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米诺地尔酊局部治疗斑秃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斑秃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灵丹片,于皮损处外涂米诺地尔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SALT评分、血清IFN-γ和IL-10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1.67%(P〈0.05),SALT评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SAL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10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3.3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米诺地尔酊局部治疗斑秃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斑秃的皮损状况,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趋于平衡,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斑秃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杨帆  刘孝兵  李峰  张雪  宋印娥 《生物磁学》2014,(9):1744-1746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为(4.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2.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药熏蒸及窄谱紫外线用于治疗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韦无边  卢柳伊  覃江虹 《蛇志》2010,22(2):114-11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氟康唑胶囊与氯柳酊联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将2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50mg,每天3次;氟康唑200mg顿服,每天1次,连服3天,以后改为隔3天1次;皮损外涂氯柳酊,早晚各1次,连续2周为1疗程。对照组96例,单纯口服氟康唑和外用氯柳酊,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78.30%,总有效率95.28%,对照组的治愈率53.13%,总有效率78.1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2周后,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和氟康唑与氯柳酊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效果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在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on.chronihepatitisBloverfailure,ACHBLF)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ACHBLF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SIA法测定30例ACHBLF患者和30例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AcHBLF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PT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患者的IFN.叮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IFN-γ参与ACHBLF的发病,并且是ACHBLF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蛋氨酸脑啡肽(MEK)联合干扰素γ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蛋氨酸脑啡肽(MEK)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单独和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应。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体内试验法,分别观察MEK、IFN-γ和MEK+IFN-γ对肿瘤的抑瘤作用及小鼠生命延长率情况。结果显示,MEK组、IFN-γ组和MEK+IFN-γ组的抑瘤作用分别为129.11%(P〈0.001)、78.11%(P〈0.001)、231.10%(P〈0.001),均有显著差异;生命延长率MEK组20.28%(P〈0.001)有显著差异,IFN-γ组13.50%(P〉0.001)无显著差异,MEK+IFN-γ组41.25%(P〈0.001)有显著差异。可见,MEK、IFN-γ和MEK+IFN-γ都对小鼠移植性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EK和MEK+IFN-γ能够延长小鼠生命,而IFN-γ单独应用不能延长小鼠生命。MEK和IFN-γ联合应用时作用相加。而不良反应未相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厌氧菌菌群失调简便检查方法,寻找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合剂。方法用冰乙酸诱发大鼠结肠炎模型,用复方树舌中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分别检测每组大鼠厌氧菌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了解肠厌氧菌群改变,一般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挥发性脂肪酸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H从第2天起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自然恢复组与各用药组间的炎症评分比较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树舌加丽珠肠乐组组织损伤评分小(P〈0.05)。结论(1)测定厌氧菌的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即可对肠内厌氧菌菌群失调做出判断。(2)实验证明,复方树舌中药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黏膜的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服益生菌对鼠伤寒沙门菌(STM)感染小鼠Th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益生菌抗沙门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95只Balb/c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益生菌组(P)、益生菌对照组(Pc)、正常感染组(I)和对照组(C)。P组口服益生菌,I组口服生理盐水,均予等剂量STM口服感染,Pc组接种益生菌但不感染STM,C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动物在11个不同时点处死,观察小肠、肝脏、脾脏病理改变,ELISA测量血清IFN-γ、IL-4表达。结果益生菌组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轻微,IFN-γ较正常感染组明显增加(Xp-1=66.52,P=0.001),且其表达在感染最初的1h和后期的72h分别出现两个高峰;IL-4明显降低(Xp-1=-29.02,P〈0.001),且较稳定。IFN-γ/IL4比值扩大(Xp-1=2.64,P〈0.001)。结论口服益生菌使小鼠保持有利于抗STM感染的Th1型反应,减轻了STM对机体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FCM检测ICOS^+CD4^+T细胞在PBMC中的频数变化;以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以Realtime—PCR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者48周时ICOS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扰素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素治疗者ICOS、HBV-DNA载量变化值同IFN-γ水平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01),而与IL4水平的变化值则为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Th2偏移,降低CD4^+T细胞上ICOS的表达,促进IFN-γ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广  练状  程泽星  魏毅玲  徐敏  钱明 《生物磁学》2013,(26):5067-5070
目的:评价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AR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治疗的AR患者76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变异性鼻炎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7.5%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AR,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血糖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d、3d及7d时颅内压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恢复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O.05),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有助于辅助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糖,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接受牵引治疗,综合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综合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0.4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M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各项均有明显改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对照组除括约肌控制及社会交流和认可方面无改善。其余项目FI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FIM评分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泽艳  吴素凤  蒋淑珍 《生物磁学》2011,(17):3342-3345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一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旱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了解克拉霉素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感染组、正常组及药物治疗组,建立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成功后,药物组用克拉霉素(6g·kg^-1·d^-1)进行治疗,连续5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的第8天,检测三组小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FN-γ、IL-5水平。结果-相比较于正常组,感染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中的IL-6、IFN-γ、IL-5均显著升高(P〈0.05)。而克拉霉素的使用能使IL-6、IFN-γ降低(P〈0.05),但对IL-5水平无影响。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小鼠IL-6、IFN-γ、IL-5水平增高,克拉霉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胡志强  丁洁  施祝良  黄洁  周苏波  王信  范洁 《生物磁学》2013,(24):4671-4674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120例Ⅱ、Ⅲ期低分化鳞状细胞鼻咽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阳性对照组)和单纯放疗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患者在接受相同放射疗程的情况下,复方盥蝥胶囊辅助放疗组和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与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O.05);皮肤反应、黏膜反应、口腔溃疡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P〈O.05),但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接受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8天FEV1改善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28)以及随访期(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调查比较,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d28)的6M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AECOPD发病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确切和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抗氧化物及细胞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方法:选取CHF患者共73例,测定其血清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血沉、SOD等6种抗氧化物和IL-6等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清抗碳酸酐酶IV自身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OD、GPx、CAT和TA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患者血清的IL-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L-3、IL-17、IFN-α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和几.2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其体内碳酸酐酶Ⅳ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王鹏  高岩  翟哲  刘小伟  杜纯鹏 《生物磁学》2013,(25):4888-4891,4907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例)和观察组(n=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十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水平;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及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治疗后,APACHEI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氧合,抑制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维药)神香草对哮喘大鼠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若干组分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神香草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致敏和雾化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皮质酮(CORT)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反复发作时,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紊乱,哮喘大鼠下丘脑CRHmRNA表达和血浆ACTH无明显变化,实验各组血清CORT水平升高(P〈0.05),神香草高剂量组血清CORT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细胞因子IFN-γ无明显变化,IL-6、IL-4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哮喘反复发作的大鼠存在NEI网络的紊乱;神香草可以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功能,改善细胞因子的平衡。这些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体外培养人骨肉瘸细胞系MG63,MTT方法检测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0.1—100U/μL)的IL-2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而IFN-γ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2是成骨细胞的一种促分裂原。  相似文献   

20.
张湘辉  胡萌  谭胜平  曾六旺 《生物磁学》2011,(15):2938-294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应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奥扎格雷钠,对比分析等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SS)、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A2和PGI2含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89%、91.11%,优于对照组17.07%的基本治疗愈率和80.49%的总有效率(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患者N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I评分明显升高(P〈0.01或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3)治疗后,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中治疗组血小板凝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粘稠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两组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上升,TXA2/PGI2比值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