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苦苣苔科的研究(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潘开玉 《植物研究》1982,2(2):121-152
云南(Yunnan):屏边(Pingbien),一区,马尾乡,海拔1500米,密林下,草本直立,花淡紫色,1954年10月18日,冯国楣(K.M.Feng)5084(模式holotypus);同地(eodem loco),瑶山区,冲头乡,海拔1450米,密林中,果褐色,1954年4月10日,毛品一(P. Y. Mao)3749;河口(Hekou),海拔1700米,林中,果淡紫色,1933年6月20日,蔡希陶(H. T. Tsai) 52629。  相似文献   

2.
王文采 《植物研究》1983,3(3):56-66
云南:西畴,法斗,海拔1200-1300米,王启无55156,55514,麻栗坡,海拔1000米,王启无86515。越南:老街,沙巴,海拔1630米,中越考察队134。  相似文献   

3.
点苍山的植被与杜鹃属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点苍山地区的植物采集始于19世纪后期,最早有法国人J.M.Delavay,于1883—1890年间在大理至丽江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集。后有英国人G.Forrest于1904—1931年及F.Kingdon Ward于1911—1922年来云南大量采集期间都曾涉足过大理。因而以苍山为模式产地发表的植物种类是不少的。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钟观光(1919)、蒋英(1930)、陈谋和吴中伦(1933—34)、蔡希陶(1933)、王启无(1935)、吴珍、杨承元、吴征镒(1938)、秦仁昌(1940)、刘慎谔(1940)、冯国楣等都曾在苍山或大理地区做过广泛的调查采集。解放以来,我所又数次到过该地区进行调查工作。前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为苍山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植物学资料,不过整理成文的却见得很少。  相似文献   

4.
茜草科资料     
陈伟球   《广西植物》1987,(4):297-300
<正>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的是花冠较长,长5—7厘米(原变种长2.5—4厘米),故可区别。 云南:澄江,海拔2500米,1938年7月22日,俞德浚16891(模式,SCBI);同地,王孝41633;临沧,辛景三686,俞德浚18058;昆明,辛景三51026,邱炳云57113、55106,蒋英、王孝16269;景东,李鸣冈1124、0476;普洱,毛品一05708;屏边,王启无82046;勐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鹰爪属植物,据文献记载,有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L.f.)Bhan-dri(1964),香港鹰爪花A.hongkongensis Hance(1870)二种,我们在编写云南志中发现越南产的香鹰爪A.fragrans Ast in Humbert Suppl.Fl.Indo-Chine Ⅰ:83(1938)Fig.7.1—7,在云南也有分布(景洪,海拔1000米,云南队9774;车里(景洪),王启无78634),为我国新记录,此外尚有点叶鹰爪A.punctulatus C.Y.Wu和喙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伊春市,带岭,东北林学院凉水自然保护区,海拔327米,路旁,花黄色,果未熟,1982年7月28日,黄普华15(模式标本,存东北林学院植物标本室),16;同地,卓丽环27,28。  相似文献   

7.
江西产新变种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雄 《植物研究》1986,6(1):151-154
江西(Jiangxi):井冈山(Jinggangshan)珠砂冲,林内,海拔500米,1974年5月,采集人未详(sine coll.)740126;同地(ibid),红军游击队洞口,岩畔海拔880米,1979年5月19日,俞志雄和张秋根(Z.X.Yu et Q.G.Zhang)790014;龙潭至将军洞途中,山地杂木林中,海拔830米,1983年9月17日,俞志雄(Z.X.YU)8342,;龙潭,点将台,海拔778米,1983年9月17日,俞志雄(Z.X.YU)8346;同地,山地林中,1983年9月22日,俞志雄(Z.X.YU)8361(Typusl JXAU;lsotypus NEFl),8362。  相似文献   

8.
秦岭地区的山溪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也叫山辣子,是一种药用动物。 1979年7月25日至8月16日,1980年10月6—21日,我们先后在留坝县的庙台子公社大巴沟(海拔1500米)和闸口石公社的宽沟(海拔1700米),对山溪鲵的生活习性做了观测,并分别采到雌雄成幼体标本。  相似文献   

