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和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6.55%(28/29),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3.10%(27/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再出血率7.41%(2/28),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8/27)(P〈0.05),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为3.57%(1/28),对照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3.70%(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栓塞、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优于注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
MMP - 9、VEGF、bFGF 在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MP-9、VEGF、bFGF在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结果MMP-9、VEGF、bFGF在NHL中表达率分别为43.66%、33.80%、25.35%,均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m=0.0023,Pv=0.001,Pb=0.0049)。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MP-9(-)组(P=0.008)。VEGF在T细胞型中表达率高于B细胞型(P=0.019),VEGF阳性组治疗缓解率低(P=0.045)。巨块型NHL中bFGF表达率较高(P=0.028),bFGF(+)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组(P=0.041)。MMP-9、VEGF、bFGF之间无协同表达。结论:MMP-9、VEGF、bFGF在NHL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淋巴组织,可能与淋巴组织恶变有关。MMP-9、bFGF均与生存期呈负相关,是NHL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判断预后。VEGF阳性组治疗效果差,提示VEGF阳性NHL患者加用VEGF靶向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 HBV)感染与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cell NHL) 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我院232 例NHL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经病理学、影像学等诊断为其 他类型肿瘤的患者23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AV、HBV及HCV 的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Anti-HAV和Anti-HCV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B-cell NHL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ll 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5)。B-cell NHL 年轻患者HBsAg 阳性率高于T-cell NH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ell NHL 患者Anti-HBs、 HBeAg、Anti-HBe及Anti-HBc阳性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T-cellNHL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cell NHL感染HBV 的几率较高,HBV 感染与B-cell NHL早期发病有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胡十齐  周新伏  罗自勉  刘利华  刘康 《生物磁学》2012,(23):4479-4481,4525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Tcell,Treg)的改变,探讨Treg与NHL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n=60)为本院收治的初诊NHL患者,对照组(n=60)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联合标记CD4、CD25检测对照组及病例组化疗前、化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1)病例组化疗前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3)病例组化疗后CD4+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升高,存在机体免疫抑制,化疗可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5.
23例鼻腔鼻旁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腔鼻旁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23例鼻腔鼻旁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23例鼻腔鼻旁窦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15例(65.2%),女性8例(34.8%);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7岁;位于鼻腔19例(82.6%),鼻旁窦4例(17.4%),临床表现全部为鼻肿物;病理组织学类型,小圆细胞型12例(52.2%),上皮样细胞型8例(34.8%),梭形细胞型2例(8.7%),多形性细型胞1例(4.3%);含有黑色素13例(56.5%),无黑色素10例(43.5%);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23例全部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0%,S—100和HMB45呈阳性反应的部为21例;阳性率都为91.3%,MelanA 19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占82.6%。结论23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肿物,发病部位大多数在鼻腔,联合应用S-100,HMB45和Melan A弥漫阳性在与其组织学相似的肿瘤鉴别中是诊断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增加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的表达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衰模型,分离培养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在其上增加β2-AR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心肌细胞β2-AR的表达。测定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细胞收缩幅度的改变:结果:心衰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增加β2-AR表达可增加心衰组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P〈0.01,心衰+Adv.β2组vs心衰组);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118,551可部分反转这种效应(P〈0.5,心衰+Adv,β2+ICI组讲心衰+Adv.β2组),但不能使收缩幅度降到心衰组水平(P〈0.05,心衰+Adv.β2+ICI组vs心衰组).选择性β1—AR桔抗剂CGP20712A可完全阻断β2-AR表达增加的效应结论:增加β2-AR表达,可使心衰的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得到改善,这种作用可能与β1-AR有关.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耳鼻咽喉疾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我科门诊病人初诊或复诊者中227例,使用中国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的整肠胶囊治疗。将整肠生05克(2粒)或075克(3粒)加入08%生理盐水500ml或蒸馏水500ml中成混悬液状态(以下本文简称混悬液)。鼻炎、鼻窦炎病人用混悬液涂布鼻中隔前区、下鼻甲前端粘膜或滴鼻,鼻腔喷雾,鼻腔鼻窦冲洗;咽喉炎病人用混悬液含漱,伴顽固性干咳者可加服整肠生;外耳炎、中耳炎病人用混悬液滴耳、耳内换药等。使用微生态制剂前随机为60例患者咽部、鼻腔、外耳道采样送细菌培养。结果治疗227例,随访3—6个月,应访者200例。