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据《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在阿尔伯脱省莱思布里奇以东80公里处发现一批恐龙蛋。他们还在恐龙蛋里发现了恐龙胚胎,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该地发现的恐龙蛋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巢穴,那里有数百万块恐龙蛋碎片。加拿大德拉赫姆梯雷尔古生物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认为,要充分研究和确定这些恐龙在过去是怎样生活的,还需要几年的研究时间。估计这些恐龙蛋和恐龙胚胎最终将告诉人们,这些恐龙是怎样从瓜一样大小的椭圆形恐龙蛋里破壳而出的,以及它们又是如何迅速长成重达四吨巨大的恐龙。此外,研究人员还认为,这次新发现将有助于回答恐龙究竟  相似文献   

2.
据爱德蒙顿消息,去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脱省某地发现了一件非常珍贵而稀有的恐龙脑颅化石,经过长达半年的修复和初步的研究之后,有关人员认为这块恐龙脑颅化石将为探讨鸟类和恐龙类的进化关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化石》1987,(3)
①办公室②工作合③化石的化学处理④化石的存放⑤修理与研究⑥制模加拿大阿尔伯特梯雷尔博物馆的化石修理与保存~~  相似文献   

4.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选作恐龙自然保护区。这个占地六千公顷的奇特地区,现在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恐龙保护区之一。这是红鹿河沿岸24公里长的一个地区,三十年内在这里挖掘出了3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骨架约300具。  相似文献   

5.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植物致病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在世界各地严重影响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研究茄科雷尔氏菌的生理特性,探索其致病机理,有利于研发防治青枯病的技术与方法.脂肪酸是细菌细胞重要的组成物质,但是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茄科雷尔氏菌GMI1000为材料,鉴定了该菌的脂酰Co A脱饱和酶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并分析了这两种酶在不饱和脂肪酸和环丙烷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茄科雷尔氏菌RSc2450编码脂酰Co A脱饱和酶,参与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但是该菌还存在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同时发现在茄科雷尔氏菌编码两个可能的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蛋白质中,仅有Cfa1(RSc0776)参与了该菌环丙烷脂肪酸的合成,并在低p H和高渗透压的耐受中起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茄科雷尔氏菌脂肪酸合成代谢特点及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化石》2021,(3):17-26
正科罗拉多的恐龙在全美闻名遐迩。美国唯一的恐龙镇就位于科罗拉多,这里有很多卖"雷龙汉堡"的咖啡店,网上还流传着"雷龙汉堡"的配方和做法,让笔者这个至今还没吃过"雷龙汉堡"的,时不时总在心里琢磨——这"龙肉"是啥滋味,或者外形是啥样子……另外,美国恐龙国家公园地跨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但主体部分在科罗拉多境内。来到科罗拉多,即使不去位置偏远的恐龙国家公园或恐龙镇,只在丹佛大都会区转悠,也一样能"体验"恐龙,在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欣赏镇馆之宝——剑龙的骨架,  相似文献   

7.
大不列颠有个叫乌奥开尔的工人,不久前在萨立郡发现了一个恐龙爪化石。经专家鉴定,这个恐龙爪属于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恐龙新种。新发现的恐龙大约生活在1亿2千5百万年前,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体高约3—4米。  相似文献   

8.
【背景】桉树(Eucalyptus)青枯病危害严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桉树共生影响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而AMF响应桉树青枯菌侵染的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索AMF响应桉树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侵染机制。【方法】以非菌根化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菌根化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分别受茄科雷尔氏菌侵染0、24、48和96 h接种后(hour post-inoculated, hpi)的根系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和鉴定菌根化巨桉根系中异形根孢囊霉响应茄科雷尔氏菌侵染的基因信息。【结果】与对应非菌根化桉树受茄科雷尔氏菌侵染的时间点相比,菌根化桉树中异形根孢囊霉响应青枯菌侵染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为3 382–5 989个,随青枯侵染时间进程的增加,异形根孢囊霉特异性响应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逐渐增多。茄科雷尔氏菌侵染24 hpi时,异形根孢囊霉显著富集共生体生长、孢子形成和凋亡信号通路、铁载体等相关基因;茄科雷尔氏菌侵...  相似文献   

9.
阿尔伯(Werner Arber)、内森斯(Daniel Nathans)和史密斯(Hamilton Othanel Smith)三位博士由于他们在核酸限制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阿尔伯在瑞士巴塞尔大学任教。他最先明确提出限制内切酶的概念并演示其活性。早在五十年代初。卢里亚(S.Luria)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在某一菌株中生长的噬菌体感染另一菌株时,往往生长不好;但是在第二菌株中繁殖出的少数噬菌体后代,再感染这第二菌株,却又能完全正常生长,反而在感染原先第一菌株时生长不好。这是限制内切酶的最初的暗示。阿尔伯敏锐地注意到这个现象。他和迪索(D.Dussoix)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遗传实验,在1962年就得到有关这现象本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推断细菌含有限制酶  相似文献   

