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厚度50—100埃)将其内含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膜系统,它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在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等。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因  相似文献   

3.
生物膜的流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融合     
生物膜融合分为专一性膜融合和非专一性膜融合。专一性膜融合主要是指细胞膜的自然融合过程。病毒诱导的细胞膜融合也属于专一性膜融合。非专一性膜融合主要是指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诱导的膜融合过程。本文对上述两种膜融合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膜融合的机理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膜蛋白能协助很多种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不能转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膜转运生物大分子的机制与质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小分子物质。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的机制不同。各种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一般是这样:首先在细胞内合成分泌物质,经过必要的修饰之后。分装到悬浮在细胞质的分泌小泡中,随后是分泌小泡向原生质膜移动,与原生质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出去,或者是停留在原生质中,直到膜上的受体接受了某种信号后再释放出来。分泌小泡膜与原生质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外排作用(图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引起了临床上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烟曲霉的生物膜形态是其重要致病形态。生物膜一旦形成其对多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致病性将增加。这可能是导致临床高死亡率最直接的原因。该文主要从烟曲霉生物膜形成特点、致病性及其耐药机制和目前主要的生物膜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生物膜在衰老时的改变和这种改变引起机体的功能变化以及膜上存在生物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生物膜在衰老时的改变和这种改变引起机体的功能变化以及膜上存在生物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马允莉 《微生物学杂志》1991,11(2):93-93,76
许多微生物在静止的液体表面能以大于在液体内部的细胞浓度繁殖。由于表面上营养物质的浓度高,同时氧气的供给圈又靠近液面,所以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等好氧性微生物就容易在培养基表面繁殖。生长在液体表面上的微生物,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是指由黏附于生命体或非生命体表面的微生物和其胞外聚合物所构成的复杂、多维的空间结构,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在人类体内许多部位均可形成生物膜结构,如肺、心脏瓣膜、泌尿生殖道、肝胆系统、耳、鼻、皮肤等。越来越多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或动物模型体内均可检测出生物膜,如囊性纤维化肺炎、慢性中耳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皮肤外伤后慢性感染、慢性鼻窦炎等。生物膜的形成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体内生物膜检测技术主要有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就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与生物膜的关系及体内生物膜检测方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君  李建国 《生命的化学》2008,28(3):264-267
生物膜的融合是一个基本的生命过程,在生物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融合,两套独立的双层脂分子合二为一,完成一定的生物功能.膜融合分子机制的关键在于其主要成分融合蛋白.I、II类病毒融合蛋白形成"发夹",胞内囊泡与目标膜各提供的融合蛋白形成"类亮氨酸拉链".这些结构将独立的膜拉近,继而促使他们合为一体.细胞与细胞间融合蛋白的作用机制目前还未明确.在各种膜融合中,脂双层的变化可能是类似的,但介导融合的分子机制应该是不同的.目前,对于膜融合很多方面的理解还停留在假说阶段.理解了膜融合的过程和分子机制不仅极大地促进生物学的发展,而且为相关的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真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体内装置,如静脉插管、人工心脏瓣膜、关节置换术等应用的明显增加,真菌感染病例明显增多;耐药菌株感染导致的治疗失败与日俱增。目前人们已经发现,在难治性真菌感染的病灶中大多存在着生物膜的感染源。生物膜的主要特点是可明显降低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甚至产生耐药。生物膜的特性决定了生物膜一旦形成再杀灭这种细胞极为困难,也正是生物膜的存在,使抗生素的疗效大打折扣。真菌生物膜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79年3月7—15日,科学院一局在北京召开了生物膜学术会议,有29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代表共90人参加。会议目的是了解我国生物膜工作的研究动态并进行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了49篇工作报告和23篇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4.
葡萄球菌和生物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葡萄球菌感染中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基因和分子基础,包括细胞间黏附素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生物合成、生物膜形成的有关蛋白质、黏液层产生和生物膜的调节以及高分子材料相关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 蝎毒的毒性和它的一些生理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蝎子在我国来源比较丰富,祖国医学很早就对蝎子的药用有了记载。随着蛇毒、蜂毒、蜘蛛毒等毒素研究工作的深入,蝎毒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的科学家对蝎毒毒素的各个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至今对各种生理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了解的还较少。很多药物或毒素的生理功能总是始于同细胞质膜、细胞器膜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毒素大多是通过生物膜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动转运是生物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它能逆浓度梯度将溶质转运,维持细胞内外溶质如Na~+、K~+等的浓度差。这种转运必须有能量供给。如果转运溶质不带电荷,则溶质由浓度C_Ⅰ向浓度C_Ⅱ转运时自由能(_△G)的变化为:_ △G=2.3RTlog C_Ⅱ/C_Ⅰ对于带电荷的转运溶质,则为: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有机废水处理和氢气制备有效结合起来。光合细菌的产氢能力在形成生物膜后变强, 这有利于实现光合细菌的工业化应用。介绍了光合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对光合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模拟研究, 综述了光照、流速、载体等对光合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产氢性能的影响。借鉴免疫学对生物膜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并深入对光合细菌生物膜形成机理的全面认识, 提高光合细菌生物膜的性能, 是光合细菌生物膜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治疗困难,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真菌,生物膜以及生物膜在真菌感染与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只是近年来才受到国内外学者与临床专家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念珠菌属。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特征、影响因素、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了生物膜,Dr.Costerton JW在生物膜方面的研究为我们开拓了微生物学的新领域。微生物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及其包被的细胞外多聚物和基质网组成,它们彼此黏附或者黏附到组织或物体的表面。微生物生物膜与微生物的耐药性形成、基因的转移以及引起机体的持续性感染等都密切相关。目前对生物膜的研究重点已经深入到微生物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致病基因的转移以及如何干预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等方面。此外,在治理污水和环境保护工程、生物材料工程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微生物生物膜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在固体表面上生长的一种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了生物膜细菌就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在医疗、食品、工业、军事等诸多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细菌生物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科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结合细菌生物膜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生物膜发生装置及检测量化技术,并对其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