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地带性顶级森林群落,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对阔叶红松林内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加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明确阔叶红松林的养分循环和物质流动提供依据。选取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30个常见乔灌树种和16个凋落叶性状,采用野外分解袋法和室内样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其与凋落叶性状的关系。1年的野外分解实验表明,30个树种的凋落叶重量损失率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同树种凋落叶的重量损失率在20.56%—92.11%之间,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质量损失率最低,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质量损失率最高。不同生活型树种的凋落叶在质量损失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以灌木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最高,小乔木次之,乔木树种质量损失率最低。Olson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k以红松最低,瘤枝卫矛(Euonymus verrucosus)最高,分别为0.24和1.64。不同树种分解50%和95%所需的时间分别在0.43—2.86年,1.83—...  相似文献   

2.
东北主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穆立蔷  孙海燕  祝宁 《植物研究》2004,24(2):220-222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30种东北主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砷的吸收量.结果表明:这些树种均对砷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并且不同绿化树种的吸砷量有明显的差异,对砷吸收量高的树种有杏、榆树、垂枝榆和黄菠萝,可以作为砷污染较严重地区的绿化树种.另外在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相似的地区,不同树种吸砷量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对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具有较大影响。东北森林物种丰富度较高,目前尚缺乏基于主要树种、未来不同气候模式的综合研究。基于12种建群树种的分布数据及23个环境变量(19个生物气候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坡向)数据,应用MaxEnt模型首次对东北地区乔木树种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SSP126可持续路径、SSP245中间路径、SSP585化石燃料为主发展路径)的潜在丰富度分布格局、主导环境变量以及树种损失、获得和周转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东北地区各树种的潜在分布变化存在差异,适生区面积减小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山杨、春榆、白桦、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辽东桤木,减小幅度达到10%-30%;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的树种有:红皮云杉、樟子松、黄檗,多数情况下低、中和高适生区面积变化发生了抵消,导致总适生区面积变化不大;适生区增加的树种有:红松,增加幅度达20%左右。环境因素将影响东北地区乔木树种潜在适宜性分布,其中,降水因素对东北地区树种分布格局起关键作用,尤其是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是影响东北地区50%左右树种分布格局的主导环境因子。东北地区乔木树种在无迁移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受威胁程度相对较高,而在SSP126气候情景下大多处于低风险状态;物种迁移假设的对物种受威胁程度的影响先于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树种发生适度迁移能够缓解树种受威胁的状况。网格单元中物种损失和周转的预测表明,东北地区树种高周转率主要由树种高损失率造成,损失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树种周转率也相对较高。预测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树木分布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以促进东北地区树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丁香(Syringa villosa)是木犀科落叶灌木,高1—2米。晋北分布海拔1000—1800米,常见于沟谷、山坡草地上,与桦树、虎榛子、绣线菊等混生。适应性强,引种栽培和繁殖容易。花色紫红、鲜艳、芳香,花期在华北紫丁香、白丁香之后,暴马丁香之前,是绿化、美化、香化园林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灌木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XJ  Li BH  Zhang J  Wang LW  Yuan ZQ  Lin F  Hao Z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899-1906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基于样地内600个5 m×5 m样方的调查数据,对灌木的物种组成、基本特征、结构和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8种灌木,以东北山梅花、毛榛和簇毛槭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样方共记录灌木个体6435个和灌木枝干11369个,其中东北山梅花的个体数和枝干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6%和33.4%;不同灌木的成丛率、每丛枝干的数量、冠幅和基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灌木在高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分化,灌木群落成层现象明显;优势种东北山梅花分布广泛,而珍珠梅、石蚕叶绣线菊、柳叶绣线菊和瘤枝卫矛的空间分布则呈现出较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NEWCOP模型是一个新的适于模拟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动态的林窗类计算机模拟模型,它通过模拟在每一个林分斑块上的每株树木的更新、生长和死亡的全过程来反映森林群落的中长期生长和演替动态。