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根尖周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个感染根管细菌培养检查的结果发现:以厌氧菌为优势的混合菌感染是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细菌学的主要特点。穿髓根管由于敞开的髓腔,同一根管内4—9种细菌混合感染者占87.5%;未穿髓的感染根管2—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占62.5%,4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的占37.5%。优势的感染菌包括产黑色素类杆菌、口腔类杆菌、口类杆菌、具核梭杆菌、干酪乳杆菌、内氏放线菌等6种厌氧菌;血液链球菌、变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为最常见的兼性厌氧菌。本文指出口腔正常菌群是感染根管的机会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及其生物膜生长的影响,观察其防龋效果。方法 (1)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2)生物膜形成抑制试验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生物膜形成抑制浓度(MBIC50);(3)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1)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0.78、0.39、1.56、0.39、0.20和0.20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56、0.78、3.125、0.78、0.39和0.39mg/mL;(2)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MBIC50分别是0.39、0.39、0.39、0.05和0.10mg/mL;(3)伊犁黑蜂蜂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MBEC分别是6.25、1.56、3.1256、0.78和0.78mg/mL。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主要致龋细菌单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具有一定清除作用,是具有一定防龋效果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然药物蜂房化学成分提取物对口腔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各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蜂房提取物中1、2和3组分对实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蜂房提取物3组分对于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蜂房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和其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53例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CIN组(86例)及对照组(167例)。采集纳入对象的宫颈菌群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 V3、V4区片段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te Miseq测序平台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患者宫颈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宫颈微生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及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4、1.636,P0.05),而CIN组的Chao指数及AC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9.213、10.420,P0.05)。16S rRNA分析显示放线菌是宫颈部位的主要菌群。CIN组女性宫颈微生物群落中放线菌、奇异菌属、放线菌门、阴道奇异菌及奇异变形菌占主要优势(LDA4log10),对照组中杆菌、厚壁菌门等占主要优势。Spearman相关分析示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IN女性宫颈菌群与健康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格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负相关,而加特纳菌、阴道奇异菌、普雷沃氏菌、粪球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龋病相关牙菌斑4种摘要细菌,变链菌、血链菌、放线菌和乳杆菌的体外耐酸能力.方法 采用96孔微量板液体培养法观察不同pH条件下,单一或复合培养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单一培养细菌,乳杆菌的最低耐受pH为2.0 ~3.0,变链菌的最低耐受pH为3.0 ~4.0,血链菌最低耐受pH为4.0 ~5.0,放线菌的最低耐受pH为5.0 ~6.0.与乳杆菌共培养,变链菌或放线菌的pH耐受均降低.放线菌与血链菌(19246-10556)混合培养,观察到二者依pH变化的比例反转.结论 牙菌斑各主要细菌具有不同的耐酸性,这种耐酸性可能与牙菌斑细菌的继承和龋病的进程相关.乳杆菌在低pH条件下对其他共同生长细菌的抑制,可能有乳杆菌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SELEX技术筛选变形链球菌UA159适配子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SELEX技术用于筛选口腔致龋菌适配子的可行性。方法:化学合成长度为35mer的随机ssDNA文库,利用SE-LEX技术,分别以变形链球菌UA159(以下简称变链UA159)、乳杆菌和离心管作为靶物质,筛选适配子,不对称PCR扩增筛选产物,所得适配子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其二级结构,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个靶物质的筛选产物在第二轮筛选时就已经表现出具有特征性的二级结构。结论:SELEX技术可以用于口腔致龋菌适配子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工业微生物》2021,51(4):35-43
高通量测序研究河南三个不同酒厂的浓香型酒醅的细菌微生物菌群,逐次在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上分析入窖酒醅和出窖酒醅的菌群多样性,探究酒醅发酵后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浓香型酒醅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异常球菌 栖热菌门。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有乳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节杆菌属、糖多孢菌属、葡萄球菌属。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杆菌纲、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γ 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高通量测序研究充分展示了浓香型酒醅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显示了浓香型酒醅发酵后细菌菌群的共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83例健康体检者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SUA水平及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比较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比较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0.872、-0.912,均P<0.001),与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915、0.896、0.889,均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细菌紊乱及高尿酸现象。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显著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SUA水平对监测肠道菌群状态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根面龋充填后细菌分布变化,以及不同充填材料与主要致龋菌比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根面龋患者60例,采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及菌落形成单位记数的检测方法,以充填前患牙龈沟菌丛为基线,追踪观察牙体复合体充填和银汞合金充填后即刻、1个月、6个月充填体周围1 mm范围内菌丛变化情况。结果根面龋充填后即刻充填体周围菌斑中的数量与种类显著减少,且放线菌、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3种菌落数量降低和占总菌落的百分率下降(P<0.01);根面龋充填后1个月细菌数量仍低于充填前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复合体组3种主要致龋菌落占总菌落的百分率低于银汞合金充填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面龋充填后6个月细菌丛与充填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充填材料组3种菌落占总菌落的百分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材料,根面龋充填本身可改善菌斑的微生态环境,复合体充填根面龋后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抑制充填体龋洞周围菌斑中主要致龋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伊乳杆菌对变形链球菌的拮抗作用,初步了解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方法利用罗伊乳杆菌无菌上清液,应用双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再通过滤纸片抑菌法对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乳制品与普通酸乳制品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作用进行比较,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分析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结果罗伊乳杆菌有显著抑菌活性(P〈0.05),仅罗伊乳杆菌的发酵乳样品对变性链球菌产生直径为6.3mm抑菌圈,80%饱和硫酸铵沉淀的细菌素抑菌活力最强,蛋白酶K处理后无明显抑菌圈。