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薇甘菊五种溶剂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昆虫知识》2010,47(3):538-542
室内测定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5种溶剂提取物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ál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处理后48h,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驱避褐稻虱成虫产卵的作用显著,驱避率分别达86.44%、83.90%;干扰成虫取食效果最好的为乙醇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拒食率分别达74.19%、51.86%;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若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其中对1~2龄若虫的活性较强的为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对成虫的毒杀活性最强的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综上所述,氯仿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实验种群的干扰效果最强,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达0.0428、0.0515。考虑生物活性、提取效率、溶剂价格与毒性等因素,认为乙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杀虫活性成分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褐稻虱Nilaparuata lugens Stal的寄主植物,目前国内外尚有不同看法。据国内有些资料报道,褐稻虱寄主单一,专食水稻。但在《国际褐飞虱会议论文集》中介绍的寄主植物已有25—60种,在试验条件下,一龄若虫饲养到成虫的亦有30多种。近几年来我们调查到的主要寄主植物亦有10多种,但其中对寄主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又名游草)在国内争论较大,大多数认为褐稻虱若虫单食游草,最多只能成活到三龄,不能羽化为成虫,但有的则认为褐稻虱在无水稻的情况下,也取食游草,并能完成世代。根据我们通过多年饲养试验的结果,已经证明取食游草,能完成世代。因为我们从游草中采集的飞虱越冬卵,其孵化的若虫仍以游草作饲料饲养,在羽化的成虫中,均养出了一定数量的褐稻虱成虫。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褐稻虱与害主游草的关系,澄清上述议论,我们在1980年12月—1981年2月进行了辅助试验,其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褐稻虱若虫单取食游草不但能羽化成虫,而且部分个体的成虫寿命长达16—19天。  相似文献   

