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 rockii‘W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rockii‘W 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紫斑牡丹与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据推测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 (S .G .HawetL .A .Lauener)T .HongetJ .J.Li是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牡丹品种群起源的野生种之一 ,杂交是栽培牡丹品种的重要培育途径。但尚未见到DNA分子方面相关证据的报道。本研究以紫斑牡丹作母本 (♀ ) ,分别以 3个牡丹品种‘海棠争润’ (P suffruticosa‘HaiTangZhengRong’)、‘胭脂红’(P suffruticosa‘YanZhiHong’)和‘盛丹炉’ (P suffruticosa‘ShengDanLu’)作父本(♂ ) ,进行人工杂交 ,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 (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 )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 ,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 ,因而在DNA水平上证实了花瓣基部带紫斑的栽培牡丹品种杂交起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午’牡丹的杂交利用及部分杂种AFLP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张栋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551-1557
2006~2011年间,该研究以‘正午’牡丹为亲本,分别与‘凤丹白’、紫斑牡丹、中原牡丹和日本牡丹进行正交与反交试验,并利用AFLP标记对部分杂交后代进行鉴定,旨在筛选与‘正午’亲和性强的杂交亲本,并开发杂种早期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为牡丹种质资源的创新、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以‘正午’为父本,‘凤丹白’为母本,每年都有一定的结实率,5年平均结实率为2.88粒/朵,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亲和性;紫斑牡丹为母本时,紫斑牡丹单株1、9与‘正午’的亲和性较高,结实率分别为29.17粒/朵、26.86粒/朵。(2)以‘正午’为母本,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为父本的38个杂交组合中,仅在4个组合内各获得1粒种子,表明‘正午’仅有极其微弱的育性。(3)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引物进行扩增,结果鉴定出22株真杂种,其中多数(86.36%)为偏母本类型、少数(13.64%)为偏父本类型。根据上述结果以及牡丹偏母遗传的特点,推荐‘凤丹白’、紫斑牡丹单株1和9为母本与‘正午’杂交,渐进杂交应成为这类杂交的主要育种策略;以‘正午’为母本的杂交,需要更多的杂交组合来筛选适宜的亲本;AFLP标记技术可作为牡丹远缘杂交育种的必要技术环节,在杂种早期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珍稀野生花卉,花白色,基部有红紫色大斑,根皮入药,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该种在甘肃分布区已濒临灭绝,为了丰富园林绿化、美化品种,发展中药材经济,笔者对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为大面积栽培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牡丹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紫斑牡丹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10个随机引物在16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114个位点呈多态性,4个位点具品种专一性。根据RAPD结果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2 8~0.744 4,所研究的16个品种中,除‘北国风光’外‘理想’与其它品种的遗传距离均很大,而皇冠型的‘春红争艳’与蔷薇型的‘怀念’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与不同品种间在遗传距离上无明显差异,暗示在甘肃栽培牡丹品种中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聚类分析表明,‘理想’和‘北国风光’与其它品种分别构成了遗传差异很大的两类,楼子类与千层类的品种在聚类时虽未完全分开,但楼子类大部分品种间表现出了更高的遗传相似性,且遗传距离与各种色系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APD技术能够克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性状对品种进行分类的缺点,可用于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紫斑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标记对一个居群内的1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用于紫斑牡丹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3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1.6%。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 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6个紫斑牡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0.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34处,1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可分为4类。第Ⅰ类中的6个紫斑牡丹品种材料中有5个为皇冠型品种,1个单瓣型,其他类中也有皇冠花型品种但未聚在Ⅰ类中;第Ⅱ类仅有1个‘粉盘托桂’,它是所选材料中唯一的托桂型品种,单独聚为一类;第Ⅲ类由不同花色、花型品种聚为一类,可见亲缘关系较近的紫斑牡丹品种性状变异性也很大;第Ⅳ类中A组品种材料均为白色,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和绣球型;B组仅有一个‘银线女’,它是所选材料中唯一的红色绣球型材料。研究表明,不同相似系数的遗传聚类划分与花色、花型之间并非完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牡丹礼赞     
