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4年斯里兰卡建立了一座,世界上第一个象的“孤儿院”。这座“孤儿院”曾饲养过12只失去母象的幼象。据该国野生动物专家说,这个“孤儿院”不仅是失去母象的幼象避难所,而且还是挽救这个国家里,正在逐渐减少的3500只象的象群。该国每年要减少200只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真扇毛螨属6个种,其中包括1新种缺毛真扇毛螨Eucheyletia omissa sp.nov.和中国1新纪录种比氏真扇毛螨Eucheyletia bishoppi Baker,1949;并列出了中国真扇毛螨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运用全天观察和记录法,对一只连续繁殖两胎的雌性亚洲象在发情、交配、妊娠、分娩、产后行为及幼象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做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了亚洲象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①采用适当的食物、药物、人工授精等人工辅助措施有助于亚洲象的繁殖;②母象妊娠体征明显,中后期乳头间距增大并能挤出粘性液体,可作为判断母象怀孕的重要依据;③加强对母、幼象的护理利于健康和成活;④幼象日吮乳次数逐日减少;⑤幼象1周岁断奶是可行的;⑥不同胎次的妊娠征兆、怀孕期、幼象排大便等特征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黛眼蝶属Lethe Hbner,18191新种和1新亚种——浅色黛眼蝶Lethe tingeda sp.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nov.(图1~7)新亚种与比目黛眼蝶指名亚种Lethe proxima proxima 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后翅正面亚缘只有2枚眼斑;前翅反面外横带不规则弯曲;后翅反面Cu2、2A脉间外横线强烈弯折。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a sp.nov.(图8~14)新种与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相似,主要区别是:颜色较浅;雄蝶后翅性标斑小,水滴状,覆有黑色毛簇,而非烙斑状;后翅反面cu1室内无眼斑;m3室内眼斑瞳点不扩大;翅反面前后翅外横线不连贯;雄性外生殖器囊突较粗短;钩突近端部背侧隆起较强。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了15个特征方面(外生殖器为主)的74个新征,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缘蝽科族(或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棒缘蝽亚科、希缘蝽族、沟缘蝽族较为原始,与其余类群差异较大,缘蝽科的范围值得进一步研究;除Chariesterini外的缘蝽亚科是高等的缘蝽类群;Chariesterini似应从缘蝽亚科中独立出来;狭义巨缘蝽族以及萧的鼻缘蝽族、梭缘蝽族、昧缘蝽族、曼缘蝽族成立;拟黛缘蝽属、副黛缘蝽属、华黛缘蝽属、异黛缘蝽属应从”黛缘蝽族”中分别独立出来成立新族,即拟黛缘蝽族、副黛缘蝽族、华黛缘蝽族和异黛缘蝽族,以使原有的黛缘蝽族成为自然类群。  相似文献   

6.
现已发现分目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可发生交叉感染,本文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I酶切,在琼脂糖凝胶上分目扇舟蛾粒体病毒DNA呈现出22条片段带谱;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DNA呈现出15条片段带谱.以λDNA作参照,求得分目扇舟蛾颗粒体病毒DNA的分子量为90×10~6d;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DNA的分子量为58×10~6d。结果表明分目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不同的病毒株。  相似文献   

7.
正狮子树上排地点: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谁说狮子是草原之王?遇到更有气场的大象,它们很可能会一秒钟变胆小鬼,就像这群在树上排排站的狮子一样。本来,它们悠闲地趴在树下乘凉,附近一头敏感的母象觉得它们对小象造成了威胁,冷不丁地直冲过来,这些平时耀武扬威的家伙顿时被吓得一溜烟全爬上树,挤在一根树枝上,半天都不敢下来。大象抢"凳子"地点:肯尼亚安波塞利国家公园别以为大象能吓跑狮子就说明它们很厉害。当这些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义形态学性状特征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比较了藏扇穗茅、扇穗茅和寡穗茅这3个近缘物种的主要性状差异,以探讨藏扇穗茅的系统分类归属。结果显示,在外部形态上藏扇穗茅与扇穗茅差异甚小,难以区分,但与寡穗茅差异明显,是典型的物种间关系;在叶表皮微形态解剖特征上,藏扇穗茅的绝大多数特征与扇穗茅的一致或类同,但与寡穗茅却存在明显间断。故研究认为,藏扇穗茅与扇穗茅隶属于同一个物种,藏扇穗茅应作为扇穗茅的异名处理。  相似文献   

