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为重组DNA专利获准而作的大量努力使企业家和律师们都对末来生物技术的智力资产提出了疑问。对斯坦福大学Cohen-Boyer专利的迟疑不决和争论不休已经障碍了为其他若干生物技术专利获准而作的努力。例如,哥伦比亚大学为它的关于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工程技术的专利提出了一搅子吸引人的交易,但甚至成交的速度就吸引不了  相似文献   

2.
牛津风险企业(即风险资本及管理咨询公司)给英国Tribotics Limited公司投资10万英镑,以开发技术帮助科学家寻找癌症、多发性硬化和其它遗传疾病等的治疗方法.Tribotics公司利用牛津大学生化系Southern教授获取专利的首创技术与自动化工程相结合,研制Waltzer(一种能分离出大段染色体DNA链的电泳仪器).由此,实验室可利用析出的DNA研究人类和动物所有遗传疾病的起因和结果.Waltzer显著优于现有  相似文献   

3.
<正> 根癌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时,能侵入双子叶植物的细胞壁,并通过一种未知机制将其Ti质粒DNA导入植物细胞内。导入的Ti质粒DNA(T-DNA)能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并被转录。通过遗传操作插入Ti质粒T区的任何DNA片段似乎都能随根癌农杆菌一起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因此,根癌农杆菌作为载体,已广泛用于高等植物外源遗传物质的导入研究。它最终有可能给作物的基因组加入一些有益的遗传成分。遗憾的是,把Ti质粒用作转  相似文献   

4.
<正> 据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宣称,从原生质体已首次再生出水稻植株。该所(农林水产省的一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分别培养出60种原生质体。其中中,有4种能生根和发芽,有一种可长成10厘米高的完整植株。20种原生质体来自种子细胞,而其它40种是由某些花粉细胞中分离的细胞壁,这些花粉细胞是从单个花粉细胞繁殖来的。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     
<正>851741DNA在酵母和动物细胞的寄主一载体系统中的分子克隆和表达[会,英]/ScottJF//Abstr.Pap.Am.Cliem.Soe-1984,287 Meet一CHED 76[译自DBA1984 ,3(19)-08940] 分子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许多迅速进展是利用细菌系统实现的,但是将类似的方法用于真核寄主-载体系统是既定的目标。已研究出的这类系统(作为寄主细胞)使用各种低  相似文献   

6.
<正> 日本 Sumitomo 金属采矿公司研究应用细菌从废矿中回收铜,以代替现行的电解铜冶炼方法。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10个公司进行的协作中,对生长在矿井水中的细菌进行了小规模实验。对实验的第一阶段已进行过评价,并计划在两年内进行工厂实验。由于通过细  相似文献   

7.
用DNA作诊断试验是非常迅速、灵敏和特异的,容易进行并容易分析。DNA杂交试验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出现,对现代的重组DNA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进入更接近临床的实验室起到了相应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要谈到这项新颖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DNA探针是一种能够识别并能特异地与互补DNA片段,即使这些互补的DNA序列是在其它完全无关的DNA序列中。  相似文献   

8.
<正> 从1月初开始,Amersham国际公司将一些遗传操作产生的生长因子包括干扰素和间白细胞素(T-细胞生长因子)列入供科学研究用的产品中。这些产品是由Amersham公司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第一批产品中的一部分。这些生长因子是由索仁奥克斯Amgen  相似文献   

9.
<正> 在特殊位点切割 DNA,以分离特殊序列、插入新的遗传物质以及其它相似处理,这些都是重组 DNA 研究的精髓。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现在,美国圣地亚哥 Salk 研究所找到一种在选择位点切割 DNA 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的方法。概括地说,研究人员制备了与将要被切割的 DNA 以5′-末端互补的 DNA 短片段,这个制备的 DNA 短片段与大 DNA  相似文献   

10.
<正>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学过程进行工业、农业、医药及其它行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生物科学最新成就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般认为,它包括基因工程(DNA重组)、细胞工程(杂交瘤技术、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酶工程(利用酶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和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将各种原料转化为不同的产品)等四个方面。生物技术自七十年代崛起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现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预言,生物技术对人类今后的经济和生产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农业上将导致一  相似文献   