9.
肖方 《生命世界》2015,(2):72-79
<正>人物名片1915年2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现海南省);1935年6月北平燕京大学毕业(新闻系);1935年7月—1945年8月在4家中外媒体任记者、编辑工作,其间1941年12月—1942年5月在日本宪兵队牢房度过;1945年10月—1946年12月在北平民国政府做官员;1947年1月—1950年3月在美国大使馆武官处任中文秘书,194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主要服务于北平地下党组织;1951年3月—1953年3月在北京西郊  相似文献   

10.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关于这个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带过去曾有一些报道,但是有关它的植被垂直分带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问题仍是学术界中争论的问题。这个地区具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日温差大而年温差较小、降水在夏季的气候特点。由于喜马拉雅山与西藏高原阻截了南来的印度洋湿暖季风和削弱了北下的寒流,因而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出现有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而温度则比相应海拔高度的北坡要低。雪线则南坡低(海拔5500—6100米)、北坡高(海拔5800—6200米)。南坡出现有深切的河谷和森林;北坡出现很多覆盖有草原植被的宽谷和盆地。南坡的植被垂直分带如下:海拔1000米以下是裟罗双树季雨林带;1000—2500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其中 2000米以下以印栲、木荷为主,以上则是铁椆、穗果柯占优势;2500一3000米是山地针叶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带,主要有铁杉和高山栋;3000—3800(4100)米是冷杉亚高山针叶林带;3800(4100)—4500米分布有杜鹃,桧柏高山灌丛;4500—5200米是嵩草、冰川苔草高山草甸;在上到雪线则属地衣砾石带。北坡的植被垂直带划分如下:海拔4400米往下到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900米)分布有白草、固砂草草原,4400一5000米是紫花针等高山草原带;5000—5700米分布有冰川苔草、嵩草高山草甸;5700米往上和南坡相似,为地衣、砾石带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通过和温带(长白山)、亚热带(四川西部山地)、热带(东、西喜马拉雅山和墨西哥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的对比,作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南坡应属热带(北缘)植被垂直带的范畴。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及其邻近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带,过去曾有过若干论述[8,12,11,15,14,2] 。我国自1959年起,曾先后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三次植被和自然地理的调查研究(图1)。本文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植被垂直带进行划分,并就其与水平地带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主要功能器官,在气候变化趋势下,研究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对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分布区,按海拔梯度(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m)选择7个典型样地,在样地内对其叶片基本特征、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细根特征(0—60cm)等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随海拔梯度升高,急尖长苞冷杉叶片叶面积减小、叶片厚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比叶重显著增大。3900m处急尖长苞冷杉的叶片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叶片长度、宽度和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他海拔,海拔4200m叶片厚度达到最大值,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在4200m处出现第二峰值。(2)随海拔梯度增加,细根各性状与海拔表现出非线性关系,其中细根生物量和细根体积在3900m和4200m处出现两次峰值,3900m处细根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200m处细根体积达到最大值,4400m处细根生物量和细根体积均显著少于其他海拔。细根根长密度在海拔3900、4200、4300m较高,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余海拔,4400m海拔细根根长密度最小。细根表面积在3900m海拔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海拔,4200和4300m次之,3800、4000和4400m海拔下细根表面积相对较小。4400m处细根比根长达到最大值。各海拔上细根均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随土层厚度增加,各海拔细根生物量和根系体积在0—60cm土层范围内均逐渐减小;细根根长密度、表面积在20—40cm和40—60cm显著提高;同一海拔细根比根长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各海拔40—60cm土层细根比根长显著高于20—40和0—20cm土层。(3)综合叶片及细根特征,海拔3900m为急尖长苞冷杉的最适宜生长区域;随海拔升高,环境因子逐渐恶劣,环境胁迫加剧,急尖长苞冷杉最终形成在4400m处为其分布上限的海拔梯度格局。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天南星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与雪里见组的其他种不同在于佛焰苞较短, 紫色或紫黑色, 具黄白色的斑点, 檐部舟状, 短而窄, 先端的线形长尾较长, 喉部不展开, 也不外卷, 雄花花药4(~5)等。四川:峨眉山, 海拔1900m, 闵伯清3029(模式标本, 存四川省中药学校);同地, 海拔1700m, 学生采集队无号。根状茎入药, 解毒、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蛇、虫咬伤, 风湿关节痛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紫草科植物小志(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植物研究》1986,6(3):79-98
四川:九龙,汤古,海拔3200米,菜地边,1980年7月20日,杨亚滨22805(CDBI);红原,龙日坝,海拔3580米,山坡草地,1980年7月14日,谢傅儒293(CDBI)。  相似文献   

