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抱茎苦荬菜水溶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抱茎苦荬菜的水溶性成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1→2葡萄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菊苣酸(4),(-)3,4-二羟基咖啡酰基酒石酸(5)。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genistein-4′-O-β-glucoside(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荭草苷(orientin,4)、木犀草素(luteotin,5)、异日本獐牙菜素(isoswertiajaponin,6)、luteoayamenin(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galactoside,8)、木犀草素-7-O-鼠李糖苷(luteolin-7-rhamnoside,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从玫瑰花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木犀草素(3)、槲皮素(4)、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6)、刺槐苷(7)。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红背山麻杆叶子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D-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芸香糖苷(2)、芹菜素-7-O-β-(2″-O-α-鼠李糖基)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乙酯(5)、β-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山麻杆属中分离得到的黄酮苷.  相似文献   

5.
昆仑雪菊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孔树脂、ODS RP-18和Sephadex LH-20柱从昆仑雪菊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异奥卡宁7-O-β-吡喃葡萄糖苷(1)、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2)、马里苷(3)、奥卡宁(4)、木犀草素(5)、槲皮素(6)、8-羟基黄颜木素(7)。其中化合物2、5、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藏药蓝花侧金盏的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三十一烷醇(1)、对甲酰基肉桂酸(2)、芹菜素(3)、木犀草素(4)、荭草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荭草苷(7)及侧金盏醇(8)。化合物1、2、4、6、7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星状凤毛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各种填料的色谱柱层析方法从药用植物星状凤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的全草中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3-(3-甲氧基苯基)丙烯醛(2)、松脂素-4′-O-β-葡萄糖苷(3)、胡萝卜苷(4)、木犀草素(5)、金合欢素(6)、洋芹素(7)、日本椴苷(8)、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9)、洋芹素-7-O-β-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3)、4′-甲氧基槲皮素-5-O-β葡萄糖苷(14)和3-甲氧基山奈素-6-O-β葡萄糖苷(15)。其中化合物1~5、9~10和13~15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鼬瓣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光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芹素-7-O-(6″-O-p-羟基肉桂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洋芹素-7-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3)和黄芩苷(4)。化合物1为首次从鼬瓣花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提取及柱色谱等方法,首次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分离得到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并运用UV、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依次鉴定为伞形花内酯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1,3’-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落叶松树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树脂醇4,4’-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丁香树脂醇-双-O-β-D-吡喃葡萄糖苷(6)。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12.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3.
14.
《Ibis》1930,72(S1):411-413
T he two giants of the genus-that is so far as the cock birds are concerned, but, as with chiniana and a few others, their hens are so much smaller that even when in the field the two sexes are seen in company one may often doubt their being a pair of the sam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