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植免疫简介刘年方(江苏省江都市小纪中学225241)在组织移植或器官移植中,受者接受供者的移植物后,受者的免疫系统与供者的移植物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免疫应答“,称为移植免疫。研究移植免疫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以预防和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猪能为人类提供可移植的异种器官,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但是,异种移植后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和迟发性排斥反应,它们最终将导致移植物的致命损伤,是限制异种器官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最近的一些研究,在克服免疫排斥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异种器官供体,猪携带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威胁.迄今,还没有研究证明其不会感染人类机体.本文针对异种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的机理,克服免疫排斥的方法以及逆转录病毒的潜在感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抑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人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来克服这种排斥反应。从直接降低MHCⅠ类分子表达的方法、Fas和Fas配体系统、微囊技术、移植物中导入各种细胞因子基因以及共刺激因子阻断剂等方面对近年来抑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相似文献   

4.
有效地控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和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是当今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由于在克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独特优势而倍受人们关注。然而,在临床应用基因治疗克服移植器官排斥之前,必须确定有效、安全的载体及适宜的靶基因。对该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耐受性是试图通过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的途径来控制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比较系统地复习了有关免疫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理及其在移植免疫申的意义。并对与免疫耐受性相关的免疫增强作用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多分子、多细胞参与的复杂免疫应答过程.传统研究主要集中于适应性免疫细胞如T,B细胞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天然免疫细胞亚群、功能及其异质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除天然免疫细胞在移植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反应以外,其可以发挥直接效应功能,参与移植物的排斥.天然免疫细胞亚群在移植免疫排斥与耐受中的不同作用近来受到重视.本文对天然免疫细胞在急性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诱导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物供体来源有限,使得异种移植再度成为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是人体内存在的天然抗体与移植物表面含有α1,3半乳糖残基[Galα(1,3)Gal,αGal]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和炎症反应,导致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HAR)的发生,使移植物失活。除人类和旧世纪猴外,其它所有哺乳动物的体内都含有αGal抗原,该抗原是由一组具有Galα(1,3)Gal双糖末端的糖蛋白或糖脂组成的,它的形成依赖于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GT)的催化。目前,针对αGal抗原克服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酶处理去除内皮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2)物理化学方法去除人体血浆中存在的特异性天然抗体;(3)基因工程方法改造表达催化αGal抗原形成的相关酶基因,从而影响该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细胞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免疫隔离技术,细胞微囊化可排除细胞移植中出现的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双向排斥作用,从而使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在移植后得以存活。目前报道的多种微囊材料中,以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的应用最为广泛,可通过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来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细胞微囊化在医学治疗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基因修饰细胞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尽管该技术尚需改进,但它在异体和异种组织或细胞移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静 《生物学杂志》2005,22(4):64-64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脑损伤和肝硬化等疾病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其成果令人鼓舞。胚胎干细胞(ESC)虽然具有无可非议的多向分化潜能,但如何使移植ESC在增殖能力、无致瘤性和分化潜能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以及如何处理医学伦理、移植物排斥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ESC相比,从临床的角度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更为大家所关注,ASC存在于骨髓、肌肉等多种器官、组织中,在器官和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自身ASC进行移植,更可完全避免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胰岛细胞移植已经被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技术上首先要解决好移植物的来源、提取和储存。同时,将移植物导入体内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介入放射学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移植后受体的高血糖明显降低,并能在较长时期保持在正常水平。但胰岛细胞移植后,同样面临移植排斥反应,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又可能引起肝小静脉病等不良反应。利用磁共振和光学成像对标记后的胰岛细胞进行显像,对移植后的胰岛细胞在活体内进行追踪.了解其分布和存活,对于长期监测其功能、改进移植技术和免疫调节方法也很重要。目前面临的问题终将逐一得到解决.胰岛细胞移植很有希望成为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以成功的模型大鼠作为受体,健康雄性大鼠为供体,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用移植成功大鼠进行大剂量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二者配合抗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于术后隔天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于术后7天及出现血糖、尿糖持续升高时采取移植胰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了解排斥反应的发生与程度。结果表明,日剂量为39.7245J/cm ̄2的激光照射,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程度及延长大鼠全胰十二脂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39.7245J/cm ̄2的激光照射与8-5-3mg/kg/day的硫唑嘌呤(Aza)配合,上述作用更为显著,超过各单一使用的效果,且与环隐霉素(A(CsA)的作用效果接近。并证实25-20-15mg/kg/day的CsA及10-8-5mg/kg/day的Aza抗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抗排斥反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移植排斥是生物学中的重大问题,其理论涉及众多生物学科,包括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血液学等;其实践涉及同种和异种细胞、组织、器官移植,关系到肿瘤、糖尿病、急性放射病、免疫缺陷症、器官衰竭等数以百万计患者的治疗和健康。