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许多重要作物上危害严重又难防治的线虫之一。掘氏梅里属(Drechmeria)中的圆锥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coniospora)在瑞士已用于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并被许多研究者用作研究真菌与线虫识别机制的好材料(Jansson et al., 1983)。我国以前未发现此属真菌。1990年作者从贵阳土壤里通过改良Drechsler法(张克勤等,1991)诱集到圆锥掘氏梅里霉,是我  相似文献   

2.
AMF和DSE组合菌剂促生防线虫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春梅  李敏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16,35(10):1208-1217
本试验旨在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暗隔内生真菌(DSE)组合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发育、侵染、黄瓜根结线虫病以及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AMF和DSE协同发挥生理生态效应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试验对“津优35号”黄瓜接种南方根结线虫、Phoma leveillei(DSE)、Funneliformis mosseae(AMF)、Glomus versiforme(AMF)、Acaulospora laevis(AMF)和/或Scutellospora aurigloba(AMF)。结果表明,供试AMF与DSE 能促进黄瓜生长、提高产量和增强抗病性。AMF+DSE组合处理的菌根和DSE的定殖数量、株高、茎粗、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单接种AMF或单接种DSE处理。以F. mosseae + P. leveillei组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的发育、降低线虫繁殖数量、根内定殖数量、发病率和根结指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根结线虫病害严重制约我国设施蔬菜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有益真菌之一,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减轻土传真菌和线虫病害的发生。在蔬菜保护地栽培中,AMF对于植物线虫病防治作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针对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南方根结线虫(Meliodogyne incognita)病害问题,研究AMF和番茄品种不同组合的抗线虫效应,以期为菌根真菌作为生物防治剂和生物菌肥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在灭菌土壤中,人工接种根结线虫,比较不同菌种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Acaulosporamellea(Am)及菌种组合Rhizophagusintraradices+Acaulosporamellea(Ri+Am)在不同番茄品种(感病品种蒙特卡罗和抗线虫品种仙客1号)上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和繁殖的影响,研究AMF对根结线虫的拮抗效应。另外,采用南方根结线虫连作发病的土壤,在感病品种蒙特卡洛上接种AMF混合菌种Ri+Am,番茄苗移栽入连作土壤中,测定各生长指标和调查根结和卵块数量,评价接种AMF处理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灭菌土壤中,普通番茄品种蒙特卡罗的菌根效应显著优于抗线虫番茄品种仙客1号,表现为前者单位根重的根结和卵块的数量均比对照显著降低,而后者仅降低了卵块数量;蒙特卡罗上接种Ri+Am混合菌种的效果优于接种单一菌种Am和Ri;而仙客1号上接种Ri的效果更好。接种线虫也显著影响了AMF的侵染,而且对抗性品种仙客1号的影响更为明显。但除了接种Am的处理,大多数处理收获时菌根侵染率仍维持较高的水平(70%以上)。在连作土壤中,感病品种蒙特卡罗接种混合菌种Ri+Am具有较好的抗/耐线虫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植株生长,显著降低根结和卵块数量,但菌根侵染率较灭菌土壤低,约为40%。【结论】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菌根化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土壤灭菌条件下,在感病和抗线虫番茄品种上接种AMF能够减轻线虫的侵染和繁殖,而且在感病品种上的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在连作土壤中,在番茄感病品种上接种AMF也表现较好的抗线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番木瓜根结线虫病和西番莲根结线虫病的症状作了描述。病原线虫经鉴定确认,侵染番木瓜的虫种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neincognita),侵染西番莲的根结线虫是由南方根结线虫、高弓根结线虫(M. acr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3个种组成的混合群体,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的天然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松材线虫病的现行防治措施及存在问题,介绍了植物源和真菌源天然毒素毒杀松材线虫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天然毒素在未来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甘薯抗线虫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甘薯线虫病是危害甘薯的主要病害,危害甘薯的线虫种类主要是根结线虫和茎线虫.甘薯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其中选育抗病品种最为经济有效.本文综述了根结线虫和茎线虫病的抗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的遗传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甘薯抗线虫病育种.  相似文献   

7.