9.
Hello,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本猴名叫小皮,两个月前,在美国女孩丽莎经历的那场"雨林胜利大逃亡"中,曾经担任过一个重要角色。哎呀呀,我的鼻子怎么变长了?!好吧我承认,我在那儿就跑了个龙套。不过今天,我可要好好地威风威风了,有入要让咱小皮当主角,给咱测 IQ 啦!对了,IQ 是什么啊,能吃吗?  相似文献   

10.
亚洲象的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动物园1992配对的两只大象,多年未孕,经对母象肌肉注射促黄体生成释放激素(LRH-A3),每天一次,每次800ug,连续注射3天,公象口服男宝,每天2次,每次30粒,连服一月,合笼合成功受孕产仔。  相似文献   

11.
洪积扇是拉萨河流域珍贵的土地资源,而明悉其土壤养分状况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此,在拉萨河流域选取了10个洪积扇,于2020年7-8月调查了其上的植物群落组成并采集对应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0个洪积扇的60个样方中共发现植物种87种,分属于29科79属,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的物种居多;洪积扇SOC、TN、TP、AN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38 g/kg、2.77 g/kg、0.39 g/kg、130.78 mg/kg和189.79 mg/kg,均表现为草地>灌丛>农田,其中SOC、TN、AN和AP含量在草地和农田下差异显著(P<0.05);土壤TK的平均含量为19.68 g/kg,表现为农田>草地>灌丛;土壤AP的平均含量为3.36 mg/kg,表现为农田>灌丛>草地;土壤C:N的均值为12.75,表现为农田>灌丛>草地;土壤C:P、N:P和N:K的均值分别为102.50、8.10和0.16,均表现为草地>灌丛>农田,总体来说洪积扇土壤P元素较为稀缺;土壤N:K与SOC、TN、TP、TK、AN、AP、AK均极显著相关(P<0.01),SOC和TN与植物群落盖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对洪积扇植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P=0.002),且TP、K:P和AP是影响洪积扇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因子。综上所述,拉萨河流域洪积扇植物种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匀,组成不稳定。SOC、TN、TK含量相对较高但C:N值低,表现为有机质矿化速率高而土壤肥力低下;土壤TP和AP的含量均较低,洪积扇植物群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土壤P元素的限制。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N:K同C:N:P一样可作为评价土壤养分状况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载我国寄生于海产鱼类的扇盘吸虫属 Rhipidocotyle Diesing 1858,共有4种,两种为已有记载的杖形扇盘吸虫R.baculum(Linton,1905)Eckmann,1932与侧杖扇盘吸虫 R.adbaculum Manter,1940, 这两种为我国的新纪录;另两个为新种:大黄鱼扇盘吸虫R.croceae,sp.nov.与棒囊扇盘吸虫 R.clavivesiculum,sp.nov. 。  相似文献   

13.
遮光对野扇花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年生野扇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遮光率分别为0%、30%、60%、95%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分析野扇花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与光照条件的关系,为其合理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光强的减弱,野扇花的株高、地径、冠幅、分枝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最长枝枝长、叶长、叶宽、叶面积逐渐增大,且在6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地径、分枝量、最长枝叶片数和节间长,以及叶鲜重和叶干重均表现出最佳状态;同时叶片含水量逐渐上升,比叶重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增加,而叶绿素a/b值下降;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逐渐下降,淀粉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且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初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积累.研究发现,野扇花在60%遮光处理下生长发育最好,其形态和观赏价值最佳,极度遮光不会抑制其正常生长;野扇花生长最适条件与其初级代谢产物积累最适条件不相同,它与植物所处的生长季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集昆 《昆虫学报》1964,(4):606-613
蚤蝼(虫扇)属Tridactylophagus为Subramaniam(1932)年所设,模式种为印度蚤蝼(虫扇)T.mysorensis Subramaniam,发现于印度南部的迈索尔(Mysore),为第一种记载寄生于蚤蝼科Tridactylidae的撚翅虫。此属雄虫触角7节,跗节3节,故属于栉(虫扇)科Halictophagidae。但触角仅第三节具旁支,余均简单,因此与栉(虫扇)属Halictophagus和短栉(虫扇)属Stenocrano-philus不同。Subramaniam谓可能为一新亚科,但未具体提出;Szekessy(1955)年在撚翅目名录中(:119—120)将栉(虫扇)作为亚科,下分栉(虫扇)族Halictophgini与蚤蝼(虫扇)族Tridac-  相似文献   

