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化学杀虫剂造成的耐药性的增加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昆虫的生物防制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寄生于蚊体内的索科线虫(Mermithidae),当其发育成熟并从蚊体内脱出时导致宿主死亡。近年来,利用蚊体寄生线虫防制蚊虫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取得了新的进展。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yunanensis Song&Peng1987)于1984年发现于河南信阳地区。19种蚊虫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它对3种库蚊、4种伊蚊及1种脉毛蚊均很敏感,对斯氏按蚊亦较敏感。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种线虫对蚊虫防制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此线虫经本室培育、繁殖和模拟试验后,于1986年在成都市郊进…  相似文献   

2.
豫南罗索线虫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9月作者在河南信阳地区发观一种寄生于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等幼虫体内的索线虫。经鉴定属于线虫纲、嘴刺目、索科、罗索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yunanensis Sp.nov.)。成虫体细长,前端较窄(图1),后端钝圆,无尾附器,无肛门,食道细长而多弯曲。口孔在头顶部,无唇乳突,有头乳突6个排列于同一平面(图2)。头感器中等大小,角皮较厚,无明显交叉纤维,皮下索8条(图3)。雌虫体长21.1毫米(n=36,r=14.6~28.6,SE=0.49),体宽在头乳突处为42(n=33,r=34~50,SE=0.70),在神经环处为97(n=33,r=84~112,SE=1.39),在阴门处为…  相似文献   

3.
罗索线虫一新种的记述(线虫纲:索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3年7月13—21日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调查蚊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幼虫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按蚊幼虫5只,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台上乡采获多条从按蚊幼虫逸出的线虫,其中雌虫78条,雄虫257条,雌雄比为1:3.29。经鉴定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4.
现场试验已证实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yunanensis)对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有较好的防制效果,对伊蚊属等蚊虫亦很敏感。作者于1987年7、8月份针对白纹伊蚊在自然条件下的孳生特性,用该线虫寄生前期幼虫进行了初步现场防制试验,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豫南罗索线虫寄生前期幼虫为本室培养,经稀释计数后备用,从寄生前期幼虫孵出至释放于现场水体,不超出16小时。二、现场试验于1987年7—8月在成都市郊进行,从露天有积水的陶盆、陶罐内取出部分幼虫解剖及鉴定虫种,证实为白纹伊蚊且无索线虫寄生。试验时记录容器大小、积水量、容器底部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83年6月至1985年10月对四川江油地区蚊体寄生的四川罗索线虫(Romano mermis sichuanensis)的调查结果。四川罗索线虫的自然宿主为中华按蚊等幼虫。它的主要孳生地为稻田,尤以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为最高,5~10月份,其平均感染率为6.74%,冬水田为2.14%,流水沟为1.38%,堰塘中偶见(仅占0.15%)。各孳生场所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幅度为0.15~26.78%。四川罗索线虫在不同月份中对中华按蚊的感染情况来看,自5月至10月份中均有感染,但在不同类型孳生地内出现的感染季节高峰也各有不同,如在双季田内中华按蚊幼虫的感染率以8月份为…  相似文献   

6.
武昌罗索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索线虫防治蚊虫,1986年以来我们对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wuchangensi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线虫来自武汉地区致倦库蚊(Culexpipiensquinquefascisatus)和三带喙库蚊(C.tritaeniorhynchus)幼虫体内脱出。供感染实验用的库蚊和伊蚊幼虫系室内人工饲养所得,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幼虫由湖北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二、寄生率、感染强度、雌雄性比的观察:定期将野外采回的蚊幼虫随机取样,分别饲养于盛有去氯自来水的指管中,每管1只,以酵母粉作为蚊幼虫的饵料。三,人工感染:将室内饲…  相似文献   

7.
通过十年来的广泛研究;证明索科线虫对防治媒介有很大的潜力。在1979—1980年,我们从安徽省旌德县境内找到一种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的索线虫,经鉴定隶属索科罗索虫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8.
昆虫寄生线虫新线虫属酯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酯酶分析已逐渐被广泛地作为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一种手段。蚊蝇的酯酶分析不仅应用在分类上而且还涉及遗传学和抗性问题的研究(Ahmad,1976;Steiner等,1979)。蠕虫方面仅见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蠕虫的酯酶分析(Balasubramanian等,1982),尚未见到对昆虫寄生线虫酯酶研究的报道。本文就实验室保存并在人工培养基上连续培养四年以上的五种昆虫寄生线虫对它们的非特异性酯酶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一初步分析,以期作为在昆虫寄生线虫分类学上应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武陵山区鱼类寄生线虫一新种——鳠伍氏线虫,新种(Wuinemamysti sp.nov.);建立了伍氏属一新属(Wuinema gen.nov.),隶属于琴柏科(Quimperiidae),琴柏亚科(Quimperiinae)。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寄生于福建省经济作物的8种根结线虫(约占全世界已报告种类的1/4),发现寄主植物多达58种,其中36种寄主为新记录(作*号),国内虫种新记录有4种(作☆号),对2种根结线虫作了雌虫会阴花纹的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灵长类动物体内寄生线虫感染情况严重。我国特有珍稀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肠道也受到寄生线虫感染,其健康极受影响。滇金丝猴数量稀少,极需保护。捕食线虫真菌是线虫的天敌,具较高的生防动物寄生线虫的潜力。为提供应用捕食线虫真菌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从滇金丝猴粪便分离捕食线虫真菌,量化测定及比较不同捕食器官类型和来自不同生境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从中筛选有较高捕食率的菌株。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及其他不同生境共筛选到3株捕食率较高的捕食线虫真菌菌株:Dactylellina gephyropaga(331-1),Dac.drechsleri(84-1),Drechslerella dactyloides(342-2),其捕食率分别为:81.10%,76.17%,81.33%,其中331-1分离自滇金丝猴粪便,该菌株具有高效生防滇金丝猴肠道寄生线虫的潜力;来自不同生境或同一生境同种不同株的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差异较大;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其捕食率普遍低于产收缩环、黏性分枝和黏性球的捕食线虫真菌;捕食线虫真菌的捕食率与捕食器官生成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58年我组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系调查时,在羊消化道中找到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寄生线虫。我们在新疆的吐鲁番、焉耆、阿克苏等地,在绵羊的小肠及第四胃中找到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ongolica Schumakovitch,1938)及马氏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arshalli(Ransom,1907)Orloff,1933],此外,在北山羊(Capra siberic)Meyer)第四胃中发现一种寄生线虫,经鉴定,认为是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马歇尔线虫属(Marshallagia),定名为新疆马歇尔线虫新种(Marshallagia sinkiangensis sp.nov.α  相似文献   

