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研究了四种常见优势底栖螺类的饥饿代谢(R,mgO2/ind.d)与温度(T,℃)、体重(Wd,mg dry-wt或Ww,mg wet-wt)的关系,并计算出三者间的复合关系,分别是:铜锈环棱螺,R=0.044Wd0.537e0.061T;长角涵螺,R=0.0004Ww0.9405·e0.0735T;纹沼螺,R=0.004Wd1.072e0.091T;短沟蜷,R=0.023Wd0.777e0.042T。    相似文献   

2.
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常用带壳湿重表示,然而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宜计为生物量,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相对更接近真实生物量,但其测量过于繁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这2种干重生物量进行换算.选择长江流域常见的6种淡水螺类(环棱螺、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方格短沟蜷和萝卜螺),对其螺壳的5个形态参数和带壳干湿重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6种螺类的5个形态参数与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的回归关系均为指数式(y=axb),其中,壳宽和壳长的换算效果(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百分误差率均值分别为22.0%和22.5%)好于其他参数;带壳湿重可通过方程直接换算为去壳干重和无灰干重(百分误差率均值为21.7%).从概念的内涵和换算误差表明,无灰干重是表示螺类生物量的最适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技术检测了分属无尾目3个科(雨蛙科、蟾蜍科、蛙科)的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泽陆蛙(Rana limnocharis)、沼水蛙(R.guentheri)的系统发生关系。经19个随机引物对4个物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16个引物进行分析,计算不同科间及同一科内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泽陆蛙与沼水蛙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黑眶蟾蜍与中国雨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黑眶蟾蜍与蛙科的泽陆蛙、沼水蛙之间以及中国雨蛙与泽陆蛙、沼水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从基因组DNA水平上也说明雨蛙科与蟾蜍科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与蛙科的亲缘关系更远,这与形态学、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的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为无属目这3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甘蔗种质间亲缘关系及特异标记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RAPD技术分析甘蔗种质问的亲缘关系及特异标记。筛选出25个扩增多态性较强的随机引物,构建了41份甘蔗种质的RAPD指纹图谱,并对RAPD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甘蔗栽培品种之间、栽培品种与近缘种之间以及近缘种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6~0.92,表明所研究的甘蔗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发现某些甘蔗亲本种质具有特异RAPD标记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番茄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丽  郑晓鹰  E.Klocke 《广西植物》2003,23(2):149-154,148
应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对番茄京丹1号和毛粉802的F1代杂交种纯度进行鉴定的实验研究。该项研究使用了10个碱基的单随机引物和10个碱基的双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在60个单引物扩增反应中获得7个京丹1号父本特有的核酸标记片段。但在14个双随机引物对京丹1号和毛粉802杂交组合的扩增反应中获得了7个京丹1号F1代杂交种特有的核酸标记片段和5个毛粉802父本特有的标记带。实验结果显示,双引物的扩增反应对鉴定双亲亲缘关系极近的杂交种纯度较单引物扩增反应更有效。其中,京丹1号的14个标记片段在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种子纯度检测室又进行了重复扩增实验。实验结果为87%的RAPD标记可以在使用不同的PCR仪和不同来源的Taq酶的实验条件下得到。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鉴定双亲亲缘关系极近的杂交种纯度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环节动物门 寡毛纲 后孔寡毛目、矩洲科:直隶环毛州、秉氏环毛叫 正叫科:背暗异唇酬蜓纲 颖蛙目、医蛙科:日本医蛙、尖细金线蛙、宽体金线蚝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中腹足目、田螺科:中华园田螺、中国园田螺、方形环棱螺 椎实螺科:静水椎实螺 柄眼目、姑缘利一:黄蜻蛹 蜗牛科:灰蜗牛瓣鳃纲 真瓣鳃目、蚌科: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背瘤丽蚌、射线裂脊蚌园顶珠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等足目、平甲虫科:平甲虫 十足目、长臂虾科:日木沼虾 方蟹科:中华绒赞蟹、无齿相手蟹(螃蚁)蛛形纲 蝎目、纷蝎科:东亚纷蝎 蜘蛛日、园蛛科:大腹园蛛唇足纲 整…  相似文献   

7.