治愈136例(68%),显效54例(27%),有效10例(5%),无1例无效,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制剂整肠生通过调整耳鼻咽生态的微生态治疗耳鼻咽喉常见病、多发病,效果独特,起效快,疗效高,长期、反复使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NHL)的细胞增殖及共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NHL中的PCNA、P53、bcl-2及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NHL恶性程度的逐增,PCNA、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率、表达强度及其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增高,低度恶性组明显低于中度及高度恶性组(P<0.01);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则相反,低度恶性组显高于中度及高度恶性组(P<0.01);但它们四在中度及高度恶性组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提示NHL中不仅存在大量的增殖细胞,而且还伴有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在NHL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份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31例,均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其中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例。21~28 d为一个疗程,这些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的联合化疗,并且2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①本研究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 16例(51.6%),部分缓解PR 10例(32.3%),疾病稳定SD 2例(6.5%),疾病进展PD 3例(9.7%),总体反应率ORR 83.9%。②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血液学毒性29.0%(9/31),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等。其次为感染19.4%(6/31)、消化道症状16.1%(5/31),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等。所有常见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仅有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3.2%(1/31),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国产利妥昔单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皮肤激发试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鼻腔真菌涂片、鼻窦CT、鼻内窥镜等专科检查,明确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151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生理海水鼻腔冲洗1~2次/d,治疗1周后,入院行鼻内窥镜鼻息肉切除鼻窦Fess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鼻窦内真菌团块或褐色泥砂样真菌泥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术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清洁术腔,每周1~2次,连续1个月,鼻腔局部继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单侧鼻窦发病16例,占76.2%,双侧鼻窦发病5例,占23.8%,上颌窦发病16例,占76.2%,上颌窦合并筛窦发病4例,占19.0%,蝶窦发病1例,占4.8%,伴鼻息肉15例,占71.4%,伴有哮喘史8例,占38.1%,术后2例复发,占9.5%。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术后对鼻腔与鼻窦变应反应的处理,将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治疗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35例B细胞NHL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3)为感染HBV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n=22)为非感染HBV的患者,单纯接受CHOP化疗方案,两组治疗4~6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76.92%,对照组CR率为40.9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为23.0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18.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72%(P0.05),两组在肝功能损害及毒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BV均未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B细胞NHL患者用R-CHO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及在化疗时预防性、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并且可以降低肝功损害率。  相似文献   

12.
武伟  谭宪湖  蒋卓迅  林育南  何亚军  黄佳洋  宋恺颖  杨肖 《蛇志》2011,23(4):351-352,362
目的探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血管收缩药盐酸麻黄碱注射液(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去氧肾上腺索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对腰麻剖官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预防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官产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SAI~Ⅱ级。预负荷晶体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石家庄西药有限公司)6~8ml/kg联合共同负荷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万汶,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10ml/kg。术中监测记录SBP、DBP、HR、ECG、SpO2。结果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P组和E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P组术中HR低于E组和C组。预防恶心、呕吐给于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不良反应少,无明显呼吸抑制、无术后头痛现象。结论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血管收缩药,有效降低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去氧肾上腺素比麻黄碱能更好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昌云  陈少谊  陈志民 《生物磁学》2009,(14):2685-2687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氟达拉滨为主的方案(FMD)化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以EPOCH方案化疗14例患者,比较两组疗效。结果:FMD方案化疗有效率为70.6%,高于EPOCH方案的5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化疗方案在对低度恶性组疗效最佳,优于高度恶性组和中度恶性组(P〈0.05);对不同临床分期(I、II、III、Ⅳ期)患者和不同免疫细胞分型患者,其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种不良反应中,FMD组白细胞减少率、转氨酶升高率低于EPOCH组(P〈0.05)。结论:以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苗锐  康静  王莉  刘学东  邓艳春 《生物磁学》2011,(10):1881-1884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西京医院神经内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1月连续登记住院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9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一般情况显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成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CSE发生率明显高于NCSE;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OR值为4.74)为SE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脑血管病(OR值为3.93)和颅脑外伤(OR值为1.84)。SE发作的有明显诱因的占19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者比例较高。