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种材料对两种角度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在下颌第一前磨牙颊颈部深度为1mm,夹角分别为30°、90°的楔状缺损有限元模型上用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三种材料进行缺损修复,以未修复的楔模型为对照,加载100N轴向力后,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进行牙颈部应力分析。结果三种材料修复均改善了缺损牙体的应力集中。银汞合金修复体较其他两种材料承受了更大的应力,使缺损局部牙体应力集中状况得以更多缓解,在角度增加时作用更明显。复合树脂最有效降低牙体内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结论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可缓解缺损区牙体硬组织的应力集中,复合树脂相对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结果 3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经过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其中36例成功,成功率达94.74%。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基牙无松动、移位,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失败,占5.26%,表现为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列间隙。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面形和咬合关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较新型的复合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0例楔状缺损患牙,分别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应用修复,观察1~2年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种材料修复1年成功率都高于85%,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修复楔状缺损2年成功率(82.9%)略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77.1%).结论:两种新型材料都是修复楔状缺损是口腔门诊值得推荐的方法,其中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长期效果略好一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修复Ⅰ、Ⅲ、Ⅴ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用Beautifil修复108例患牙,6个月后复查,从脱落率、色泽稳定、界面染色、磨耗、继发龋、牙髓刺激性等方面来观察疗效.结果:Beautifil修复Ⅰ、Ⅲ、Ⅴ类洞型疗效良好.结论: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牙色修复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理化性能,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比较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62例(115颗牙),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予以纳米复合树脂修复治疗,乙组则予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修复优良率、患者满意度、自觉疼痛程度、敏感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牙周相关指标。结果:甲组的治疗成功率(93.55%)显著高于乙组(70.97%),修复效果等级显著优于乙组,修复效果优良率(96.77%)也显著优于乙组(67.74%)。甲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牙松动度均显著低于乙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降低,在修复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甲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乙组。甲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纳米复合树脂对前牙美容修复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有更好效果,且患者牙齿敏感发生率低、自觉疼痛程度小、并发症少,患者牙周相关较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残根残冠应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行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的79例(86颗)老年残根残冠患者,对其进行3年随访,观察总体及不同牙位修复成功率和修复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修复后进行3年随访,86颗残根残冠修复总成功率为95.3%,不同牙位修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4%以上,86颗牙失败4颗(其中2颗并发牙周炎、2颗牙纤维桩脱落,均未出现牙桩折断);修复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修复前(P0.05)。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残冠残根修复材料,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utosolidificatio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ACPC/BMP即刻植入拔牙术后患者牙槽创口,随访24周,通过临床检查和CCD数字化摄片观察牙槽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位点无炎症、过敏和毒性反应发生,实验组患者牙槽嵴骨量吸收较空白对照组少,外形维持较好。结论:BMP/ACPC复合骨兼具骨的引导性和诱导性,可促进新骨沉积钙化,即刻植入拔牙创利于增加牙槽骨量,维持牙槽外形,但材料降解性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纤维桩粘接剂在桩-核-冠修复方法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2年内的78名96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上前牙残冠、残根的患者,选用2种不同的粘接材料(3M ESPE RelyX Unicem粘接剂和Panavia F粘接剂)对PD(Produits Dentaires SA)纤维桩进行粘接、3M ESPE Kiltek Z350树脂等材料修复,并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评估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调查发现,96例患牙中仅在半年时出现了1例修复体折断(使用Panavia F粘接法),其余95例均未出现纤维桩的松动、脱落,无根折、桩折现象.结论:纤维桩修复残冠、残根是一种操作简便、省时、临床疗效好的修复方法;3Municem和PanaviaF粘接剂均可以有效防止纤维桩在修复上前牙残冠、残根中的松动、脱落现象,均是有效的粘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活髓牙修复的实验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龋病修复体的长寿耐用不仅要求洞型兼顾抗力型和固位型,还要考虑修复体对牙体组织的力学影响。本实验模拟活髓牙下颌第一磨牙颌面I类洞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数值模型,用八节点等参三维实体单元进行离散,利用SAP84(V4.2)程序。