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鲨类脑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解剖观察了我国有代表性的鲨类脑颅共32种,分隶于8目14科24属。研究结果认为鲨类的脑颅共可分为9个式型和12个亚型。现存虎鲨目、须鲨目的鲸鲨科和扁鲨目吻软骨缺如,六鳃鲨目、须鲨目、角鲨目和锯鲨目均具一吻软骨,它们是一些古老和一些特化的类群。现存大多数种类均具3根吻软骨。在各不同分类阶元常有其不同的形态特征,可作为分类依据之一,亦可显示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地球上,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日子都很不好过,它们的境遇每况愈下,灭种的危险正在威胁着它们。据统计,从1600年到1900年的三百年间,鸟兽类灭绝了七十五种;而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它们竟以每天一种的速度从地球上绝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活动,狩猎者的贪婪和枉法,正在把许许多多野生动物逼上绝路。然而,正当动物王国中大多数成员面临灭种危机的时候,昆虫家族却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正>我家养了一缸热带鱼。活跃在最上层的是银龙鱼,最底层的是蓝鲨,全鱼缸乱窜的则是鹦鹉鱼。银龙鱼是金龙鱼的亲戚,名气大,长得美,身份还高贵,一向不搭理其他鱼;蓝鲨虽然名字里有个"鲨"字,但其实属于鲶科,它们身体小巧,眼睛大大,长得很萌,而且爱好和平。鹦鹉鱼全身血红,嘴巴很厚,眼神呆呆,看起来非常憨厚和老实。但是,越是老实的鱼越是让人出乎意料。一开始,一缸鱼只是在抢食时会出现推挤现象,其他时候大家都相安无事,勉强可以称为"鱼缸好邻居"。后来,一些身体孱弱适应性不强的鱼被生活淘汰,一缸鱼剩下半缸,尤其是鹦鹉鱼,  相似文献   

4.
小拉的故事     
卢静 《化石》2006,(1):33-36
故事背景:拉蒂玛鱼(Coelacanth),是在四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古老鱼类,当它在海底漫游了一亿年之后,印度洋才出现。它本该在八千万年前与恐龙一并消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从那场大劫难中成功逃脱,并且生活到了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四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从鱼类进化来的,古生物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证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四足类的祖先应该是由硬骨鱼类肉鳍鱼亚纲中的某一支进化而来(其实就这一点,古生物学家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是从肉鳍鱼亚纲的总鳍鱼目进化而来;另一部分则认为肉鳍鱼亚纲的肺鱼目才是四足类的正宗祖先)。不管怎么样,拉蒂玛鱼藉着它“出色的”外表:四条长得像极了四足类四肢的鱼鳍,还有一条像小狗一样的“尾巴”———向人们暗示着它与第一条登上陆地的鱼之间亲密的关系。尽管拉蒂玛鱼离登上陆地还差那么少许,但是人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当年那条陆地开拓者的影子———因为活化石拉蒂玛鱼,今天依然保留着它四亿年前的模样,几乎没有一点变化。它来自亘古,生活在深邃的海底,悄无声息的见证这海中、陆上生命的发展、繁盛、衰亡,谁也不知道在过去的四亿年间它都经历了些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在以后的岁月中它还将经历些什么……如此古老而又神秘的拉蒂玛鱼,愿它继续畅游深海四亿年!  相似文献   