引入小麦秸秆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引入秸秆碳源对土壤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害的抑制效果,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3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小麦秸秆能够抑制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但添加秸秆量过多会对番茄的生长产生负面作用。以华北农田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平均输入量为基本单位N,秸秆添加量为1N(2.08g/kg)、2N(4.16g/kg)、4N(8.32g/kg)时对根结线虫病的抑制率分别是:51.4%,94.0%,39.5%;当秸秆添加量为1N、2N时,番茄的株高、茎粗、开花率等指标没有明显下降,但当秸秆添加量升高至4N时,这些指标均明显下降。引入小麦秸秆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食细菌、食真菌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的比例均有所上升。1N,2N,4N3个处理植食性线虫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7.6%,97.3%和2.0%,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分别上升了100.5%,189.7%和117.8%,其中2N处理的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幅度最大;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在4N处理中显著上升,增长率为350%,而杂食捕食性线虫则在1N处理中明显上升,增长率为66.7%。综合番茄生长指标、对根结线虫抑制率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3方面的结果,添加秸秆量为2N时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该3个村的日光温室番茄根结线虫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到番茄的生长发育、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近年的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总结了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发生特点,探索出以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线虫真菌作为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资源,深入了解它们的侵染方式、毒力因子是了解食线虫真菌侵染的分子机理和开发高效、稳定的生物杀线虫制剂的关键。目前的研究表明,食线虫真菌能分泌具有降解线虫体壁或线虫卵壳的胞外酶,它们在食线虫真菌侵染线虫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些侵染性胞外水解酶的深入研究将促进人们对食线虫真菌的侵染过程和侵染机制的了解以及高效生防制剂的开发。综述了近年来食线虫真菌侵染性胞外酶的研究概况,对食线虫真菌胞外丝氨酸蛋白酶进行同源性分析,对以后食线虫真菌侵染性胞外酶的研究和高效生防制剂开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食线虫真菌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李国红  张克勤 《菌物学报》2011,30(6):836-845
食线虫真菌是指寄生、捕捉、定殖和毒害线虫的一类真菌,这类真菌是自然界中线虫种群控制的重要因子,也是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研究材料,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全世界共报道700余种食线虫真菌,包括捕食线虫真菌380余种,线虫内寄生真菌120余种,产毒真菌270余种和大量机会真菌。针对丰富的食线虫真菌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分类、系统进化、生态分布、有性无性联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线虫内寄生真菌侵染宿主的方式及产毒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挖掘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研究,文章综述了以上研究进展并简述了食线虫真菌资源的生物防治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1.
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Zhu Z  Chen F  Xiao TJ  Wang XH  Ran W  Yang XM  Shen QR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1033-1038
通过室内离体试验和温室盆钵试验,评价3株能够水解胶原蛋白的细菌XZ-173(解淀粉芽孢杆菌)、SL-25(吉氏芽孢杆菌)和KS-62(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能力.结果表明:XZ-173、SL-25、KS-62菌悬液对二龄幼虫(J2)的24 h致死率分别达到75.9%、66.7%和50.0%,处理7 d根结线虫虫卵孵化率分别为17.8%、28.9%和37.6%,而对照无菌水二龄幼虫死亡率和虫卵孵化率分别为17.4%和53.6%.在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施用以3种拮抗菌等比例混合发酵的生物有机肥,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根际土壤中根结线虫数减少84.0%,并且番茄植株根上的根结数和虫卵数显著减少,促进了作物地下部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的生长.说明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对防治根结线虫病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AMF组合提高黄瓜抗根结线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7):1010-1017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组合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抑制根结线虫和降低根结线虫病害的效应,以获得抗病作用较大的AMF组合。将由AMF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Al)、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GIm)和全球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aurigloba(SCa)组成的12个组合分别接种"津优35号"黄瓜,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并设置不接种对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AMF组合均能显著降低线虫卵囊数和每个卵囊的含卵数量,但Fm+Ri+GIm+SCa组合则增加根内二龄幼虫数、根内雌虫数和根内线虫总数;其他大多数组合能够抑制线虫的繁殖数量,其中,以Al+Fm+GIm及Fm+Ce+Gv组合抑制线虫生长发育的作用最大;除GIm+SCa组合外,其他AMF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线虫为害,防效达31%–83%,以Al+Fm+GIm组合处理的根结指数最低,防效最大。