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天然产物与海洋生物技术管华诗(青岛海洋大学)世界海洋面积达三亿六千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现已从海洋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5种,所有这些就为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浩大的活动空间及丰富的营养物质。据统计,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而海洋就占了87%。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达20余万种。  相似文献   

2.
<正>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圈和为人类提供广泛而大量的未开发资源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海洋,占地球面积约71%,是生命的最初起源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以其独特、复杂的生态系统为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支撑。海洋微生物具备的与高压、高盐、低温、寡营养等极  相似文献   

3.
增强海洋意识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林锦湖(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料宝库。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海水总体积地占球总水量的97%,浩瀚海洋中生活着20万余种生物,每年可为人类转化为30亿吨水产食品。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海洋农业,将是为人类供应蛋白质的主要产地;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将为人类提供治疗疑难病的特效药物和特殊功用的生化产品;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将对维护地球生存环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海洋生物技术原理和应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地球表面积71%,其中蕴藏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十分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  相似文献   

5.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栖息有数千万种各类动植物。然而,由于浩瀚的海水的阻隔,几千年来,人类对海洋中的生物除了进行大量的捕捞以外,在研究和开发上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有许多空白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和了解,当前,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引用生物高技术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美国,法国、丹麦,日本等国家纷纷成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其它国家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大量增加研究经费以鼓励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我国是海洋大国,渔场面积约22亿亩,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四分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污染和过度捕捞,沿海渔业资源已接近枯竭,因此,如何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如何用高新技术来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把传统的海洋养殖业转到用高新技术指导的现代养殖业上来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问题和展望作一些概述。  相似文献   

6.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其中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深海巨大的热容量和碳储量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说,我们若要在中长期尺度上对地球气候系统加以预测,就需要加强深海大洋巨大热容量及热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其中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深海巨大的热容量和碳储量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概况陈来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引言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的生命的摇蓝。它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1%,尚未被利用的海洋与海岸的有效面积比陆地大5-10倍。海水含有生命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丰富无机物。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达16万种)。它们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大量未被开发利用的生物(据估计,已被开发利用仅占1%)。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保护区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引起各方面重视。据统计,2003–2010年,世界海洋保护区数量增长了150%,总数大约为5,880个,覆盖了约420万平方公里海域,尽管仅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17%,但是却占陆架海面积的4.32%(Toropova,2010)。从我国海洋保护区发展来看,近10年来数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共建立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260个,总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管辖海域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9.
杜国英  陈尚  夏涛  王敏  张涛  赵志远 《生态学报》2011,31(19):5553-5560
海洋生态资本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生产要素,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生态资本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采用《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中的方法,评估了山东近海生物资源现存量价值。结果表明,2006年山东近海生物资源现存量为100.20万吨,价值184.45亿元。生物资源以鱼类资源为主,资源量为76.50万吨,价值约131.73亿元,占全省近海生物资源总价值的71.4%;甲壳类资源量为13.98万吨,价值38.88亿元,占总价值的21.1%;头足类资源量为3.52万吨,价值4.47亿元,占总价值的2.4%;其他类海蜇资源量为6.46万吨,价值9.37亿元,占总价值的5.1%。全省近海生物资源现存量价值平均为58.4万元/km2。山东近海生物资源存量价值与近海供给服务价值、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服务价值之间表现出互相促进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专家论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松  丁玲 《生物学杂志》2006,23(1):1-4,16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是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在225次香山科学会议“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上,专家围绕海水养殖核心种质基因组学、海洋极端环境基因资源、水生生物基因资源的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议题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保护形势的变化,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无论是在工作领域还是在战略目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工作领域方面,从最初仅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逐渐拓展到识别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以及探讨解决这些威胁因素的工具和方法上。战略目标方面,从保护10%的海洋目标提升到至少保护30%的海洋区域。特别是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这一热点问题也纳入到议题的讨论范畴。结合科学研究文献和国际进程评估报告对相关议题进展进行了评估,认为在工作领域上,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议题更侧重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威胁,在工具和方法上较为欠缺。在战略目标上,不仅要实现30%的数量目标,还需要考虑科学地保护规划和利用。在处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上,需要明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作用。通过对议题的梳理和评估,识别出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1)各国政府及利益攸关方政治意愿和行动力不强;(2)全球海洋受保护区域面积不足,保护成效较低;(3)资金来源不够;(4)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2.
梁松  钱宏林 《生态科学》1992,(1):170-173
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摇篮。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海洋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它不但调节着全球的气候,蕴藏着丰富的动力、矿产、生物、化学等资源,而且也是天然日交通“大道”。因此,在人类当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如何做到既要开发利用海洋这个自然资源宝库,又要保护好海洋环境,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海洋孕育着生命,同时也蕴含着治愈人类重大疾病的宝藏和机遇。浩瀚的大海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蕴藏着地球上还未被人类开发利用的丰富海洋生物及其天然产物资源。特殊环境下的奇异生命体联系海洋环境是一个开放且独特的生态系统,高盐、高压、局部高温或者低温、寡营养等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竞争比陆地生物激烈得多,因此各种海洋动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互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它们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形成了一个特殊复杂而又奇妙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生物礁是由具有造礁能力的海洋生物聚集而成的一种三维礁体结构,其形成改变了海底地貌、增加了不同尺度上的地形复杂性,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维持了生物多样性。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海洋生物礁受到了严重威胁,已成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生物礁的类型、生态功能及其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根据形成海洋生物礁的优势造礁生物种类,将海洋生物礁分为海藻礁、海绵礁、刺胞动物礁、贝类礁和多毛类礁,其优势造礁生物分别是珊瑚藻和仙掌藻、钙质海绵和硅质海绵、造礁珊瑚、牡蛎、龙介虫。目前国内对海洋生物礁的全面了解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珊瑚礁和牡蛎礁。海洋生物礁的生态功能主要有海岸防护、提供栖息地、净化水体、固碳作用和能量耦合等。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等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洋污染、破坏性渔业捕捞、海岸工程、水产养殖和敌害生物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海洋生物礁构成了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礁的生态修复方法分为两类:在退化生物礁区投放造礁生物逐渐成礁,投放人工礁体补充造礁生物逐渐成礁。针对海洋生物礁保护和修复的需要,提出下一步应加强海洋造礁生物生态特征、海洋造礁生物种群丧失因素和海洋生物礁保护与...  相似文献   

