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草地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中国草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草学学术期刊。主要包括草原学、牧草学、草地学和草坪学等学科领域内有关草地与牧草资源、草地经营管理与改良利用、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牧草生理生化、草地建设与生态保护、草地生产与饲草料加工调制、草坪绿地、草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栏目主要有"专题报告"、"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从事草业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领导及业内中高级科技人员,也适合农学、畜牧学、林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
捷明 《植物生态学报》1989,13(4):392-392
《草地生态研究方法》一书近期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姜恕教授主编,李博、周寿荣、任继周等撰写各章。它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草地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专著,系统地阐述了草地生态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方法,全书共分为15章,简述如下: 1.我国的草地概况与草地生态学的发展:指出草地生态学在我国沿着两个途径发展:一是农学范畴的研究,二是草地植被的研究;并概述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南方草丛和灌草丛的分布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3.
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阐述了草地农业生态学的内涵,发展过程,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界面理论,结构与功能,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以及系统健康评价是该学科的4个前沿领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存在3个基本界面,即草丛-地境,草地-动物以及草畜生产-经营管理界面,研究发生于各个界面的一系列生态学过程,是揭示系统行为特征的关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4个生产层,即前植物,植物,动物和外生物生产层,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是生产层之间互作的2个重要概念,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系统耦合,可产生系统进化,多方面释放系统潜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反映,健康评价是对其有序度和服务价值的度量。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了祁连山北坡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变化,并对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9月,不同草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显著,而均匀度在5、7、9月差异不显著;山地草甸草原与山地草原的物种中等不相似,其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极不相似,不同草地植物群落沿海拔替代明显;5—9月,不同草地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均为单峰曲线,山地草甸和山地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在7月最大,而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在8月最大;不同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月0~10cm的地温明显正相关,而与当月土壤水分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由A.P.A.Vink所编著的《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一书,是由1980年的德文本通过翻译和修改而成,于1983年出版.该书跨越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应用生态学和农学的学科领域,是一本内容广泛,借问题讨论而进行探索的书籍。书内介绍了有关景观的某些定义,基本生态学的概念和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6):1012-1012
《中国草地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中国草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草学学术期刊,内容主要包括草原学、牧草学、草地学和草坪学等学科领域内有关草地与牧草资源、草地经营管理与改良利用、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牧草生理生化、草地建设与生态保护、草地生产与饲草料加工调制、草坪绿地、草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栏目主要有专题报告、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  相似文献   

7.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7):57-63
介绍柏林工业大学“基于设计的博士项目(PEP)”,以弥补在建筑和风景园林学科研究领域的不足。为此,提出了“狭义设计”的概念。与可以定义为“规划”的广义设计概念不同,此概念更加关注具体、精准的设计项目。叙述了该项目基于认知理论的发展简史,并涉及基于设计研究的特殊方法和加入该项目的申请流程。  相似文献   

8.
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与内涵入手, 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热点领域, 重点介绍了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与调控机制联网研究的思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目标、实验设计、观测指标体系, 以及联网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 对未来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典型两用性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具有显著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数据,基于期刊学科类别分析了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现状和时序演化,并采用富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学科交叉倾向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生物安全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广泛,动植物科学、环境和生态学、社会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是其交叉融合最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国家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融情况有所差异,欧美主要国家的学科交叉情况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以期为生物安全特定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并为强化我国生物安全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和探索新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研究动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林慧龙  侯扶江 《生态学报》2004,24(6):1252-1258
综述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的内涵及其发展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种间耦合、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纵向耦合、不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耦合、系统的界面过程与系统耦合、生物的时间地带性与系统耦合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 5个前沿领域。对系统相悖量化工作将是今后系统耦合、系统相悖理论研究的关键 ,综合运用多种非线性科学方法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的数量化工作可能是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录音技术、电子学和微电子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技术革新,现代生物声学逐渐与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及关联学科之间形成了广泛的交叉前沿领域。现阶段,现代生物声学主要以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着重于揭示环境中各类声音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科学规律,为人类认识、保护和利用生物声学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现代生物声学的学科内涵和学科特征,介绍了动物生物声学、生态声学、水下生物声学、环境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声学、计算生物声学以及现代生物声学研究的技术框架等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评估了中国生物声学研究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机遇,并对未来学科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全球碳源/汇及碳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与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对封禁前后的天然草地和退化草地,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多年定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类型草地植物活体、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分布格局与地带性规律,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草地类型退化草地和封禁草地生物量与碳密度沿海拔及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特征,阐述了影响草地碳密度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3种处理的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自西北向东南均与降雨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并随海拔降低而显著降低,且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各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与碳密度分布规律均为荒漠草原<丘陵典型草原<梁塬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封禁11a草地活体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总量:荒漠草原为7.066 t/hm2,丘陵典型草原为8.080 t/hm2,梁塬典型草原为15.319 t/hm2,草甸草原为20.982 t/hm2,分别是退化草地的14.8、8.33、6.5倍和15.88倍。充分表明,封禁不仅能使草地植被恢复和生物量提高,而且也是草地生产力和碳密度增加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气候干旱和草地退化是影响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的关键因素,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封禁草地生物量增长与碳密度变化过程,将会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分析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真菌学、中药学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也是藏区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兴产业。然而,真菌分类学、生态学、中药学等不同学科以及产业领域和民众等对冬虫夏草的认识角度和层次不同,对冬虫夏草相关的名称、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存在分歧,导致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一致,并对学术交流和产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文中从不同学科、产业和民众的角度对冬虫夏草相关术语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建议规范化使用冬虫夏草的有关术语。  相似文献   

