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唯物主義的米丘林生物學的基本規律中,關於有機體與他的生活條件的統一這個命題,占據着中心地位。為了支配的目的而了解及掌握有機體的個別的發展及生物的質的改造——物種及變種的界限等,必須對這個命題作多方面的學習,才能達到。因此可見,在講授生物學原理時,使學生對於有機體與他的生活條件的統一的命題,獲得正確的了解,必須予以特別的注意。雖然初看時,這個命題,似乎是很簡單而明白的,然而這種看法往往是不正確的。  相似文献   

2.
導言病理生理学是醫學的基礎理論科學之一,它的任務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病因學)、疾病發展過程和歸轉的規律(發病機制),即恢復健康(痊愈機制)和死亡的規律。簡言之,病理生理學就是患病機體的生理學。和其他醫學科學一樣,病理生理學是在生物学、生理學、生物化學及形態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正常生理學來說,病理生理學以生理和生化的方法研究患病時生理機能的變化;對主要以形態學方法來探討疾病發生機制的病理解剖學來說,它們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系,共同的為臨床實踐而服務。  相似文献   

3.
要有效地解決擺在植物生理學面前複雜的任務,無疑地,只有在以下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就是對米丘林生物科學的全部原則和成就去深刻地體会。並以此為根據,重新審查植物生理学以往形成的觀念,這些觀念往往是建立在形而上學的——生機論或是机械論的原理上,毫無批判地從國外科學借用來的,而這樣的生機論和機械論的趨向不僅目前是在國外科学界裹廣泛地通行着,而且在資本主義文化崩潰所引起的頹廢情緒影響下更加深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等學校里所有達尔文主義基礎以及動物学等生物課程中講授各種生物體與其生活條件統一的關係。很多同學們祇能從形態上或者生活方式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統一性,很少能從新陳代謝的作用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统一性,於是也就更無從體會到生物體一定形態的决定往往也是它的新陳代谢作用因環境影響而變化成一定形式後的結果。這主要的就是因為很  相似文献   

5.
我們從1949年便開闢了教學用的植物園,根據四年來的經營管理過程與在教學上的應用,我們覺得在建立植物園、經營管理植物園與運用植物園上,往往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與教條主義。正由於這樣,往往使植物園不能充分發揮它在教學上應有的作用。现在願意根據我們四年來的工作體驗,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同志們參考。  相似文献   

6.
中國人民對於動物的觀察和利用,對於人體的保健,這些操作的開端,歷史是很悠久的。但由於封建勢力長期的統治,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一向没有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十九世紀中葉,帝國主義者侵入中國,他們又把中國科舉限制在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圈套裏。近百年來,帝國主義者在每一次武裝侵略之後,相繼派人以幫助中國發展科學為名,進行掠奪剝削,灌輸奴化思想,毒害中國人民,使中國陷於半殖民地的處境。在帝國主義所主宰的反動政權下,中國人民仍掙扎着想把科學成長起來;當然,在那種貧瘠的半封建  相似文献   

7.
新書介紹     
1.“米丘林遺傳選種與良種繁育學”第一集著者:伊萬諾夫;出版者:中國科學院,定價每冊一萬八千元;約三十萬字,約四百二十頁;總經售,中國圖書發行公司。 為了有系統地,大規模開展米丘林科學的學習,提高全國農業科學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以迎接祖國的五年經濟建設的偉大任務。中央農業部於1952年冬季,在北京舉辦了“米丘林農業植物選種及良種繁育講習班”,特聘請蘇聯農業專家伊萬諾夫同志主講“米丘林遺傳選種與良種繁育學”,杜布列維娜教授主講,“達爾文主義”。其全部講義經過詳細的校訂整理後,已絡續由中國科學  相似文献   

8.
高級中學課本達爾文主義基礎下冊的出版是一件可喜的事。在目前,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即創造性達爾文主義——的書籍還沒有一本,只有許多零星的小册子及論文,就是在大學,除了“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以外,對於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的書籍也還沒有,而“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究竟還不是全面的講達爾文主義。因而,這本書的出版是值得歡迎的,無論是作為中學的課本,或是甚至於作為大學學習達爾文主義的參考書(因為現在大學生物系的同學  相似文献   

9.
在全世界上生理學是一門同樣的科學,因爲生活機體的功能到處都是一樣的。然而在各國中,生理學的發展和應用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傾聽一下世界各角落中從事多年教學和研究的人們的意見是有益的。現在這裏發表意見的是一個南美洲人,他1901進大學,1908開始  相似文献   

10.
解剖生理學課程中這最後一個主題底主要任務,就是要在學生們以前已經學過的材料和現在要獲得的知識的基礎上,使他們學列人體發育的總的觀念。教學大綱中指定用於這個主題的時間祇有兩課。可是,鑑於在學習它時還須聯繫並總結以前所學過的大量事實材料之故,我們把教學大綱中規定用於複習課程的兩課也用在這一主題上了。  相似文献   

