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7—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为今后疫苗的安全管理和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0年聊城市AEFI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聊城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17—2020年聊城市共累计报告AEFI病例6 233例,共接种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NIP)疫苗和非NIP疫苗9 067 370剂次,年均AEFI报告发生率为68.74/10万剂次。48 h内报告率、AEFI分类率和地区覆盖率均为100%。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AEFI报告最多,有2 063例,占39.55%,报告发生率153.83/10万剂次;非NIP疫苗AEFI报告例数1 017例,占16.32%。全年每月均有AEFI报告病例,从1月开始缓慢上升,6月最高点后又逐渐下降至10月低点,全年上下波动不是十分明显。聊城市8个县(市、区)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地区为东昌府区,有1 291例,占20.71%;莘县报告病例较少,有487例,仅占7.81%。AEFI报告病例人群分布中,男女性别比1.34∶1;0~5岁组最多,共5 779例,占92.72%;1岁以下年龄组中,8~9月龄组报告占19.84%;主要是散居儿童,占88.29%。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的一般反应为主,有6 184例,占99.20%;治愈或好转6 226例,占99.89%;治疗中4例,占0.06%;后遗症1例,占0.02%;死亡2例,占0.03%,2例死亡病例均是偶合症。结论 2017—2020年聊城市AEFI监测系统运行良好,AEFI监测重点是5岁及以下儿童和接种疫苗后24 h发生情况。目前上市的NIP疫苗和非NIP疫苗的安全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潍坊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和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5年潍坊市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EFI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13—2015年潍坊市共报告AEFI 4 737例,报告发生率为45.75/10万剂次,全市AEFI覆盖率达100%;其中一般反应4 702例,占99.26%;异常反应32例,占0.68%;偶合症3例,占0.06%。年均AEFI各项监测指标均>90%,AEFI多发生在48 h内,占85.24%。各月均有AEFI报告,昌乐县位居全市报告首位(17.29%),且主要集中在<2岁儿童,占75.53%,其中3~5月龄儿童占<1岁报告例数的42.85%。涉及29种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占28.19%。结论 2013—2015年潍坊市AEFI监测灵敏性较高,疫苗安全性良好,需进一步加强AEFI监测工作,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减少AEFI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3—2018年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五联疫苗,即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DTaP-IPV/Hib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收集郑州市2013—2018年报告的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个案信息,整理汇总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分析。结果 2013—2018年郑州市适龄儿童接种DTaP-IPV/Hib疫苗后发生AEFI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63.82/10万剂次,一般反应占95.29%、异常反应3.66%、偶合症1.05%,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与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有关。金水区和管城区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市报告总数的59.68%; 6—9月期间报告病例94例,占49.21%;男女性别比例为1.77∶1;1~2岁组报告例数最多,占57.59%;接种第4剂发生AEFI所占构成比最大,为51.31%; 94.24%的病例在接种后1 d内发生反应;转归100.00%痊愈或好转。结论 2013—2018年郑州市DTaP-IPV/Hib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许昌市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方法通过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0—2014年国家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305例个案,其中一般反应260例占比85.25%;异常反应29例占比9.51%;偶合症16例占比5.25%,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涉及22种疫苗,总报告发生率为3.65/10万剂。报告例数最多的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87例,占比28.52%。各项监测指标逐年上升,但3 d内调查表报告率、调查报告7 d内上传率均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结论许昌市2010—2014年AEFI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导致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的改进。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AEFI病例报告的灵敏度,做到及时报告及妥善处置是今后全市AEFI监测与处置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苏省200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数据及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共收集到AEFI报告个案6197例,其中疫苗引起的反应占98.97%,偶合症占0.95%,不明原因占0.02%,待定占0.06%。临床诊断分布是以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等一般反应为多见,其次为异常反应中的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全省AEFI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正常,各项考核指标均完成得较好。