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观察到大鼠经γ-射线照射后胰淀粉酶活性降低和分泌减少[1],为进一步探讨照射后胰酶分泌减少的机制,本研究制备出分散的大鼠胰腺腺泡悬液并以不同浓度的~3H-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3Hquinuclidinyll benzilatc,简称~3H-QNB)进行M受体结合测定,同时观察胆碱能介质氨甲酰胆碱刺激腺泡所引起的淀粉酶释放反应。结果表明,γ-射线10Gy照射后3天,大鼠分散的胰腺腺泡在氨甲酰胆碱刺激时淀粉酶释放量减少到对照的50%,腺泡M受体与~3H-QNB最大结合量(Bmax)减少到对照的38%,伋M受体与~3H-QNB结合的解离常数(K_D)无改变,说明胰腺腺泡细胞M受体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照射后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10只麻醉下主胰管内插置导管的家狗进行急性实验。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静脉注射促胰液素(8μg/kg)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_8,40ng/kg)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前后的胰液和血清中胰多肽的含量。结果表明,基础胰液中含有大量胰多肽免疫活性物质,平均排出量为3130±2200pg/15min,其平均浓度高于血清水平40倍左右,但是个体之间的变异范围较大。当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和 CCK_8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后,胰液胰多肽排出量和血清胰多肽水平均增多,其中以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尤为明显。高峰都在刺激后15min 内出现。经促胰液素,CCK_8和迷走神经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排出量比刺激前分别增加105%,52%和200%。外源性促胰液素或 CCK_8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与 HCO_3~-出量之间或胰液中胰多肽与淀粉酶排出量之间,分别均呈一致的关系。本文结果提示,胰多肽不仅是一种内分泌,它亦具有外分泌的特性。迷走神经、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多肽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大鼠观察了牛胰多肽(BPP)对由蛋白胨和雨蛙素引起的大鼠胰外分泌的影响。向十二指肠灌入25%蛋白胨后90min 时,对照组的蛋白排出量约为其基础值的10倍,而1、3、5及10ug/kg BPP 剂量组的蛋白排出量分別为对照组的47%、33%、29%及29%。在灌注剂量为3μg/kg 雨蛙素后60min 时,对照组的蛋白排出量约为其基础值的14倍,但3、5及10μg/kgBPP 剂量组的蛋白排出量分別为对照组的74%、68%及55%。各组胰淀粉酶浓度的变化和其蛋白排出量变化相平行。胰液量的增加不受 BPP 影响。结果提示,BPP 能抑制胰酶的大量分泌,并有剂量依从关系,但不抑制胰液量。  相似文献   

4.
1.丙线照射后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胰酶活性降低程度和胰腺重量有关。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胰酶活性和腺重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2.同样剂量的丙线照射后,胰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胰酶活性无变化。3.丙线照射后胰腺腺泡由M受体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引起的淀粉酶分泌量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表明,丙线照射后大鼠胰腺腺泡内合成及分泌酶原的内质网、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紊乱,这可能是电离辐射后胰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施谓彬  徐有秋 《生理学报》1989,41(4):361-366
用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2.0×10~(-7)mol/L,在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产生延迟后除极(DAD)为实验模型,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氨甲酰胆碱对DAD的影响。异丙肾上腺素1.0—3.0×10~(-8)mol/L能增加DAD幅值,为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发出触发型心律失常。氨甲酰胆碱2.0×10~(-6)mol/L单独作用对DAD幅值无影响,然而在异丙肾上腺素增强DAD幅值或产生触发型心律失常后,同样浓度的氨甲酰胆碱能显著地减小DAD幅值以及消除触发型心律失常。但氨甲酰胆碱对由高钙、氨茶碱和组胺等所增加的DAD幅值却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DAD增强作用,可能与M受体的激活,并继而降低膜上β受体激活时所提高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检测淀粉酶分泌和单细胞[Ca2 ]i 的技术 ,研究了Bt2-cGMP和GDP对柴胡皂甙(I)[SA(I)]和CCK -8促大鼠胰腺腺泡酶分泌和增加[Ca2 ]i 的抑制作用。Bt2-cGMP对SA(I)和CCK -8促酶分泌的抑制有相似的剂量依赖性。Bt2 -cGMP对SA(I)刺激的酶分泌动力学的抑制较对CCK -8滞后并持续。SA(I)诱发的胰腺腺泡单细胞[Ca2 ]i 的变化与CCK -8的作用有所不同 :[Ca2 ]i 峰值上升较慢且持续较长 ,并在峰后[Ca2 ]i 再次升高。GDP亦抑制SA(I)刺激的酶分泌和[Ca2 ]i 增加的峰植。结果表明 ,SA(I)可激活胰腺腺泡细胞膜受体从而升高[Ca2 ]i 和促酶分泌。  相似文献   

7.
