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腥草等10种广谱抗菌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方法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和穿心莲等10种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30mm,MIC值为0.975mg/mL;黄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值为15.63mg/mL;乌梅抑菌作用相对较弱;而黄连、鱼腥草、连翘、板蓝根、苦参、金银花和穿心莲的抑菌活性很弱甚至无抑菌效果。结论 10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评价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液体稀释法,考察甘草提取物对这四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溶液,绘制甘草提取物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0、1.50、0.75和1.50mg/mL,MBC值分别为6、3、3和3mg/mL。当甘草提取物达到对四种细菌的MBC值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可在2h后可达到杀菌效果,对于具核梭杆菌可在4h后达到杀菌效果。结论甘草提取物对以上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富含色氨酸短肽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Pac-525对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绘制其Kill-time曲线。结果 Pac-525对血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对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07 8mg/mL和0.015 6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62 5mg/mL和0.125mg/mL;Kill-time曲线显示,Pac-525可以降低3种细菌的生长速度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达到MBC时可完全抑制细菌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繁殖。结论 Pac-525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菌肽KSL及其衍生物KSL—W对种植体周围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应用二倍稀释法检测KSL和KSL—W对血链球菌、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法检测KSL和KSL—W对成骨样细胞MG-63的细胞毒性。结果KSL和KSL—W对具梭核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156mg/mL和0.0313mg/mL,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在0.5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血链球菌没有抑制作用;KSL和KSL-W在0.5mg/mL的浓度范围内没有细胞毒性。结论KSL和KSL—W没有细胞毒性,对具梭核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倍稀释法,以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有机酸和总皂苷等主要活性成分为定量标准,测定艾叶、侧柏叶、金银花、蒲黄、三七、仙鹤草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富集和除杂,探讨其可能的抗菌成分。结果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对两株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总黄酮和有机酸是其主要的抗菌成分;三七提取物纯化后总皂苷浓度增大了1.7倍,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由无抑菌变成抑菌作用;其它4种草药提取物纯化前后抗菌效果无明显改变。因此金银花总黄酮和总有机酸可认为是其主要的抗菌成分;三七总皂苷很有可能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中药提取物对酵母菌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味中药2种方法提取成分对酵母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6味中药水提和醇提成分对白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和MFC。结果对白念珠菌:水提黄连、醇提黄柏、醇提土槿皮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0.625~1.25mg/mL、0.313—0.625mg/mL;均值均为0.625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水提和醇提黄连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和1.25mg/mL,均值均为1.25mg/mL。对白念珠菌:醇提土槿皮MFC范围0.625~2.5mg/mL,均值0.625rag/mL。结论水提黄连、醇提黄柏和土槿皮对白念珠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醇提土槿皮有较强杀菌作用。水提和醇提黄连对糠秕马拉色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6):1128-1132
考察没食子酸等6种中药单体和诺氟沙星等3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联合抑菌作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受试物的抑菌作用,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受试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棋盘法考察受试物的联合抑菌作用。6种中药单体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均达到20 mm以上,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250 g/mL;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均为500 g/m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0和500 g/mL;而大黄素甲醚等4种中药单体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极敏感。在联合药敏试验中,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没食子酸与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槲皮素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具有相加抑菌作用。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二者与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有助于降低抗生素的用量及残留。    相似文献   

8.