3.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the 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评价了3种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控制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非嗜食植物薇甘菊、飞机草(浓度均为0.01 gDW/mL)和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增长起着明显的干扰作用,其中对成虫产卵驱避的IIPC分别为0.4383、0.4308、0.4795,对褐稻虱种群的防治效果可达73.89%、76.07%和81.34%.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成虫的产卵驱避,对若虫的毒杀作用较弱,对褐稻虱种群的IIPC分别为0.2611、0.2393和0.1966;此外表明对褐稻虱种群的寄生性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4.
几种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昆虫学报》2010,53(7):767-772
为探讨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种群生态控制的作用机理,应用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加分析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不同组合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乙醇提取物与现代苦楝Melia azedarach油的不同组合,作用于褐稻虱种群;根据不同虫期的调查数据,拟合出控制矩阵中各分块矩阵的元素值,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单独施用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 g DW/100 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1 g DW/100 mL)、 现代苦楝油(200倍)各1次, 能显著降低褐稻虱种群数量, 然而种群趋势指数I(population trend index)仍在1.00以上,即下代褐稻虱种群仍呈增长趋势,联合添加其中2种或3种能持续控制褐稻虱下代种群的增长。同时,植物次生物质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尤其是在本田种群建立的初期,由于其显著的忌避作用, 降低田间卵量,使其种群数量明显降低,可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5.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除为害水稻外,是否还有其它寄主植物,这是多年来褐稻虱研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日人持田(Mchida,1977)曾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了综述;国际水稻研究所(1978)就菲律宾的一些禾本科植物和杂草,进行测定;我国有关单位于七十年代也先后进行饲养观察,发表报道。游草Leersia hexandra(Linn.)Swartz是否是褐稻虱的寄主植物,尤为各方面所关注。1980年春季,湖南省农科院雷惠质同志,在全国第四次褐稻虱科研协作会上,又一次作了褐稻虱能以卵在游草上越冬,并能正常繁殖成为本地有效虫源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为了重新了解褐稻虱对游草取食的适应性,我们以游草为食料,一测定褐稻虱成虫在游草上的生殖能力,二考察褐稻虱若虫在游草上的成活率。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道,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梁广文  钟平生  曾玲 《昆虫知识》2005,42(5):510-514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研究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合组分不成正比例增长。所组建的生态措施组合可将褐稻虱种群数量降至经济阈值以下,完全可达到持续控制褐稻虱种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植物感染病毒病后对刺吸性害虫体内生化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感染南方水稻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的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成虫及若虫体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染病水稻的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及若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带毒水稻上取食12 h后,白背飞虱成虫、褐飞虱成虫、若虫体内SOD活性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取食24 h后,白背飞虱若虫体内SOD、POD活性和褐飞虱若虫SOD活性虽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取食5 d后,白背飞虱若虫、褐飞虱成虫、若虫POD活性未达显著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病毒-寄主三种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游草Leersia hexandra(Linn.)是否为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寄主植物,长期以来国内外皆有争论。我国自1958年湖南雷惠质等同志发表了褐稻虱在游草上产卵越冬之后,许多单位曾开展了研究。浙江农科院(1975)、广西农科院(1975)根据饲养结果认为:褐稻虱取食游草不能完成若虫期发育,淤草不是褐稻虱的真正奇主。近年来(1978,1979,1980)湖南农科院又根据室内孵化饲养游草上的越冬卵,表明有少量个体可发育至成虫,并由此推论游草上的越冬卵是构成该地区翌年的主要虫源。我们为探求褐稻虱与游草之间的真实关系,于1980年至1981年间做了部分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0年5月至6月和1980年12月至1981年3月分别在温室工作室和温室内进行。试验分玻管接虫饲养和盆栽接虫饲养两组。养虫用的玻管规格为2.5厘米×21厘米,栽种游草的盆钵面积为0.28平方尺。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用于防治稻飞虱的“秕谷草-伪褐飞虱-中华淡翅盲蝽”载体植物系统的可行性,本文开展了靶标作物水稻、载体植物秕谷草和靶标害虫褐飞虱、替代猎物伪褐飞虱组合对中华淡翅盲蝽成虫形态、种群增长参数、产卵选择性和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淡翅盲蝽水稻种群(取食褐飞虱卵)的雌雄成虫个体均显著大于秕谷草种群(取食伪褐飞虱卵).取食褐飞虱卵的中华淡翅盲蝽种群增长参数单雌产卵量、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明显高于取食伪褐飞虱卵的种群,但取食伪褐飞虱卵也有较高的种群增长能力,足以扩繁种群.对于靶标作物水稻和载体植物秕谷草,无论是水稻种群还是秕谷草种群均偏好在水稻上产卵.同时,2个种群的雌虫、雄虫和若虫对褐飞虱卵和伪褐飞虱卵捕食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在田间建立“秕谷草-伪褐飞虱-中华淡翅盲蝽”载体植物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用茚三酮法, 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 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 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 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 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 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 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相似文献   

