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叠系在秦岭地区分布范围较窄,但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地层层序和接触关系清楚,化石极其丰富,以(?)类为主,珊瑚、腕足次之。因此,这里是研究二叠系比较理想的地区之一。本文报道了陕西镇安及甘肃迭部两剖面的上二叠统的(?)类,共计6属20种,其中对1新属,5新种作了描述。现将两剖面的岩性及化石概述如下:一、镇安西口剖面:(?)自上而下为: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红黄色页岩夹红黄色灰岩,产瓣鳃类。  相似文献   

2.
内蒙伊克昭盟棹子山区域下奥陶纪的头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4年9—11月间,笔者随同卢衍豪、穆恩之到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棹子山一带详测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剖面,并系统地采集了一些化石标本,其中有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介形类等。头足类化石,经笔者初步研究,共得11个属,23个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6个新种,兹列其名单如下: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新种)(CD74)Polydesmia yilehetoensis Chang (新种)(CD74)Polydesmia sp.A (CD74)Polydesmia sp.B (CD73a)Ormoceras sp.A (CD74)Ormoceras sp.B (CD74d)Ormoceras(?)sp. (CD74c)Endoceras sp. (CD74)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描述的二迭纪、三迭纪腕足类化石,是祁连山地质志第四卷第四分册的补遗部分,对过去已发表的某些属种提出修正的意见。材料是杨遵仪教授带领的祁连山上古生代地层队,于1957年在青海天峻县羊康盆地采集的。该队所实测的二迭系和三迭系剖面,位于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羊康盆地南二公里布哈河东西两岸。河的西岸主要发育石炭系,河的东岸主要发育二迭系和三迭系。石炭系形成低山丘陵,二迭和三迭系形成中极山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倾角一般在20°左右。现将地层剖面和化石层位(插图1)自新而老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贵州北部奥陶纪三叶虫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北部奥陶纪地层发育,化石极其丰富。近年来我队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测制了一些奥陶系剖面,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三叶虫由笔者鉴定。现在选取几个新属种予以描述。其中有2个新种分属于Loshanella 和Metopolichas,还有2个新种分属于新属Lamproscutellum 及新亚属Remopleurides(Hastiremopleurides)。新种Loshanella renhuaiensis(sp.nov.)产于仁怀县杨村,与Asaphellus sp.共生,时代属早奥陶世早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迭统及中侏罗统的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的材料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鄂尔多斯地质大队的地层分队于1961年4月采集的。这些化石标本采自铜川、柳林川、延河—西杏子河以及大理河等地区,其中一部分采自上三迭统延长羣,另一部分采自侏罗系。在延长羣共采得4属23种及一些无法鉴定的碎片,其中有1个新属、15个新种和7个未定名的种。在侏罗系共采得2属6种,其中有4个新种。侏罗纪介形类近年在我国许多地区的陆相地层中,已有不少的发现,但三迭纪的介形类还很稀罕,据笔者所知,迄今仅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下三迭统曾有过一  相似文献   

6.
云南沾益龙华山泥盆纪大孢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龙华山剖面上部地层(“海口组”)发现的大孢子化石,共计5属、10种,其中3新属、8新种,未定种1个,大孢子类型1个。根据孢子组合特征和相关的证据,认为该段地层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晚期(Givetian)。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柳桥剖面、贵州晒瓦剖面和安徽平顶山西剖面晚二叠世末期硅泥质岩相地层中产出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共鉴定介形类化石30属86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Denticupachydomella Yuan gen.nov.和2个新种Pseudobythocypris guiqianensis Yuan sp.nov.和Denticupachydomella spinosa Yuan sp.nov..该动物群主要由薄壳和个体较小的介形类组成,呈现出以古生代分子为主,同时含有少量典型中生代先驱分子(如:Abrobairdia,Lobobairdia)的混合动物群面貌.通过这些剖面之间的对比以及与前人研究资料对比,发现各剖面产出的介形类动物群具有强烈的地方性,三个剖面之间无相同分子,亦仅有20种曾报道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8.
