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诱导烟草幼苗抗炭疽病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 Me-Ja处理烟草幼苗不仅可以提高幼苗抗炭疽病的能力,而且明显提高幼苗的PAL活性、木质素和HRGP含量; 3个不同抗性品种的烟草幼苗的PAL酶活性、木质素和HRGP含量三者与感病程度之间的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表明PAL、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蛋白(HRGP)在茉莉酸甲酯诱导抗病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辽园多丽’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经钙(Ca)、钙螯合剂(EGT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接种番茄灰霉病幼苗叶片的病情指数、活性氧(H2O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Ca、MeJA、MeJA+Ca处理番茄幼苗的灰霉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32.5%、38.0%和54.5%,而MeJA+Ca处理又显著低于Ca、MeJA处理32.6%和15.3%;MeJA+EGTA处理高于MeJA处理30.3%,但低于EGTA处理13.1%;Ca处理低于EGTA处理34.2%。(2)Ca、MeJA及MeJA+Ca处理番茄幼苗叶片中活性氧积累量高于对照,MeJA+Ca处理又高于Ca、MeJA处理;但MeJA+EGTA处理活性氧积累量低于MeJA处理,而高于EGTA处理;Ca处理的活性氧含量高于EGTA处理。(3)Ca、MeJA及MeJA+Ca处理幼苗叶片的SOD、CAT、POD的活性均比对照提高,且以MeJA+Ca处理最高;而MeJA+EGTA处理抗氧化酶活性低于MeJA处理,但高于EGTA处理;Ca处理抗氧化酶活性高于EGTA处理。研究表明,钙在茉莉酸甲酯诱导番茄抗灰霉病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与钙促进茉莉酸甲酯诱导番茄活性氧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毛头鬼伞多糖对烟草酶活性和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真菌多糖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抗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毛头鬼伞多糖可提高POD、PPO、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接种TMV后毛头鬼伞多糖处理的烟草酶活性显著高于不处理者。上述结果提示,毛头鬼伞多糖处理后烟草酶活性的增强可能与其诱导烟草获得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真菌的定殖可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但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利用番茄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前系统素过表达材料35S::PS、茉莉酸合成突变体spr2、茉莉酸信号识别突变体jai1及其野生型CM 4个不同基因型材料,分别在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待菌根形成后,在叶片外源喷施10 mL 0.5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和接种番茄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As),比较不同基因型抗病防御反应以及对早疫病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预先接种菌根真菌的CM和35S::PS番茄,在叶片接种病菌5 d和10 d后,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以及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基因(AOC)和茉莉酸信号受体基因(COI1)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只接种早疫病菌的处理、只接种菌根菌的处理以及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健康植株,其早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显著降低;外源喷施MeJA可增强预先接种菌根菌的CM和35S::PS番茄植抵抗早疫病的能力。与此同时,对预先接种菌根菌的spr2番茄外源喷施MeJA后接种早疫病菌,其酶活性和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降低。然而,对jai1番茄进行MeJA处理不能增强其防御反应和抗病性。可见,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诱导番茄抗早疫病是与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杭白菊为试验材料,分析茉莉酸甲酯对菊花抗蚜性的影响。供试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1、0.05、0.1、0.5、1 mmol·L-1)茉莉酸甲酯后接种菊姬长管蚜,测定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蚜虫胁迫下菊花叶片的保护酶、防御酶活性、渗透性物质、次生代谢物和茉莉酸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菊花抗蚜性与茉莉酸信号途径的关系。结果表明: 0.01、0.05、0.1、0.5、1 mmol·L-1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显著提高了杭白菊叶片的保护酶、防御酶活性及次生代谢物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诱导杭白菊CmAOSCmCOI1的表达,并使内源茉莉酸含量显著增加,杭白菊的抗蚜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诱导烟草幼苗抗炭疽病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Me-Ja处理烟草幼苗不仅可以提高轩抗炭疽病的能力,而且明显提高幼苗的PAL活性、木质素和HRGP含量;3个不同抗性品种的烟草幼苗的PAL酶活性、木质素和HRGP含量三者与感病程度之间的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表明PAL、木质素和富含羟脯  相似文献   

7.
烟草愈伤组织用茉莉酸甲酯(MJ, 1mgml-1)处理;同时将愈伤组织在含AIP(0.1mmol/L,水杨酸合成抑制剂)和/或AOA(1mmol/L,乙烯合成抑制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测定在活性氧产生和脂质过氧化中起作用的相关酶活性及一些代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能激活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提高脂氧合酶同工酶1(LOX1)的活性从而启动脂质过氧化,对脂氧合酶同工酶3(LOX3)没有明显影响;降低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保护酶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中有毒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AIP和AOA都对MJ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MJ调节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生成以及相关酶活性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MJ调节超氧阴离子和MDA生成、SOD和APX活性很可能是通过乙烯起作用,且对MDA生成和APX活性的调节可能通过水杨酸起作用;MJ直接调节LOX1活性,但对LOX3活性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源SOD和APX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与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转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烟草及其自交和杂交后代的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的SOD和POD活性在终花期最强,不同叶位叶中SOD活性差异不明显,POD活性以下部叶为最高;转基因烟草的SOD或POD活性显著高于近等基因的非转基因品系。杂交后代(F1、F2)的SOD活性能保持稳定,略高于亲本;自交后代(S1~S3)与自交亲本的SOD和POD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杨酸和茉莉酸在植物诱导防御虫害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葡萄对根瘤蚜的抗性。【方法】以盆栽巨峰为试材,在接种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的同时喷施水杨酸和茉莉酸,测定和评估了对根瘤蚜生长发育及产卵量的影响,以及对葡萄根系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新梢生长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处理显著降低了根瘤蚜卵量及下代1,2龄若蚜总数,接种35 d后根瘤蚜的产卵量分别减少了41.35%和50.00%,1龄和2龄若蚜总数分别减少了42.31%和50.00%;根瘤蚜侵染后根系中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处理在各测定时期均高于仅接种根瘤蚜处理;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的根系中MDA含量在各测定时期均低于仅接种根瘤蚜处理;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降低了根瘤蚜侵染对植株地上部生长及光合的抑制。接种处理后第30天,仅接种根瘤蚜处理的植株地上部生长量减少了48.11%,光合速率降低了58.77%,而水杨酸和茉莉酸处理后的新梢生长量分别减少了31.57%和25.71%,光合速率分别降低了32.89%和24.67%。【结论】叶片喷洒茉莉酸和水杨酸能够降低根瘤蚜种群密度,并提高葡萄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和防御酶活性,缓解树势衰退。  相似文献   

10.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云烟87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下,链格孢菌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成熟期烟叶防御酶活性与多酚含量变化,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抗链格孢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1 MeJ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高达59%以上,其次是3.5 mmol·L–1SA;MeJA和SA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0.1 mmol·L–1 MeJA和2.5 mmol·L–1 SA能诱导烟草叶片SOD、POD、CAT等防御酶活性,并能降低H2O2活性氧含量,尤其以MeJA诱导效果较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并接种链格孢菌能诱导提高烟叶多酚代谢相关酶PPO及PAL活性,但对烟草多酚类物质影响较小;成熟烟叶中含量较高的前3种多酚物质是绿原酸、芸香苷、隐绿原酸。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