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脑外伤是癫痫持续状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者最常见的诱因。预防感染、防治脑血管病、避免外伤,减少各种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所有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等,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97例念珠菌血症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59.6±16.8)岁。包括白色念珠菌51例(52.6%),非白色念珠菌46例(47.4%),非白色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17例(17.5%)、近平滑念珠菌12例(12.4%)、光滑念珠菌7例(7.2%)、无名念珠菌4例(4.1%)、其他念珠菌6例(6.2%)。念珠菌培养阳性后30 d内死亡37例,30 d病死率为3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4,95%CI:1.041~1.170,P=0.001)、血液系统肿瘤(OR=63.256,95%CI:2.898~1380.833,P=0.008)、APACHEⅡ评分(OR=1.176,95%CI:1.053~1.313,P=0.004)、感染性休克(OR=12.032,95%CI:2.389~60.587,P=0.003)及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OR=26.016,95%CI:4.002~169.127,P=0.001)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拔除或更换深静脉置管(OR=0.118,95%CI:0.025~0.559,P=0.007)是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念珠菌血症患者分布科室范围广、基础疾病重、侵入性操作多。年龄、高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及合并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拔除或更换深静脉置管是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吴昊  石展英  李百川  胡居正 《生物磁学》2013,(26):5094-5098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经X线检查确诊的后踝骨折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使用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拉力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成功率、住院时间、后遗症及生物力学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拆除内固定,拉力螺钉组和微型钢板组随访时间(t=-2.102)进行比较,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t=4.293)、手术出血量(t=6.827)、固定成功率(2=,5.568)和住院时间(t=3.903)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s25%和其〉25%时,两组内固定失效临界压力比较,P〈均0.05,两组内固定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后踝关节的特殊结构和复杂的力学特点,拉力螺钉内固定在治疗效果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法,但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生物力学效果微型钢板内固定法更佳,因此根据患者个体骨折差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儿科2001年5年至2013年8月收治的23例经病理确诊的儿童青少年H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进行各组间差异检验。结果:确诊病例共23例,中位年龄7.5岁,男:女发病比例=6.7:1,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占13.0%、26.2%、30.4%、30.4%;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1例(4.3%),经典型HL22例(95.7%):混合细胞型(MC)10例(43.5%),淋巴细胞为主型(LP)11例(47.9%),结节硬化型(NS)1例(4.3%);受累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其次依次为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脾、骨骼、肺组织等,其中巨大纵隔肿块者2例;具有B症状者8例(34.7%)。化疗2个疗程评估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CR)率69.6%,部分缓解(PR)率30.4%。Ⅰ期和Ⅱ期患者CR率100%,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50%),P〈0.05;23例患者7例复发,复发率Ⅲ期和Ⅳ期患者为46.2%,Ⅰ期和Ⅱ期患者为11.1%,前者高于后者(P=0.0098);有B症状与无B症状患者之间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2例有巨大包块患者皆复发;各病理分型与疾病的复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95,P〉0.05)。结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但Ⅲ期和Ⅳ期、合并B症状及大肿块或大纵隔肿瘤的患者复发率高,应依据疾病危险度分层治疗,以期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Song H  Chen L  Cha Z  Bai J 《DNA and cell biology》2012,31(7):1279-1284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is the most common hematologic malignancy worldwide. Interleukin-2 (IL-2)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polymorphisms in the IL-2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anc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polymorphisms in the IL-2 ge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HL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L-2-330T/G and +114T/G polymorphisms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in 438 NHL cases and 482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330TG genotype or -330GG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NHL (Odds ratio [OR] = 1.4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5-1.85, p = 0.020 and OR = 2.04, 95%CI: 1.28-3.24, p = 0.002). Meanwhile, the +114T/G polymorphism did not show any correlation with NHL. When analyzing the haplotypes of these two polymorphisms, the prevalence of -330G/+114T hapl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HL cases than in controls (OR = 1.45, 95%CI: 1.12-1.88, p = 0.005).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IL-2 gene polymorphisms may be new risk factors for NH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青年卒中患者,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筛选出抑郁/焦虑病例作为病例组,其他病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青年卒中后抑郁/焦虑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青年卒中病人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约26.0%和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值5.002,95%CI为4.015~6.023)、幕下病变(OR值0.466,95%CI为0.145~1.505)、伴随基础疾病(OR值0.093,95%CI为0.008~1.129)是青年卒中后抑郁/焦虑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年卒中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重视幕下病变和严重残疾,有助于预防及早期识别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