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茵栀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AKP、TBA、FFA、y-G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BIL、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血清胆红素和其他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消化科门诊就诊的NASH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450 mg/次,3次/d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500mg,3次/d,连用6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和γ-GT)、血脂指标(LDL-C、HDL-C、TC和TG)、血清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ALT、γ-GT和血清内毒素水平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DL-C、TC、TG均较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NASH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血脂水平,对NASH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及肠道菌群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传染科诊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收集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及粪便标本,观察血清及粪便中HBV DNA、9种肠道菌群数量、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30.0%)高于粪便HBV DNA阴转率(15.0%)。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球菌数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梭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普雷沃氏菌属比值、肠杆菌科细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球菌/双歧杆菌比值、肠球菌/乳杆菌比值、肠球菌/梭菌属比值、肠球菌/白假丝酵母比值、肠球菌/拟杆菌属比值、肠球菌/瘤胃球菌属比值、梭菌属/双歧杆菌比值、白假丝酵母/双歧杆菌比值、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比值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IL-17A、IL-17C、IL-17D、IL-17F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治疗前后差值较高,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2.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有助于降低乙肝病毒DNA及IL-17家族成员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比值紊乱,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概率话题模型分析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服用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对其肠道菌群结构异质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语言包中的LDA概率话题模型的折叠Gibbs抽样蒙特卡洛算法,对MHE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时间异质性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LDA模型将MHE患者的42份粪便样本分成3个主题(topic),并能鉴定出影响MHE患者肠道菌群异质性结构最大的OTUs菌属,分别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类杆菌属(Bacteroide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对比治疗前后,这3种菌属在组内的变异模式为同类型菌属的转变次数和频率均高于不同类型的菌属。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治疗组和单独利福昔明治疗组治疗后,MHE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均有所改变(P0.05)。此外,根据临床疗效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4、IL-6、IL-10、TNF-α、TBIL、ALT、CRP、NCT-A、γ-GGT及血氨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2%,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8.5%(P0.05)。【结论】LDA模型不仅能有效地量化菌群结构的异质性,还能鉴定出相对应影响异质性最大的OTUs。利福昔明联合益生菌疗法能明显改善MHE患者的血氨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对MHE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也有一定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致病菌数量减少,有益菌数量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常规予以抗病毒及保肝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乳果糖口服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检测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白假丝酵母数量。测定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记录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肠球菌数量高于治疗1周后(18.41±2.92 vs 18.32±3.06),同时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与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对照组同时期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道乳杆菌和白假丝酵母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肠杆菌水平高于治疗1周后(F=10.192,P=0.019);而白假丝酵母水平高于治疗前(F=8.567,P=0.02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尿L/M以及AST、ALT、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尿L/M以及AST、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可以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血清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A组,5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B组,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C组。比较3组患者粪便标本中菌群分布情况,同时比较3组患者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IFN-α、IL-6、IL-1β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B组,而肠杆菌、肠球菌及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显著高于B组(均P0.05)。B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C组,而肠杆菌、肠球菌及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5)。Ⅱ度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显著高于I度菌群失调者(均P0.05)。Ⅲ度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显著高于Ⅱ度菌群失调者(均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呈正相关,而其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与血清IFN-α、IL-6、IL-1β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同时其外周血IFN-α、IL-6、IL-1β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肠道菌群与血清IFN-α、IL-6、IL-1β可能协同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住院收治的83例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分别记为A组、B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富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B组(t=23.297,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Chaol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t=11.258、14.681、22.157,均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t=19.472、12.011、27.354、20.304、15.637、24.414,均P0.05),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t=10.095、3.663、6.787、12.848、7.786、9.122,均P0.05);RA患者25(OH)D_3水平与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8.126、8.031、8.415、8.057、8.236、8.467,均P0.05),与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呈负相关(r=-7.639、-7.856、-8.135、-8.127、-7.536、-7.865,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道屏障和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样本及血液样本(研究组患者标本留取时间为使用抗生素之前),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特征并对肠道屏障及免疫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特征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CD4+T及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D4+T/CD8+T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Simpson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粪球菌属、毛螺菌属、普氏菌属为优势菌;而研究组对象肠道埃希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粪芽胞菌属为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常规治疗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新生儿CMV性肝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MV免疫球蛋白M(IgM)及CMVDNA转阴率、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肠杆菌)、免疫功能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研究组患儿TBA、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CMVIgM及CMVDNA转阴率(78.85%、75.00%)均高于对照组(50.00%、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研究组患儿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7.31%)与对照组(13.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新生儿CMV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纠正其免疫紊乱状态,改善患儿肝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灌肠液对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降压、降糖、调节饮食,改善贫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大黄灌肠液进行灌肠。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变形菌门、梭杆菌门、衣原体门、志贺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梭杆菌属、衣原体属相对丰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LEfSe分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互养菌目、理研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旋菌科,而对照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嗜胆菌属、耶尔森菌属、葡萄球菌属。