14.
本篇所记的两个跳新种均采自青海玉树,海拔3700—3900米之间,模式标本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银莲曲胫跳Pentamesa anemoneae,新种(图1) 与P.duodecimmaculata Harold(1876)近似,区别在于雄虫前胫外沿中部不膨出呈角状(图1c);此外,duodecimmaculata每一鞘翅具5个黑斑(2:2:1),本种则一般具6个黑斑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小鲵属(蝾螈目:小鲵科)一新种——黄斑小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5—7月、1977年8月和1979年4月,我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在湖北省利川县考察期间,发现小鲵属一新种,现描述于后。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黄斑小鲵 Hynobius flavomaculatus,新种 正模标本 79I107号,雄性成体;1979年4月15日;湖北利川县寒池,海拔1845米,  相似文献   

16.
绿尾虹雉叫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笔者于1983年5—8月,11月至翌年1月在四川省宝兴县和小金县交界的夹金山(海拔3,800—4,200米)和1984年4—8月在夹金山和四川省北川县和茂汶县交界的茶坪山(海拔3,500—4,700米)进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生态生物学考察中首次且多次录得了它的召唤声和惊叫声,并在室内借助于语图仪做成声谱图象进行声谱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房棘球绦虫在我国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8月,我们在四川西部海拔3900米的甘孜县大塘坝区开展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从一只野犬体内检获大量的小型绦虫。经活体与染色后观察,初步鉴定为多房棘球绦虫。现将其成虫与虫卵的形态记述如下。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系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二、荒漠、裸露荒漠带本带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低于50—100毫米,包括塔里木盆地、东疆和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东疆海拔1000—1500米,属暖温带气候。≥10℃年积温为3800—4700℃,年均温约为10—20℃;一月均温为-6到-10℃,绝对最低为-16.9℃;7月均温为25—26℃,绝对最高为43.6℃;无霜期186—230天。全境有不少面积为无植被的流动沙丘和裸露砾漠。在塔里木盆地超旱生的灌木荒漠最为突出,在山前洪积扇上有极稀疏的膜果麻黄、木坝王、泡泡刺、沙拐枣砾漠,盆地中间有极稀疏的柽柳沙漠。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丽蝇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57,(3):321-348
中国的丽蝇属 Calliphora,主要经 Villeneuve (1927)、Aldrich(1930)、PoeH—op(1931)、Patton(1935)、何琦(1936)、胡经甫(1940)、Senior-White et al(1940)、Seguy(1946、1948)、堀克重(1950)、Thomas(1951)诸氏记述,确知的有7种。本文除加记1新种外,作者根据了前人记述,并以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调查,对本属常见种补充若干成虫、幼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分布的资料,将本属在中国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局限蚊亚属和蚊种新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局限蚊是比较少见的蚊虫。我国自冯兰洲描述了胡氏局限蚊Topomyia(Suaymyia)houghtoniFeng,(1940)以后,四十余年来,迄未有其他种类报告。最近作者之一(龚正达)在云南孟连(海拔约600米)采到一批属于局限蚊亚属的雄性屈端局限蚊Topomyia(Topomyia)inclinataThurman,1959,本亚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