14.
温带草原退化对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地退化已成为我国草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揭示退化程度对温带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成熟自然草地以及中、重度退化草地和极度退化草地4种典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按不同土壤深度分层采样并进行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在不同退化样地中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成熟自然样地中度退化样地重度退化样地极度退化样地;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学特征与表层的差异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甚至在极度退化样地中10-20 cm层土壤微生物指标高于表层。【结论】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同时,退化程度越严重,表层与10–20 cm土层之间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越小。这一结果为评价草地退化程度提供了新思路,为温带草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养分限制的模式是现代生态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养分的可利用性是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 但土壤养分可利用性与整个生态系统中养分限制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在藏北降水梯度上4种类型高寒草地(从东到西依次是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设置氮磷养分添加试验, 系统研究氮磷养分添加对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影响, 并探讨降水梯度上高寒草地的氮磷限制模式。结果表明: (1)氮磷添加对不同高寒草地的影响存在差异: 氮添加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地上生产力, 而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无影响; 单独磷添加对4种高寒草地均无显著影响, 而氮磷添加对4种高寒草地地上生产力均有促进作用。(2)通过计算氮磷共同限制指数发现: 随着降水量减少, 高寒草地氮限制指数从1.18逐渐降低到0.52-0.64, 养分限制模式从氮限制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 磷限制指数在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为负值, 说明单独磷添加对高寒草甸的生产力有负向作用, 高寒草甸主要受氮限制; 高寒草甸草原介于氮限制与氮磷限制之间, 受到氮磷共同限制, 单独磷添加有负向作用; 高寒荒漠草原受到氮磷共同限制。研究表明, 高寒草地氮磷限制模式存在环境梯度上的递变规律, 随着降水量减少, 高寒草地养分限制模式从氮限制逐渐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由此推断, 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氮沉降增加对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同时, 利用养分添加恢复不同类型退化高寒草地时也应将氮磷限制模式的差异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6.
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科学概念体系,强调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以及发展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已成为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识及愿景,与此同时,我国近期理科课程的设计与发展也高度关注科学概念体系的构建,系统化思维的理念为科学课程中结构良好概念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系统化思维的概念内涵出发,探讨其内涵本质在科学课程中的适切性,并就系统化思维与构建科学概念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在科学概念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在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潜在价值及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原产草量的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动态研究的重要衡量指标,是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的重要依据.基于371个样地调查数据和2005~2009年的MODIS-NDVI遥感数据,建立地面样方的产草量与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建立的各模型方程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幂函数的相关关系最优,通过预留样方数据的验证,模型精度为78%,幂函数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2)锡林郭勒盟草原的产草量5年平均为3455万吨,折合干草总量为1112万吨,平均单产为567.23kg/hm2,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格局;(3)2005~2009年,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有明显的波动,干草变化范围为800~1400万吨,变异系数为20.42%;(4)不同草地类型的产草量及其年际间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荒漠类草原产草量低,年际间变化较大;草甸类草原产草量高,年际间变化相对较小.草原产草量的时空变化还与降水量、气温等主要气候因素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草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生态学思维重构传统农学学科:生产生态学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良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31-2035
传统农学学科与专业源于近代试验科学的还原论思维,并在工业革命巨大成功的推动下不断分化,失去了对农业生物与资源环境关系即农业生态系统机制的整体把握;而且,由于过多依赖外源化石能源的投入和若干高产作物品种的单一种植,不断丧失农业内部可持续性,使人类面临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双重危机.因此,农学学科及其教育体系的重构日益迫切.将农学与生态学联姻,建立以农业生态学为核心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为核心技术,特别是创建“生产生态学”,以之融合农学学科下属2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与“作物遗传育种学”之间的鸿沟,将从意识论和方法论上为真正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学科、科学和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探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格局,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沿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逐渐递减趋势。森林草原带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森林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指标,其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降雨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驱动机制,为维持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内涵(即概念的本质)和外延(概念的适应范围)两部分组成。揭示概念的内涵叫定义,中学生物名词解释一般是指这一概念的定义,也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把概念的本质总结出来。常见的定义方法大约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 单独概念用特征描述代替下定义反映某一特定的,个别的对象或现象的概念叫单独概念,它不能为另一概念所包含。这类概念没有真正的逻辑学定义,是用描述这一概念的最重要的个别特征作为定义的。客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