15.
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谈判进程, 认为主要焦点议题包括: (1)应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工具; (3)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这些议题的讨论将影响包括全球海洋保护区建设在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也将影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制度的建设, 以及沿海国家的社会经济。我国应加强履约谈判的技术支持, 加快涉海相关问题研究,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谈判, 并大力宣传我国经验。  相似文献   

16.
《激光生物学报》2014,(6):I0001-I0002
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也因此被誉为地球生命的摇篮。据粗略估计,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约200万种,占地球生物种类总数的1/4,但人类对于海洋中的生物是如何随海洋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海洋中的各种生命活动又是如何影响海洋环境的还知之甚少,与之相关的研究既包括微观尺度的细胞光合作用,也包括宏观尺度上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划设海洋保护区并落实管理,是挽救渔业资源枯竭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为了积极推动全球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历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地球峰会、国际海洋保护区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纷纷根据专家的建议,研订了不同的规划目标及策略;到2020年,全球海洋应有10%的水域被纳入海洋保护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正>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在白色的大气圈底部,蓝色的水圈里和黄色岩石圈的上面,是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绿色的生物圈。维护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人与生物圈才能共同生存、共求发展、共享未来。从1 956年在鼎湖山建立第一个保护区以来,在半个多世纪中,我国已建立了2346个不同规模的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1 5%。它们对于有效保护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7%的天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学相关基础研究,重点进行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是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久发展的可行策略。着重分析了海洋生物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合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确定成为目前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化程度高、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过程的海洋区域.其次对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单元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保护优先区域评估3个方面.继而根据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基本思路,即在海洋生物地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物种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确定保护优先区域.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包括运用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单元区划、基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构建生物学指标以及信息网络数据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