天然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天然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生长的影响,筛选抗菌作用最强的天然药物。方法 选用7种天然药物,采用液体稀释法,结合吸光度测定以确定7种天然药物对P.gingival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黄芩、三七、白芷、大黄、五倍子、血藤和川芎对P.gingivalis的MIC值分别为1、1、0.5、0.0156、1、0.5、0.125 mg/ml;MBC值分别为1、1、0.5、0.0625、1、1、0.25mg/ml。结论 7种天然药物对P.gingivalis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的抑菌作用最强,川芎其次。  相似文献   

9.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研究金樱子茎不同溶剂粗提取物对临床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金樱子茎水提取物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 mg(生药)/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 mg(生药)/mL。金樱子茎75%乙醇提取物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0 mg(生药)/mL。金樱子茎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优选乌梅等三味具有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活性中药的有效物质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综合考虑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影响因素,对三味中药有效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研究。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连粗粉70%乙醇浓度(8倍量),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乌梅粗粉95%乙醇浓度(10倍量),90℃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8 h;虎杖粗粉60%乙醇浓度(6倍量),90℃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提取工艺下,黄连、乌梅和虎杖三种提取物浸膏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60、10.40、15.60 mg/m L,MBC值分别为26.00、18.20、15.60 mg/m 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的抗肿瘤体外模型,对临床上有抗肿瘤作用的几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肿瘤的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其中用作标准品的化学成分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所检测的中药牛蒡子、蛇床子、三七、大黄、茯苓、延胡索、川乌和黄芪等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的活性明显高于水挺物。一部分用作标准品的化学成分也有抗肿瘤活性。这项工作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建立了有效的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与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唾液链球菌SS19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唾液链球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mg/ml时,除槟榔,蜂房,三七外,其他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大黄,五倍子和黄芩较强,槟榔,茶多酚,大黄,蜂房,黄芩,三七,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白芷,川芎和血藤没有明显的抑制能力,结论:茶多酚,大黄,黄芩,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变形链球菌SB179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血链球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各天然药物对血链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五倍子作用较强,槟榔,茶多酚,蜂房,大黄,三七,血藤,白芷对血链球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川芎,五倍子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槟榔,茶多酚,蜂房,大黄,三七,血藤和白芷对血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微量稀释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M IC),XTT减低法评价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SM IC(SM IC80,SM IC50)及对白念珠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野菊花、土槿皮和决明子SM IC80为125 mg/m l,其余中药SM IC80为250或500 mg/m l;地肤子SM IC50为7.81 mg/m l,川芎、苏梗、藿香和决明子SM IC50为15.63 mg/m l,其他中药SM IC50在62.5~250 mg/m l。10味中药在100 mg/m l时均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细胞的黏附,10 mg/m l时地肤子、苏梗和苦参对黏附仍具抑制作用。结论该10味中药水提物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验室评价乌梅酸枣仁提取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方法根据前期研究自拟乌梅酸枣仁提取物配方,以体外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建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模型,评价其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疗效。结果体外试验显示其最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显示预防试验中乌梅酸枣仁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利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的成活率分别为50%、70%、50%、60%、10%;肝脏细菌检出率均为100%。治疗试验中上述各组成活率分别为62.5%、50%、37.5%、62.5%、25%;肝脏细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体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乌梅酸枣仁提取物能有效减少人工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保护率为50%~70%,推荐使用剂量为200 mg/kg体重,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16.
菊花等十五种中药对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口服菊花、郁金及刺五加水煎剂(剂量按药典成人用量折算)三周后,抑制其肝微粒体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力,并激活肝微粒体胆固醇7α-羟化酶。在相同状况下,首乌及川芎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虽然对胆固醇7α-羟化酶亦有激活作用,但统计学上无意义。泽泻、蒲黄、丹参、黄精、虎杖、延胡索及菌陈等则只抑制肝微粒体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而对胆固醇7α-羟化酶无作用。黄芪及枸杞对肝微粒体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力虽然稍有激活作用,但统计学上无意义。我们实验状况下,上述十五种中药只有菌陈能显著地提高大鼠血清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刺五加水煎液对肝微粒体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胆固醇7α-羟化酶活力调节作用是通过可逆的磷酸化及脱磷酸化作用而实现的。 山楂及刺五加水煎剂,在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亦是通过可逆的磷酸化及脱磷酸化作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连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黄连不同部位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黄连不同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黄连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高(IC_(50)=20.72 μg/mL),黄连种子石油醚部位(IC_(50)=40.86 μg/mL)和黄连叶石油醚部位(IC_(50)=62.85 μg/mL)的活性次之.3个部位的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_(50)=1081,27 μg/mL).不同部位比较,根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好,这3种提取物抑制活性均比阳性对照高;同一部位不同提取物比较,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般要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