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式将其等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予以单纯丙泊酚,观察组100例,予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小剂量)",比较相关指标。结果:在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无痛人流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小剂量)"比单纯丙泊酚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超敏的影响。方法:40只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5组(n=8):七氟醚麻醉组(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组);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组(Pro组);小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Pro+R组);大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HPro+R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建立大鼠后足切割痛模型并维持麻醉一小时,于术前24小时以及停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双后足的机械痛阈(PWT)及观测以上不同时间点切割足的累积疼痛评分(CPS)。结果:S+R组与S组相比,停药后6小时切割足的CPS增加(P0.05)、24小时双后足的PWT均下降(P0.05)。HPro+R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PWT均高于Pro组(P0.001)、Pro+R组(P0.01)。与Pro+R组相比,HPro+R组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CPS均低于Pro+R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可加剧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而大剂量丙泊酚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异丙酚.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即刻、气腹前、气腹(CO2压力达12cmH2O)后1、30、6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SBP、DBP、HR、PErCO2;并观察记录病人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R组在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血液动力学变化较S组明显(p<0.05或0.01),R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早于S组(p<0.05),S组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R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与瑞芬太尼比较在麻醉诱导时及术毕气管拔管时具有较高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在麻醉过程中的平稳性二者无显著差异,舒芬太尼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优于瑞芬太尼,而瑞芬太尼在术后意识恢复上优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在BIS监测下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在BIS监测下给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5min、1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入室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给药后5min、1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的临床检查过程中,在BIS监测下行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舒芬太尼麻醉,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芬太尼麻醉,研究组接受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期间HR、SBP、DBP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并发症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优于芬太尼,麻醉期间的指标更稳定,安全性高,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7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复合麻醉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芬太尼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针刺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消融术中(T2)、手术结束(T3)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HPO_2)和VAS评分。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MAP(95.00±6.09,90.86±3.23)(P0.05)、HR值(65.19±3.52,75.03±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O_2水平(98.78±1.15,97.81±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5±1.38,1.69±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结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可有效镇痛并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脑膜瘤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组、术后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术前组在麻醉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所有患者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维持麻醉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泵注,行脑膜瘤切除术术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停用异丙酚、瑞芬太尼术后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生理盐水2mL。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血清皮质醇(cortisol)水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的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术后1 h、术后24h MMSE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组、术后组患者术后1 h以及术后24 h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组相比术前组患者的皮质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注射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较术后注射更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顺阿曲库铵与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抗凝血酶Ⅲ(AT Ⅲ)、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皮质醇(Co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对照组经顺阿曲库铵完成麻醉,观察组经右美托咪定完成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相关指标,镇痛镇静效果,血清ATⅢ、D-D、FDP、Cor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后1 min,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平均脉压水平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平均脉压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 h、12 h、24 h的Ramsay评分、VAS评分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12 h、24 h的Ramsay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始终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2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呕吐、恶心、眩晕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顺阿曲库铵,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更能有效稳定患者血清ATⅢ、D-D、FDP、Cor水平,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其中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研究组)和行阴式子全宫切除术40例(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邻近脏器损伤,对照组输尿管损伤2例(5.00%),研究组患者出现手术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x2=3.968,P=0.046);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再手术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残端均愈合较好,未出现阴道残端漏,患者无大小便困难及其他不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疗效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加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者30例纳入观察组,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者3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OP-Q分度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留院时长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子宫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对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梅金 《蛇志》2017,(2):165-16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行全麻诱导,以丙泊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T0~T3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语言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和语言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苏醒时间快,且手术过程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计算机随机生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43例)和研究组(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43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T2)~切皮后30 min(T4)时间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升高,后下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肾上腺素(A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炎症因子和应激指标分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14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低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慢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躁动、嗜睡、头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比较安全,是较为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自愿采取无痛方式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7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及术中体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性差异(P0.05),在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术中体动发生率、患者对麻醉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分钟VAS评分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等信息的综合分析,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镇痛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无痛人流手术中一种舒适、高效的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及对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将7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全凭静脉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复合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结果:治疗组术后2、12、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疼痛和全麻药剂量,促进早期苏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 h、12 h、24 h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对照组的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反应、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各3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空腹血糖(FPG)]水平,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T2)、缝合时(T3)、术后6 h(T4)时,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HR、MAP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血清中Cor、NE、AngⅠ、FPG的水平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术后6 h,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Steward苏醒评分总分及各个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P<0.05)。拔管后5 min,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腹腔镜子宫全切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在提升苏醒质量、改善拔管后早期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8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接受改良腹腔镜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性生活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痛经程度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顶端脱垂、直肠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较高,且对盆底支撑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