13.
福建旋尾类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尾类线虫亚目(Spirurata Railliet,1974)是脊椎动物寄生线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从鱼类到哺乳类均有寄生。作者于1963—1966年间在福建福州和一些县份剖检了一些脊椎动物,检得过去福建未经报告的旋尾类线虫计40种:寄生于鱼类的8种,爬行类的1  相似文献   

14.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锦章  葛凤翔 《四川动物》1992,11(2):32-32,41
自1986年以来,作者曾在四川的成都、峨眉和云南的昆明等地多次进行了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yunanensis)寄生前期幼虫现场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豫南罗索线虫对自然孳生地内的三带喙库蚊、纹腿库蚊和白纹伊蚊等有较好的防制作用。为了解豫南罗索线虫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1991年7月,又选择黄河以北的河南省武陟县进行现场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15.
五种索科线虫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RAPD技术构建了索科线虫4属5种的指纹图谱。从47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61条谱带,其中150条谱带具遗传多态性,占93·17%。所获片段长度大小为200~3200bp,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16之间,平均为13·42条。采用RAPDistance软件及MEGA程序,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UPGMA和NJ聚类图,两个聚类图拓扑结构相同,将5种索科线虫分为两大分支:同属于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的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与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同翅目(Homoptera)寄生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chang-shaensis)聚为一支;鳞翅目(Lepidoptera)寄生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nsis)和同翅目寄生两索属线虫(Amphimermissp·)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聚为一支。5种索线虫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食蚊罗索线虫与武昌罗索线虫之间遗传距离仅为0·1789;而属间遗传距离较大,在0·4471~0·548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索科线虫亲缘关系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不同线虫间的遗传差距,从而成功地进行属、种的分类及进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寄生线虫在我国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早在1743年Needham第一次报道线虫能寄生小麦引起粒瘿病。1850年Hardy在野燕麦上发现有另一种寄生线虫。1859年Schacht报道了寄生甜菜的线虫,1871年Schmidt对这线虫进行描述,命名为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kachtii)。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继续报道了许多植物寄生线虫,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到1906年以后便形成一门专业学科,近三十年来更进一步得到飞速发展。迄今全世界共计发现并正式描述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已达140多属、2000多种。 我国的植物寄生线虫研究工作起步也早,最初是1916年章祖纯在北京发现小麦线虫引起粒瘿病。50年代便在河北、天津、北京、山东  相似文献   

17.
蛔目(Ascaridida)是寄生线虫中较大的目,其种类均寄生于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体内,有些虫种还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的病原体。自从1883年Beneden首先报道马蛔虫的染色体以来,关于蛔目线虫的染色体研究逐渐增多。各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蛔目线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63年4—6月在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峯岭和那大)所采集的439只鸟(分隶于37科。116种)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共有23种,分隶于13科19属,包括1个新种,9个国内新纪录。此外,尚发现25种鸟为21种寄生线虫的新宿主和1种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19.
1975年10—11月间,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了鸟类寄生线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135只,隶于3科5属13种,其中有线虫害生的鸟91只,占检查总数的67.4%(表1)。由于此次调查主系水禽类鸭科鸟类,寄生部位多在砂囊,故虫种比较单一。共发现线虫11种,分隶于5科6属(表2),其中包括瓣口属(Epomidiostomus)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由于新种两交合刺在形态特征上及大小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20.
中华卵索线虫雌雄成虫可溶性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  王国秀  陈思礼 《动物学报》2004,50(1):141-144
昆虫寄生线虫 (又称虫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 ,它寄主范围广、能主动寻找寄主、对人畜及环境安全无毒。中华卵索线虫是昆虫寄生线虫的一种 ,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新种 (陈果等 ,1 9 91 ) ,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 ,可杀灭粘虫 (任慧芳等 ,1 989)、烟青虫、烟蚜 (侯茂林等 ,2 0 0 2 )及棉铃虫 (陈果 ,1 994)等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 ,其寄生率等于宿主的死亡率。因此在生物防治手段日益突出的今天 ,中华卵索线虫无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 ,在线虫培养的过程中 ,无论是体内培养还是体外培养 ,我们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