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丽  刘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4):375-378,38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高产头孢菌素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但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对其耐药的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是引起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产KPC细菌呈世界范围流行趋势,且其感染死亡率高,故需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感染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及其流行情况,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24株,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测序确定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情况。结果显示,24株阴沟肠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菌扩增出KPC-2条带,经测序证实为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该院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基因型别为KPC-2型,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临床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情况日趋严重,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就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NSE)的耐药机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A、B、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和esbls基因,并用核酸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2008-2011年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4154株,四年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并未显著升高(P>0.05).对于CNSE而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别是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在90%以上.从338株CNSE中随机挑选出182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esbls基因tem、ctx-M、shy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的阳性率分别为36.8%、31.9%、19.8%、2.2%和3.3%.kpc和imp主要在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包括ndm-1基因.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CNSE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ndm-1不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江苏盛泽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OXA和NDM-1耐药基因,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酶情况;用PCR的方法检测OXA-23、OXA-24、VIM、IMP和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30株分离菌中25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2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随着应用的增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碳青霉烯酶是目前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准确快速检测这些耐药基因是控制其传播的关键。本研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2016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各年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标本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008—2016年共分离出2 00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52.41%。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与2009年相比,2016年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之外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前革兰阴性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耐药率日益增高,菌种类型也从非发酵菌扩大到肠杆菌科细菌.其耐药机制主要以产碳青霉烯酶为主,辅以细菌外膜蛋白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泵功能亢进和药物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等多种耐药机制协同作用.耐药基因众多,新耐药基因层出不穷,耐药机制复杂,给临床和科研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主要就革兰阴性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机制及耐药菌的流行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PCR同时检测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共收集到肠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6株,占6.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0株,占62.5%株。PCR检测显示10株均携带有blaKPC,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宁波地区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10.
钟桥石  胡龙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148-1149,1152
碳青霉烯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及高度的酶稳定性,是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已出现了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且不断有新的耐药基因被发现。本文就其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常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