。这种紫花地丁在不同的季节有着开异样花的习性,在我国大学的植物学教材里时常引用。紫花地丁春花与夏花形态上有很大差异,受粉的机构也不同。春花的花梗较长,常伸出叶叢以上,花冠紫色有距,雌蕊的花柱较长,伸入距内,这种花需要蟲媒才能授粉。夏花花梗较短,时常隐蔽在叶片下面,花冠全缺,花柱短而仅剩有两个离距近的雄蕊紧贴在柱头上,花粉在  相似文献   

14.
鸡蛋花     
<正>鸡蛋花(Plumeria sp.)是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小乔木,枝条粗壮、肉质,具丰富乳汁。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柄长,上面基部具腺体。聚伞花序顶生,由数朵至数十朵花组成,总花梗三歧、肉质。花萼裂片小、卵圆形,不张开而压紧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或红色,内面黄色,直径4~5厘米。花冠筒圆筒形,顶端裂片倒卵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柱也短,因此从外边看不到雄雌蕊。花期5—10月,但极少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瓜器官特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 SDS单向电泳对黄瓜 ( Cucumissativus L .)的根、茎、叶、花萼、花冠、雄蕊、花柱和子房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检测到花冠中的 2 3.5 k D和 33.0 k D,雄蕊中的 1 8.8k D、2 8.5 k D、31 .0 k D、37.0 k D和 39.0 k D,花柱中的 4 5 .0 k D及子房中的 32 .5 k D蛋白 ,分别为各自器官中的器官特异蛋白质。对花冠、雄蕊、花柱和子房的可溶性蛋白的 IEF- SDS双向电泳分析也确定了相应于 SDS单向电泳上特异蛋白带的蛋白质斑点。而且相应于 SDS单向电泳上的一条带 ,在 IEF- SDS双向电泳上可能是一个以上的分子量相同而等电点不同的几个蛋白质斑点。各种器官的蛋白质含量以雄蕊为最高、花萼为最低。  相似文献   

16.
朱红苣苔属 新属 多年生无茎草本,根茎粗壮,伸长。叶全部基生,具柄。花序近伞形,腋生,花葶状,具伸长的总梗,在总梗顶端有多数叶状总苞;苞片细小,线形。花具短梗。花萼5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朱红色,狭漏斗状筒形,自冠筒中部以上渐宽大,直伸,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宽大,具4齿,齿短而直,下唇较狭长,全缘,多少开张。能育雄蕊2,系前对,自冠筒上部生出,弧曲,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叉开;其  相似文献   

17.
藿香(Agastacherugosa)又名把蒿、野苏子、仁丹草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 5米 ,有香气 ,茎直立 ,四棱 ,多分枝。叶对生 ,卵形至披针状卵形 ,上面散生透明腺点。轮伞花序具多花 ,在主茎或分枝上排列成顶生的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蓝色 ,唇形。小坚  相似文献   

18.
吴珍兰  杨永昌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088-2089
发表了黄精属一新种,即青海黄精Polygonatum qinghaiense Z.L.Wu et Y.C.Yang。本种近似独花黄精P.hookeri Baker.但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花淡黄色或白色,裂片具3脉,与筒部几等长.雄蕊着生于花被近喉部等是其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9.
用Giemsa显带技术研究了北京所产之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根尖 染色体,结果表明:它与Tanaka[8]所研究的P.odoratum(Mill.)var.Peuriflorum(Miq.) Ohwi的染色体C-带带型是很不相同的。 此外,也讨论了玉竹染色体C-带带型的特征和显 带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义冰岛蓼属果实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冰岛蓼属(Koenigia L.)8个物种的果实形态与果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果实可分为3类:类型Ⅰ:瘦果长卵形至宽卵形,中部或中上部最宽,双凸镜状或3棱状,棱脊有或无;表面粗糙或光滑,具纵向断棱状纹饰,或具波状纹饰,这种类型有冰岛蓼、铜钱叶蓼、青藏蓼、大铜钱叶蓼4种;类型Ⅱ:瘦果卵形,中部膨大,具有3棱脊,但棱脊不显著。这种类型仅小叶蓼1种;类型Ⅲ:瘦果卵形,中间最宽但不膨大,具有3棱脊,且棱脊显著;表面光滑,具多皱纹饰,或凹凸不平纹饰,或具疣状纹饰,这种类型包括细茎蓼,蓝药蓼和柔毛蓼3种。研究结果支持将柔毛蓼与蓝药蓼作独立分种处理、而冰岛蓼与青藏蓼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