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杉木属的一个化石种-亚洲杉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2.
制革污泥对杉木木材结构及杉木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及解剖的角度,研究制革污泥对杉木木材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制革污泥的杉木的生长轮比未施制革污的杉木生长长轮宽,心材颜色深,早材管胞的长度、弦向直径、射线频率和高度、壁的厚度均比未施制革污泥的杉木相应值高,制革污泥使杉长木材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值增加,这说明制革污促进了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杉木上舟皮盘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任  侯成林 《真菌学报》1995,14(3):175-178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省岳西县发现的 皮盘菌属一新种,即毁坏舟皮盘菌。该种以子整 具长柄,侧丝顶端显著膨大以及产生分生孢子果和线纹等特征,区别于近种P.handelii Y.R.Lin et Hou?在发生地,此菌引起严重的杉木梢枯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在安徽省岳西县发现的舟皮盘菌属(Ploioderma Darker)一新种,即毁坏舟皮盘菌(P.destruens Y.R.Lin et Hou P.nov.)。该种以子囊具长柄,侧丝顶端显著膨大以及产生分生孢子果和线纹等特征,区别于近似种P.handelii(Petrak)Y.R.Lin et Hou。在发生地,此菌引起严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梢枯病。  相似文献   

5.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7,(3):201-204
本文报道浙江丽水地区栽培杉木的核型为K(2n)=2x=22=20m(2SAT)+2sm,它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大于2、小于4,没有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属Stebbins的“1B”核型。根据Stebbins的研究,后者在高等植物中尚未发现过,因此“1B”可能是一个新的高等植物核型类型。笔者还发现其他产地的杉木及德昌杉木、米德杉木、巨杉和红杉—B染色体组的核型也为“1B”类型。  相似文献   

6.
杉木不同无性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洪飞  陈建华  周春红  沈煜   《广西植物》1995,15(4):363-367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不同无性系及其不同株龄的叶和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球花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结果表明:杉木414号无性系叶和雄球花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其它无性系都具明显差异;同-无性系叶与雄球花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球花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顺序表达。作者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种内分类的鉴定性状较为合适,而科、属、种的分类依据则应更侧重于形态特征。根据杉木414号无性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特异性及其短叶、叶端钝圆和多雄花等特点,可以把它定为杉科杉属杉木物种的一个变型:多雄花杉木。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杉木年轮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采用树木年轮学方法,以60年生杉木种源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晚材最大密度和早材最小密度,分析在气候变暖条件下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对杉木年轮密度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年轮密度指标均受到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显著影响。早材密度与当年夏季最高温度、当年5月降水量,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当年秋季降水量,最小密度与前一年秋季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年轮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最小密度与当年2、3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一年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的负相关关系最为稳定。杉木年轮最小密度对前一年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且晚材密度对当年春季的气候要素响应也存在滞后效应。研究结果对开展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和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选择武夷山的天然林获取更长年表用于重建古气候。  相似文献   

8.
杉木的混农林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杉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栽培十分广泛,人工造林历史在一千年以上,目前杉木人工林达1.0×10~7ha。杉木林地混种农作物是杉木产区的传统习惯,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栽培制度,通过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既有农业收益,又抚育了杉木,促进了幼林的生长。这项经验在杉木产区长期世代相传,且因地制宜,在问作方式、作物种类等方面不断发展,如间种方式上有先农后林、林农同时或先林后农等,间种作物种类还有油料作物、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种子雨组成和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人工林已成为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可持续的自然更新能力,是决定杉木林群落演替方向和维持杉木林大面积存在的基础.本文以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子雨的物种组成、数量大小和季节动态,以及林分优势物种种子雨数量特征和季节变化,揭示种源条件是否是制约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分别收集到13科18属21种和12科16属19种的种子.混交林和纯林的所有物种种子雨强度分别为3797和3300粒·m-2.乔木物种种子数量在种子雨中占绝对优势,混交林占89.1%,纯林占86.2%,其中杉木种子数量最多,其完整种子雨强度分别为825和345粒·m-2.两林分种子雨各类型种子所占比例均为完整种子>干瘪或腐烂种子>被取食种子.两林分种子雨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在秋季到达高峰,且在落种高峰期种子雨以完整种子为主.无论是杉阔混交林还是杉木纯林都有充足的种源,种源(种子雨)条件不是制约杉木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杉木若干地理宗的核型分化式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种,在广大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早年,Sugihara和Mehra与Khoshoo曾对杉木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作过报道。我国有关杉木核型的研究最早由台湾学者郭幸荣等所作。他们把杉木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氮素调控C/N比对杉木林凋落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C/N比对杉木凋落叶分解特性的影响,通过添加外源氮,采用分解袋法,分析林下植被保留和林下植被去除2种林分中不同C/N比值的杉木凋落叶分解300 d时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研究显示:一定范围内,初始C/N比降低有利于杉木凋落叶分解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提升,过低的C/N比则具有抑制作用;相比于林下植被去除,林下植被保留管理措施更有利于杉木凋落叶的分解,且细菌群落多样性更高,但当初始C/N比值为20.3时,杉木凋落叶分解所受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杉木凋落叶中主要优势种群;在属水平上,慢生根瘤菌属、嗜酸栖热菌属和Singulisphaera属在杉木凋落叶中相对丰度较高;不同处理间的杉木凋落叶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等细菌门中的多类细菌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在门分类水平上,杉木凋落叶C/N比值与主要细菌种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最高,C/P比值与杉木凋落叶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相关性最高;在属水平上,杉木凋落叶全碳含量、C/N比值和全钾含量与主要细菌种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最高,全钾含量与杉木凋落叶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相关性最高。结果表明初始C/N比的降低改变了杉木凋落叶细菌群落结构,进而作用于杉木凋落叶的分解。  相似文献   

