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鸭绿江上游江鳕与属北极海水系色楞格河所产江鳕的同样体态性状统计数值,用Mayr差异系数公式C.D≥1.28的亚种划分标准查验,确有5个性状达标。但与已研究证明,与色楞格河江鳕属同一亚种的牡丹江上游江鳕进行计算和做图查验,则均未达到亚种差异的标准。结论为鸭绿江上游的江鳕仍属江鳕指明亚种Lota lota lota(Linné)。三地(水域)江鳕体态性状差异,属不同地理种群间差异,鸭绿江上游江鳕可称为鸭绿江长下颌种群。  相似文献   

2.
用鳞片和耳石鉴定鲫年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两观测者独立观测了分别采自洪湖的175尾和洞庭湖的168尾鲫样本的鲜片和耳石,结果显示鳞片适于鉴定年龄组成简单、生长较快的洞庭湖鲫种群的年龄,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可达90.5%,与耳石上年轮读数的吻合率也可高达91.7%;但用鳞片鉴定年龄结构复杂、生长缓慢的洪湖鲫种群年龄,两观测者总吻合率只有50.9%,各龄组吻合率随年龄上升而迅速下降。与耳石上年轮读数总吻合率也仅为56.6A%,存在比耳石低估高龄个体年龄的问题,用耳石鉴定鲫年龄具有易于识别、精确度高的优点,用之鉴定洪湖和洞庭湖鲫种群年龄,两观测者年轮读数的总吻合率都很高,分别为92.7%和97.0%,且随年龄上升,依然可保持较高的精确度,对洪湖鲫种群应用耳石为宜。  相似文献   

3.
冰下生殖洄游的江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镜泊湖水域江鳕性腺发育演替现象,产卵期的主要特征及冰下行生殖洄游是成熟系数,肝指数和摄食指数的阶段性同步变化,并据此对江鳕产卵期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确证了耳石生长轮沉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生长轮与年轮关系,推算了第一年轮形成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仔鱼微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二天形成,在实验条件下,轮纹沉积具有日周期性,生长轮为日轮;成鱼轮纹沉积具有年周期性,生长轮每年增加1轮。基于耳石日轮技术推算养殖和野生软刺裸裂尻鱼第一年轮形成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28日至3月13日(n=40)和2017年3月8日至5月10日(n=75)。养殖和野生样本耳石轮纹数年际间的分析结果发现,软刺裸裂尻鱼耳石轮纹数和耳石年生长宽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耳石年生长面积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这些结果揭示了软刺裸裂尻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有助于增加年龄鉴定的准确性,进而为种群动态研究和渔业管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各种年龄鉴定材料比较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年轮特征。微耳石和星耳石可用于鉴定年龄,而矢耳石易碎,不适合鉴定年龄。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青海湖裸鲤年龄的判别能力为:背鳍条>微耳石>臀鳞>脊椎骨。对8龄以下个体,用背鳍条磨片鉴定年龄效果较佳;对8龄以上个体,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脊椎骨上的年轮计数明显低于微耳石磨片,微耳石磨片是高龄青海湖裸鲤较为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沈丹舟  何春林  宋昭彬 《四川动物》2007,26(1):124-125,F0003
检测并比较了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背鳍条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材料上均具有年轮特征,以耳石最明显,且易于识别,为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的年轮也较明显,但高龄鱼外围的年轮常挤在一起,使鉴定结果偏低;背鳍条上的环纹清晰,但边缘出现轮纹的重叠,影响年龄准确判读;脊椎骨上通常只能观察到比较有限的环纹,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秋大麻哈鱼耳石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进入中国黑龙江的秋大麻哈鱼生殖群体进行人工繁育, 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和回归成体的耳石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秋大麻哈鱼胚胎、胚后仔稚鱼、幼鱼和二龄鱼的矢耳石随个体生长发育,其大小在不断增长, 轮廓和表面形态结构也在发生演变, 逐渐趋似于回归成体的耳石形态。秋大麻哈鱼回归生殖群体的不同年龄和雌雄个体间矢耳石、微耳石形态基本一致。矢耳石形似梨形, 大小约为3 mm×5 mm×1 mm, 重量约为9 mg, 光镜下可见耳石日轮和年轮结构。日轮形成在胚胎发眼后约5日, 采用人工标记方法证实了生长轮的日周期特性。二龄鱼耳石已出现边缘生长区, 形成年轮。矢耳石增长与鱼体叉长生长显著相关(SL=21.574 OL-7.005,R2=0.9926)。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年龄鉴定及其最佳骨质材料的选择,是鱼类年龄研究的必要前提,也是鱼类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利用2012年4月于黄山九龙峰采集的132尾尖头鱥标本,研究了其鳞片、鳃盖骨、脊椎骨和耳石等骨质材料的年轮特征,并以根据全长分布频率确定的"真实年龄"为参照,比较了鳃盖骨、脊椎骨和微耳石在年龄判读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尖头鱥体侧部和尾柄部的鳞片均无任何年轮标志,星耳石磨片上暗带和明带排列无明显规律,但鳃盖骨、脊椎骨和微耳石上存在明显年轮。鳃盖骨、脊椎骨和微耳石3种骨质材料的年龄判读精确度或准确度差异视不同年龄组有所不同。总体上,脊椎骨年龄判读的精确度最高,鳃盖骨次之,微耳石最低;但年龄判读的准确度正好相反,即微耳石最高、脊椎骨最低。因此,微耳石是尖头鱥年龄鉴定的最佳骨质材料,而其较低的年龄鉴定精确度及其对准确度的潜在影响可通过提高磨片质量和优化判读方法来改善。  相似文献   

9.
有关鱼类耳石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多个研究层面上深入开展,但年龄与生长至今仍然是鱼类耳石研究的主要方面。本文分别从耳石的年轮、日轮和重量方面,介绍了当前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我们认为,对耳石日轮的研究仍将会是耳石研究的重要方向;相关研究将会逐渐由个体尺度向种群尺度发展,并可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鲫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年龄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耳石重量在年龄组间重叠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的,即生长慢的耳石重量比年龄小的,即生长快的大,不同龄组之间耳石重量有显著差异(P<0.05),按年龄组在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构与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用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文中对耳石重量直接用于确定鱼类年龄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