11.
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克隆外源DNA的技术比较简单,因此,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数百家的实验室都能常规地进行这类实验操作。而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克隆外源DNA的工作尚处于相当初步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适当的载体。当前唯一可用作真核细胞载体的是猴肾病毒SV40。关于使用SV40作载体的情况,在前一章中已经作过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细胞工程     
<正>抗核酸单克隆抗体可以为阐明核酸一蛋白质交互作用提供一种独特的模型。用SpZ/O骨髓瘤细胞与来自MRL/lpr的脾细胞或经过特异免疫的BALB/小鼠的脾细胞相融合,再经过两次克隆而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系。已建立一种硝酸纤维滤膜测定法。将已经放射性标记的DNA再经超  相似文献   

13.
<正>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正在集中研究分解木质素的一些微生物。这些细菌和霉菌降解木材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另外还有一些能用于树脂、塑料、胶粘剂和各种其它产品的有用化合物。目前,这些化学品是从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中获得的。该大学分子遗传中心已从密执安生物技术研究所得到一笔赠款,用来进行转变木质素微生物的基本研究。全世界大约有30个不同实验室也在研究木质素的转变。在过去十年里,已经研究出几种方法,能测定出长在腐朽木材上的许多微生物中,哪些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     
<正> 从聚丙烯酞胺凝胶中有效地电泳转移DNA片段到硝酸纤维素纸上的方法得到发展。此法已用于带有小牛胸腺载体DNA的未经处理的Xl74-RF-DNA和用NaOH处理过的变性DNA。制备好末端标记的限制性片段,进行样品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15.
DNA测序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对Derwent数据库中收录的,与DNA测序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研究,分别从专利申请量及年度变化、生命周期、专利权人和专利发明人、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及德温特分类号等角度深入分析了DNA测序技术专利的整体产出情况、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机构的专利战略布局情况。通过研究发现DNA测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主要推动者是经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重组RNA技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癌症研究所Kramer、Mills和Mide三人合作发明的。1984年初,哥伦比亚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已为该项技术申请专利。重组RNA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分子生物学在继重组DNA技术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人们只能在试管中利用DNA模板,RNA多聚酶及其辅因子很困难地转录出少量RNA,应用重组RNA技术,用100毫微克的RNA模板在一小时内就能复制出一毫克的RNA。重组RNA技术的关键所在是Qβ复制酶,它是1965年从被Qβ细菌病毒感染的寄主细胞中发现的一种RNA复制酶。当QβRNA侵入寄主细胞,能编码三种蛋白质:外壳蛋白、  相似文献   

17.
Somatix Therapy Corp.公司已获得全球独家专利许可,通过口腔传递进行基因治疗。 公司声称,该技术基于腺病毒相关(AAV)载体,把DNA存放于分裂细胞和未分裂细胞中。AAV被认为是病毒基因传递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段,因为它们与任何疾病没有关联。公司希望利用这种AAV载体把基因导入消化道细胞内,以此产生治疗蛋白。  相似文献   

18.
<正> 应用微量注射使一部分染色体转入矮牵牛的细胞中。此间,一位农业生物学者报道了用此技术把 DNA 片段形式的基因组稳定地整合到植物体中的情况。由于这种基因组太大,采用病毒或质粒载体进行转移是难以进行的。1980年以来科学家们很成功地把基因注入到动物  相似文献   

19.
翟启慧 《昆虫学报》1989,32(3):365-375
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亦为人们称做基因克隆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已被应用于昆虫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重组DNA技术及基因转移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与重组DNA技术配合应用的重要手段)作一简述,然后着重介绍这些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就是将DNA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切割成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     
852171 DNA片段链的分开及其从非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的分离〔英〕/James,R.…了Anal.Bioehem一1954,140(2)一456一458〔译自DBA,1984,3(21),84一09915〕 报道利用尿素和温和加热快速而定量地变性双链DNA(d sDNA)的一个技术。利用DNA聚合酶和适当的““PdNTP,通过填充反应将带有5产延长末端的DNA片段的3/末端加以标记,没结合的标记混合物通过SephadexG一50柱并用SDS一EDTA洗脱除去。标记的dSDNA加入固体尿素,65℃保温3分钟,接着在上聚丙烯酸胺凝胶前快速冷却变性。变性的互补DNA链在丙烯酞胺与双丙烯酸胺比率为60,1的非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