顾增发  王志均 《生理学报》1986,38(6):635-642
以0.25%牛磺胆酸钠-0.25%胰蛋白酶溶液注入大鼠胰导管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剂量为 3μg/kg的牛胰多肽(BPP)对胰腺炎大鼠胰组织磷脂酶 A(PA)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抑制力(STIC)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伴注BPP的胰腺炎组,PA 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及STIC 分别降为胰腺炎组的51%(P<0.001),75%(P<0.001)、20%(P<0.001)以及24%(P<0.001);2.在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水平升高。但在伴注碳酰胆碱及BPP 两者的胰腺炎组却分别降至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的39%(P<0.005)、51%(P<0.001)、40%(P<0.001)以及 59%(P<0.001);3.在伴注Ca~(2 )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剧升,注射 BPP对其无影响。结果提示,BPP 能降低大鼠胰组织内磷脂酶A 和胰蛋白酶活性及胰内钙沉积量。机制可能与 BPP打断胰酶活化链有关,是否还影响腺泡细胞膜上M受体的功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柴胡皂甙(I)对胰腺腺泡的拟膜受体激动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检测淀粉酶分泌和单细胞[Ca^2 ]的技术,研究了Bt2-cGMP和GDP对柴胡皂甙(Ⅰ)[SA(I)]和CCK-8促大鼠胰腺腺泡分泌和增加[Ca^2 ]i的抑制作用。Bt2-cGMP对SA(I)和CCK-8促酶分泌的抑制有相似的剂量依赖性。Bt2-cGMP对SA(I)刺激的酶分泌动力学的抑制较对CCK-8滞后并持续。SA(I)诱发的胰腺腺泡单细胞[Ca^2 ]i的变化与CCK-8的作用有所不同;[Ca^2 ]i峰值上升较慢且持续较长,并在峰后[Ca^2 ]i再次升高。GDP亦抑制SA(I)刺激的酶分泌和[Ca^2 ]i增加的峰值。结果表明,SA(I)可激活胰腺腺泡细胞膜受体从而升高[Ca^2 ]i和促酶分泌。  相似文献   

9.
AT1受体在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和方法 :本工作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在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中的作用和下丘脑室旁核TH IR的变化。结果 :用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阻断剂Losar tan( 2 0 μg)预处理 ,可部分阻断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和利尿作用 (P <0 .0 5)。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 40min ,下丘脑室旁核 (PVH)、室周核 (Pe)、弓状核 (Arc)和下丘脑前区后部 (AHP)的酪氨酸羟化酶 (TH )免疫反应活性明显增强。Losartan预处理后侧脑室再注射氨甲酰胆碱 ,除PaPo的免疫反应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外 ,上述其余神经核团的TH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钠水排泄反应中有AT1受体的参与 ;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对胆碱能刺激引起Arc、Pe和AHP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兴奋性有下调作用。提示脑血管紧张素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在下丘脑室旁核等脑区共同参与介导了脑内胆碱能刺激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 ,同时血管紧张素能神经元还影响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蛙皮素是最早由蛙的皮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14肽,它的类似物已在哺乳动物的胃肠道、脑和肺中发现。这些肽有广泛而强烈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在胰腺腺泡、脑膜和垂体细胞的膜上存在受体,至今尚未发现其阻断剂。美国R.T.Jensen等最近发现了一种蛙皮素受体的竞争性阻断剂,它是人工合成的P物质(SP)类似物和拮抗剂,即[D-精,D-脯,D-色,亮]SP(简记作ASP)。他们用豚鼠的游离胰腺腺泡进行实验。已知腺泡上存在蛙皮素、P物质、胆碱(M型)、CCK、VIP和促胰液素的受体。其中蛙皮素受体仅对蛙皮素及其类似物有亲和力,它的激动可动员胞内钙并刺激胰酶分泌。蛙皮素(0.03~1nmol)可使胰淀粉酶释放增加(最大达10倍),剂量效应曲线呈S型。ASP本身(即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电离辐射后大鼠胰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变化,并在离体胰腺腺泡水平探讨了各种促分泌物对腺泡分泌机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离辐射可引起大鼠胰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照射后胰酶活性变化与照射剂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照射剂量增加胰酶活性降低程度亦增加,利用离体胰腺腺泡制备方法,进一步观察电离辐射后胰腺腺泡对Carbachol、CCK-OP和VIP刺激的淀粉酶分泌反应亦明显降低,这提示,照射后大鼠胰腺腺泡分泌机能发生了改变。综上所述,电离辐射后大鼠胰外分泌酶活性降低及胰酶分泌减少可能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离体胰腺腺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胶原酶将动物的胰腺组织水解可制成分散的胰腺腺泡。将腺泡悬液和促分泌物一起培养,观察一定时间内释出的淀粉酶量作为检测腺泡分泌功能的指标。利用这一方法能在细胞水平探讨分泌的机制。目前,本法常用于研究与胰腺分泌有关的各种多肽类促分泌物的作用,探讨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同位素的标记物结合腺泡细胞膜上的受体,研究作用物和受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一些生理或药理现象(如残余刺激现象、失敏感性或耐受性)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BC)后蓝斑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变化及其与促钠排泄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0.5μg)和俄阿托品(30μg)后肾排钠量的变化及蓝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蓝斑的CHAT-IR明显增强(P〈0.05);阿托品预处理后可明显抑制上述反应。结论:蓝斑的胆碱能神经元参与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梅懋华  陈奇 《生理学报》1985,37(5):410-415