12.
杉木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陈龙池  汪思龙 《生态学报》2003,23(2):393-398
对一代杉木纯林、二代杉木纯林和杉楠混交林中杉木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种林分杉木根系分泌物都降低了杉木幼苗的鲜重、胚根长度和胚芽长度 ,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其中不同林分类型的杉木根系分泌液对杉木种子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一代≈二代 >混交。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应用β多样性测度公式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6年生老龄杉木林与3年生杉木幼林之间的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差异尤为9明显,并且随着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越接近56年生老龄杉木林,其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越小;各杉木林群落中,14地位指数的样地与18地位指数的样地间的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湖南会同林区杉木人工林呼吸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杉木人工林的CO2排放动态和杉木各木质器官呼吸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杉木树干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为3~7月份随着树木生长和气温的升高,树干呼吸呈上升的趋势,在7月份达年呼吸速率的最大值,CO2为0.376m g/(m3.m in)。8月至12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在1~3月份树干呼吸基本上维持在一定数值上,并且杉木树干呼吸在杆材生长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杉木树干呼吸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杉木树干呼吸基本上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中午前后出现午休现象。在杉木树干呼吸日变化曲线中出现两次高峰期,一次是在12:00~16:00时,另一高峰出现在24:00。根据测出的有关参数,用积分方法推导出杉木树干、树枝和树根的年呼吸量CO2分别为9.67t/(hm2.a)、2.21 t/(hm2.a)和2.12t/(hm2.a),结合叶片呼吸速率测定,计算出杉木林年呼吸量CO2为21.523 t/(hm2.a),其中,叶片年呼吸量CO2为7.523t/(hm2.a)。并初步确定杉木树干的维持呼吸占年呼吸的39.7%。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有机质在养分循环、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素循环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组成。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以及林分发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炼山、整地、施肥等经营活动对杉木林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杉木纯林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均低于混交林,且随栽植代数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土壤肥力下降.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土壤有机质周转模型、有机质组分,尤其是活性有机质以及有机质与全球碳循环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连栽杉木林的根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福建三明连栽杉木林的根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连栽林地上的根系重量、组成、形态和分布发生较大的差异,第一代杉木林地的单株根量分别比第二代、第三代高出24.93%、49.69%,全林分别为31.93%、55.22%;第一代的杉木林根系的组成和分布较合理,营养空间大,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我国亚热带特有的速生丰产林用材树种,种植杉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生长快、材质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造船、以及造纸等行业领域。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杉木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分析作为论述的切入点,谈及杉木种植的前景、市场分析以及生态习性与种植技术要点,包括杉木管理抚育技术等相关内容,以期对杉木种植的业界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何苑皞  周国英  王圣洁  李河 《生态学报》2014,34(10):2725-2736
为探明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454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第1代杉木幼林林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N、速效K的均值分别为88.02g/kg、2.56 g/kg、84.96 mg/kg均高于第2代和第3代杉木幼林林,速效N和含水量的均值分别为22.86 mg/kg和26.28%低于其他样地。杉木幼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最为丰富。②通过454测序技术分析发现第1代杉木幼林真菌Ace丰富度指数、Chao丰富度指数及群落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第2代杉木幼林和第3代杉木幼林。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为优势种群。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其中块菌科(Tuberaceae)为第2代和第3代杉木林特有真菌,而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差异不明显。③经RDA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真菌群落受含水量、有机质、速效P、速效K影响较大。土壤真菌群落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全N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Chao指数与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土壤全N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土壤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对桂西北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对比研究表明,35年生杉桦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为441.087 m3*hm-2,比杉木纯林高3.6%。混交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及其N,P,K,Ca,Mg等元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18 t*hm-2,158.3,6.1,16.5,86.3和32.3 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高9.7%,76.7%,69.4%,96.4%,83.2%,17.0%。混交林地(0~100 cm)土壤容重为0.81~1.22 g*hm-3,比杉木纯林低1.0%~8.0%,而土壤孔隙度,通气度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0%~3.9%。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杉木纯林高5.5%~49.8%。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生物防治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有利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是明确菌株的生防作用和抑菌特性。【目的】探究杉木内生菌株T1-3-2的抑菌促生特性,为研制该菌株生防菌剂、防治杉木炭疽病(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nthracnose)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1-3-2的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菌落径向生长抑制率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细菌及其挥发性气体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同时,测定其促生作用和室内防效。【结果】菌株T1-3-2与桉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ucalypticola)亲缘性较近,属于假单胞菌属。该菌株对分属于6个属的10株靶标菌株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尤其对炭疽菌属、拟盘多毛孢属、黑孢霉属和葡萄座腔菌属的6株靶标菌株抑制率高达80%以上。室内盆栽试验显示:菌株T1-3-2用Kings Medium B液体培养基的发酵菌液对杉木炭疽病的防效可达74.20%,同时能有效改善杉木幼苗的生长状况、增加生物量。【结论】菌株T1-3-2隶属于假单胞菌属,对杉木具有良好的抗病促生作用,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