结论本研究证明了罗伊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以及罗伊乳杆菌发酵的酸奶制品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慢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分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3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为金双歧。金双歧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获得医护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好评。现将金双歧…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茜  薛勇  宋晓峰  朱宝利 《微生物学报》2019,59(9):1660-1673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差异,分析肠道菌群与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的关联,探讨肠道细菌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招募健康人251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160例及糖尿病患者295例,三组各随机选取30例、30例和40例,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和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组和2型糖尿病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患者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组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明显降低,菌群发生改变。健康对照组中大部分优势菌属来自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组和糖尿病患者组中大部分优势菌属则来自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组和糖尿病患者组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下降,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比例明显上升。种水平上,空腹血糖与黏膜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cosae)、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呈正相关,与细枝真杆菌(Eubacterium ramulus)、Roseburia inulinivorans、Roseburia hominis、挑剔真杆菌(Eubacterium eligens)、伶俐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callidus)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嵴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istatus)呈正相关,与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_6_1_63FAA和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呈负相关;总胆固醇与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糖尿病发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菜乳酸菌混菌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白菜乳酸菌乳链球菌DM 2 2和植物乳杆菌UM 2 2混合发酵中的生长和产酸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并对混菌发酵的风味物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菌发酵中 ,DM2 2在发酵前期生长迅速 ,是优势菌群 ,而UM2 2在发酵后期占主导 ;发酵温度、发酵剂组成以及发酵液盐浓度都会显著影响混合发酵中菌的产酸代谢 ;发酵风味物质与单菌发酵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罗非鱼(Nile tilapia)肠道中筛选出具有抑菌作用的乳杆菌,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抑菌效果,分析乳杆菌抑制无乳链球菌的有效成分,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筛选的乳杆菌菌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具有抑制无乳链球菌的乳杆菌进行筛选,牛津杯法对抑菌效果进行测定,酶蛋白敏感性测定、热处理、有机酸处理等方法分析抑菌活性物质有效成分,16S rDNA分子标记对乳杆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罗非鱼肠道中筛选出14株乳杆菌,其中菌株RS2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不同蛋白酶种类、pH处理对乳杆菌无细胞培养液均有不同的影响,经80℃处理的乳杆菌无细胞培养液,其抑菌效果未显著改变(t=0.169 2,P=0.873 8)。此外,此株乳杆菌对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志贺菌(Shigella sp.)等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经鉴定,该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结论从罗非鱼肠道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菌株RS2对无乳链球菌等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断其抑菌有效成分为细菌素类物质。此项研究对开发抗生素替代产品,提高食品的品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GTF)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葡聚糖,在致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GTF的基因研究、促粘附作用、常用GTF抑制物质以及疫苗研究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属于微生态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漫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及便秘。其药效成份是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种健康人体肠道正常生理性细菌,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其药理作用是通过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腹泻及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连作对芝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菊玲  刘光荣  黄劲松 《生态学报》2012,32(9):2936-2942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处理芝麻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尖孢镰刀菌(FO)和青枯劳尔氏菌(RS)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芝麻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下降,而真菌的数量则呈上升趋势。新种芝麻地根际土壤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连作2a处理和连作5a处理,而连作2a处理又显著高于连作5a处理;连作5a芝麻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高于新种地、轮作1a和连作2a等3个处理;轮作1a、连作2a及连作5a等3个处理青枯劳尔氏菌数量显著高于新种地处理。说明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环境恶化,引起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发生定向改变。连作2a与轮作1a相比,各菌群(类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变化。方法筛选入组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例健康者咽拭子样本,提取咽部DNA,扩增16SrRNA基因,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综合来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大。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咽部菌群样本可被区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咽部菌群组成和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主要变化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中普雷沃杆菌属(Prevotella)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都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变化落实到属水平,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显著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芽胞杆菌纲(Bacilli)所属的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显著增加,而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包含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显著下降。此外,变形菌门中出现弧菌属(Vibrio)的增加和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的降低等变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次研究样本)的咽部菌群出现紊乱,以普雷沃杆菌属、放线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和弯曲菌属等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弧菌属等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