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1952-2001年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与食心虫发生前一年1月至当年4月中74个环流特征量及286个网格点海温逐月及不同组合时段距平值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了大气环流和海温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别建立了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的大气环流和海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延伸预报.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延伸预报效果均较好,2002-2004年大气环流模型延伸预报平均准确率达88%,海温模型延伸预报准确率达86%.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药消解模型参数拟合优化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数拟合是数学建模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农药消解模型参数拟合的算法进行优化,用麦夸方法最优拟合消解方程y=c0e~-kt,给出参数和半衰期的数值解.理论和实例计算均表明:用麦夸方法得到的消解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度优于其他方法.优化的麦夸算法简便实用,且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用麦夸方法最优拟合逻辑斯谛曲线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王莽莽  李典谟 《生态学报》1986,6(2):142-147
一般对非线性逻辑斯谛生长曲线的拟合是采用首先对原方程线性化以后用线性最小二乘的方法。此方法不是最优的。本文提出用麦夸方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并且比较了Gause、Andrewartha、May、Pearl、Krebs、万昌秀等人提出的方法与计算结果。麦夸方法对生物实验及生态学中诸多非线性曲线的参数估计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几种光合作用光响应典型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响应曲线是判定植物光合效率的重要方法,通过曲线可以获得植物光合特性的相关生理参数,但不同模型提取的光响应参数和指标存在差异。本文选择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和两种指数曲线模型,分别对3个品系常绿杨光响应数据进行拟合,提取了各光响应曲线模型的主要特征参数,对比分析了各模型参数问的差异,并对光饱和点(LSP)的不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用巨尾桉光响应数据对分析结果作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直角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及暗呼吸速率(Rd)值高于指数模型拟合值,且直角双曲线拟合的各参数均比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的各参数的值大,而两指数模型各参数拟合值基本一致;在LSP计算方法中,用光通量200μmol·m^-2·s^-1以下的点拟合的Pn-I直线与其它模型相结合得到光饱和点的方法不可靠,会使计算结果明显偏小,用接近最大总光合速率Pmax一定比例的方法估计LSP也存在较大偏差,而P'max由于消除了Rd的影响,计算光饱和点时各模型的估计比例相对固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LSP估计方法,初步得出直角、非直角及指数模型用P'max来估计光饱和点时应选取的比例分别为(78±1)%、(82±1)%及(96±1)%。  相似文献   

5.
张海松  吴传伟 《昆虫知识》1997,34(4):193-195
用广义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及预测饱和增长趋势,解释了该模型包含的实际生物学意义,并给出了相应的参数估计算法,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种群资料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与其它模型相比,拟合程度高,用广义逻辑斯谛曲线模型作为预报,可以提高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星  王淑芬 《昆虫知识》1992,29(4):204-205
竹镂舟蛾是毛竹林内呈明显周期性发生的害虫。根据该虫8年的虫口密度数据,运用谐波分析方法拟合了周期内的虫口发生规律,计算出了虫口数量动态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值与实际值差异甚小,有很好的拟合性能,说明用谐波分析方法可预测周期内的虫口发生状况。  相似文献   

7.
多元模糊回归预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frucifera(Horvath)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以三、四代为主客代,以三代为主。本文试通过多元模糊回归分析[1],建立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程度的模糊隶属函数集,对历史资料回代验证,结果拟合率达100%,对独立样本试报,预报趋势是正确的。1研究方法多元模糊回归分析是处理多元模糊变量的一种方法,它建立在模糊多变量关系基础上。具体步骤为:(1)把预报对象y的N个样本,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G个级别。再把M个预报因子的N个样本,根据分级后y的原样本序号,相应地划分为G个级别。(2)计算各预报因子的各级别…  相似文献   

8.
分级统计法预报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分级统计法就是预报量和预报因子分为多级。用数理统计预报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一种统计预报方法。这个方法运算简便,易学易懂,且预报准确率较高,值得推行。 一、基本原理 将预报因子x分成k级(k=1,2,3,…,s),预报量y分成l级(l=1,2,3,…,s),然后把历年测报数值,按预报要素(预报因子和预报量通称谓预报要素,简称要素)分级标准演化为分级表,组建x_1;x_2,…x_m的列联表,在列联表的基础上计算概率贡献进行预报。 第j个预报因子对预报量y处于l级的概率贡献公式为:  相似文献   

9.
多元模糊回归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多元模糊回归(AnalysisforMultipleFuzzyRegression)害虫预测方法。建立了安徽徽州地区稻纵卷叶螟五(3)代二峰日蛾量的模糊隶属函数集。对历史资料的回代验证与独立样本的试报,结果令人满意,拟合率在90%以上。分级预报的结果比多元回归方法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从头算方法计算纳氨酸两性离子同处于160种不同位置的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能,计算时采用最小基组并进行了基组重叠修正,最后还对计算得的相互作用能用Slater-Kirwood公式作色散能修正.第二阶段是势函数拟合的工作,做法是舍弃12个相互作用能大于5Kcal/mole或原子间距离小于1.68(?)的布点,对其余148个布点进行拟合.拟合结果的标准偏差为SD=0.48Kcal/mole.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从头算方法计算纳氨酸两性离子同处于160种不同位置的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能,计算时采用最小基组并进行了基组重叠修正,最后还对计算得的相互作用能用Slater-Kirwood公式作色散能修正.第二阶段是势函数拟合的工作,做法是舍弃12个相互作用能大于5Kcal/mole或原子间距离小于1.68(?)的布点,对其余148个布点进行拟合.拟合结果的标准偏差为SD=0.48Kcal/mole.  相似文献   