5.
湖南株洲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上白垩统产丰富的恐龙蛋化石,但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本文对湖南株洲天元区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化石点恐龙种类丰富,可能包括至少两种蜥脚类、三种兽脚类和一种鸭嘴龙类。其中部分蜥脚类材料可能归属于梁龙超科,填补了该类群在东亚上白垩统的空白记录;一个蜥脚类坐骨则显示泰坦巨龙类的典型特征。兽脚类材料可能来自于小型的虚骨龙类、暴龙科和鲨齿龙科。前两者为晚白垩世的常见类群,而鲨齿龙科的化石记录在上白垩统非常少见。本文为鲨齿龙科可能在东亚一直延伸至晚白垩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地区多门类恐龙化石的发现表明我国南方恐龙的种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可能是梁龙类和鲨齿龙类的最后栖息地。株洲恐龙动物群的发现对于了解亚洲特别是中国恐龙的生物地理区系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gen.et sp.nov.)、王氏长兴鲨(Changxingsela-che wangigen.et sp.nov.)、东岭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 donglingensis gen.et sp.nov.)、修水滑齿鲨(Lissodus xiushuiensis sp.nov.)和江西多尖齿鲨(Polyacrodus jiangxiensis sp.nov.)。浙、赣两省的这批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显示两个特点:组成以弓鲛超科化石为主;发现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鲨类与发现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鲨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包含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软骨鱼类是我国鱼类化石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化石的记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鳄类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异常成功的一类爬行动物鳄类已经有两亿年的发展历史了,它阅历了地球的几度沧桑,目睹了爬行动物的衰败和哺乳动物的兴起,它亲眼看到人类的出现和成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个种属的动物来去匆匆,产生了,发展了,又消亡了。而鳄类却不屈不挠地战胜了无数次大自然带给它的厄运,顽强地生存下来,直至今日。鳄类最早出现于三迭纪晚期,现在世界上还有廿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软骨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软骨鱼类,就现时所知,共有127种、60属、28科,可归纳为如下14大类:(1)六鳃鲨类,有六鳃鲨1科3属3种;(2)虎鲨类,有虎鲨1科1属2种;(3)鼠鲨类,有锥齿鲨、鼠鲨、姥鲨、长尾鲨、须鲨和鲸鲨6科11属18种;(4)猫鲨类,有猫鲨、皱唇鲨、真鲨和双髻鲨4科19属43种;(5)角鲨类,只有角鲨1科2属4种;(6)锯鲨类,有锯鲨1科1属1种;(7)扁鲨类,有扁鲨1科1属2种;(8)锯鳐类,有锯鳐1科1属2种;(9)犁头鳐类,有犁头鳐和团扇鳐2科4属9种;(10)电鳐类,有电鳐和单鳍电鳐2科3属5种;(11)真鳐类,只真鳐1科1属7种;(12)魟类,有魟和燕魟2科5属17种;(13)鲼类,有鲼、鹞鲼、牛鼻鲼和蝠鲼4科6属12种;(14)银鲛类,只有银鲛1科2属2种。中国软骨鱼类的区系组成的特点以真鲨科、魟科和鲼科最为繁盛,其次是须鲨、猫鲨、长尾鲨和双髻鲨等科,但角鲨科、真鳐科和银鲛科的代表性则均较弱。中国软骨鱼类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三种类型。暖水性种有74种,占中国软骨鱼类总数的59%;暖温性种有39种,占30%;冷温性种有14种,占11%。  相似文献   

9.
张岚 《生命世界》2023,(8):22-25
<正>森林,大概是现代娃们充满想象却又不常触及的地方。童话故事里总有公主走失森林里,被王子搭救。我想,我们人类,大概就是那个走失的公主,被森林王子搭救,却还不自知。从小,我们就知道森林是地球之肺,就像人要呼吸,地球也要“吐纳”。森林里的大树用它们高耸的枝丫和伸展的叶子为我们筑起一片绿色的屏障,这屏障吸收二氧化碳,造出氧气,供人类呼吸。而这屏障里,也藏着万千生灵,这就是森林冠层,沉默而又坚定地守护着林下那一方土地和不可名状的生命的绚丽。  相似文献   

10.
吕君昌  汪筱林 《化石》2000,(2):22-23
翼龙类是一类独特的飞行爬行动物。它们产生于晚三叠世末(距今约2 25亿年) ,并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类 ,它们的产生都比翼龙类要晚得多) ,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 6亿年 ,最后 ,与其同时代的其它爬行动物如恐龙类、鱼龙类等同时绝灭于0 65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目前绝大多数的翼龙类发现于海相或者是边缘海相的地层中 ,并且多数可能与海岸或海洋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化石产地———德国的索伦霍芬、巴西的桑塔纳等 ,而真正在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11.
正恐龙是我们地球上非常奇特的一类动物,主要生活在距今2亿年前到6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包括了体型巨大的蜥脚类和凶猛的霸王龙等兽脚类。不过霸王龙却很少能遇到蜥脚类,因为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那时北半球的动物世界里植食性的恐龙主要是鸭嘴龙类和角龙类,尤其是体型较大的鸭嘴龙。鸭嘴龙是群居的,它们头顶上常常长着奇形怪状的中空的嵴冠,这是它们鼻腔的延伸,可以让鸭嘴龙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彼此交流非常  相似文献   