设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Al+Fm+GIm组合抗病作用最强。本研究表明,不同组合AMF防病效应差异显著,Al+Fm+Ce+Gv组合及Al+Fm+GIm是本试验条件下防治根结线虫病害效应最好的AMF组合,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根结线虫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原物,应用抗性品种控制根结线虫是有效而安全的策略。然而,新的毒性线虫群体能够克服其抗性,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潜在威胁。现分析了根结线虫的毒性种群的多样性、适应性代价及侵染特性,并从基因组可塑性、基因水平转移、转座子、表观遗传及效应子方面分析了遗传变异机制,最后论述了毒性根结线虫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将为抗性品种的选育、抗性基因的持久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 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 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的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的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的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的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的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的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对杨梅根结线虫病的研究及病原鉴定结果。该病症状为:病树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结,内有乳白色囊状雌虫及棕色卵囊;后期根结腐烂,病树叶片黄化脱落,梢枯乃至死亡。病原鉴定确认,引起该病的根结线虫有3个种: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通过测定3种不同抗性甜瓜属作物根系中葫芦素B含量的差异,探讨酸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与葫芦素B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接种根结线虫前,供试材料根系中的葫芦素B含量以酸黄瓜的最高(1.31μg/g),非洲角次之(0.85μg/g),北京截头最低(0.35μg/g),表明酸黄瓜中葫芦素B的本体含量较高;接种根结线虫后,酸黄瓜、非洲角、北京截头根系中的葫芦素B含量升高至3.88、2.67和0.49μg/g,较相应未接种对照分别升高了2.57、1.82和0.14μg/g,表明酸黄瓜经线虫诱导后葫芦素B含量上升较大.(2)酸黄瓜受线虫危害低于非洲角并显著低于北京截头,说明酸黄瓜的抗线虫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受害程度与葫芦素B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作物的抗线虫能力与根系中的葫芦素B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含量越高,抗性越强.研究认为,酸黄瓜的高葫芦素B含量是其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嫁接苗抗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7):1018-1027
根结线虫病是西瓜主要土传病害之一,长期连作往往加重西瓜根结线虫病害。利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减轻瓜类蔬菜线虫病害,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则能拮抗根结线虫,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本试验旨在研究嫁接技术配合接种AMF降低瓜类蔬菜病害和促进生长的效应。试验以不同抗性南瓜杂交种(Cucurbita maxima×C.moschata)"青农2号"和"青农3号"分别嫁接西瓜Citrullus lanatus品种"京欣2号","青农2号"嫁接苗和"青农3号"嫁接苗先分别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测定AMF对不同西瓜嫁接苗根结线虫病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嫁接苗根结线虫病害,其中,以"青农2号"嫁接苗接种变形球囊霉促生防病的效应最大。这可能与AMF提高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有关。结果表明,"青农2号"嫁接苗结合接种变形球囊霉是生产上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在植保和昆虫防治上曾取得过一定的效果(S叫re,1986;张克勤等,1989)。在线虫的天敌中,以捕食线虫真菌和线虫内寄生真菌最为引人注目。早在1888年就有人从马粪堆中分离到了食线虫真菌。迄今,已发现百多种真菌具有捕杀线虫的能力(l.ulu。netal...  相似文献   

20.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一种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侵染引起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对于影响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研究相对缺乏,其监测预警和防治难度依然较大,该病的灾变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主要植烟区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其中,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发病最为严重,发生面超过52%,发病烟田的烟株感病率超过46%,死棵率超过34%.同时,借助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明确了从越西县、盐源县、德昌县、宁南县、会理市和会东县采集到的烟草根结线虫种类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进一步对会理市2010—2020年同期历史旬平均气温和旬降雨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草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会理通安镇,1—4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同期历史值,温度差为0.7~5.0℃,平均高出2.8℃, 2020年1-4月的累计降雨量较历史值高15%以上,5—8月的累计降雨量较历史值低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前较高的温度和较多的降雨以及移栽后较少的降雨是凉山州烟草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的重要诱因.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