采用统一的AEFI分类与临床诊断病例定义,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的三级审核,报告的数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与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滨州市2008—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滨州市2008—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8—2016年共报告AEFI 3 052例,报告发生率为35.07/10万剂次,全市所辖7个县(区)均有AEFI数据报告;其中一般反应报告占94.20%、异常反应报告占4.59%、偶合症报告占1.2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48 h内报告率为98.39%,48 h内调查率为94.29%。各月均有AEFI报告,邹平县位居报告例数首位占18.12%。男女性别比为1.32∶1,且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儿童,占48.92%;87.75%发生在接种后≤1 d。所涉及的34种疫苗中,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率最高;有95.31%的AEFI病例均治愈。结论滨州市2008—2016年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及时报告率与调查率均较高;一类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均在预期范围内,安全性良好。今后应提高AEFI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强督导,确保AEFI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阳春市2006-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春市2006-2011年AEFI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阳春市分别报告AEFI 5、8、5、35、70、102例,共225例。其中一般反应112例,异常反应97例,偶合症16例,无其他类型AEFI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各种疫苗总AEFI报告发生率为4.58/10万,其中23价肺炎多糖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6.25/10万和26.89/10万。全市有15个镇(街道)有病例报告,5~10月发生的病例数较多,为154例,占68.44%。男女比例为2.04∶1。病例中0~1和1~2岁组病例数较多,为141例,占62.67%。临床症状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为72例,占32.00%。反应发生时间在0~1 d的185例,占82.22%。结论阳春市2006-2011年AEFI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范围内,必须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加强AEFI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定西市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3年AEFI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全市报告发生AEFI 2 091例,报告发生率为236.75/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2 080例,异常反应6例,心因性反应5例。全年每月均有AEFI报告,10、11月份报告例数最多。1岁内儿童报告比例最大;AEFI多发生在接种后0~1 d内,发生后多于2 d内就诊。23价肺炎疫苗、白破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报告发生率居前三位;一、二类疫苗报告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定西市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AEFI报告发生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值。全年未报告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偶合症病例。免疫规划接种实施是规范、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潍坊市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12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运转进行评价,对AEFI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个案1 058例,其中≤1岁占77.32%,男女性别比为1.39∶1。报告的AEFI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84.31%,其中83.18%发生在接种后≤1 d;一般反应占98.20%,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占1.42%,其中过敏性皮疹占0.85%,卡介苗淋巴结炎占0.47%。估算全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27/105~5.33/105。所有AEFI病例均已痊愈。2012年全市12个县(区、市)均有AEFI数据报告,48 h内报告率、调查率均为100.00%。结论潍坊市AEFI监测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尚需提高。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NIP疫苗接种后≤1 d,此为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百色市2010年各种疫苗引起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点和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百色市2010年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4例,其中,一般反应占59.52%,异常反应占36.90%,以过敏性皮疹(51.61%)为主,偶合症占3.57%;,其中≤1岁儿童占63.10%,男女性别比为1.47∶1;55.95%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h内。因而,仍需不断提高AEFI监测系统的及时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不同程度恐惧应激大鼠模型,探究恐惧应激对LE大鼠视觉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作为应激刺激,设计认知抉择实验,采集杏仁核脑区神经响应信号进行功能网络分析,评价大鼠视觉认知效果。首先,将实验大鼠分成强(S+)、弱(S)恐惧应激组与对照组(N),分别设定不同强度的足底电击刺激;然后对其进行单一图形"△"的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最后,采用双图("△"和"十"图形)进行视觉抉择测试实验。另外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恐惧应激大鼠杏仁核神经核团的视觉认知功能网络,通过平均路径长度和聚类系数表征脑功能网路的信息传递效率。结果完成视觉认知强化训练所需时间,S+组显著高于S、N组,强化训练前期S组显著高于N组,后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知抉择实验中,S组与N组均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而S+组未形成视觉认知联结;脑功能网络分析中,S组与N组杏仁核神经元之间形成有效的视觉信息传递,而S+组未形成。结论恐惧应激对视觉认知造成消极影响,且随着恐惧程度的增强认知效果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12.
