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卡宝染色压片法对伞形花科5种主要蔬菜作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芹菜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6m+2sm+8st+6t,染色体核型为"3B"型;芫荽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2m+2sm+18st,染色体核型为"3A"型;茴香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14m+6sm+2st,染色体核型为"2B"型;水芹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6m+6sm+10st,染色体核型为"3A"型;胡萝卜的核型公式为K(2n)=2x=18=6m+10sm+2st,染色体核型为"2A"型.并对他们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我国广东佛山栽培的菊科(Astcraccae)植物黄莺花(Solidago canadensis var.gilvocanescens Rydb.)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染色体数目为2n=18,带有一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m(2SAT),核型类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3.
以琉璃苣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备琉璃苣染色体标本,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琉璃苣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2sm+16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87.69%,核型类型为"3B"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对4种草本花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分别为石竹(Diranthus chinensis)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12 m+2 sm,其核型为"1A";裂叶花葵(Lavatera trimestrisLinn.)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14=6 m+8 sm,核型为"2A";观赏椒(Capsicum frutescans)染色体数2n=24,核型公式K(2n)=24=24 m,核型为"1B";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染色体数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10 m+4 sm,核型为"1B"。此4种植物的染色体核型均为首次报道,可为花卉的良种选育和分类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芩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对黄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的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在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可形成9个二价体,后期Ⅰ染色体以9∶9的方式向细胞两极分离,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在少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其花粉粒育性为76.49%。黄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2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 s+4M1+3M2+1L,其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6.
锦鸡儿属植物4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秦晋锦鸡儿(C.purdom iiRehd.)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6 m(4 SAT);小叶锦鸡儿(C.m icrophyllaLam.)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4 m(2 SAT) 2 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ia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18=16 m(4 SAT) 2 M;树锦鸡儿(C.arborescensLam.)染色体数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20 m(4 SAT)。由此可推测:中间锦鸡儿可能为小叶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或秦晋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中间类型或杂交种,也可能是具有递增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细胞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和同属土著种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染色体计数,并对核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54,核型公式为k(2n)=6x=54=46m 8sm(0-6SAT),核型类型为2A型;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 2sm(0-2SAT),核型类型为1A型.通过对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分析,判断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9.通过对多倍体基因表达导致植物适应进化的讨论得出:多倍体是入侵植物特征,可能是植物入侵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番木瓜核型和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木瓜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表明,番木瓜染色体数目为2n=18,由9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2n=2x=18m。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在终变期和中期Ⅰ观察到9个二价体,未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9.
大麻染色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大麻不同性别的植株为材料,常规压片法观察细胞染色体行为规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麻雌雄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核型公式分别为雌株2n=2x=20=18m 2sm,雄株2n=2x=20=18m 2sm(1SAT)。雌株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而雄株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具有大随体的Y染色体。雌雄株核型均为2A型,为较对称核型。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大麻性别的分化机制提供细胞遗传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染色体数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钠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2n=18;浆果猪毛菜2n=2x=18=12m 6sm,属2A核型;木本猪毛菜2n=2x=18=16m 2sm,属2A核型;东方猪毛菜2n=4x=36=26m 10sm,属2B核型;长刺猪毛菜2n=4x=36=24m 4sm 8st,属2B核型。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9,东方猪毛菜、长刺猪毛菜为四倍体,其它3种均为二倍体。与Бочанцев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的分组系统及各组的演化地位相比,东方猪毛菜属于原始的硬叶猪毛菜组,而本研究表明该种在核型上相对较为进化;其余3种核型地位与所属组的演化地位相符。  相似文献   

11.
吊兰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吊兰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吊兰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2x=28=4m+14sm+10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8=4L+14M2+10M1,属于3B型;全组染色体总长73.84μm,长臂总长为53.59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58%;染色体总体积为101.94μm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了哥王Wikstroemiaindica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岛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了哥王叶片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哥王叶功能性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了哥王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9.76%~23.73%,其中叶体积变异幅度最大(23.73%),叶干物质含量变异幅度最小(9.76%),整体上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了哥王各项叶功能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系较密切。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正比,与叶厚度、叶体积成反比。了哥王的叶片可以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组合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较好地适应海岛恶劣的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了哥王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6年8月至12月,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9台红外相机(1台丢失,3台损坏),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共记录到11种兽类和16种鸟类,包括1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猕猴Macaca mulatt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其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兽类为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RAI=15.22)、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RAI=9.58)、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RAI=1.46)、鼬獾(Melogale moschata)(RAI=1.04)、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RAI=0.57);相对丰富度最高的鸟类为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RAI=3.79),白鹇(RAI=3.25),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RAI=0.45),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RAI=0.45)。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仙八色鸫、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为保护区新记录。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白鹇和紫啸鸫为昼行性动物,帚尾豪猪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茂兰保护区中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三白草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白草染色体基数为X=11,二倍体2n=22;而三白草科的原始染色体基数为X=11,三白草属与祖先型的是一致的,是科中最原始的一个分类群。核型公式为:2n=2x=22=2m+8sm+1st,核型为3B。  相似文献   