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15.56% vs 35.56%)、MODS(4.44% vs 22.22%)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复方大黄灌肠液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和MO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糖代谢指标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疲乏无力、失眠口渴、多饮多尿临床症状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拟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这三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代谢,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还可增强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及其与血清脂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高脂血症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各50例,采集其空腹血清样本和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用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内优势菌群的含量,并将其与血清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肠道内总细菌量及拟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及粪杆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降低(P〈0.05),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升高(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乳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LDL—C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血清TG与双歧杆菌属细菌和乳杆菌属细菌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脂质水平与肠道优势菌群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肠道优势菌群结构的调整可改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9例C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C水平,采用CELL-DYN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水平,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TC、Hb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P患者血清TC、Hb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TC水平较高(P0.05),Hb水平较低(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低(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P患者血清TC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成负相关(P0.05),与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成正相关(P0.05),血清Hb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成正相关(P0.05),与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成负相关(P0.05)。结论 CP患者血清TC、Hb水平异常,且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可为C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微炎症情况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57例DKD患者(DKD组)纳入研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标本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肠道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比较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指标,肠道菌群门水平构成情况,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属差异性,并对患者炎性指标与菌群种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DKD组患者BMI、舒张压和收缩压增加,TC、TG、LDLC、HbAlc、FBG、hsCRP、IL6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P<0.05)。3组对象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T2DM组和DKD组患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藻菌门及放线菌门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和DKD患者肠道毛螺菌属、罗氏菌属、粪球菌属丰度升高,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t=34.269 2、23.157 8、3.589 7、12.364 8,P<0.000 1、<0.000 1、=0.012 2、=0.036 1)。DKD组患者毛螺菌属和粪球菌属丰度高于T2DM组(t=65.349 2、13.573 1,P=0.021 3、0.001 3)。T2DM组和DK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肠道毛螺菌属、瘤胃菌科、粪球菌属、梭杆菌属呈正相关,与红蝽菌科呈负相关;血清IL6水平与瘤胃菌科呈正相关,与红蝽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微炎症程度与肾脏病变和肠道菌群数量密切相关。T2DM与DK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肠道菌群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肾脏病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Lynch组,并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菌属拷贝数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Lynch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HbA1c、TC、TG、LDL-C、FP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粪便中以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埃希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Lynch组患者TG水平与乳杆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均P<0.05);FPG水平与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相关炎症因子和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分为腹泻组(IBS-D组,40例)和便秘组(IBS-C组,40例)。以40例结肠息肉或胃息肉切除术后复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定植抗力(B/E值)。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血清NPY、SP、5-HT水平变化。结果 IBS-D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数量及B/E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和B/E值均低于IBS-C组(均P0.05),而肠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和IBS-C组(均P0.05)。IBS-C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球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IL-6和IL-8水平均高于IBS-C组(均P0.05)。IBS-C组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IBS-D组患者血清NPY、SP和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SP和5-HT水平均高于IBS-C组(均P0.05)。IBS-C组患者血清NPY和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BS会导致患者肠道定植抗力下降,进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并伴随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NPY、SP、5-HT水平升高。不同亚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两组对象组间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粪便样本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中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富度显著上升(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上升,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韦荣球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粪梭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乳杆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粪梭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构成有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口腔菌群中韦荣球菌属丰度上升,而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内毒素、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肠道菌群情况,同时检测两组对象血清内毒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而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内毒素、IL-6、IL-1、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与血清内毒素和IL-6、IL-1、TNF-α水平呈负相关,肠道肠杆菌和酵母菌数量与内毒素和IL-6、IL-1、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该病病情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乳腺癌伴抑郁患者28例,作为抑郁组,同时选取无抑郁的乳腺癌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测,使用Pearson模型探究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与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两组拟杆菌目、肠杆菌科、普氏菌属、克雷伯菌属、链球菌属、埃格特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帕拉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的丰度具有差异(P0.05),两组样本菌群多样性具有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杆菌属与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92,P0.001);拟杆菌目、克雷伯菌属与BD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8,0.477,P=0.003,0.002)。结论 乳腺癌患者抑郁症状与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目、乳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脑卒中风险中老年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中老年脑卒中风险者126例,根据不同卒中风险程度分为低危组(48例)、中危组(45例)、高危组(33例);同时进行认知功能筛查,选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5例为轻度障碍组,剩余91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设为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粪便并提取细菌DNA,分析肠道菌群构成情况;同时比较不同卒中风险者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并分析肠道菌群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低危组患者肠道菌群主要由瘤胃球菌科、柔嫩梭菌属、毛螺旋菌科、罗氏菌属及丁酸弧菌属构成。中危组患者肠道菌群主要由韦荣球菌科、埃希菌属及乳杆菌科构成。高危组患者肠道菌群主要由韦荣球菌科、肠杆菌科构成。低危组患者肠道瘤胃球菌科、毛螺旋菌科、普雷沃菌科丰富度显著高于中危组,肠杆菌科、韦荣球菌科、梭菌属及链球菌科丰富度显著低于中危组及高危组(均P0.05)。低危组患者肠道丁酸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肠道氨基酸球菌科、肠杆菌科、梭杆菌科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科、瘤胃菌科、毛螺菌科及普雷沃菌科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同脑卒中风险及不同认知功能障碍中老年人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