甘草亲缘关系的RAPD鉴定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不同地区的3种15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G.infleta、G.glebra)种子为材料,探讨RAPD分子标记在研究、鉴定甘草亲缘关系中的可行性。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9个引物共扩增出96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11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4%。对扩增出来的961条DNA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组甘草植物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1,其中采自甘肃民勤野生甘草与采自新疆布尔津乌拉尔野生甘草遗传距离最小,为0.26;而采自内蒙古杭锦旗上海升袖的野生甘草与采自青海贵德的乌拉尔野生甘草遗传距离最大,为0.63。由RAPD聚类分析结果得出15组甘草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巨峰葡萄系谱的SSR与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和SSR 2种标记分别对系谱关系明确的22个巨峰系葡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以验证2种标记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结果显示,11条RAPD引物和12对SSR引物,分别扩增了82和43个清晰的条带.RAPD与SSR引物扩增的条带中分别有58和31条多态性带,其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0.7%和72.1%.2种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都能有效地将品种区分开来以及正确反映22个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说明RAPD和SSR 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于巨峰系葡萄的系谱分析和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 (RMAPD)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 DNA聚合酶、MgC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从2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TubeB-03、TubeB-07、TubeB-12三个最佳引物分析来源于7个省区的23株白地霉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并用UPGMA聚类分析法评价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白地霉通过RAPD分析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差异性,并且,在系统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枝的菌株来源于生态地理相近的区域,仅有个别例外.因此,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白地霉种内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武昌东湖软体动物的生态分布及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1963年4—5月和10—11月两度在东湖101个采样点上进行软体动物定量采集的结果。软体动物计41种,隶10科、20属,其中腹足类的种类多,生物量也大,瓣鳃类则全系小型种类主要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个体数及生物量都很低。根据10—11月的调查结果,全湖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30.5克/平方米(平均个体数为134个/平方米),其中以铜锈环稜螺(Bellamya aerginosa)生物量最大(15.5克),其次为纹沼螺(Parafossarudus striatulus)(5.8克)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6.4克),这3种腹足类占全部软体动物生物量的90%以上,是东湖中的优势种类。它们的分布型式属大小不等的核心分布,其实际分布概率,符合P-E 分布的理论概率。环境分析表明铜锈环稜螺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深(r=-0.257;d.f.=99;p0.01);长角涵螺数量的多寡受制于水草的有无(均数比较:d.f.=99时,t′=7.656;t0.01≈2.641);而纹沼螺的分布则与水深有关(r=-0.697;d.f.=99;p0.01),又与水草的有无有关(平均数比较:d.f.=99时,t′=6.93;t0.01≈2.641)。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南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安徽南漪湖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于3门28属。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在2003年冬季出现最高值,密度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夏季。软体动物的现存量占绝对优势,其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年均值分别为0.83、0.51和0.77。南漪湖西部物种数、物种多样性、现存量均较东部高。建闸蓄水后,南漪湖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水深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10种冬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RAPD和AFL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和AFLP技术,对10种冬青属植物基因组进行DNA片段扩增,以研究该属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RAPD分析中,通过对100种10个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发现11种引物能得到多态性较高扩增产物,11种引物共扩增出3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98.63%.在AFLP分析中,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均扩增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利用RAPD和AFLP技术分析,结果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冬青和代茶冬青,木姜冬青和浙江冬青以及光枝刺缘冬青与毛枝三花冬青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4.
