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化石”一词,除主要用作古生物常见习用的名词外,在地球科学里还构成很多复合词语。在主要以偏正结构出现的名词里,常译为“古”。如:fossil-basin古盆地,fossil-botany 古植物学,fossil-cave 古溶洞,fossil-plain 古平原等。但也有将 fossil 直译为化石的,如 fossil-fuel,译为化石燃料,较新颖,易流行,也准确生动;但也有译为矿物燃料的,虽通俗易懂,但与原意相比不够贴切。最近看到在一篇黄山第四纪冰川论文中,为了强调其冰川遗迹的典型意义,称它为“化石冰川”。查化  相似文献   

2.
宋磊 《化石》2001,10(1):27-28
山东莱阳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曾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以后王恒升、周明镇、杨钟健等在这里采集过化石,其研究结果已在著名刊物上发表。尤其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西北沟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青岛棘鼻恐龙”化石以后,对莱阳恐龙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丰富多彩的化石,使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仅仅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古生物学报1954年12月第三卷第四期)。  相似文献   

3.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骨化石,俗称“龙骨”,就是古脊椎动物的遗骸。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比较稀少的,通常找到的骨化石都只是一些零散的骨头或牙齿。有时候,即使只是一小块化石,对于帮助解决产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对于了解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和生物进化的历史,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下面用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块骨化石在地层或生物史上的意义。渤海海底的披毛犀牙齿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说起“化石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以为是美国学者J.W.威尔斯教授发现并创立的。却不知道有一位比威尔斯研究“化石钟”早了数十年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台湾大学教授马延英博士。奇妙的“化石钟” 1963年3月,科学史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大的、然而使人震惊的事件,即美国古生物学家J.W.威尔斯运用“化石钟”的资料,解决了地球物理学者、天文学者长期以来无法验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化石》杂志于1978年及1983年曾先后发表“千年古莲”的文章,然而,古莲子为什么能长寿?这还是个谜。本文就此问题,作一补遗。一.有关古莲子的史料多年来,我国、苏联、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不断地在报刊上介绍了我国出土的古莲子。这一珍贵的莲子,是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东五里处的泥炭土地层中发现的。至今被誉称为古莲子的故乡——莲花泡。实际上,关于古莲子,在我国一些出土文物和史料中早有论及。  相似文献   

6.
“古盗鸟”是一件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人为拼接的化石标本 ,被拼接的化石材料均来自于辽西朝阳近郊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 1 999年 1 1月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Sloan ,NationalGeographic ,1 999,1 96:98~ 1 0 7)将其命名为“辽宁古盗鸟” (“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 ,作为一种特征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新类型而进行了报道。 1 999年 1 2月 ,徐星博士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 ,发现确凿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 ,是一个人为的“物种”。 2 …  相似文献   

7.
再谈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华林 《化石》2000,(1):24-25
笔者在《化石》99-3期登了一篇“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的文章,重点谈了用丙烯颜料上色,这是最常见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其实,大千世界,物种千姿百态,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地层里沉睡了若干万年,挤压得扭曲变形,由于时间长短不同,发掘的地点层位不同而造成了化石软硬程度不同,吸收地层矿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同,化石颜色也就随之不同。因此从上颜色的角度来谈,也必须因具体化石而异,不可千篇一律。下面笔者再介绍几种方法,与对化石模型上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探讨。除了上期谈的丙烯上色外,还可以用油画颜料上色。用油画上色…  相似文献   

8.
“飞翔之歌”中国首届古鸟化石展郭建崴1997年1月18日至1997年2月底,得益于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先生、化石收藏家梁士宽先生和张合先生的鼎力支持,中国古动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社会公益性窗口——成功地举办了“‘飞翔之歌’中国首届...  相似文献   