15.
汤方  李丽  高希武 《昆虫知识》2012,49(6):1513-1518
本论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当植物次生物质和杀虫剂终浓度为8.34×10-5mol/L时,槲皮素和单宁酸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分别为64.41%和58.61%;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氟铃脲、氟虫腈和哒螨灵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GSTs活性抑制率超过20%;氧化乐果、水胺硫磷、丙溴磷、马拉硫磷、灭多威、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啶虫脒对分月扇舟蛾GSTs有中等抑制作用;其他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GSTs有较弱(或没有)抑制作用。此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槲皮素、单宁酸和辛硫磷对分月扇舟蛾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槲皮素、单宁酸和辛硫磷对分月扇舟蛾GSTs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19×10-5,2.62×10-5,1.49×10-4mol/L。因此,此研究明确了槲皮素和单宁酸作为防治分月扇舟蛾的新型防治剂或增效剂具有很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扇蕨(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目前仅零星分布于我国的四川、贵州和云南, 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濒临灭绝, 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们在对扇蕨的种群生态及群落特征、萌发和生长特性、土壤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其濒危的因素。结果表明: 扇蕨生长在原生性强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 在群落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扇蕨的孢子无休眠期, 萌发率较高, 因此孢子萌发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但扇蕨在自然条件下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时间长,易受自然灾害如旱灾等的影响, 导致孢子成苗率极低。虽然扇蕨萌生能力强,但利用根状茎繁殖不能扩展其分布范围。扇蕨生境土壤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硼是影响扇蕨生长发育的关键土壤因子。总之, 扇蕨自身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使其生存竞争力低是其濒危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及相伴的生境片断化加速了这一物种的濒危。  相似文献   

17.
喙副黛缘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副黛缘蝽Paradasynus longirostris Hsiao隶半翅目缘蝽科,是莆田龙眼一种重要害虫。该虫50-60年代经调查已见发生危害.但迄未对其进行研究。本是首欢报道。喙副黛缘蝽成虫、若虫刺吸危害龙眼果穗、幼果及叶片。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蛰,产卵于叶片上;每雌产卵约60粒,1-2卵块;卵期6-10天。若虫5龄.若虫期20-40天。  相似文献   

18.
<正>一花一世界,大自然赏赐给人类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的玫瑰,优雅美丽的兰花,馥郁馨香的百合;大自然也吝啬地悄悄藏起了玫瑰的"蓝",天竺葵的"香"。世界因为缺憾而美好,人类却因为缺憾而遗憾。大自然为人类关上一扇门,人类用智慧打开一扇窗。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更多让人类赏心悦目的"高科技之花",不但色彩多样、花型多姿,而且芳香多元、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持续干旱和淹水处理,测定太阳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体系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太阳扇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响应特征的差异及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初期(5 d)内,太阳扇受害指数和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太阳扇产生较严重的伤害直至最后死亡,其受害指数、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急剧上升,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少而后增加的趋势;淹水胁迫下,太阳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到实验后期有所上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升-降的趋势,SOD、POD活性实验初期增加然后有所减少,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持续干旱和淹水胁迫对太阳扇形态和生理特征造成严重影响,太阳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不及干旱胁迫,持续干旱对扦插苗伤害较大,太阳扇基本丧失自我调节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溪山如黛,常沐春风,学府起黔中。"这里的学府指的就是贵州大学。贵州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一百多年的建校历史,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