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3~2006年对安徽省马鞍山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经鉴定有69种,隶属于8科50属,分别为凤蝶科6属13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5属7种,眼蝶科4属9种,蛱蝶科10属15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13属14种,弄蝶科8属9种。马鞍山地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个区系型,以华中-华北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10种,占14.49%;其次为华中区特有种为9种,占13.14%;马鞍山地区蝶类区系主要以华中区区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687-696
为了筛选对茶叶害虫有控制作用的蚂蚁种类,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重庆地区茶园蚁科昆虫进行区系。发现蚁科昆虫4亚科,19属,39种,其中记录中国特有种7个,重庆新记录种37个。区系分析表明:重庆地区茶园蚂蚁区系在属级水平上以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和非洲界关系最紧密,与马拉加西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上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与古北界关系最紧密,与非洲界和马拉加西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成分为主体,与其它地理区之间随着距离增加,关系逐步疏远。  相似文献   

3.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4.
宁夏黄河湿地现已知有44种蝗虫,隶属2总科8科24属,占全自治区蝗虫总种数的50.57%。湿地蝗虫在种类组成上以蝗总科中的斑翅蝗科为优势类群,共计12属15种,占总种数的34.09%。网翅蝗科次之,共计3属11种,占总种数的25%。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黄河湿地蝗虫完全为古北界区系成分。在中国地理区划中有17个区系型,以蒙新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7种,占总种数的38.64%。其次为蒙新区—青藏区系型,计4种,占9.09%。以宁夏黄河湿地11个自然行政地理区划为分类单元,对其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地理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洼甲螨科的分类研究进展(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洼甲螨科隶属于蜱螨亚纲甲螨目懒甲螨总科,是低等甲螨中进化相对较高级,介于低等甲螨和高等甲螨之间的过渡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目前全世界有3属5亚属79种5亚种,国内现知2属16种.综述了洼甲螨科该科的分类沿革及分类研究进展;概述了洼甲螨科各属(亚属)的地理分布,指出该科目前所知分布较多的是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对中国洼甲螨科已知种进行了区系总结,目前青藏区和蒙新区各仅知1种,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入研究;编制了洼甲螨科3个属及5个亚属和中国已知2属16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地区动物地理区划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北部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至今没人专门做过。在郑作新、张荣祖(1959)提出的我国最早的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正确地把准噶尔盆地动物区系划归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并指出它同东部草原区系有明显区别,也与天山区系很不相同,把后者单独划为天山山地亚区。同时,根据阿尔泰区系与东北大兴安岭动物区系相似,而把它附在东北亚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张荣祖、赵肯堂(1978)对全国区划做了修改,但有关新疆北部的区划部分全无更动。  相似文献   

7.
据作者调查和文献报道,本文列出了江西产90种园蛛在江西、中国和全球的地理分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组成;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以及华中区+西南区跨界成分组成;与国内23省(区)区系组成比较,江西园蛛与湖南的共有种最多,与西藏共有种最少;文章最后分析了江西园蛛物种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和黄蜻为优势种。总属种比值系数为0.692,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6.67%。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在世界地理分布中偏向古北区,古北区种占总种数的46.1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30.77%。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类区系型,其中七区型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四区型和五区型次之;六区型分布仅有1种,无单区型、双区型和三区型分布的种,表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区系关系和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因此甘肃省蚜虫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46科111属;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茎为主要为害部位。另外就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地理区划交界处物种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瘿绵蚜属的地理分布(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分布的25种瘿绵蚜属Pemphigus蚜虫为材料,研究了瘿绵蚜属在中国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属蚜虫在古北界和东洋界均有分布,但古北界占绝对优势。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7个区均有分布,但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为丰富,华中区和华南区最少。除华中区和华南区外,各区均有特有成分分布,县以华北区和青藏区最盛。由于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之间有种类交流现象存在,而它们与青藏区和西南区之间  相似文献   