使用化学材料聚乙二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聚赖氨酸等,发挥化学、物理、生物学科交叉的优势,在移植物细胞表面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修饰和改造细胞表面抗原分子,有望为克服移植排斥反应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山萘酚增强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大鼠移植物排斥反应并改善移植物生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e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受体老鼠皮肤移植物的情况,记录移植物失功时间(移植物皮片80%面积发生排斥)。RT-PCR检测移植7天后脾细胞、淋巴细胞FOXP3、CTLA-4和IL-10的mRNA水平,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7天移植皮片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体外实验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加入山萘酚作为对照,观察Treg功能情况。结果:1.山萘酚能增强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生存时间(DMSO组6.3±0.3天,山萘酚组13.7±0.39天,P<0.01);2.RT-PCR显示山萘酚可增强细胞CTLA-4(对照组9.24±0.17,山萘酚组12.48±0.145,P<0.05)、FOXP3(对照组0.96±0.07,山萘酚组1.41±0.07,P<0.01)和IL-10(对照组0.95±0.12,山萘酚组1.50±0.16,P<0.05)的mRNA水平;3.体外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山萘酚可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在大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山萘酚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提高Treg细胞相关IL-10、FOXP3和CTLA-4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表明山萘酚在提高移植物生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Wistar糖尿病模型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同佐间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用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二者配合应用进行抗移植排斥反应试验,于术后7天及出现排斥反应相对,进行病理解剖与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日剂量为39.7245J/cm ̄2的激光照射,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程度;激光照射与8—5—3mg/kg/day的硫唑嘌呤(Aza)配合,上述作用显著,且与环孢霉素A(CsA)的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及不同剂量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颈部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小鼠模型,将移植受体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未加DST),DST 移植组,DST 移植 FK506(2meg/(kg·d))组,DST 移植 FK506(0.3mg/(kg·d))组,比较各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心肌病理改变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2,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术前1天应用DST与连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术后第七天病理检查发现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移植物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比其他两组减轻.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IL-4和IL-10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高于对照组和DST 移植组.结论:术前DST及持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有效抑制同种异体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一类低免疫原性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研究表明MSCs能够通过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抗原呈递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发挥、抑制CTL形成、抑制NK细胞活性、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等途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体内实验证明,MSC输注能够延长狒狒异体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而在小鼠心脏移植的模型中,体外诱导免疫耐受的MSCs在活体内反而加速了小鼠的排斥反应,临床上输注MSCs可缓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本文对MSCs的免疫学特性及免疫调控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移植对银鲫不同雌核发育系的遗传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脾移植实验对银鲫3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进行了遗传分析。在3个同系移植的组合中,移植物被接受的个体数平均达95%,表明同一雌核发育系的大多数个体具有一致的基因型。在不同雌核发育系间的移植,移植物在7—14天被排斥(21—30℃)。从而用组织移植证明这些雌核发育系是存在的,并与遗传标记所鉴别的结果一致。文中对同系移植中出现少数排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胰岛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MDD)的有效手段,而现如今胰岛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移植排斥反应。目前控制胰岛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因其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长期应用带来的全身并发症而无法在临床推广,诱导移植术后受体的免疫耐受是防止排斥反应的最理想方法。本文综述了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及胰岛移植的最新实验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移植排斥现象将能得到高效可靠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高庆坤  孔娜  宋春芳  周毅 《生物磁学》2014,(4):795-797,782
胰岛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MDD)的有效手段,而现如今胰岛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移植排斥反应。目前控制胰岛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因其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长期应用带来的全身并发症而无法在临床推广,诱导移植术后受体的免疫耐受是防止排斥反应的最理想方法。本文综述了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及胰岛移植的最新实验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移植排斥现象将能得到高效可靠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两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相同的近交系小鼠C57BL/6和DBA/2做为本实验的动物模型,分别将异体软骨和同基因软骨移植于C57BL/6小鼠股部肌肉中。通过检测抗体-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反应和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反应,观察移植软骨的免疫原性。实验结果显示,异体软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而同基因软骨移植后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故认为C57BL/6和DBA/2可以作为异体软骨移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