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皱叶黄杨的一个新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祁 《植物研究》2004,24(4):402-403
根据对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Rehder & Wilson)Cheng ex M.Cheng var.parvifolia M.Cheng)模式标本的研究, 并比较皱叶黄杨(Buxus rugulosa Hatusima)的标本, 而将小叶黄杨作为皱叶黄杨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林祁 《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04-604
林祁(1999)曾对黄杨科Buxaceac黄杨属Buxus Linn.的皱叶黄杨B.rugulosa Hatusima作过考订,将平卧皱叶黄杨B.microphylla Siebold & Zuccarini var.prostrata W.W.Smith归并入皱叶黄杨B.rugulosa Hatusima中,并注意到平卧皱叶黄杨的模式标本还是合模式状态,没指定出后选模式。由于当时没查阅到相关的重要标本而不便处理,现查阅到平卧皱叶黄杨的合模式标本,经研究后对它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3.
水上黄杨     
在茂兰保护区西部的黄杨沟里,集中连片地生长着上百年的黄杨。它们有的穿越于石罅之中,有的盘曲在岩石之上,密密匝匝地簇拥相接,象一条蓝色的彩带镶嵌山水之间。为喀斯特地区这颗璀璨明珠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片黄杨林长1000米,平均宽20m。这些黄杨全都生长在沟底的石头之上。雨季来临的时候,清清的流水漫住了黄杨沟,三尺高的黄杨林变成了水上丛林。溪水在树根上徘徊,在青苔碧草中涌动,在灰枝翠叶间徜徉。水波掠过,黄杨林随之飘起来,象风临绿色帘纱,如翡翠跌入琼浆。 据说在几十年前,这里的黄杨更多更大,只因人畜蹂躏,雪残霜冻,这片黄杨才变矮变少,而且有几年没有开花发芽。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些黄杨才变得枝叶棚大,根桩虬壮,奇特的  相似文献   

4.
小叶黄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叶黄杨氯仿组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豆甾醇(Stigmasterol,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s acid,Ⅳ)、香草酸(vanillicacid,Ⅴ)、5,4′-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7-trimethoxy-flavone,Ⅵ)、5,4′-二羟基-3,3′,6,7-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6,7-tetramethoxy-flavone,Ⅶ)、Cleomiscosin A(Ⅷ)、3,5-二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甙(3,5-dihydroxl-4′,6,7-trimethoxyl-flav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Ⅸ),其中化合物Ⅳ、Ⅴ、Ⅵ、Ⅶ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北海道黄杨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栽培,观赏价值较高,微型繁殖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苗木满足市场需求,北海道黄杨微型繁殖诱导培养基为MS+BA(KT)1.0mg/L+NAA(IBA)0.1mg/L。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改良CTAB法从珍珠黄杨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在TaqDNA聚合酶量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L_9(3~4)对4个因素(模板DNA、Mg~(2+)、dNTP和引物)在3个水平上对珍珠黄杨ITS-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总体积50μL的反应体系中,建立了最佳ITS-PCR扩增条件:Mg~(2+)浓度2.0 mmol/L、引物浓度0.3 μmol/L、dNTP浓度0.3 mmol/L、DNA模板浓度240 ng/50μL、ToqDNA聚合酶的用量1.75 U/50μL和退火温度56℃,该优化体系保证了珍珠黄杨ITS-PCR产物的纯度和质量要求.珍珠黄杨ITS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的序列长度为642 bp,其系统学信息将为珍珠黄杨的起源进化提供有力的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7.
北海道黄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植物名称 北海道黄杨 (Euonymusjaponicuscv .“CuZhi”)。2 材料类别 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3 培养条件  ( 1 )启动培养基 :MS + 6 BA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0。 ( 2 )分化和继代培养基 :MS + 6 BA 4.0 +NAA 1 .0。上述培养基均添加 3%蔗糖、0 .6%琼脂。 ( 3)生根培养基 :1 / 2MS +IBA 0 .3~ 0 .5 ,添加 2 %蔗糖、0 .6%琼脂。培养基pH值为 6.0 ,培养温度 ( 2 7± 2 )℃ ,光照度 20 0 0lx ,光照时间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外植体来源 在冬季或春季萌芽前取北海道黄杨幼树基部的一年生硬枝 ,用…  相似文献   