正牡丹,您根在中国,文化璀璨。您在恐龙灭绝后已经出现,上亿年的演化造就出了耐寒、耐旱、耐瘠薄等顽强的品格特点;您虽然亲历了气候的巨变,朝代的变迁,但仍自然传承,使得人们有缘与‘凤丹牡丹’‘紫斑牡丹’等牡丹祖先相见。牡丹,您的家族繁盛,和谐美满,型美色艳,三类、九型、八大色雍容绚烂;油用、药用、观赏品种应有尽有,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杨(Populus×euramericana)抗硫新品种‘普瑞’和‘107’在3种梯度酸雨胁迫下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酸雨胁迫对2个杨品种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酸雨胁迫下,‘普瑞’叶片受伤害程度明显轻于‘107’,可以维持较稳定的光合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抗酸雨胁迫能力。酸雨胁迫下,‘107’光合作用强度显著下降,非气孔因素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酸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2个杨品种的水分平衡,尤其对‘107’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但气孔关闭不是引起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杨品种‘普瑞’在酸雨环境下具有更强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野生紫斑牡丹引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发现的国家三级珍稀保护野生花卉紫斑牡丹(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Andr)Kerner.),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粉红花紫斑牡丹。调查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原产我国西北地区,后逐渐沿秦岭、大巴山系向东延伸,因地区环境不同,生长适应性亦有所不同。文中较详尽地讨论了紫斑牡丹的不同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立地条件等,为进一步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3个紫斑牡丹品种(‘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的单瓣与半重瓣花粉为材料,对其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花粉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探讨单瓣和半重瓣花粉的超微结构与花粉萌发率以及物质代谢与花粉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00 g·L^(-1)蔗糖+0.15 g·L^(-1)硼酸+10 g·L^(-1)琼脂。(2)花粉饱满率是影响花粉萌发的主要原因。(3)3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瓣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半重瓣的花粉。(4)‘象牙白’、‘美人面’、‘紫金冠’单瓣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半重瓣花粉,但三者单瓣花粉的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均低于半重瓣花粉。研究认为,花粉体内蛋白质亏损和MDA、CAT、SOD、POD的积累可能是引起半重瓣紫斑牡丹花粉萌发率较低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伊藤牡丹‘巴茨拉’是适合反季节盆花生产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春节异地牡丹促成栽培中水溶肥调控盆栽‘巴茨拉’开花效果,在茎伸长初期用0、0.8、1.2和1.6 g·L^(-1)均衡型水溶肥(N-P-K=20-20-20+TE)进行灌根处理,观察测定水溶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开花质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溶肥灌根能显著促进盆栽‘巴茨拉’各部器官的生长和养分积累。(2)随水溶肥浓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枝长度、粗度和花蕾直径随之增大,各器官中氮素和钾素营养水平亦呈现增加趋势;中高浓度(1.2 g·L^(-1)和1.6 g·L^(-1))水溶肥条件下,花蕾直径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大了4.4%和7.7%(P<0.05),使花促成栽培时间缩短了4.45 d和2.65 d,最佳观赏期延长了5.08 d和1.70 d。(3)中浓度水溶肥处理盛开期花朵最大,花朵直径和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0%和13.5%(P<0.05),并显著提高了花瓣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色彩黄度(P<0.05)。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水溶肥能够显著提高‘巴茨拉’促成栽培过程中枝叶花的协调性,使用水溶肥应成为‘巴茨拉’盆花生产的基础管理措施;反季节栽培伊藤牡丹‘巴茨拉’建议使用1.2 g·L^(-1)均衡型水溶肥进行灌根。  相似文献   

13.
珍稀植物—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两种三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并与已报道的栽培牡丹及其品种的核型相比较,对栽培牡丹的起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油用牡丹主要栽培种‘凤丹’的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效率,以‘凤丹’单作为对照,比较了‘凤丹’与木瓜、香椿、核桃等经济林木间作模式下的小气候,分析了4种模式下‘凤丹’的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6月,4种模式下的小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单作和与木瓜间作模式下的‘凤丹’Pn日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型,而与香椿和核桃间作的模式呈单峰型;与核桃间作模式下的Pn的日均值最高,而与木瓜间作模式下的最小;与木瓜间作模式下气孔导度(G_s)的日均值最低;与香椿间作模式下的G_s和蒸腾速率(T_r)日均值均最高,而该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低。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间作模式中影响‘凤丹’Pn的因子各不相同。同时,间作模式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凤丹’叶片叶绿素的含量、F_m、F_v/F_m、Φ_(PSⅡ)、ETR、NPQ等。间作模式,尤其是与香椿和核桃间作模式,在保证油用牡丹正常的光合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单位土地上的生物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全部原产中国,它们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栽培牡丹品种影响甚大。