由于 NEWCOP模型是一个由气候变量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型,故可用于评价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在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对NEWCOP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校准。沿环境梯度对NEWCOP模型的数字模拟实验表明:它能准确地再现顶极森林中树种组成及其在东北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和水平分布规律;能准确地再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主要类型森林的生长和演替规律;在一定的场合NEWCOP还可反映林分的径级结构;NEWCOP模型还具有对现有森林的跟踪模拟能力。应用NEWCOP模型评估了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对可能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在GFDL 2×CO2和GISS 2×CO2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森林的种类组成将发生很大变化,落叶阔叶树将取代目前长白山、小兴安岭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大兴安岭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成为东北森林主要树种,而针叶树将在地带性森林中占很小的比重,阔叶树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将是最重要的树种,它将成为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最主要树种;东北地区适于森林生长的区域将大幅度减少,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气候变化过渡期。东北森林对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有不同响应。但是,总的趋势是未来东北森林中落叶阔叶树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这些结论对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和制定现有森林的保护经营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两个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通用方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东北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方程主要采用分树种或把不同树种归为一体的方法,但是,既能反映落叶松生物量与自变量的平均关系,又能反映不同树种间生物量差异程度的通用性落叶松生物量方程迄今尚未构建。因此,以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元(自变量为胸径)、二元(自变量为胸径和树高)和三元(自变量为胸径、树高和冠幅)的不同树种生物量通用方程。由于起源和地域的不同,生物量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进而,在所构建的不同树种生物量通用方程的基础上,考虑起源和地域的差异,利用哑变量方法构建既能考虑不同树种又能考虑林分起源和不同地域的东北落叶松地上生物量通用方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剔除方程异方差。结果表明:通过哑变量方法构建不同树种生物量模型方法可行;不论是传统的生物量方程,还是只考虑树种或同时考虑树种、起源和地域的通用生物量方程,增加自变量能提高方程预测效果,即,三元生物量方程预测精度最高,二元生物量方程次之,一元生物量方程最低;当同时考虑树种、起源和地域时,方程预测精度最高,只考虑树种的生物量通用方程次之,传统生物量方程最低。因此,如果数据允许,建议构建考虑不同树种、起源和地域的三元生物量方程估计东北地区长白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东北接骨木在大庆地区引种栽培,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为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通过对其播种繁殖技术的研究表明,东北接骨木种子生产性育苗,秋播和春播均可,以秋播为佳。但干种子春播前须经过低温层积或暖湿预处理,否则播后当年不出苗或夏季出苗。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亭  孙冰 《植物研究》1994,14(3):313-328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的主要演替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土壤镉污染对四种阔叶树苗木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镉污染对白牛槭、刺玫果、金银忍冬和东北山梅花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0、50、100和200 mg·kg-1风干土4种镉浓度处理,测定苗木在不同镉浓度土壤中生长70 d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4种树种的Fv/Fm、ΦPSⅡ和qP均逐渐降低,qN则逐渐上升.4种苗木在一个生长季中的生物量累积随着镉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树种间荧光参数和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不同,白牛槭的变幅最大.刺玫果最小;以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物量评价4树种抗镉污染能力,刺玫果最强、白牛槭最弱.  相似文献   