12.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选取月抽水量及月观测静水位,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鞍山市西郊水源地地下水水位进行了拟合,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并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在麦蚜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了凡  冯殿英 《昆虫知识》1997,34(5):260-263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方法。对利用主成分建立回归方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山东菏泽地区麦蚜发生量预报模式,预报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在牧草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义Fuzzy运算的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并结合牧草产量预报实践,提出了一个经验“模型V”,简称“综合决策模型”。 该模型不仅具有计算简捷,容易为群众掌握的优点,而且还扩大了“广义模糊运算的综合评判”的应用范围,为了弥补其不足,还运用数学统计法建立如下的预报模型: (?)=-6.8223-0.4871R_1 0.3033R_2 0.0791R_3 2.8231R_4 0.6361R_5 (7)同时,还用周期方差分析来预报牧草产量。最后,综合运用了上述3种方法来预报牧草产量,提高了预报的精确度,效果更好。本文还举例说明了计算方法,并且讨论了同时运用几种方法进行产量预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特征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静  陈正洪  肖玫 《生态学报》2021,41(1):38-47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的始花期和落花期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有明显的提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始花期与落花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较大,与全球气候变化停滞期相吻合;40年间花期长度变率很大,整体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的趋势。(2)平均始花期为3月14—15日,落花期为3月31日—4月1日,平均花期长度为18d。(3)花期长度与当年始花期日序数、开花期间平均气温、开花期间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和温度日较差平均值均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开花期内平均极大风速值、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无明显相关性。(4)用1979—2015年共37年资料建立了樱花花期长度的单因子拟合、多因子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模型,用2016—2018年3年资料进行检验,对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进行了预报,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其中主成分回归模型、降水单因子拟合模型和多因子樱花花期长度回归模型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在1.5d左右,后期将会把预报模型运用到实际的樱花花期预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刘娟  高洁 《生物信息学》2011,9(3):259-262
甲型流感H1N1亚型曾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碱基的方法,对所选取的1970年~2010年同源性相对较高的41条H1N1流感病毒数据利用ARIMA(p,d,q)模型对前20个位置去拟合并且预测,除极个别外由预报区域图显示原始数据都在预报区域内,表明模型建立的比较合理,预报效果很好,这对H1N1病毒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荧光寿命成像技术(fhl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FLIM)是一种新颖且功能强大的、能用于复杂生物组织和细胞结构与功能分析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传统的时域荧光寿命成像数据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荧光分子团之间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复杂的连续分布荧光寿命这一实际情况,因此对生物组织中自发荧光发光强度衰减过程的实验数据拟合效果欠佳。文章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原理拟合算法来计算生物荧光分子团衰减动力过程,该方法能有效地建立生物荧光分子团衰减动力过程的非线性模型,并且具有处理非线性模型能力强、鲁棒性好、拟合精度高和所需计算时间少等优点。通过计算证明,相对于单参量指数与多参量指数衰减函数,这种数据拟合方法对于某些荧光分子团的多槽基面效价测定样品(multi-well plate assays)的数据有更好的一致性和更小的计算量。同时在文章中讨论了将该拟合算法应用于荧光寿命成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模糊控制模型在三化螟数量预报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省四会县14年三化螟发生资料为基础,把冬后密度和3月上旬平均温度作为前期预报因子,第1代成虫数量作为后期预报量,建立模糊控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实测值基本上落入预报区间,达86%,用高腰县1981—1985年的发生资料进行验证预报,符合率达80%.  相似文献   

19.
朱伯承 《昆虫学报》1975,(4):393-398
农作物害虫的发生是由各方面因子决定的,因此在进行害虫预测预报时必须要考虑各方面因子的作用。 本文介绍多因子综合相关的预报方法,把预报量和各预报因子按一定标准化为若干级,用特征资料“0,1”表示之。经直接分析各因子与预报量的“单相关”建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0.
害虫迁飞规律的揭示为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开拓了新的探索领域,许多昆虫学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致力于气象因素与迁飞关系的研究,进行害虫长期数量预报。赵圣菊(1984)建立了粘虫一代发生区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长期预报模式.宋祥燕(1983)分析了迁飞的气象条件,作了稻纵卷叶螟迁飞期、迁飞量的预报尝试。程极益等(1985)用PC-1500微型机以3—5月的气象资料作为参量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我们为了预报郑州地区第三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迁入数量,用IBM电子计算机分析了1978—1985年的气象资料和虫情资料,筛选了主要生态因素,组建了预报方程。材料和方法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