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农民,右侧面部丘疹、结节、破溃、结痂5个月。曾误诊为"痤疮""寻常疣",给予药物及冷冻治疗后未愈。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确诊为"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予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0.25%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现随访1.5个月,皮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其右侧腰部出现一黄豆大暗红色结节,触之较硬,表面逐渐出现结痂,无糜烂、渗液,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大,并在左右两侧腰部又相继出现多个类似结节,结节破溃并渗出脓液,伴轻微痒、痛.在外院行皮肤活检,拟诊“疣状皮肤结核”,抗酸染色阴性.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科就诊.自发病以来无发热、胸腹疼痛及关节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外伤史.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腰部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结节,黄豆至蚕豆大,界清,质稍硬,表面有少许鳞屑,部分破溃并可挤出脓液(见图1).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哈尼族,因"四肢、躯干紫红色丘疹、斑块2个月;双下肢肿痛1周"于2014年10月28日到我科就诊收住。患者2个月来躯干、四肢出现暗红色斑块、丘疹,自行外用地塞米松乳膏外擦无好转,且皮损渐加重,泛发四肢、背部、下腹  相似文献   

4.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等[1].由于个体差异及疾病情况的复杂性,患者对每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最近我们应用不同的方法治愈了4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男,68岁,北京市延庆县农民.因右侧面部皮损8个月于2008年12月8日就诊.8个月前患者右侧面部出现米粒大小皮损,之后皮损破溃、增多,伴疼痛.否认外伤史.皮肤科情况:右面颊部可见8个1 ~1.5 cm大小皮损,基底红肿,其上有厚的结痂,无脓液渗出,可触及多数皮下结节(见图1a).皮损痂屑KOH湿片真菌镜检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申克孢子丝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不全,有脓痂,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全层弥漫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许嗜酸粒细胞;PAS染色未见真菌成分.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4岁。右侧面颊部弥漫性红斑、丘疹、结节4个月。皮肤科查体:右侧面颊部弥漫性红斑,表面多个米粒至绿豆大的充实性丘疹、结节。真菌培养阳性,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诊断:孢子丝菌病。治疗:给予伊曲康唑0.1 g每日2次口服,治疗1个月后皮损较前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右侧腰、腹部,右上肢,右背部红斑、鳞屑、瘙痒3个月余,于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就诊4个月前右侧腰部开始出现红斑,渐向周围扩大,并出现鳞屑,瘙痒明显:自认为患“湿疹”,外用“皮炎平,艾洛松、尤卓尔”等药物治疗每次使用上述药物后红斑消退,停药后皮损再次出现,并向周围扩展。2个月前于右上肢出现红斑、鳞屑、瘙痒,并且扩大,20余d前又于背部出现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山东齐河人,在家务农。因右腕背侧斑块、红斑3个月于2003年1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在家砍树时被树枝刺伤,一周后伤处出现淡红色丘疹,斑丘疹,约绿豆大小,后逐渐增大,融合成斑块。表面有渗液、结痂,之后在斑块右侧出现红斑,偶痒,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抗真菌药、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外用并抗过敏,抗结核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 女,6岁。因头部外伤2个月多,局部脓肿破溃流脓10余日后入院。2个月前患者爬树不慎摔下,致头部有1个小指头大小伤口,当即出血疼痛,用中草药外敷止血后又用创可贴贴敷,伤口渐愈。10d前无诱因下原伤口处出现约鸡蛋大小的疼痛性肿块,在当地卫生院予抗生素和中草药反复治疗无效(具体情况不详)。  相似文献   