P Glöer  V Pešić 《ZooKeys》2012,(219):11-61
Using published records and original data from recent field work and revision of Iranian material of certain species deposited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Basel, the Zoological Museum Berlin, and Natural History Museum Vienna, a checklist of the freshwater gastropod fauna of Iran was compiled. This checklist contains 73 species from 34 genera and 14 families of freshwater snails; 27 of these species (37%) are endemic to Iran. Two new genera, Kaskakia and Sarkhia, and eight species, i.e., Bithynia forcarti, Bithynia starmuehlneri, Bithynia mazandaranensis, Pseudamnicola georgievi, Kaskakia khorrasanensis, Sarkhia sarabensis, Valvata nowsharensis and Acroloxus pseudolacustris are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Ecrobia grimmi (Clessin & Dybowski, 1888), Heleobia dalmatica (Radoman, 1974) and Hippeutis complanatus (Linnaeus, 1758)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Iran. Additional field work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a mor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of the extant freshwater snail biodiversity in Iran.  相似文献   

15.
“螺-草”的互利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水生态系统中存在螺-草互利现象。然而,植食性螺类与水生植物之间是否存在这种互利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椭圆萝卜螺(肺螺亚纲)与铜锈环棱螺(前腮亚纲)是常见的淡水螺类,其中,椭圆萝卜螺能牧食多种水生植物的活体。通过室外实验,研究了这两种螺类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沉水植物(苦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密度的椭圆萝卜螺促进了苦草的生长,螺、草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利关系,高密度时螺类对苦草植株本身的大量牧食则显著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对铜锈环棱螺而言,不同密度的螺类均明显促进了受附生生物胁迫的苦草的生长,螺-草互利关系成立。分析认为,螺-草互利关系的存在是有其限制条件的,对植食性螺类而言,只有在较低的螺类密度条件下才存在这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6.
湘江干流软体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对湘江干流15个县(市)36个采集点的软体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计有软体动物72种,隶属2纲10科29属,其中腹足纲38种,双壳纲34种;内有10种为湖南省新记录种,42种为中国特有种。发现一种近60年未被采到过的物种——湖南湄公螺(Mekonia hunanensis),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定为灭绝的物种。湘江软体动物的区系成分属于东洋界类型,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的特点。文章对湘江软体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及其上、中、下游种类与种群数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12个与影响因子相关采集点软体动物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城镇污水、水电工程和采砂对湘江软体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典型养殖湖泊大通湖软体动物的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于 2008 年 12 月至 2009 年 10 月按季度对大通湖水质及软体动物资源监测, 并通过纵向比较, 探讨了集约化养殖对大通湖水域环境及软体动物群落的影响, 以期为其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 大通湖水质全年呈碱性 (8.62 0.07), 具有较高的还原性 (-88.40 9.10) mv, 属富营养水体。软体动物共计 5 科 15 种,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圆顶珠蚌(Unio doug lasiae)是主要优势种。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时间上呈现由春夏季到秋冬季逐渐升高的趋势, 空间上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氧化还原电位、pH、溶氧、水深、电导率和水温与大通湖软体动物时空变化的关系最显著。与 1960 年相比, 大通湖水体碱性显著增强 (7.0-7.5 vs 8.4-8.8), 电导率增加了 9 倍 (0.25-0.27 vs 2.17-2.56 mS/cm), 环境类型由氧化型转变为还原型。湖区喜好水草 (白旋螺、光亮隔扁螺、萝卜螺) 与流水生境 (德氏狭口螺、湖沼股蛤、橄榄蛏蚌) 的物种消失, 软体动物优势种群呈现由双壳类向腹足类演替的特征。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是大通湖软体动物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 也是湖区渔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太湖环棱螺(Bellamya sp.)及其与沉水植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秀玲  谷孝鸿  何俊 《生态学报》2009,29(2):1032-1037
选用太湖常见的环棱螺及沉水植物,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特征,探讨了环棱螺对水体营养盐、透明度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及其与沉水植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进食状态下释放速率高于饥饿状态;环棱螺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水体透明度,但其营养盐释放又引起局部水体溶解态氮磷含量的增加;适宜的条件下,水体中藻类的再生能力超过环棱螺对其的抑制力;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促进与环棱螺共存的伊乐藻和轮叶黑藻的生长.在太湖的不同湖区,草型湖区螺类的生物量远高于藻型湖区,这表明沉水植物可能是影响螺类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