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阻力导致不能正常萌出的牙齿的统称,通常阻生牙牙体大部甚至全部埋伏于骨内。阻生牙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一般主张预防性拔除阻生牙。阻生牙拔除手术因其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反应重一直是口腔牙槽外科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手术观念等方面的进步,阻生牙拔除术取得了一些临床进展。新型CT扫描设备CBCT可以为手术设计提供精确定位;借助各类微创器械,微创拔牙技术减小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新型麻醉方式和新型局麻药物可以极大减轻疼痛反应;心理干预也将成为阻生牙拔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步骤。本文对近年来阻生牙拔除术在定位方式、微创技术、团队协作、疼痛控制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配合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拔牙对口腔外科门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9例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辅助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进行拔牙,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传统的劈骨分牙法,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后复诊对患者的下唇麻木、断根等发生率以及张口受限、疼痛、肿胀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68±6.8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5.23±14.23)min,t=3.962,P=0.000]。试验组患者中仅有1例术后出现断根情况,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则有3例断根情况和1例下唇麻木患者(后逐渐缓解)、1例下颌关节疼痛以及1例舌侧骨板骨折患者。根据我院对两组患者术后1d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1d面部肿胀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轻(P0.05);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张口受限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轻(P0.05)。结论:牙科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配合阻生牙专用加长裂钻拔牙对口腔外科门诊需要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对埋伏阻生牙患者牙槽完整度及张口受限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50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拔牙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牙槽完整度,术后即刻和术后3 d的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张口受限程度以及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牙龈指数(GI)等牙周健康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面部肿胀程度以及牙槽完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IL-6、IL-1、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开口度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张口受限度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I、SPD、SBI、PLI水平对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I、SPD、SBI、PLI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锥形束CT联合微创拔牙技术针对埋伏阻生牙进行治疗与传统拔牙相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面部肿胀程度,减轻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水平,提升牙周健康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74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w营养状况、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颅底外科手术中充满各种风险,特别是有对神经系统结构造成损伤的潜在风险。有些损伤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判断,因此术中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神经外科手术医生术中实时监测和评估神经功能的重要手段。国外上世纪80年代就将其应用于颅底肿瘤手术中,但直至目前我国相关应用仍未普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运用各种电生理技术,实时监测术中处于有损伤风险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提示手术医生及时终止风险性操作,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小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的一门技术。近年来,颅底外科进展迅速,并向多学科协作和减少创伤的方向发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迅速发展为降低颅底手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微创技术在腰椎固定、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脊柱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相继出现,微创技术在,临床中治疗各种腰椎疾患取得了很大进步.脊柱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受到腰椎疾病患者的欢迎.目前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手术方法有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轴向椎体间融合术以及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不同微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具有不同手术适应征,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腰椎疾患的具体特征,选用合适的腰椎微创手术,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本文从腰椎微创手术入路改进、手术器械的创新以及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改善鼻内镜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鼻内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可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就诊于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BMI、术前是否使用催眠药物、术前诊断、手术侧别、手术方式、是否为微创、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是否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比分析是否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差异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23例患者纳入研究,33例(26.8%)患者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6例(4.9%)患者在术后一年仍有持续性神经性病理疼痛,术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平均时间为术后第7天,平均持续时间为75天,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吸烟比例(81.8%)、术前使用催眠药比例(57.6%)、开胸手术比例(81.8%)、术中失血量(185 mL)、手术时间(196分钟)、术后引流时间(2.5天)均高于没有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使用催眠药(OR=2.322,P<0.001)、手术时间延长(OR=3.703,P<0.001)和术后引流时间延长(OR=2.675,P=0.002)均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方式是保护性因素(OR=0.453,P=0.002)。结论:术前使用催眠药物、延长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时间增加了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的风险,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可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对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血清IL-6水平及牙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04例行下颌阻生牙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阻生牙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患者术后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牙槽骨密度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均升高,IL-6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较高,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明显反应。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提高下颌阻生牙术后患者的创口恢复,且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对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8,传统锤凿劈冠法治疗)和B组(n=52,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炎症应激反应指标、疼痛介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张口受限度小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牙窝完整率高于A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丙二醛(MDA)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P物质(S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下颌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患者经45°反角高速涡轮牙钻法治疗,可减轻术后创伤,降低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炎症应激反应,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在上颌第三磨牙拔除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63例患者,共拔除500颗上颌第三磨牙,以500例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0)和对照组(n=200).试验组采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对照组加用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和腭侧浸润麻醉.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觉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可满足临床上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临床疗效的心理接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本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0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微创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术后1天和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以及相应调查时间点患者对手术效果心理接受程度调查;对于7例微创手术疗效不佳患者进一步采用传统的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采用同样方法评价手术效果和调查患者心理接受情况。结果:50例微创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84%,术后3个月为86%;患者对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84%,不满意但接受为16%,不满意难接受为0;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86%,不满意但接受为14%,不满意难接受为0。对于微创术后效果欠佳7例患者行FD手术,术后1天及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71%,术后3个月为100%;患者对开窗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71%,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29%;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100%,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患者心理接受情况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四肢骨折矫形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个月分析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疼痛程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内有96名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2.00%(96/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与术前疼痛程度、是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有无镇痛、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后是否引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是四肢骨折矫形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增加了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痔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II度以上有症状的痔,手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关于有症状痔最佳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在继续,无论是非手术治疗、传统的痔切除术还是痔的微创手术,都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之中。临床医生总希望能够找到一项理想的具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痛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痔的非手术治疗、有创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为痔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手术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对术后镇痛提出了更高要求。非甾体抗炎药为我国临床术后镇痛常用的一类药物,近年来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但总结长期术后镇痛用药经验发现,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易引起胃肠道毒性反应和血小板抑制,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药物。帕瑞昔布钠是一种环氧合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注射使用,可用于术后不同程度疼痛的短期治疗,近年来已被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本文结合已经发表的临床研究报道对该药物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该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Mammotome)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BI-RADS 3级肿块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优势能够有效彻底清除病灶,而且术后创面恢复快、术口小。但微创手术也有出血、切破皮肤、感染以及病灶残留等相应并发症,可通过术中加入止血药物或者改良手术方式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针对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残留的热点问题,超声引导下残腔注水试验或者微创旋切术附加小切口均可有效降低病灶残留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其中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34例,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27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评估患者情绪情感、恐惧程度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程度、恐惧程度、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与文化程度<高中比较,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情绪情感的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恐惧症状,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时间,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
臀肌筋膜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体征的临床综合征。GMC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患者,目前普遍认为一旦确诊GMC,应尽早手术治疗。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GMC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其大致分为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两者虽各具优缺点,但针对不同的患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本文现对GMC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贺克全 《蛇志》2006,18(4):320-320
埋伏多生牙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埋伏多生牙易导致多种错殆畸形,影响临近恒牙的正常萌出,甚至形成含牙囊肿,故应及早拔除。术前准确定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创伤,但埋伏多生牙临床上一般不易发现,不易定位。本文总结我院102例患者113颗埋伏多生牙定位的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各63例。微创组给予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3 d、5 d与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7 d的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移位、神经根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低于开放组的22.2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