11.
用索氏抽提的方法,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港种矮脚奶白菜(BrassicachinensisL.)和南丰45天油青菜心(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分别用甲醇、丙酮和正己烷进行提取,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进行取食选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薇甘菊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的诱食率较高,其中对甲醇提取物的选择性最强,24h和48h诱食率分别为93.65%和96.64%。4种植物中以丙酮提取物含有较多吸引艳婀珍蝶幼虫的共同物质。白菜和菜心的正己烷提取物对艳婀珍蝶4龄幼虫有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12.
50种热带地区植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室内测定了采自海南儋州两院本部及昌江霸王岭的26科50种热带地区植物56个样品的乙醇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四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假药(根)、肉桂(叶)、密脉崖鹿角藤(叶)、牛筋果(叶)、鸦胆子(枝叶)、过江龙(枝叶)、牛心番荔枝(叶)等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其拒食率分别为92.50%、76.25%,、73.95%、57.50%、56.85%、56.58%、和50.42%。此结果为进一步从这些热带植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高活性的拒食作用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杠柳根皮乙醇提取液对蔬菜害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95%乙醇对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根皮进行热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点滴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结果显示,杠柳乙醇提取液稀释100倍处理对小菜蛾3龄和4龄幼虫24 h后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3%和96.3%;100倍液浸叶饲喂处理对小菜蛾2龄幼虫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80%,对小菜蛾3龄幼虫24 h和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为100%.杠柳乙醇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方式包括拒食作用、胃毒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此外,乙醇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还有一定的触杀和内吸效应,并对小菜蛾成虫产卵有明显的忌避活性,但对小菜蛾卵没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均匀设计法研究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一字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net Grey的触杀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对一字纹稻苞虫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18mg·mL-1;水蒸汽蒸馏液对一字纹稻苞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和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6.61和26.18mg·mL-1;丙酮浸提液对一字纹稻苞虫的触杀和拒食活性均不显著。54h的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浓度筛选的结果表明,乙醇浸提液70.02mg·mL-1和水蒸汽蒸馏液69.12mg·mL-1联合使用对一字纹稻苞虫同时触杀和拒食活性最好,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黄曲条跳甲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ucius)在不同植物上的存活率,及番茄、茄子枝叶提取物对曲条跳甲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的中,仅十字花科植物能使之正常存活,其他科的植物均全部或大量死亡,不可能作为黄曲条跳甲的寄主,甚至茄科的番茄、茄子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在显著的拒食作用,拒食率高达30.9%和60.52%。从化学生态学的角度讨论了典曲条跳甲  相似文献   

16.
高燕  盛广为  沈嘉祥  肖春 《昆虫知识》2012,49(5):1298-1303
室内测定了三叶蔓荆子(Vitex trifolia(L.))叶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叶蔓荆子的不同溶剂(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和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拒食作用。4种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力顺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醇提取物。选择性试验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菜蛾24、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 520、3240mg.L-1。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乙酸乙酯提取物(10000mg.L-1)3d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植株上3龄小菜蛾的虫口减退率可达72.76%。  相似文献   

17.
坡柳种子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测定坡柳(Dodonaea viscose (L.) Jacq.)种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小菜蛾均有较高的拒食活性,乙醇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提取物。4种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力顺序为: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坡柳种子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24h,48h非选择性拒食的AFC50值分别为321.19mg·L-1,650.27mg·L-1;而24h,48h选择性拒食的AFC50值分别为1 808.62和2813.34mg·L-1。  相似文献   

18.
A bioassay, based on a membrane sachet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o identify antifeeding compounds affecting the redlegged earth mite, Halotydeus destructor (Acari: Penthaleidae). The method consists of counting H. destructor numbers on membrane sachets in choice experiments, which was quicker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weighing the mites. Five per cent aqueous glucose solution was used as a feeding stimulant, with Tween 80® at 5% concentration as a solubilising agent for water-insoluble compounds. (+)-Catechin, rutin, biochanin A, formononetin, chlorogenic acid, and gramine acted as feeding deterrents at 1% concentration. Quercetin (1 %) and azadirachtin (100 pp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0.01%), compounds showed antifeeding (gramine), phagostimulating (quercetin and chlorogenic acid), or no effects on mite numbers. Dose-dependent deterrent effects of plant extracts were demonstrated with the bioassay,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other mites.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量和胞内三萜产量的影响。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加入到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d后检测灵芝生物量和胞内三萜含量。结果表明,金银花和枸杞子水提物添加浓度为100mg/L时,可促进灵芝细胞的生长(p<0.05)。连翘水提物对灵芝生长和胞内三萜的形成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连翘水提物浓度为400mg/L时,胞内三萜产量从对照的(192.54±8.99)mg/L提高到(302.52±3.79)mg/L。金银花和枸杞子醇提物浓度为200mg/L时能显著促进灵芝细胞生长;枸杞子醇提物在同样浓度下还能促进灵芝胞内三萜的形成。但板蓝根和银杏叶水提物和醇提物都对灵芝的细胞生长和胞内三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