11.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不久的期間內,使我們的祖國以具有先進的工業和高度文化的面貌出現於世界。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在今天是迅速的發展着,遵循着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根本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教育。我們中學教育的任務就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践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青年一代,使他們的身心獲得全面發展,以便為升入高等學校或參加建設工作的打好基礎(中學暫行規程)。那麽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大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关营养问题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營養問題是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衛生學、臨床醫學、農業科學和食品工業科學研究工作中共同有關的問題,解决比較重要的營養問題,往往要依靠這些學科的綜合研究成果。在生理科學中,這一部分的研究工作與實際應用的聯系最為直接,因此也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在解放前,我國生理科學的研究基礎雖然是極為薄弱,但是在營養問題方面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的生物化學工作者都曾先後研究過一些有關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中學生物教學大纲46頁有“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律和這定律的批判”,請問其批判些什么? 答:“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定律和這定律的批判”請問主要批判其那一部分? 赫克爾(1834—1919)是德國的卓越的生物學家,是達爾文事業的繼承者與擁護者。赫克爾把个體發育和其系統發育(或称歷史發育)連(?)起來。他說:“個別有機體從卯細胞到成熟狀態在其發育過程中所經过的許多形態,是這个有机體的祖先到現在,所經過的一長系列頌型的簡短而緊縮的重演“簡言之亦即个體發育是重演其系統發育”。這就是赫克爾的生物發生定律。赫克爾在說明這规律時,曾把胚胎發育分為“原性發育”和“新性發育”。他認為原性發育就是重演古代祖先所具有的性状,是历史上的痕跡。例如脊椎生物不論是水生的、陸生的,在胚胎初期都具有鳃裂、脊索。他認為另外还有一種新性發育是指起源較晚的,具有适應作用的性状,這些性状是在胚胎生活過程中获得物,它們並不影响有機體的進化,也不能引起每種系統發育的改變,如鱷魚胚胎的牙齒,鸟类及哺乳类的胚胎膜。  相似文献   

14.
幾點建議     
一、田園實驗“中蘇友好月”中,蘇聯生物學博士格魯森科來滬講演後,十數位教師為了進一步深入體會,舉行了一次座談會。末了,大家談到下學期怎樣教“達爾文主義基礎”時,引起了一個田園實驗問題。大家都很坦白地說,那是從舊教育中出來的,以前教的一套,全是脫離實踐的,空泛的理論;實驗也祇限在實驗室內進行,可以說從來沒有進行過田園實驗。假使我們將米丘林學說也像  相似文献   

15.
植物學教科書上有一講是“植物基本羣”,它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事實證明,生動的談話是植物教學最有效的方法。談話時教員先查明學生關於將要探討的題目中既有的概念,然後再系統的按邏辑顺序講授新的知識,教員吸引學生去实驗和觀察活的植物,指導實驗室的作業。學生在積極研究學習的對象的基礎上能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及總結,這樣學生能發展思考力,觀察力及認識活植物的興趣。本文的目的是給教員在講植物基本羣時如何組织教學過程的一個精簡指示,以使學生能自覺的理解該章中的學習內容。  相似文献   

16.
我們教導同學不僅懂得科學理論,而且更重要的使同學能運用這些理論,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要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這是同志們都知道的。關於生物學的課程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强課堂實驗,另一方面就要加强植物園的實習,通過實驗與實習使同學將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加以鞏固和深入,通過實習  相似文献   

17.
“中學生物教學大綱”是中等學校教師們迫切需要的指導性的文件。在今天每一個中學教師要求進步是一致的,要求提高教學完成教學任務也是一致的,過去在教學上是各搞各的,各有一套;今天在北京的中學教師們已經普遍展開了集體備課,互相討論研究,根據教學計劃來解决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彼此介紹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決定教材內容的重點,以及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政治思想性。正因爲今天我們都有着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在學習中和教學中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因此在編寫教學計劃,集體備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然物教學,特別是利用生物能够大大地使學生易於懂得米丘林生物學的基本原理。提供实驗結果或提供以後作觀察和作結論用的材料的生物的陳列,能產生很大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認識能够具體化,變得深刻得多。可是,怎樣利用生物尤其是植物試驗教學,特別是在冬季時期應該怎樣做,目前在教學法文獻中還很少說明。  相似文献   

19.
全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對於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不顧各國人民的抗議,宣佈拒絕撤銷對原子物理學家羅森葆及其夫人的無理判決,感到極大的憤恨。美國政府的“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善良的科學工作者的罪惡行爲,說明了美國統治者是扼殺正義、扼殺科學文化的罪魁。我們和全世界人民在一起再一  相似文献   

20.
現在已經確定,作為新陳代謝基礎的生物化學過程都帶有酶作用的特性。因此很自然,對酶的全面的研究就具有愈來愈大的意義。在研究新陳代謝時已不僅局限於測定植物生活的某一時期器官中那些由很多生化反應所形成的有機化物(例如碳水化物、蛋白質)的含量。而對於在植物中參加這些化合物轉化的酶的活性的研究则給予相當的注意。由庫爾薩諾夫研究出來的真空渗入法,對於研究植物中酶的活性對於更深刻的認識生物化學過程的實質,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庫爾薩諾夫的工作(1935,1938,1940,與1937,1939)以前,植物中酶作用的研究主要是以自溶混合液的方法為基礎的。儘管藉助於這個方法完成了許多的研究,但我們在酶的生物學作用的瞭解上幾乎沒有什么進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