9.
1975年三月,自贡市自流井区红旗公社会溪六队的社员,在改田改土中,发现古脊椎动物骨髂化石。我馆在该队社员的配合下,进行了发掘和清理。清理出的化石有:颈椎、肋骨、尾椎、坐骨、耻骨、肱骨、趾骨等。经鉴定,是一较大的蜥脚类恐龙化石。这具恐龙骨骼化石保存在棕紫色砂质泥岩中,含化石层位属侏罗系重庆群的上沙溪庙组。这一发现,为研究自贡盐卤、天然气、石油的成因及自贡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向广大群众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动的“天命观”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0.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寨梁山上逢石器扒楼沟内解蛇谜晋西北到处都是红土,如果是没有黄土覆盖的话,那这里就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越发使人惊愕的是,这里红土中有取之不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龙骨”开采。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保德红土”就名扬于世了。由于“保德红土”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所  相似文献   

12.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郭建崴 《生命世界》2007,(9):96-103
我去西藏是为了淘宝。什么宝呢?化石。 西藏的化石之所以为宝,除了其蕴涵的关于古生物、进化的信息之外,更由于青藏高原的独特环境,这些化石还能够为我们了解高原的形成过程及环境演变的过程提供线索。在我工作过的中国古动物馆里,就“沉睡”着一件曾经生活在2亿1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海洋里的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  相似文献   

14.
1972年冬,笔者从山西临汾市药材公司里得到几颗上新蹄兔(Pliohyrax)的上颊齿。据该公司仓库管理人员谈,这些化石是从保德调拨过来的。从附着在牙齿的红色砂质泥岩以及和它在一起的其他动物化石,如 Indarctos、Ictitherium、Hipparion、Chilotherium、Palaeotragus 等判断,说明这些标本来自保德“三趾马层”的可能性很  相似文献   

15.
含氟量分析在中国几种人类化石上试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用骨化石含氟量的多少,来测定骨化石的相对时代,是近几年来在古脊椎动物学及考古学上应用较广而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一种方法。学者们应用了这种方法,对于在地层上曾经有过争论的—些骨化石,特别是人骨化石,做过很多次的实验,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在解决人类化石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成就,要算解决了英国“曙人”(辟尔当人)和“喀里山人”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发掘队从1954年9月22日到11月12日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发现了三枚人类牙齿的化石和二千多件石器,以及三十多箱包括至少26种脊椎动物的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将有重要贡献。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研究确定:这个丁村化石人,是属于黄土时期以前和泥河湾时期以后在汾河下流居住的原始人类。它的地质时代,和北京附近周口店所发现的“中国猿人”的时代大致相同。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杨钟健换算结果,认为这是大约十五万年到六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据人类学家吴汝康的初步观察,丁村化石人比“中国猿人”较为进步。这种人使用的石器,用一种黑色的火成岩制成。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裴文中的初步研究,认为石片制作方法简单,形式很原始。和这种人类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犀牛、象、牛和马的化石。(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1956年夏季,湖北省通山县大地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們,在距大地村半华里的山洞里发現了熊和羚羊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得悉后,就派遣了一个野外工作队前往化石产地进行了調查和試掘。現将这个化石产地的洞穴及化石观察情况,簡略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海骅 《化石》2006,(2):9-9
位于西直门外的中国古动物馆是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是融科普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在为了能使广大化石爱好和小朋友了解更多的古生物知识,中国古动物馆将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推出澄江生物群特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摘     
始祖鸟化石真伪之争 1985年,英国古物理学家F.霍尔提出在巴伐利亚采集到的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是伪造的。与此同时,英国另一位古物理学家C.维克拉马辛和以色列物理学家L.史培纳也公布了他们对始祖鸟标本的照片,指出1861年的第一件标本和16年以后采到的第二件标本都是伪造的,是在标准的爬行动物的骨胳化石上用胶粘上鸡毛或类似的羽毛,再用水泥模型翻模而成的。其理由是,化石表面的羽毛印痕是出现在一块质地比下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埋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不少化石产地闻名于世。正如1975年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到内蒙古考察时所称赞的那样:“内蒙古地区在我国以及世界古生物学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重要化石宝库!”阴山中的菌藻类化石雄峙于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是我国塞北名山之一。197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孟茂同志对阴山中段渣尔泰山、色尔腾山震旦亚界灰岩中的藻类迭层石作了首次报道。1972年以来,我国古藻类专家梁玉佐在阴山山脉中找到几十处富含元古代中、晚期的菌藻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