15.
以控根器栽培的6年生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为试材,在首次花后采用不同修剪强度、辅助追肥等综合调控措施进行处理,建立紫薇二次开花花期调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植株修剪和追肥均可促进紫薇二次开花。其中,紫薇首花后修剪4/5的抽生新枝,间隔两周根部追施一次150~180 g阿康复合肥,现蕾后间隔5 d叶面喷施一次花多多2号500倍液,两种肥料分别施用两次效果最佳。紫薇二次开花的盛花期、花枝长度及花序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期天数与其他处理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控花期间每两周喷施一次1000倍液啶虫脒和800倍液三唑酮,可有效防治紫薇长斑蚜、白粉病和煤烟病,保证紫薇正常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6.
了哥王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瑞香科荛花属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茎皮中分离鉴定出5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西瑞香素(1)、芫花素(2)、槲皮素(3)、杨梅素(4)、山奈酚(5)。化合物3、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与无瓣蔊菜(R. dubia)的分类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 为阐明二者的分类学关系, 本研究综合利用形态指标测量、DNA相对含量检测、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等方法, 系统地比较了二者的分类学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差异。结果表明: 印度蔊菜(2n = 48)为六倍体, 无瓣蔊菜(2n = 32)为四倍体。同时, 前者DNA相对含量约为150, 是后者的1.5倍。通过45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得出, 相对于球果蔊菜(R. globosa)与欧亚蔊菜(R. sylvestris), 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独立聚类为一支, 但在遗传距离为0.23处可以明确划分为两个种。同时, 利用角果长度和结籽密度两个形态指标可以将二者明显区分为两个种。另外, 二者存在明显的生殖障碍, 通过正反交授粉实验得出: 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7.73%和95.65%, 而以印度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0, 以无瓣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47.06%, 但其种子萌发率为0。综上所述, 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为两个种。  相似文献   

18.
以硬枝黄蝉Allamanda neriifolia幼胚为试验材料,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硬枝黄蝉幼胚细胞含9对染色体,由中部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核型公式为2n=2x=6sm+12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5%,核型分类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19.
多雄多雌的灵长类社会群体中,性成熟的雄性和雌性形成临时性的配偶关系(Consortship)是极其显著特征,但这种关系对个体的交配和繁殖成功作用缺少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YA1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取样法(All occurrences recording)、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以及行为取样法(Behavioral sampling method)记录个体间的社会行为、雄性的配偶数量和临时配偶关系的持续时间,对雄性短尾猴临时配偶关系的基本特征与适应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期间,雄性个体的顺位发生替换,在替换前后,处于高顺位的雄性个体始终拥有最多的配偶数量以及形成的临时配偶关系的持续时间最长,并且雄性个体的顺位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正相关关系(顺位变化前:配偶数量:P = 0.010;持续时间:P = 0.014;顺位变化后:配偶数量:P = 0.032;持续时间:P = 0.035);雄性个体的年龄与临时配偶关系无显著相关性(配偶关系:P = 0.150;持续时间:P = 0.511);雄性个体在群体中生活的时间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显著正相关(配偶数量:P = 0.034;持续时间:P = 0.023);雄性个体的社会关系与临时配偶关系呈显著正相关(顺位变化前:配偶数量,P = 0.013;持续时间,P = 0.001;顺位变化后:配偶数量,P < 0.001;持续时间,P = 0.003)。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顺位、在群体中生活时间以及社会关系对临时配偶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雄性行为策略与临时配偶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的越冬行为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6 年冬季预观察的基础上,于2007 年10 月31 日至2008 年3 月25 日在40 hm2 范围内使用无线电颈圈和彩色塑料颈圈标记8 只松鼠。结合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雪地痕迹技术,采用目标取样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冬季松鼠行为进行了连续21 周的定位观察,以研究松鼠行为节律、空间行为和重取行为对冬季低温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松鼠冬季的活动节律为单峰型,随着气温的下降显著延后出巢时间(Kendall τ test;n = 21,r =- 0.92,τ = - 0.86,P < 0. 0001), 缩短活动时长(Kendall τ test; n = 21,r =0.80,τ = 0.68,P <0.0001)。松鼠冬季家域近似椭圆形(面积2.46 ±0.09 hm2 ), 未见个体间家域重叠。秋季松鼠将红松种子分散贮藏于整个家域范围内,但重取行为相对集中于几个主要区域(重取区)。依据巢和重取区的位置特征及其利用率可将家域划分为3 个部分:主区位于家域的中段,辅区靠近红松母树林,次辅区位于家域远离红松母树林一侧。贮藏的红松种子是松鼠冬季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冬季的不同阶段,松鼠对不同重取区的利用率显著不同(初冬,Kruskal-
Wallis test;df = 2, x2 = 5.65, P = 0.0594; 隆冬,Kruskal-Wallis test;df = 2,x2 = 14.24, P = 0.0008; 晚冬,One-Way ANOVA Test,df = 2,18, F = 7.00,P = 0.0056), 位于主区(初冬利用率37.8 ± 7.7% ,隆冬利用率80.5 ±9.2% ,晚冬利用率40.5 ±2.7% )和辅区(初冬利用率41.8 ± 5.9% ,隆冬利用率14.8 ± 9.2% ,晚冬利用率37.8 ± 4.9% )的重取区是松鼠的主要重取区。随着时间推移空取率显著提高(Kruskal-Wallis test;df = 2,x2 = 16.60,P = 0.0002)的现象提示松鼠很可能依靠空间记忆取回贮藏的食物。轮换利用多个巢(6 ± 1)有助于降低松鼠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这些巢都分布在重取区附近,巢的利用与重取区的利用显著相关(Kendall τ test;主区:n = 217,r = 0.79,τ = 0.6256,P = 0.0003;辅区:n = 171,r = 0.67,τ = 0.6186,P = 0.0006;次辅区:n = 88,r = 0.74,τ = 0.6565,P = 0.0006),松鼠通常取食后即直接进入就近的巢过夜,有助于松鼠减少
能量损耗。多域集中重取及相应的巢轮换策略是松鼠对冬季低温环境及天敌捕食压力的综合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