11.
南海岛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南海岛屿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植被,对南海岛屿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分布区类型、特有现象和替代现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与邻近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根据区内植物分布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特征划分为5个植物区系小区,最后对南海岛屿地区植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山西汾河源头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河源头地处山西吕梁山北段的管涔山系腹地,暖温带北部.据调查,汾河源头共有种子植物94科398属87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1科391属863种.种子植物科、属、种各类分布型占总数百分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科、属、种的区系成分特有现象不平衡.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40科,温带分布30科,没有中国特有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264属,北温带成分处于显著地位,中国特有属4属,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共501种,其次是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成为构成汾河源头地区森林植被和灌从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The change from paid blood donation to that made within the Red Cross Organization at the Erfurt District Institute for Blood Donation and Transfusion Service is reflected in the altered composition of the donor population. Team A (n = 4903) consists of "traditional" paid blood donors and Red Cross blood donors. It is characterized as follows: - approximately equal percentage of men and women, - high percentage of working class people with skilled worker's certificate. Women are relatively less frequent among blood donors than men, they are more frequently represented, however, as Red Cross blood donors. Team B (n = 759) covers all new blood donors since 1986, exclusively Red Cross blood donors. It is characterized as follows: - women are represented by 69% (predominantly female students), - the highest percentage (42%) of the team is made up of students. The percentage of blood donors from working class people with a skilled worker's certificate correspond to GDR average. Among the donors graduates from techn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verrepresented, whereas trained working class people with a skilled worker's certificate and those without it are underrepresented. Members of the staff of the municipal health service and Medical Academy as well as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made up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blood donors. About 17% of all members of the medical health service are blood donors, far more than in other branches of Erfurt.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对山西管涔山和五鹿山等区域采集的蜈蚣衣科地衣300余份标本的鉴定分析,结合已有报道,从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点、生境类型及区系成分等方面对蜈蚣衣科地衣进行研究,以明确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结果表明:(1)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共有7属197种54变种,饼干衣属(Rinodina)占绝对优势,约占蜈蚣衣科地衣总种数的30.5%。(2)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多分布于新疆,蜈蚣衣属(Physcia)是该科中分布最广泛的属,但其中有26.4%的物种仅分布于单一地区。(3)蜈蚣衣科地衣生境类型多样,有树生、石生、藓丛生、土生和多生境5种,以多生境地衣为主(48.5%)。(4)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的地理成分复杂,同时伴随多种区系成分,但以温带性质显著(占43.1%),东亚特色明显。(5)仅分布于中国的蜈蚣衣科地衣共4属10种,且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2021,45(3):224-241
云南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的植被类型。该研究利用6个基于样方层面的1 hm2样地资料, 以及通过对整个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的调查, 对云南常绿阔叶林植被型的3个植被亚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外貌特征、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进行了研究。在样方层面, 尽管这3个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优势种均为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植物, 但它们在种类组成、多样性、生态外貌和生物地理特征上呈现多样化。分布在南部及西南部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极其丰富, 具有热带森林的生态外貌, 并以热带亚洲分布种为优势种。主要分布在云南高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云南中部和北部山地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外貌特征和以中国-喜马拉雅及中国特有种占优势, 是中国西南独特的植被类型。在植被亚型层面, 这3个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包括所有生活型的种子植物)中种数最多的科, 按地理成分均为世界分布型的科, 含种数较少的科则为其他各种分布型的科。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 热带分布属分别占总属数的44.91%和44.04%, 温带分布属占46.29%和48.19%, 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比例最高, 分别为18.36%和19.95%。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则显示了不同的地理成分格局: 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8.05%, 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属占最高比例。通过对这3个常绿阔叶林的比较发现,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除生态外貌特征有一定区别外, 在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上很接近, 它们在种的组成上, 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类似性仅为17.1%和15.4%。季风常绿阔叶林因其在植物区系和生态外貌上与后二者区别明显, 建议在云南植被分类上划分一个独立的植被型, 它是东南亚低山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热带北缘山地的一个植被类型。结合云南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学资料, 认为云南的常绿阔叶林及其植物区系受晚中新世以来的地质历史事件深刻影响。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西南独特而特有种丰富的植被类型, 由于严重的人为干扰破坏, 现已片段化或成为萌生灌丛状, 应给予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植被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徽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安徽主要的湿地植被类型及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安徽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5科303属68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6种,种子植物85科292属66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5属7种,被子植物83科287属6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2科208属451种,单子叶植物21科79属208种);湿地维管植物主要是由草本植物组成,科、属的优势现象明显,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苔草属(Carex)、眼子菜属(Potamogeton)、飘拂草属(Fimbristylis)、莎草属(Cyperus)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3.4%;(2)从分布区类型看,在科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在属级水平上有13个类型,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总体上温带成分略多于热带成分,说明了安徽湿地维管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反映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点;(3)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安徽湿地植被的生境特征和群落学特征,可将安徽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41个群系。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methods of PCA and TWINSPAN, floristic data of seventy-six mountain floras in the Chinese subtropical region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o reveal the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floristic elements, the relationships of its different floristics elem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as well a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its floristic element composition. Moreover, a north-south transect between 108.5°∽111.5° E and an east-west transect between 29°∽31° N were set up to analyze the spatial gradients of several floristic element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①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the 15 areal-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of China fall into 4 groups: tropical, temperate, arid and eastern Asian, with the pantropic elements and the northern temperate elements being of the highest percentage, the eastern Asian elements being of a very high percentage, and the endemism being of a very high degree, while the arid elements being of a very low percentage. ② As shown by the result of PCA,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hinese subtropical region are well differentiated in terms of their floristic composition, but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parts are not clearly differentiated. ③ The transect analysis has clearly shown the gradient pattern of the ratio of tropical vs. temperate elements, the status of the region from eastern Sichuan to Western Hubei as a distribution center of the Chinese endemic genera, and the contrar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s and the Chinese endemic elements in the Chinesesubtropical region.  相似文献   

18.
在对广东荷包岛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其植物区系成分及组成特征分析,对该区系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岛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科370属541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28属40种,种子植物113科342属501种;野生种子植物共有465种,栽培植物共有36种。在属级水平上,荷包岛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性质属占野生植物非世界广布属的87.80%;在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种74种,占非世界总种数的15.91%。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4种分布类型构成了该植物区系的主体。将荷包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其他岛屿(澳门、香港东平洲岛、浙江舟山群岛、上海崇明岛)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发现,该岛植物区系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质,与澳门植物区系性质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江西遂川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8科286属450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为优势科,悬钩子属Rubus为优势属。共有13个植物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世界广布和温带分布的比例最大,属的热温比(R/T值)为1.10,区系性质表现为隐域性和地带性共存的特点。有珍稀濒危植物21种,尤其是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分布广泛,并有大量古树。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8个群系,为典型的河岸带湿地植被。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花萼山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特性,并同周边6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44科、810属、2 386种。有11个科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科分布区类型的73.33%;有1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占中国范围内属分布区类型的100.00%。(2)大科及大属的优势明显,种子植物区系较为古老,特有属比较丰富。(3)从科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60.71%,温带成分占38.39%;从属级水平上看,热带成分占38.32%,温带成分占56.34%。体现了该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4)与周边地区相比,花萼山与大巴山相似性最大,与伏牛山、青木川和小陇山相似性较小,其特有现象更明显,热带性质更明显。(5)花萼山的区系组成比大巴山、阴条岭和伏牛山简单,与五里坡和小陇山接近,比青木川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