9.
难辨认癣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农民,左前臂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4个月。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出现红斑,红斑上有针尖至粟粒状大小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随即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不详,口服、外搽多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疗效欠佳,皮损未见消退,红斑逐渐扩大,丘疹、水疱逐渐增多,变大,瘙痒症状加重。近两周双足相继出现少量红斑、脱屑,自觉瘙痒。遂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病例。1位73岁老年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6年来一直口服小剂量的他克莫司和硫唑嘌呤,1个月前,其左小腿和足背出现豆大红色丘疹和结节,渐增大增多。患者有甲真菌病史10年,移植术后加重。病理和真菌学研究证明皮损是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并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进一步证实Majocchi肉芽肿、足癣、甲真菌病都是同型别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根据药敏口服特比萘芬(500mg/d)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治疗12周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养羊史。上唇部、下颌部、颏部、颈前上部皮损4个月,逐渐加重。皮损呈红色肿胀性浸润性损害,上有结节、脓疱、结痂,有脓液外溢,压痛明显,胡须大部分脱落,亦见一些断须,易拔出。脓液真菌镜检可见透明分支分隔菌丝,真菌培养为指(趾)间毛癣菌,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诊断须癣,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400 mg/d治疗6周,之后伊曲康唑200mg/d联合特比萘芬250mg/d治疗6周痊愈。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右手腕皮疹3a余,右上臂皮下结节3个月",于2014年4月就诊我院我科门诊。皮疹初起于右手腕伸侧,无明显外伤史,初起为一枚红色绿豆大丘疹,皮疹逐渐增多并融合,无明显痒痛,挤压可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外院诊疗不详,无明显好转。就诊前3个月右上臂内侧出现皮下肿物,无压痛。既往体质可,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可。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右手腕伸侧见5cm×6cm大小红斑,上见多发大小不一红色斑块,表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因右小腿皮损伴痒痛2年 ,于1997年6月23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右小腿屈侧出现一处铜钱大小环形红斑,外用中药治疗无效。皮损逐渐向外扩大,伴剧烈瘙痒。之后皮损表面出现硬结,破溃及化脓,有时疼痛。患者既往病史不详,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右小腿外侧,屈侧可见隆起的环形红斑,边界清楚,表面有丘疹,脓疱及脱屑。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河北省张家口市农民.主因右下眼睑部皮损6 a,于2011年1月5日就诊.6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下眼睑部位出现一个结痂性皮损,有少许脓液外渗,缓慢增大,导致右下眼睑外翻.1.5a前在外院给予局部皮损手术切除加右下眼睑外翻修复术,术后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急性炎症反应",给予抗菌药物口服处理,患者右下眼睑外翻明显好转,但术后不久在原部位处皮损再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咳嗽,全身皮肤丘疹、斑块、溃疡2个月于2005年8月13日住院。患者于2005年6月无诱因畏寒发热,无寒颤,体温39.0℃~40.0℃,为稽留热,继之出现咳嗽,伴少许黏液白痰,之后于上唇及右手腕皮肤出现丘疹、斑块,渐形成溃疡,皮损无明显痒痛,1个月后皮损泛发全身。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8岁,以双侧面颊污秽样皮损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经常不洗脸双侧面颊起较多粟粒至绿豆大黄褐色结痂,皮损发生后患者因害怕,拒绝擦洗面部,痂皮逐渐增厚,融合扩大成不规则斑块。患者自发病以来,除面部有绷紧感外,无其他不适。家庭其他成员未发现类似情况。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因“头部红色皮疹伴流脓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母亲述1个月前因接触狗后头皮开始出现红色斑块,之后皮疹范围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流脓现象,在当地医院就诊,曾系统给予抗生素(具体不详)、外用“鱼石脂软膏”等药物治疗,皮疹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患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父母无手、足癣病史,家中及四邻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发育营养状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顶部偏右侧头皮见一约2cm×2cm大小红色斑块,边界尚清,触之有浸润感,表面皮肤红肿糜烂,见数个脓头及黄色脓…  相似文献   

18.
报道2例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和花斑糠疹。患者1,男,19岁,背部红色丘疹2个月,1个月后红色丘疹增多至双颌下、颈前,按痤疮治疗无效。患者2,女,13岁,腹部淡红色斑片1个月,3周后斑片增大,按湿疹治疗1周后无效。真菌镜检病例1可见球形出芽酵母细胞,病例2可见酵母细胞及香蕉样菌丝,含橄榄油SDA培养可见表面呈白色酵母样菌落,生长缓慢。2例分别诊断为马拉色菌属导致的毛囊炎和花斑糠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及外用抗真菌药物综合治疗6周后,复查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外用抗真菌药物6周后花斑糠疹患者红色斑片消退。  相似文献   

19.
面部难辨认癣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1.1病例1 男,34岁。面部前额片状红斑,表面结痂,痒1个月余。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前额部现米粒大小丘疹,自觉瘙痒。未予处理。丘疹不断向外扩展,表面出现结痂。外院多次按湿疹给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祥)。近1周皮疹进一步加重,表面结痂更为明显,瘙痒亦加重。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平素体健,否认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否认长期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史。  相似文献   

20.
鼻甲切除术后发生鼻脑毛霉病的诊治——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继发于鼻甲切除术后的鼻脑毛霉病.临床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2年前因鼻甲肥厚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3d鼻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结节、溃疡.本次就诊的9个月前在门诊取分泌物镜下发现真菌菌丝,考虑为皮肤毛霉病而间断内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近半月病情迅速恶化,皮损坏死、发黑并伴剧烈头痛以鼻脑毛霉病收入院治疗.结果 取鼻腔分泌物培养2 d后长出棕褐色絮状菌落.镜下见无囊托的孢子囊,囊梗直立无分支,鉴定为毛霉属真菌.静脉两性霉素B治疗后头痛及皮损改善,但因低钾、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被迫停药.患者住院第7 d放弃治疗,后失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