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是一个人工栽培的杂交种,自然界中是没有野生菊花的,许多野生的菊属植物如毛华菊(D.vestitum)、野菊(D.indicum)、紫花野菊(D.zawadskii)等都参与了栽培菊花的起源过程。我国早期的诗文中所记载的菊多指这些野生种,而毛华菊可能是其中的主要种之一。后汉书《荆州记》记载:“县北八百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香……,饮食澡浴,悉用之。此菊茎短花大,食之甘美,异于他菊,广收其实,种之京师,遂处处传植之。”宋代…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封面说明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cum)又名黑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0cm。茎色青绿、丛生,圆柱形,直立有节.节间微胖,具浅纵纹,干后呈铁青色。叶互生,狭长椭圆形至广线形。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部,常有3花,花黄绿色,有大而...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水稻分子图谱的研究中,有4 个RFLP探针揭示了一对籼粳稻之间的零等位现象.其中RG 229 揭示了籼稻“圭630”(Oryza sativa ssp. indica)两个零等位位点;RG 419,RG424 及RG 353 揭示了粳稻“02428”(O. sativa ssp.japonica)的零等位. 利用81 个圭630/02428 的花培植株(DH)进行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零等位位点与McCouch 发表的水稻分子图谱中其相邻分子标记间的连锁关系发生了变化.另外,用RG 684 探针在一些DH植株中检测出有新的零等位出现,虽然双亲都具有与RG 684 同源的序列. 零等位的出现可能与转座因子的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广陆矮”(Oryza sativa var. indica)和“中花8 号”(O. sativavar. japonica)中特异地扩增并克隆测序了富硫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它共有525 个核苷酸,编码134 个氨基酸。经分析,克隆的基因与水稻属其它种或品种的同类基因同源率为96.6% 到100% ,与玉米10 kD醇溶蛋白基因同源率为34.2% ;与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也有一定的同源性,例如和巴西豆富硫水溶蛋白同源率达31.2% 。水稻10 kD醇溶谷蛋白N 端有一段信号肽含24 个氨基酸,经分析,发现这段信号肽与禾谷类玉米、高粱和燕麦的贮藏蛋白信号肽同源率很高,分别为65.0% 、65.0% 和62.5% ,而在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中未发现有相似序列。所测定的“广陆矮”和“中华8 号”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序列已被EMBL数据库接受,收录号分别为L36604 和L36605  相似文献   

5.
RAPD技术在龙眼品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35个样品的分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荔枝本”和“荔枝龙眼”两个品种是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和龙眼天然杂交种的可能性很小;“荔枝本”、“南湖焦核”等品种为变异较大的龙眼突变品种;“焦核龙眼”品种基因组间差异较大;“东壁”龙眼可能有同名异品种现象;“红核子”等实生栽培品种可能有一定的基因突变。龙眼品种拟分为6个类,其中“水涨”、“乌龙岭”、“油潭本”等12个品种多为核大皮厚的宜制干的品种,可以归类为水涨乌龙岭类;“赤壳”、“福眼”、“蕉眼”、“处暑本”为代表的11个品种可以划归为赤壳处暑本类;东壁系列品种分类为东壁类;“立冬本”、“南湖焦核”、“荔枝本”品种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暂分别独立分为各自相应的类。这些结果表明RAPD技术有可能解答传统的龙眼形态学等分类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海南部七种翠雀属植物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青海南部7 种翠雀属( Delphinium L.) 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大通翠雀花D.pylzowii 的核型公式为2n= 16 = 2m + 4sm + 10st; 毛翠雀花D. trichophorum 的核型公式为2n= 16 = 2m + 4sm + 10st; 蓝白翠雀花D.albocoerulum 的核型公式为2n = 16 = 2m + 4sm(2SAT) + 10st; 囊谦翠雀花D. nangchienense 的核型公式为2n = 16 = 2m + 6sm + 8st; 唐古拉翠雀花 D.tangkulaense 的核型公式为2n = 16 = 2m (2SAT) + 6sm + 8st; 单花翠雀花 D.candelabrum var. monanthum 的核型公式为2n = 16 = 2m + 6sm + 8st; 展毛翠雀花D. kamaoensevar. glabrescens 的核型公式为2n = 16 = 2m + 6sm + 8st; 前5 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分形动力系统中Fibonacci过程的若干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源 《生物数学》1997,1(2):27-32
作者在文「」1中讨论了一种生命期有限,存活率和繁殖率有随机统计性的“泛广义Fibonacci数列”,并正式定义它为Fibonacci过程。Arneodo等自1993年以来多次报导了一种适用于神经树突,毛细管,叶序,视网膜和海藻等增生的分形DLA在增长过程中是准Fibonacci的。  相似文献   

8.
芒苞草科是笔者根据自己在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发现的单型属——芒苞草属AcanthochlamysP.C.Kao为模式而建立的一个单型新科——Acan-thochlamydaceaeP.C.KaoFl.Sichuan9:4831989。经过近20年的艰辛工作,作者和合作者们对这一新科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植物化学、植物群落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与演化植物学等多学科证据,证明芒苞草科确实成立。如今,芒苞草科已被植物学界广泛承认,特别…  相似文献   