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晚二叠世古生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二叠世地层剖面,并采获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将区内二叠系划分为那益雄组和拉卜查日组两个正式组级地层单位。描述了新发现的一个类新种和四个海绵类新种,建立了两个类生物带,即Codonofusiella-Gallowayinellalaxa组合带及Palaeofusulinasinensis延限带,一个非有孔虫组合带,即Colaniellanana-Robuloidesacutus组合带。其地质年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早白垩世轮藻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二连盆地西部白音查干凹陷井下剖面轮藻化石3属5种,其中1新种,2未定种。根据轮藻化石的区域分布,证实含化石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湖南石门杨家坪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小壳化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描述了湖南石门杨家坪组下段(本文命名为泥沙段)和灯影组顶部的小壳化石15个属、11个种和7个未定种(包括3个新属、8个新种)。它们分属于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海绵类、阿纳巴管类、牙形刺状化石、球状化石和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建立了二个小壳化石组合:上组合为Protohertzina unguliformis-Kaiyangites multispinatus;下组合为Eocucumaria sinica-Huangshandongella yangjiapingensis。本剖面的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界线划在上、下化石组合之间。该区小壳化石的发现改变了我国过渡区内没有小壳化石的观念,为解决本区和邻区(川、鄂、黔)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宜山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笔者于1956年冬,随盛金章、侯祐堂先生等调查广西宜山地区的石炭系和二迭系时,于宜山德胜以南五公里新惠乡的晚石炭世马平群内采得的。珊瑚化石的数量和种属尚称丰富,经笔者鉴定,计有8属,14种,其中新属有1个,新种5个。以往,有关我国南方晚石炭世珊瑚化石的报导较少,据笔者所知,仅有11属,14种。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中,有5个属,13个种是在华南地区初次发现的(包括1个新属,5个新种)。目前看来,华南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虽不如早石炭世的丰富,但是也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研究石炭纪和二迭纪珊瑚化石的演化关系时,晚石炭世珊瑚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和图示了产于准噶尔盆地硅屯河剖面安集海河组中上段地层中的枝角类冬卵化石1新属、新种。该类化石的发现丰富了准噶尔盆地早第三纪非海相生物资料,为地层划分对比,特别是对其沉积环境的探讨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阮亦萍 《古生物学报》1991,30(2):186-211
尼勒克陶坎-伊宁水泥厂石炭系剖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地区尼勒克县城北东。1984年夏和1985年夏,中国科学院北疆队在该剖面采集化石;1986年夏,该队承担“七五”攻关项目——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综合研究项目的子课题“新疆北部石炭系及其含矿性研究”,再次前往该剖面补采化石。以上3次所采的头足类化石交笔者研究,经鉴定计13属18种,含8新种。其中,鹦鹉螺类有4属6种,含5新种;菊石类9属12种,含3新种。尼勒克陶坎-伊宁水泥厂石炭系剖面(插图1)含菊石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4.
杨钟健在1950年描述了一个中国新发现属和种的(?)化石,定名为Terrapenesinica(中国地平(?)新种)。(?)化石标本系在华北上新统的三趾马红土中所发现。原作者将这种(?)类归入Terrapene 属系根据Hay(1908a)所定的这属(?)的特征决定的。天水发现的标本的分类位置的确定有相当困难。我根据杨氏的原文及附图作深入研究后得到结论,这一(?)化石肯定不是属于Terrapene Merrem.这—属的。我的立论是根据下列形态上的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南雄盆地南雄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Candoniella等4属为主,称Talicypridea Cypridea Nanxiongium动物群(简称Tali cypride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我国和蒙古的非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6.
1970年,湖南省405地质队于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公社三迭纪巴东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经我们进行发掘和初步研究后,了解到此动物具有很特殊的性质,如背上具有类似盘龙类的“帆”状装置;上下颌均无牙,吻部尖小而下弯,有些像乌龟的喙;脚趾末端不为左右侧扁的利爪状,而是背腹扁平末端钝圆状的(见图版)。显然应是一新属新种,命名为无牙芙蓉龙(Lotosaurus adentus gen.et sp.nov.)。属名即化石产于湖南省(别名芙蓉国)和具体产地芙蓉桥公社的意思;种名表明此动物的特征。芙蓉龙的发现为我国三迭纪脊椎动物化石的地点、层位和种类增添了新内容。这是继我国北方下三迭统肯氏兽动物群和南方上三迭统蜥龙动物群之后发现的中三迭世的脊椎动物化石。同时这次发现或许能为南方贡瓦纳大陆陆相中三迭世地层和北半球海相中三迭世地层的对比提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平邑盆地卞桥组中段的介形类化石15属21种,其中1新属,10新种,并依据Sinodarwinula属建立Sinodarwinulidae新科。根据化石的分析对比,确认含化石地层的时代为始新世早期。介形类化石组合中发现Cypridea(Cypridea)pingyiensisGuansp.nov.,这是已知该属在我国出现的最高层位,为研究Cypridea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中生代的虻类(昆虫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记述山东莱阳上侏罗统莱阳组昆虫化石2新属2新种,分别隶属于Solvidae科和Rhagionidae科。这些虻类化石在我国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其中Solvidae科种类也是首次在世界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发现。文中对有关的古生态,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我国已记录的中生代的虻类化石在分类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玉林樟木早泥盆世介形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尚启 《古生物学报》1989,28(2):249-268,001,T002
本文描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广西玉林樟木北均塘剖面早泥盆世洛赫柯夫期(Lochkovian)和布拉格期(Pragian)地层,计10属,1亚属和19种,其中包括4新属(Sinoleperditia gen.nov.,Yulinentomozoe gen.nov.,Monosulco-entomozoe gen.nov.和 Trisulcoentomozoegen.nov.,),8新种,1未定属和10未定种,同时创建一新亚科 Trisulcoentomozoinae。在19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中寒武纪的新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57年笔者讨论山东博山寒武纪地层时,根据三叶虫化石,曾将这个地区的下寒武纪分为2个化石带,中寒武纪划分8个化石带(其中有4个亚带),同时并有许多新三叶虫列入文内。经过最近整理和研究后,先将中寒武纪各化石带重要新属及新种描述讨论于此。与博山关系较密切的辽东及河南的一些三叶虫亦加以描述和讨论。河北峯峯的一个新三叶虫因在1957年列过种名,亦在此作简略描述。其中共包括有6个新属,1个新亚属,20个新种和3个新变种。关于博山下寒武纪,尤其是毛庄层的新三叶虫,笔者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