用5条制备有 Thomas 胰瘘和胃瘘的狗作慢性麻醉实验,观察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十二指肠对胰液分泌的相互影响,结果如下:1.在酸化肠的情况下,刺激迷走神经所引起的胰蛋白质和碳酸氢盐的排出量显著增多,其效应超过单独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肠所产生效应之和。2.在酸化肠引起胰分泌停止后的短时间内,再刺激迷走神经,胰液分泌的潜伏期缩短,蛋白质和碳酸氢盐排出量增多。3.阻断迷走冲动或注射阿托品后,酸化肠所引起胰液的分泌明显减少。4.用利多卡因麻痹肠粘膜后,酸化肠所引起胰液的分泌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在酸化十二指肠引起胰液分泌的机制中,有迷走神经和局部神经参与,迷走冲动和促胰液素及促胰酶素共同作用靶器官时,有相互加强作用,一旦迷走冲动被阻断,这两种激素的作用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蓝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表达的变化以及阻断ATl受体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和/或losartan(20μg)后40min,蓝斑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AT1受体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pg)后40min,蓝斑的TH及ATl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强(P〈0.05)。losartan预处理后蓝斑的TH免疫反应活性和AT1受体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对蓝斑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AT1受体表达增强;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下调氨甲酰胆碱在蓝斑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胆碱能系统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BC)诱导的促钠排泄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CBC 0.5μg后,肾排纳量的变化和肾的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阿托品(30μg)阻断脑胆碱能M受体后,对上述效应的影响。结果:侧脑室给予CBC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肾近曲小管ChAT-IR显著增强(P〈0.05);阿托品阻断后,上述反应显著减弱(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肾促钠排泄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丹麦Novo研究所的Jφrgensen等报道,他们在提取猪胰岛素的过程中又发现一种新的激素。这种激素具有很强地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因而称为胰解痉肽(pancreatic spasmolytic polypeptide,PSP)。他们指出,PSP是一种含有106个氨基酸残基的大分子多肽,分子量约11,700。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猪的22种器官提取物进行测定时发现,只有胰腺组织才含有PSP的免疫反应性(IR-PSP),含量约为0.1meq/g湿重。猪的空腹血浆IR-PSP约为10neq/ml。禁食时的猪胰液IR-PSP为0.2μeq/ml,而在用CCK或促胰液素刺激后的胰液中升至46~116μeq/ml。胰液中IR-PSP的含量与胰液中的总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Gu JJ  Zhao TY  Li XJ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4):251-255
胰高血糖素是胰岛素最重要的拮抗激素,其从胰岛α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与靶组织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激活靶信号通路,生成环一磷酸腺苷(cAMP),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升高血糖.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通过抑制α细胞产生和分泌胰高血糖素、中和血循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抑制胰高糖素受体基因表达等干预胰高血糖素的信号通路的措施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GLP-1能通过葡萄糖依赖模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有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体重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体内血糖稳态。目前,基于GLP-1的药物作为新的糖尿病治疗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简要综述GLP-1对胰腺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无创伤性的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本实验运用雨蛙素联合脂多糖小鼠腹腔内给药;血淀粉酶和胰腺湿重测定;胰腺和胰外器官病理学检查;腺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血清NO浓度测定;胰腺组织SOD和MDA测定。结果发现,雨蛙素联合脂多糖组血淀粉酶、NO浓度和胰腺湿重均增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胰腺间质水肿、实质出血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腺泡细胞受损严重,胰外多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雨蛙素组胰腺无明显出血坏死,胰外器官正常;脂多糖组胰腺基本正常,胰外器官轻微炎症浸润。由本实验结果显示,雨蛙素联合脂多糖致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具有人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为非创伤性,成模快速稳定,重复性好;脂多糖促使雨蛙素诱导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重症化的机理与自由基释放-清除机制和氧化-抗氧化机制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