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危重患儿6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3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则采用我院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17%,而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3.52%,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论法可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护理评分来指导临床葫芦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有效率,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探寻更好的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高热惊厥的患儿60例,将这60名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30人,用我院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人,在我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急救护理干预在高热惊厥的患儿的护理中起到了良好效果,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患儿体温,减轻患儿痛苦,有效的提高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3.
罗秀萍 《蛇志》2014,(2):194-19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3例FC患儿依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的间隔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的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对FC患儿行针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医急救措施,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彩连 《蛇志》2017,(2):202-20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牵拉疼痛、尿潴留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9,(4)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前后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的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的评分提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烧伤后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相关健康知识及护理技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福玉 《蛇志》2017,(3):366-36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退热、呕吐、止泻等症状改善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季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7,(4)
目的观察针对性干预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及常规干预,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康复护理在小儿纤维塑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5月小儿纤维塑性支气管炎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22例,占68.8%,有效9例,占28.1%,无效1例,占3.1%,康复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13例,占40.6%,有效12例,占37.5%,无效7例,占21.9%,康复有效率78.1%,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适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儿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84例高热惊厥的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效果评价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儿护理效果评价有效率为80.9%,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儿的病情,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100例,分别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研究组为92%,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6%,研究组为4%,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的康复,降低小儿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一秀 《蛇志》2014,(2):189-191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头孢克洛颗粒与复方甘草合剂联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肺部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采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将8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在临床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全方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效确保手术成功和安全,是围术期较佳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4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的小儿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观察组的小儿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合理给养以及背部叩击等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患者,观察组中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84例,有效的为3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29例,有效的为7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提高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肿瘤患者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儿科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发热,可能会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214名,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我院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儿的复发及病情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为2.80%,对照组患儿的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为10.28%,观察组患儿的发生高热惊厥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发情况和病情程度均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在小儿高热中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有效的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化健康教育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科行小儿肠造口术的患儿(实施细化健康教育后)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1~12月小儿肠造口术患儿(未实施细化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肠造口护理中实施细化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包括地西泮注射液以及口服苯巴比妥;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缓解膀胱癌患者负性情绪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66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两组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3)
目的探究微信延续护理在变异性哮喘儿童出院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变异性哮喘患儿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160)和对照组(n=140),观察组采用微信延续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疾病认知程度、患儿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分(PAQLQ评分)以及患儿哮喘急性复发次数和再入院次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活动、情感各方面的PAQL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急性复发次数、再入院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应用微信延续护理对变异性哮喘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护理,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哮喘急性复发风险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