8.
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田间条件下,比较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的结果表明:(1)金边黄杨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大叶黄杨,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无显著差异;(2)金边黄杨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大叶黄杨,表现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为大叶黄杨的54%和50%;(3)二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金边黄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积分值分别为大叶黄杨的60%和75%。  相似文献   

9.
潮安黄杨新种图1 Buxus chaoanensis H. G. Ye, sp. nov. Fig. 1 Species fioribus femineis inter stylos 3 glandibus praeditis insignis, B. cephalanthae Levi.et Vant. var. shantouensi M. Cheng affinis, sed foliis obovato-spathulatis, crasse coriaceis,nervis lateralibus utrinque obsoletis differt. Type: Guangdong, Chaoan Xian, in crevices ofrocks of valleys, alt. 300 m. H. G. Ye 319 (holo-, IBSC).  相似文献   

10.
<正>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黑缘螟蛾。是小叶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等黄杨类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一年发生3~4代,在贵州一年发生3代,几乎每年在局部地方都会严重发生。幼虫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枝叶干枯,乃至整株死亡。2008年11月始,追踪调查该虫1年的发生与消长以及寄生性天敌时,在采回饲养的个体中不仅发现了黑化个体,而且在非黑化个体中的翅斑上也发现了变异。现将这些观察结果及照片比较描述如下:1黄杨绢野螟黑化个体主要色泽特征黄杨绢野螟成虫黑化个体  相似文献   

11.
黄杨生物碱及其植物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综述了黄杨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研究,以及国产植物资源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黄杨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蜜腺4枚,乳头状,着生于退化雌蕊子房顶部;雌花花蜜腺3枚,短柱状,位于3枚花柱之间。雌、雄花蜜腺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构成,在发育过程中产蜜组织细胞的液泡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雌花蜜腺大,属非淀粉型蜜腺,泌蜜量大,蜜汁含糖分多,维管束中仅含韧皮部;雄花蜜腺小,属淀粉型蜜腺,泌蜜量小.蜜汁含糖量小,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  相似文献   

13.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Based on the physico-chemical constants and spectral analysis (IR, MS, 1H-NMR and 13C-NMR),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cycloprotobuxinamine ( Ⅰ ), buxmicrophylline A ( Ⅱ ), buxtauine M ( Ⅲ ), isoscopoletin (Ⅳ) and epi-lupeol ( Ⅴ ). ( Ⅰ ) and ( Ⅱ ) were new compounds. The structure of buxmicrophylline ( Ⅱ ) was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宜昌黄杨对夏季淹水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地区的消落带, 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岸坡地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模拟夏季淹水研究了宜昌黄杨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的变化特征, 揭示了宜昌黄杨对淹水的生态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宜昌黄杨在淹水过程中产生了皮孔、不定根等形态适应特征, 经过60 d的淹水处理, 植株仍全部存活,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植株的生长仍然受到淹水的显著影响: 淹水条件下宜昌黄杨的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 60 d后分别只有对照的19.24%、24.04%和4.78%。在不同处理阶段这些指标下降的幅度不同: 初期的下降幅度最大, 后期下降幅度减少, 其中根系活力在后期还有所回升。叶绿素A的含量随淹水延长持续下降, 后期有所回升, 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却不大。最后, 作者对该物种在水电工程库区退化消落带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Buxus sinica, ten non- alkaloid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cleomiscosin A ( 1 ), 3, 5-dihydroxyl-4', 6, 7-trimethyl flavone-3′- O-β- D-glucopyranoside ( 2 ), 3, 5, 3', 4′tetrahydroxyl-3, 6, 7-trimethyl flavone (3 ) , cleomiscosin A-4′- O-β- D-gluco-pyranoside (4 ), 3, 5-dimethoxybenzoicacid-4- O-β- D-glucopyranoside (5 ), 4′, 5-dihydroxyl-3, 6, 7-trimethyl flavone (6), lupine (7), ( + )-pinoresinol- O-β- D-glucopyranoside (8 ), β-sitosterol (9), and daucosterol (10).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鲵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因子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中国大鲵含有蛋白质、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表皮活性变白因子和多聚糖肽等多种保健功能因子,并对中华大鲵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分析,为大鲵的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