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拉索芦荟幼苗对海水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库拉索芦荟(Aloe vera)幼苗对海水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30%海水处理20d,库拉索芦荟幼苗的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30%海水处理库拉索芦荟的根干重明显高于10%海水及淡水处理;(2)海水胁迫下,库拉索芦荟幼苗中离子区域化明显:从地下部和地上部来看,Na^+、Cl^+明显在芦荟根部积累,海水比例越高,根部Na^+、Cl^+含量越大,而K^+却相反;海水胁迫下芦荟地上部分功能叶片中Na^+、Cl^+含量最低,K^+含量最高,而淡水处理从老叶到新叶,Na^+、Cl^+含量总是呈下降趋势,而K^+正好相反;随海水胁迫在库拉索幼苗中Ca^2+含量下降,而Mg^2+含量七升;(3)随海水胁迫时间增加芦荟叶片质膜透性呈显著上升,MDA含量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采自新疆各地的350余份芦荟藓属植物为材料,对新疆芦荟藓属植物的分类及其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疆产芦荟藓属植物3种:短喙芦荟藓(Aloina brevirostris(Hook.&Grev.)Kindb.)、斜叶芦荟藓(A.obliquifolia(Müll.Hal.)Broth.)和钝叶芦荟藓(A.rigida(Hedw.)Limpr.)。其中斜叶芦荟藓为新疆新记录种。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明确了各种的识别特征,并提供了生境、产地与分布地等信息及显微照片,编制了新疆芦荟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芦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80年代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在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南岛西北部火山灰地区资源量较大,分布较集中,但由于围垦开荒已受到较大破坏,为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芦荟资源,在广东雷州半岛分步建立13hm2种植基地。通过中国芦荟与翠绿芦荟(AloeveraL.)主要化学组成的比较,表明中国芦荟同样可作为药品、化妆品、食品饮料工业的原料。已研制出4个系列11种中国芦荟产品,与此同时为配合在食品、药物方面的开发,还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毒理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芦荟原汁无毒、未发现致畸、致突变作用,可作为食品新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朴泰浩,安基哲,金今松,张松子,金永日(延边特产研究所)(延边农学院)(延边林业学校)(和龙市龙门乡政府)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是百合科芦荟属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地为东南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海岸地区。...  相似文献   

5.
芦荟甙含量测定方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云瑾 《蛇志》2006,18(3):210-212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植物,全世界约有200多种,加上变种约有4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非洲南部的干旱地区。近年研究发现,芦荟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癌、抗病毒、清肝热、通便、增强免疫等功效。药用芦荟主要有库拉索芦荟(Aloebar 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ax Miller)或其它芦荟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成生药用芦荟。  相似文献   

6.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 arhorescetzs)叶内维管束的发育过程,并着重于维管束鞘细胞和芦荟素细胞的来源及组织类型。结果表明: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但在分化原生韧皮部筛管时,其外侧仍保留一层原形成层细胞,以后分裂、增大成为特殊的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细胞),芦荟索细胞啦属于韧皮部的一部分。而维管束鞘细胞则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属于基本组织的范畴,与维管束不同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汁液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三种芦荟叶片提取物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对比121℃热处理30min前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三种芦荟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4%;对供试菌真菌的黑曲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热处理后抑菌效应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芦荟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抑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热处理不会影响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DAD和LC-MS/MS对各种芦荟样品中蒽醌类成分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测定各种芦荟样品中芦荟苷与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采用Nucleodur-silica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醋酸(500:1.70),B为水.醋酸(500:1.70),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DAD扫描波长范围为190~370nm,紫外检测波长为254和356nm。质谱离子源为ESI,采用全扫描一级质谱和选择离子全扫描二级质谱两种方式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芦荟样品中主要的蒽醌类成分为芦荟苷A、B与芦荟大黄素,未检测到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芦荟干粉中所含的芦荟苷含量最高。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9.
芦荟中的一些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最近,韩国昆库克大学的科学家K.H.Lee(2000)证明,从翠叶芦荟(Aloevera)中提取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酯(DEHP)(10微克/毫升),对三个人白血病细胞株均有强烈的抗白血病效应。琼脂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这些细胞株经DEHP处理4小时后,可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或细胞凋亡。为此认为,从翠叶芦荟中提取的DEHP有望成为抗白血病植物药。墨西哥毒菊(Viguieradecu-rrens)是原产于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东部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米。花黄色。根粗而长,有辛辣…  相似文献   