9.
东北菊属的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一  于丽杰 《植物研究》1994,14(2):152-153
《中国植物志》第七十六卷,第一分册,33页册注:“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DesMoul.)是一个多型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或生态地理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年房花序式样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极大的多样性”。例举山东、河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一些生态型植物多型性种。笔者在辽宁葫芦岛采到几片生长的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植物,具形态与野菊D.indicun;以及甘菊甘野菊变种D.lavandulaofolium(Fisch.etTautv.)LingetShihvar.seticuspe(Maxim.)Shin相似,但其叶小裂片顶端钝,不为锐状长尖,花大,径入.5-2.5厘米,植株葡匐生长,为很好的绿化铺地植物。经过1990年、1991年、1993年三年三次一个植株种子连续栽种观察性状稳定,注定不是种的生态型,可以作种不分类等级处理。本文发表东北菊属植物新变种葫芦岛野菊Dendranthemaindicum(L.)DecMoul.var.huludoensisG.Y.Zhang,L.J.YuetY.J.Liu  相似文献   

10.
水稻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cDNA基因克隆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中花10 号”(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 cv. Zhonghua 10)的未成熟种子中克隆到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进行了全序列分析,并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作者克隆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全长1461 bp,编码1个由483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国外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99.6% 和99.7% 。此外,还对该基因进行了结构及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真菌诱导子对青蒿发根细胞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种真菌诱导子(大菌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iae Kleb.)、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Fr.)Vuill)和束状刺盘孢(Colletorichum dematium(Pers.)Grove)处理青蒿(Artemisia annuaL.)的发根,均能促进发根中青蒿素的积累,其中以大丽花轮枝孢的诱导效果最好;对细胞生长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山杉302和墨西哥落羽杉及其回交一代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落羽杉属有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 (L .)Rich .〕、墨西哥落羽杉 (T .mucronatumTenore)和池杉 (T .ascendensBrongn .) 3个种 ,该属是世界重要的园林及用材树种 ,墨西哥落羽杉是其中较耐盐碱的树种 ,它的引种选育历来受到广泛重视。中山杉 30 2 (T .‘Zhongshansha 30 2’)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 2 0世纪 80年代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具有生长快和耐盐碱等特性[1 ] 。本实验从中山杉 30 2×墨西哥落羽杉回交一代中选…  相似文献   

13.
动脉平滑肌细胞(sm ooth m uscle cell,SMC)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的主要细胞,它的增殖在AS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利用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SMC,观察了天然高密度脂蛋白(nativ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N-HDL)及氧化修饰HDL(oxidized HDL,OX-HDL)对培养人主动脉SMC 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N-HDL对SMCcyclin D1基因表达无影响(P> 0.05);(2)OX-HDL使SMCcyclin D1基因表达显著增强(P<0.01),其表达量随时间(2、12、24 h)延长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OX-HDL的致AS作用可能与其刺激SMCcyclin D1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又名象牙红,盛开于圣诞节到来之时,叶绿花红,灿烂夺目,令人陶醉。它是大戟科的常绿灌木,原产墨西哥等地,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从12月至翌年2月,其枝端总有一簇鲜红的叶片,被下面的绿叶衬托着,显得格外娇艳。每年圣诞节,人们常用一品红点缀节日,因而它又有“圣诞花”之称。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苍术药材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江苏、安徽及湖北5个产地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商品药材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某些药材性状、一些常规化学成分、挥发油成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江苏茅苍术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由此探讨了它作为地道药材的特殊性。同时对苍术的“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结晶”的性状和《药典》(1990年版)规定的“层析谱上应显有苍术素斑点”的鉴别实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苦瓜性别分化的特异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的两性期和雌、雄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3个时期花蕾,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性别分化有关的特异蛋白质。其中11kD的蛋白质从幼雌花时期开始出现后,在雌花发育的3个典型时期都存在,很可能是雌花分化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与之类似,30kD的蛋白质很可能是雄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7.
对几种百合科植物基因组大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孚尔根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洋葱(AlliumcepaL.)、头(A.chineseG.Don,)、分葱(A.ascaloniumL.)和黄花(HemerocalliscitrinaBaroni)4种百合科植物根尖的细胞核DNA含量,并根据各自的核型得出了每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它们分别为:洋葱18.16×109bp、头12.84×109bp、分葱10.44×l09bp和黄花7.48×109bp。由此认为,基因组是生物体维持其生存所需的全套基因。它反映了生物物种全部的、特定的遗传信息。与胞核DNA含量相比较,基因组大小更适合作为生物研究的特征参数。这不仅对细胞学、分类学和遗传学,而且对分子生物学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薯蓣皂甙元分离工艺的研究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分离法加工薯蓣植物”的工艺技术是将薯蓣根茎带水磨碎,在水中筛分,将各有用成分分开后,分别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工利用。本文报道利用薯蓣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C.H.Wright)和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Makino)制取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和药用酵母粉(Saccharomycessiccum)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理鸢尾和高原鸢尾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理鸢尾(IrisdaliensisXDDongetYTZhao)是笔者发表的鸢尾植物分类群(董晓东等,1997),因与高原鸢尾(IriscoletiHok.f.)相似,国外有学者认为它是高原鸢尾的一个变种(Henry,1995)。为弄清它的...  相似文献   

20.
“野茉莉”一名出自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曾长期作Styracaceae 科、Styrax 属的汉名,至今仍作S.japonica 的汉名使用。但经考证,“野茉莉”的原植物系明代《草花谱》中的紫茉莉( Mirabilisjalapa) .因此,将Styracaceae 、Styrax 的科、属汉名订正为“安息香”是正确的、合理的;但“野茉莉”既属误称,便不宜再作种或变种的汉名使用。故建议对S.japonica 及其变种var. colycothrix 以及该属植物S.grandiflora 的汉名作相应的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