12.
拟锥齿鲨是热带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重要的兼捕物种,对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为该鱼种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09—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6.38° S—14.92° N,42.03°—18.53° W)调查时采集的1085尾拟锥齿鲨数据及Tweedie类分布理论和特点,建立了GAM-Tweedie模型,对其CPUE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时空因子(年、月、经度、纬度)和环境因子对拟锥齿鲨名义CPUE的总偏差解释为40.2%,其中时空因子对其的影响均显著,环境因子中,海表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作业时天气、海表面盐度、海表面气压对其影响显著,而海况、农历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纬度和不同月份下海平面温度与拟锥齿鲨CPUE呈显著相关.2009—2015年拟锥齿鲨标准化CPUE呈现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恐龙,是一群早已绝灭的形态奇特的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205百万年前的晚三叠世到65百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它们曾独霸了地球的陆地达一亿四千万年之久。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恐龙世代繁衍,形成种类繁多、大小各异的庞大家族。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从东部的山东至西域的新疆、青藏,从南国的云南和两广到北疆的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化石地点,其中有世界闻名的早期恐龙化石产地一云南禄丰;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大马拉山侏罗纪蜥脚类恐龙化石地点一西藏昌都大马拉山,被誉为“恐龙群窟”的四川自贡大山铺;亚洲第一大龙产地合川太和镇……。  相似文献   

14.
在泥盆纪早期,距今约四亿年前后,硬骨鱼类已分化为两大类群:一群为肉鳍鱼类——它们的偶鳍为肉质型,可能还有肺,这一类群包括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另一类群为辐鳍鱼类——包括现今还生存的大部分硬骨鱼类。肉鳍鱼类绝大部分已绝灭,仅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保存了三个肺鱼属,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附近的深海中,保存了一个总鳍鱼类分支的后裔——矛尾鱼(拉蒂曼鱼)。鱼类是早期的脊椎动物,陆生脊椎动物是从具有肺及肉质偶鳍的鱼类进化来的,从水中生活的鱼类进化到陆地生活的四足类,涉及复  相似文献   

15.
在中生代久远的时间里,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居民,可是它们始终未能征服海洋,而它们的一门远亲——鱼龙却是当时海洋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本刊封底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就是喜马拉雅鱼龙的生活情景。它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聂拉木县海拔四千八百米处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漫谈中生代空中霸王——翼龙(一)吕君昌众所周知,翼龙类是一种飞翔爬行动物,它们大约从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1.6亿年,最后与其同时代的恐龙类及其他爬行动物同时绝灭于0....  相似文献   

17.
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剖面的鱼类微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贵州睦化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上、下两个层位中所发现的7个属种的软骨鱼类、棘鱼类的牙齿和鳞片等微化石,建立了代化瓣齿鲨 (Petalodus daihuaensis, sp. nov.) 和贵州棘鱼 (Acanthodes guizhouensis, sp. nov.) 两个新种.通过研究,划分出两个鱼类微化石组合: 1.上泥盆统顶部(法门阶)以 Phoebotus politus 为代表的鲨类化石组合; 2.下石炭统底部(杜内阶早期)贵州棘鱼化石组合.睦化剖面根据牙形石的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在 Siphonodelle praesuleata 化石带和 S. sulcata 化石带之间.本文记述的鲨类化石组合发现在睦化剖面代化组的最顶部 (GM1120, 1211), 相当于 Siphonodelle praesulcata 化石带;贵州棘鱼发现于格董关层 (GM1124), 在界线之上.在睦化,以及在其他各地, Phoebodus 和 Harpagodens Fero 这样的鲨类皆发现于晚泥盆世.而 Acanthodes 属则从 Siphonodelle sulcata 带起才出现,未发现于更老的地层中.因此 Acanthodes 属的最早出现可能也是石炭系底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徐驰 《化石》2007,(1):22-22
从地球上的第一条鱼发展到目前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类群,鱼类的演化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而又波澜不惊。但就在这漫长而又波澜不惊的演化过程中,却隐含了生命进化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即登陆的发生。在这古生代海洋中笨重的游泳者里发展出了一类大的分支,它们离开了水域,登上了陆地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起,到今天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可是,这跟昆虫的历史比较,那只是很短暂的一页。根据古昆虫化石资料,远离现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的晚石炭世,就有很多的有翅昆虫存在。因此,有翅昆虫的出现早在鸟类、飞行的爬行类——翼龙和蝙蝠类之前,它们是地球上最早、也是唯一有飞行器官的无脊稚动物。晚石炭世的昆虫,个体一般比现代大的多。例如一种生存在晚石炭世的古蜻蜓  相似文献   

20.
余逸伦 《化石》2013,(1):18-20
恐龙是地球上最成功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7亿年.在这期间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不同物种,其中包括形态多样的各种肉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主要猎杀武器是长着尖锐牙齿的嘴.乍一看,它们的头骨似乎很像,但其实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杀戮方式.我们比较熟悉的肉食性恐龙大概有七类,包括"腔骨龙类"、阿贝利龙类、蛮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暴龙类和驰龙类.笔者下面对几类恐龙头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