作者在对本亚组9种牡丹(含3个亚种)形态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花粉、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上的研究证据,提出了本亚组的系统演化的可能途径为:(1)卵叶牡丹→银屏牡丹→矮牡丹→圆裂四川牡丹→四川牡丹,(2)卵叶牡丹→凤丹→紫斑牡丹→太白山紫斑牡丹。另外作者对肉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地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月季品种‘绿萼’(Rosa chinensis‘Viridiflora’)是中国古老月季最宝贵资源之一,其花瓣、雄蕊及雌蕊均萼片化。本研究以花器官正常发育的月季品种‘月月粉’(R. chinensis‘Old Blush’)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RcAG基因在‘绿萼’花器官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阐明RcAG基因在‘绿萼’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RcAG基因在‘绿萼’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进一步克隆‘绿萼’和‘月月粉’的RcAG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均含有TATA、TATC-box和MBS等顺式作用元件,但在‘绿萼’RcAG基因启动子中发现了光响应元件MRE和昼夜节律调控元件Circadian,而光响应元件TCT-motif只在‘月月粉’RcAG基因启动子中被发现。同时,本研究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分析了‘绿萼’和‘月月粉’RcAG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发现‘绿萼’RcAG基因启动子区域中有4个CpG位点均发生甲基化,其甲基化程度远高于‘月月粉’。研究结果表明RcAG基因在‘绿萼’花器官中的下调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及甲基化修饰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凌丰’葡萄为试材,调查其在桂中、桂东南中试栽培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较好的桂东南中试点栽培,葡萄产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在土壤较瘠薄的桂中中试点栽培,土壤条件仅影响葡萄的长势与产量,而对葡萄品质影响不明显。由此提出在南方湿热地区栽培‘凌丰’葡萄的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遮荫对牡丹光合特性及观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2011年对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长期遮荫处理(100%、65%、45%及15%自然光强),并对其中5个品种(‘傲阳’、‘粉中冠’、‘蓝宝石’、‘迎日红’及‘朱光墨润’)进行了光合特性及观赏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牡丹各品种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较高,遮荫处理下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有不同程度降低。65%光照下,所有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成花率高,花朵直径明显增大;45%光照下,各品种成花率高,‘傲阳’、‘蓝宝石’、‘迎日红’及‘朱光墨润’4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粉中冠’、‘蓝宝石’、‘迎日红’及‘朱光墨润’的花朵直径较对照不同程度增大;15%光照下,所有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及成花率较对照显著降低,花朵直径显著减小。‘蓝宝石’在不同程度遮荫下花色较对照没有明显变化,‘傲阳’在轻中度遮荫下花色较对照没有明显变化;‘粉中冠’及‘迎日红’在65%光照下花色变深变红,45%光照下花色开始变浅;‘朱光墨润’在45%光照下花色开始变蓝变红。研究发现,牡丹是阳生植物,但光照生态幅较宽,适度遮荫能促进光合作用,成花率高,花朵直径增大,花色鲜艳,提高观赏品质,但不同色系品种的适宜遮荫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香菇‘武香1号’自然变异菌株的分离培养,多次人工定向选择,以及连续4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育成中高温型香菇‘丽香2号’。该品种具有菇柄短、菇盖厚、盖色浅、菇肉紧实以及出菇早、出菇潮次明显、不易开伞等优点。区试平均每袋(袋规格15cm×55cm)产526g,高于出发菌株15.2%,菇品质优于‘武香1号’和‘L9319’,是适宜于浙江一带夏秋出菇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根际微生物环境可直接反映由连作障碍带来的变化,探究连作状态下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微生物环境的演替规律及菌体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对‘凤丹’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洛阳地区2年、4年、5年、10年、32年生‘凤丹’牡丹根际真菌群落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真菌18S rDNA V5可变区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测序后从5组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中共得到1 069 322条Clean reads,序列过滤拼接后可得534 659条Tags;5组土壤样品共含有3 419个OTUs,涵盖了5门、17纲、18目、175科、299属、376种菌群;科水平上‘凤丹’牡丹根际优势菌群为Incertae sedis (24.90%)、Sordariomycetes (15.25%)、Sordariaceae (12.11%)、Filobasidiales (7.48%)以及Rhizophlyctidaceae (6.21%);属水平上‘凤丹’牡丹根际优势菌群为Tetracladium (20.81%)、Incertae sedis(13.98%)、Sordaria (12.12%)和Filobasidiaceae (7.48%);Alpha多样性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均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土菌群群落多样性为10年生5年生32年生4年生2年生。本研究发现连作状态下不同种植年限对‘凤丹’牡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菌群群落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年限中均具有特异性强的优势菌群;Gracilipodida、Acanthocystidae和Freshwater Opisthokonta三类真菌群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出现,这些特异性菌群证明连作障碍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上结果将为解析‘凤丹’牡丹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