计算并作一系列力学分析寻求活髓牙修复时垫底材料与修复材料最佳厚度比的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力曲线的峰值主要出现在不同材料交界面附近,因此该处的修复应尽量采用圆弧过度。另外基底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在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患者80例(共97颗上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48颗患牙)采用金属烤瓷修复,观察组40例(49颗患牙)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效果和牙周修复效果,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松动度(movable degree,MD)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76%vs.70.83%,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缘密合度、牙体折损、牙体颜色和牙龈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I、MD和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用于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金属烤瓷修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混合型嵌体修复前牙切角缺损120例,经过20年随访,复查24例,28个修复体,19个完好,无松动,边缘密合,功能良好,唯唇面充填材料磨损、变色,影响美观。修复时间最长17年,最短3年,远期疗效良好。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前牙切角缺损的适应证、洞型设计、牙体制备、蜡型制作及充填材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对玻璃纤维桩与双固化桩核材料联合制作桩核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0例(229颗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桩核修复治疗,并按照所使用的材料分为铸造金属桩核组83例(109颗牙)和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组87例(120颗牙)。修复结束后随访36个月,了解两组的修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经随访,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铸造金属桩核组,p0.05,对2组患者修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松动脱落、牙龈炎、桩断裂、牙龈着色以及牙根断裂。其中,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组未出现牙龈着色和牙根断裂病例。所有修复失败的病例均接受重新修复,所有牙根均得到保留。表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实施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桩核材料桩核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丁林盛  陈晔 《蛇志》2006,18(4):267-267
楔状缺损为临床常见牙体病,多采用光固化树脂或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充填修复。楔状缺损为位于唇颊侧牙颈部的硬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多可达龈缘以下。充填修复的质量对牙及牙周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近两年来我科应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前进行排龈,使缺损部位充分暴露,充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直视影像(radiovisiography,RVG)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行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全冠及桩核冠修复的患牙术前进行RVG投照,对RVG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牙冠各部位的厚度以及牙根的长度、角度、根管各部位的直径,从而对活髓牙牙体预备中并发症的预测和预防以及桩间隙制备时器械的选择和桩的设计。结果:67颗活髓牙中7例前牙需要术前进行根管治疗,1例术中发生针尖大小的穿髓点,予dycal垫底后保留活髓。因为术前及早的预测穿髓事件的发生,病人均满意及理解。拟行桩核冠修复的21颗患牙无一例发生根管侧穿,观察3月未发现有一例根折。结论:RVG能快速,经济,直观的给临床口腔修复医师提供牙体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式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因牙体缺损严重无法填充修复的乳牙牙体缺损患儿6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记为A组(22例)、B组(22例)和C组(23例)。A组患儿进行金属预成冠修复,B组患儿进行铸瓷嵌体修复,C组患儿进行银汞合金充填修复。随访18个月,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儿随访期间发生牙痛6例,食物嵌塞、修复体和牙体之间出现裂缝的患儿各5例,牙龈充血3例,继发龋2例;B组患儿发生牙痛3例,食物嵌塞、牙龈充血、修复体和牙体之间出现裂缝以及继发龋等各1例;A组患儿发生疼痛和食物嵌塞各2例,牙龈充血1例。A组和B组患儿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金属预成冠修复和铸瓷嵌体修复儿童乳牙牙体缺损较银汞合金充填修复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曾强  曾碧江 《蛇志》2007,19(2):142-144
20世纪60年代以前,牙科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牙齿的生理功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提高,人们对牙科修复的期望目标不只是停留在恢复生理功能的层面,更期望能达到天然牙的色泽及外观[1],因此,各类美容牙科修复材料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全瓷材料由于其极佳的表面光泽度,良好的透明性和半透明性,更接近于天然牙齿的色泽和硬度等优点,已日渐受到牙医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就全瓷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状况作一简要概述。1瓷嵌体早在1880年,Rollins就采用型片法进行了陶瓷嵌体修复的初步尝试。瓷嵌体除了具有嵌体的一般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上骨缺损十分常见,常需要进行骨移植来修复。在牙种植术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牙槽嵴萎缩,骨量不足,限制了牙种植术的应用。对于骨量不足或拔牙后即刻种植的情况可以采取骨增量技术增加牙槽嵴的高度和丰满度,提高种植成功率。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无机诱导成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将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桩核冠是临床上保存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之一,按种类可分为金属桩和非金属桩两大类。影响桩冠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核的材料、桩的表面形态、长度、直径、箍结构、粘结剂、桩核预备时机及桩在牙列中的位置。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恰当的选择和利用,才能保证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