11.
红杉——东北木材之王红松是一种十分著名的松属树种,被誉为“东北木材之王”。因为它在我国仅自然分布在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东北林区的最著名的森林树种;其树干高大挺拔、圆满通直,材质软硬适中,色泽美观,不翘不弯,是出色的建筑、造船、车辆、家具用材,在国产松属树种中可谓首屈一指。红松的针叶5针一束,叶鞘脱落,叶中只有一条维管束,被分类学家置于松届中的单纸管束亚属之中(另一亚属为双维管束亚属,叶鞘宿存,叶中有两条维管束)。红松重要的识别特征表现在球果上:它的球果特大,呈圆锥状长卵形,长9-14厘米…  相似文献   

12.
黄仕训  王燕  王才明   《广西植物》1998,(2):105-108
本文通过对棕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棕的渐危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人类活动的影响、开花后即死亡、花期不遇和生殖过程缓慢。认为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推广利用是棕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的长白山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经济树种繁多,在东北享有“软阔木”美誉的椴树科树种紫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紫锻(Tiliaamurensis),别名菩提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色,老时纵裂。叶片先端尾状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聚伞花序,有花3—6朵,苞片匙形或近矩圆形,长4—5厘米。花瓣5,黄白色。雄蕊多数,花药圆形。子房、果实均为球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紫锻不仅木质优良、色泽美观,为木材中的佳品,而且是优质的蜜源植物。紫椴一般从树龄1…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的珍稀濒危树种共计53科97属159种(含变种),物种资源丰富,用途广泛,一些树种具有多种用途。根据功能用途,将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环境保护林与观赏林五大类。结合珍稀濒危树种自身特点对进行开发,能针对不同树种开展不同的经营模式,提高树种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同时也要注意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使得赣东北珍稀濒危树种价值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绿化与综合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 《生命世界》1992,19(1):10-14
1991年10月 15—2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石油大学召开的全国盐碱土绿化研讨会上,代表们介绍了各该地区盐碱土上适生的优良树种草种、栽培育苗技术、耐盐指标和树种规划等材料,这里介绍其中的主要成果。一、绿化树种的选择树种规划浙江全省海涂面积4218万亩,浙江林科所蒋庆生等提出堤塘造林适宜种植白  相似文献   

16.
这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五年来(1953—1957年)在东北地区的兽类调查工作报告。全书主要内容共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历史”,作者把东北兽类调查研究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来论述,每个阶段都举出了所作工作的主要文章。第二部分是“自然环境”: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作了概括的介绍,指出了东北的地理位置、植被类型、地貌特点以及作为动物  相似文献   

17.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俗名大叶黄杨,是卫矛科卫矛属的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叶色光泽洁净,枝条劲挺,冬夏长青,绿色可餐,还耐整形修剪,在园林中多作为绿篱和造型植株。由于它对多种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抗性,抗烟吸尘功能也强,因此是理想的净化空气的绿化美化树种。目前,在园林中,冬青卫矛的繁殖以扦插为主。扦插时,多以NAA(萘乙酸)等溶液浸泡处理,以促进生根,其生根时间大多在1个月以上,生根成活率较低,且只有专业园林工人才能进行繁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绿化树种在我国的发展。为了更好解决这…  相似文献   

18.
古榆树王     
白榆(Ulmus pumila)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新疆也是我国白榆的主要分布区。新疆各地胸径在1米以上百年古榆屡见不鲜。其中年事最高最粗大的要数乌鲁木齐市二宫乡三大队中英功村村民杨进有院内的一株古榆树。  相似文献   

19.
花叶夹竹桃是夹竹桃的变种。整个植株,黄绿相间,有的叶片金黄,有的叶片黄、绿交错。植株高达4—4.5米,萌蘖性强,极耐修剪。叶革质,较原种叶片略薄,花冠粉红色,径约5厘米,有特殊香气,单瓣或重瓣,果长圆形,花期6一10月,若冬季保护地栽培,花期提前至5月中旬。花叶夹竹桃遇强日光直射,易使叶片黄色变浅,严重的造成叶片炽伤,故喜60%左右阳光照射,宜温暖湿润气候;性强健,抗烟、粉尘及有毒气体能力强,是良好的庭院观赏树种。不同树种无性繁殖的难易度差异很大。夹竹桃的繁殖人们一直延用扦插、压条法为主。经试验…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叶勇 《化石》2016,(4):65-66
正1959年,随着松嫩平原上一座名为"松基3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大庆——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年轻城市,从此叫响全国,传扬世界。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等脊椎动物组(周明镇等)根据当时收集的顾乡屯及东北其他地点的标本,对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首次综合性记述,编著了《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志》,确立了东北地区晚更新世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57年后,为了进一步促进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