10.
芦荟抑菌成份的筛选提取及其活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传统上用于治疗作用的6个不同品种芦荟的蒽甙(蒽衍生物)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方法:琼脂扩散法。结果:从叶皮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而叶肉提取物几乎没有抑菌效果。其中,龙山芦荟,皂质芦荟和木立芦荟的叶皮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而且这种抑菌活性与蒽醌成分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开普芦荟和(Aloe ferox Miller)和木立卢荟(Aloe arborescens Miller)植物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数与已见报导的百合科(Lil-iaceae)中国芦荟(Alov vera var.chinensis)植物染色体数相同,2n=14.染色体类型按Levan方法分类,没有近端染色体和随体。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K(2n)=2x=4sm 10st.根据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开普芦荟的核型为“4C”型,而木立芦荟的核型为“3C”型。两种芦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均为2n=14=6L 2M2 6S.根据核型研究,可以确定百合科开普芦荟和木立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芦荟属14种2变种植物的核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类的体细胞染色体基数均为X=7,二倍体,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根据Stebbins(1971)的核型分类标准,Aloeaffinis Berger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3B”型,Aloe graciliflora Groenewald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4B”型,A.mitriformis Mill等3种2变种芦荟的核型为“3C”型,A.saponaria(Air.)Haw等5种芦荟的核型为“4c”型。其中有6种1变种芦荟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另外,还对芦荟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芦荟(Aloe)是美容和医疗保健工业的重要植物资源,然而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鲜有报道。本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升汞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芦荟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比较了芦荟不同部位(叶片、叶鞘和茎段)的再生能力,利用GUS基因瞬间表达技术(X-Gluc染色)探讨了不同农杆菌对不同芦荟外植体的侵染效果,确定了G418筛选剂在芦荟转化后的最适筛选浓度,摸索了适宜于农杆菌—芦荟共培养用培养基组成和共培养条件,通过转化、筛选和移栽共获得了67棵抗性再生植株,进一步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了PCR、South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芦荟外植体灭菌方法为20.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5min,效果优于利用0.1%升汞灭菌处理,茎部切段的再生能力高于叶片切段和叶鞘切段,适宜的共培养条件为芦荟外植体浸泡在含有农杆菌的液体共培养基中半小时后,在无菌滤纸上、24℃、10h光照共培养3天;EHA105农杆菌菌系对芦荟茎部细胞的侵染能力明显强于C58C1,EHA105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了80.0%左右,而C58C1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只有30.0%左右。G418用于筛选抗性再生芽和抗性植株的适宜浓度为10.0~25.0mg/L。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芦荟基因组中,转化效率为0.9%,单拷贝整合占80.0%,2~3拷贝整合占20.0%,ELISA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芦荟中稳定表达。综上所述,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芦荟的技术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芦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荟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广泛地供作药用及食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两方面综述了芦荟属(Aloe)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为芦荟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硅改善盐胁迫下库拉索芦荟生长和离子吸收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2.0mmol/L处理明显缓解NaCl 100、200mmol/L胁迫120d对库拉索芦荟(Aloevera)生长的抑制作用。Si可显著降低NaCl胁迫下芦荟植株中的Na^+和Cl^-含量,提高K^+含量,从而显著降低K^+/Na^+,促进根对K^+的选择性吸收(ASK,Na)和K^+向地上部的选择性运输(TSK,Na),以维持植株体内的离子稳态。根系和叶片横切面的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Si改善盐胁迫下芦荟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芦荟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和液泡膜H^+-PPase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芦荟维管束的结构与芦荟素积累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薄层层析 (TL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 L.var.chinensis)、木立芦荟 (Aloe arborescens)叶和茎内维管束的结构及其与芦荟素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和中华芦荟叶内外轮的维管束中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 ,而木立芦荟茎和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无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内出现沉淀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经蓝光激发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 ,都显示出芦荟素反应。薄层层析(TLC)结果证明 ,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叶含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的维管束都含芦荟素 ,而木立芦荟茎及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都不含芦荟素。为此 ,维管束中的大型韧皮薄壁细胞与芦荟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维管束中是否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可作为判断是否含有芦荟素的解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朴泰浩,赵成顺,安基哲,尹昌连,金永日(延边特产研究所,和龙市西城农业推广站,和龙市龙门乡政府)我们从1993年6月开始,对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进行组织培养,已经完成了外植体的接种、丛生芽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等渗透势(-0.44、-0.88 MPa)NaCl和PEG 6000处理对六叶龄芦荟(Aloe vera)幼苗叶片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电解质渗漏和离子吸收、分配的效应。结果表明: -0.44、-0.88 MPa NaCl和PEG处理10 d均明显抑制芦荟幼苗叶片伸长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降低, 叶片含水量降低,叶片细胞电解质渗漏率上升。NaCl对芦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PEG处理的。不同器官离子含量、根系和叶片横切面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 NaCl胁迫导致芦荟体内Na+、Cl-含量显著上升,根中增幅明显高于叶片,其中Cl-尤为显著。NaCl胁迫严重抑制芦荟对K+ 和Ca2+ 的吸收及其向叶片的运输,根、叶K+/Na+、Ca2+/Na+ 比率显著下降,而PEG胁迫对离子平衡的干扰较轻,是芦荟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高于盐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芦荟对 -0.44~-0.88 MPa NaCl胁迫仍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主要原因是:1) 根系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较强,并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其选择性增强; 2) 芦荟叶片中的盐分在贮水组织中显著积累,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细胞。同时,芦荟是CAM(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蒸腾极小,盐分随蒸腾流进入地上部的机会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芦荟纯酰素膜片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重点观察芦荟纯酰素对受试者炎症指标、激素水平和更年期症状评分的影响,为芦荟纯酰素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2018年9—1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受试者50 名,并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25人、对照组25人),分别舌下含服芦荟纯酰素膜片(6 片/d)或干预物(6 片/d),干预3 个月后,比较两组之间及同组干预前后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定结果、疲劳评定结果、GAD 7 焦虑症评分、PHQ 9 抑郁症、血清激素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共46 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对照组24例、干预组22例),失访率8%。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疲劳评分及雌激素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雌激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结论:芦荟纯酰素膜片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调节雌激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属(Aloe)植物叶内贮存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是芦荟素,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根据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用2%-5%NaOH和5%Pb(CH3COO)2溶液对材料进行处理,再辅以荧光和超薄切片观察等多种方法,对芦荟叶内的4种主要蒽醌类物质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叶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芦荟素和高那特芦荟素主要位于韧皮部的大型薄壁组织细胞之中;而芦荟苦素和芦荟宁主要位于维管束鞘细胞以及贮水组织与同化薄壁组织之间的1圈薄壁组织细胞之中,贮水组织细胞中不贮存蒽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