10.
继我国第一座恐龙化石场现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恐龙博物馆作为第二个专业恐龙博物馆成立了。目前,该馆正在发展建设中。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博物馆事业与自然历史研究史上一个新的起点;是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教育建设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弥补了内蒙古地区专业博物馆的空白。二连恐龙博物馆位于二连市中心。馆内分东西两个展厅。陈列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二连古海中的生物,主要展现了恐龙诞生前二连古海中的生命。第二部分是二连的恐龙动物群,重点介绍二连地区晚白垩世的恐龙。第三部分是  相似文献   

11.
《化石》2015,(3)
<正>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George D.Louderback)在自贡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侏罗纪恐龙之乡的大门由此打开。100年来,自贡地区已发现恐龙化石点140余处,鉴定出的恐龙种类达21属26种,占四川盆地恐龙种类的一半以上,约为中国恐龙属种的七分之一。100年来,人们对自贡恐龙化石的研究、保护与利用从未停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更是在人类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恐龙也许比它的其他任何展品都更引人注目。可是在1897年,一位名叫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的年轻的学生来到这所博物馆时,那里还没有一块恐龙标本。1963年,在离他90岁生日还差一周,他死去时,博物馆已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标本,它们之中许多是由布朗挖掘的。在66年的科学生涯中,他发掘的恐龙比任何人都多,这所博物馆的许多出色的标本,其中包括霸王龙,  相似文献   

13.
泰国的恐龙与恐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枝明 《化石》2005,(3):31-32
我应泰国矿产资源部的博物馆与自然保护处和泰国树化石博物馆之邀请,从3月11日到3月27日,在泰国参观了三个博物馆、走访了泰国恐龙化石研究中心、考察了4个恐龙化石产地。现将泰国的恐龙化石之研究情况简介给读。  相似文献   

14.
《化石》2017,(4)
<正>2017年9月2日至3日,中国恐龙发现115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在黑龙江省嘉荫县举行。来自我国20余个省(区)市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及自然类博物馆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化石保护部门的代表应邀出席。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参加了会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古植物学家孙革、恐龙学家董枝明及徐星等应邀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具霸王龙骨架在加拿大发现霸王龙(Tyrannosaurusrex)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晚白垩世的大型肉食恐龙。我们对它的认识主要是以世界上已发现的11具近于完整的化石骨架为依据。最近,加拿大皇家萨斯喀彻温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萨斯喀彻温西南部的一条河...  相似文献   

16.
SARS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的感染装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冠状病毒1965年由Tyrrell等从人胎儿器官培养(HET-OC)中最初分离.其后Hamre和Kapikian等从组织培养中分离了病毒[4].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将军戈壁已发掘出一条完整的食肉龙化石,另一条大型蜥脚类恐龙已挖掘出一部分。科学家们十分肯定地认为,这条蜥脚类恐龙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发现的最大蜥脚类恐龙之一。同时,在准葛尔盆地五彩湾地区还发现了鸟脚类、兽  相似文献   

18.
广西扶绥爬行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2年夏,广西区测队第七分队寄给我所扶绥县山圩公社那派大队附近所产的脊椎动物化石,经鉴定,认为是恐龙化石。其后,广西博物馆在1973年初也前往调查,又采得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1973年4月,在广西自治区博物馆要求下,我所派人会同博物馆、县、社等单位组成一调查发掘队,在自治区文化局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先后发现了瓣鳃类、硬鳞鱼鳞片(鳞齿鱼)、弓鲛(?)牙齿、龟类骨板、上龙类牙齿、肉食类恐龙牙齿及蜥脚类恐龙牙齿和部分骨胳。本文就是这批化石的鉴定报导。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姜驿乡化站的余良忠将半箐村发现的一些大型动物化石交到元谋人陈列馆,经鉴定为恐龙化石。至今年6月,共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巨型恐龙不全个体9具,其中一个(野外编号YJ2001)是典型的蜥脚类恐龙。1999~2004年,云南省考古所、楚雄州管所和州博物馆、元谋县体局和元谋人陈列馆共同  相似文献   

20.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是具有原始染色体组的带皮栽培种,其形态特征明显,是丰富小麦遗传变异、增强抗性等的重要基因资源.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间具有较大遗传差异,与普通小麦杂交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斯卑尔脱小麦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较普通小麦含量高,且营养成分也更丰富.向普通小麦导入斯卑尔脱小麦的有益基因是改良普通小麦抗性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