去泛素化酶(DUBs)通过逆转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过程,参与包括DNA复制、DNA损伤修复、炎症、贫血、凋亡、内吞等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USP52,USP25,USP19属DUBs中的泛素特异性水解酶家族(USPs),与不同的伴侣分子相关联,USP52可去泛素化伴侣分子ASF1A,促进组蛋白H3-H4二聚体入核和DNA复制、修复顺利进行,两者高表达可使肿瘤的增殖能力和DNA损伤耐受性增强。USP52(别名PAN2)又可与PAN3形成复合物参与mRNA的代谢。牛痘相关激酶(VRK2)调节USP25的活性,影响后者对伴侣分子TRiC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蛋白错误折叠。USP19(b亚型)和Hsp90,CHIP(E3连接酶)形成复合物调节错误折叠蛋白的命运。本文系统综述了去泛素化酶(DUBs)家族相关成员及其通过与伴侣分子相互作用在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维持地区生态平衡、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域空间尺度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利用GIS格网尺度法、Moran's I、Getis-Ord Gi*热点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郑州市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郑州市生态服务总价值为...  相似文献   

15.
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及交配情况尚不清楚。本试验在库尔勒地区连续3年(2013-2015年4-9月)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监测了三叶草夜蛾的种群动态,并在实验室解剖雌蛾体内精包,评估野外雌蛾的交配情况。研究表明不同年际间相同月份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均会出现三叶草夜蛾的种群高峰期;而相同年际内不同月份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存在变异。解剖数据表明了三叶草夜蛾交配频率平均达到2.7次/头以上,同一年份内和不同年际间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未成功交配雌蛾,其成功交配比例在55.56%~97.37%,2013年和2015年的成功交配比率较低,低于60%,而2014年的成功交配率却高于80%。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野外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和种群动态,为绿洲农田三叶草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态重建和景观重建,使郑州黄河滩地重新发挥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卫片资料等为依据,通过合理地定位重建目标、控制景观结构、划分景观分区和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效评估,制定郑州黄河滩地生态重建方案。郑州黄河滩地蕴含着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潜力,生态重建后可以为城市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主要表现为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功能,保持土壤和净化环境功能,生态防灾功能;经济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科研教育功能,旅游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泰农18:每公顷135、270、405万株;山农15: 每公顷172.5、345、517.5万株)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泰农18的根长密度、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显著增加;在生育后期,山农15的根长密度、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45万株时最大.泰农18的籽粒产量、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405万株时最高,山农15在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45万株时最高,但与种植密度为每公顷517.5万株的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小麦成熟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态氮在不同土层的积累量均降低.泰农18和山农15种植密度分别为每公顷405万株和345万株时,是兼顾高产和高效利用氮素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冬凌草甲素是冬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在炎症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综述国内外关于冬凌草甲素抗炎作用参与多种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的方向,为研究与开发以冬凌草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of a water ecological–economic system (WEES) assessment based on emergy synthesi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calculat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nputs and output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omplex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ystem's economic situatio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system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a series of emergy indicators. Besides traditional indice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assessment, four new indices, water emergy ratio (WER), water emergy utilization ratio (WEUR), water emergy self-support ratio (WESR), and water emergy density (WED) are formulated to assess the state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ly. Taking the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economic system as a study area,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systematic indicators of Zhengzhou with those of the selected Chinese cities,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e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is identifie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most indicators of Beijing are located at middle levels among the selected Chinese cities. In particular, the sustainability, expressed by the indicators emergy-based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 and water resources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WPC) were 1.34 and 1.94 million, respectively, in Zhengzhou in 200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Zhengzhou WEES is in heavy pressur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is located at low levels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20.
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种群的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军  李传仁 《昆虫知识》2009,46(6):898-900
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2个地理种群(湖北荆州种群和河南郑州种群)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荆州种群1日龄和5日龄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6.519℃和-21.646℃,而郑州种群1日龄和5日龄成虫的过冷却点为-17.329℃和-21.617℃。2个地理种群的过冷却点没有明显差异,但同一地理种群1日龄和5日龄成虫间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