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揭示卤虫(Artemia)不同繁殖模式的发生机制, 文章通过构建孤雌生殖卤虫卵生和卵胎生差异转录组文库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两种繁殖模式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查找筛选, 然后利用qRT-PCR对候选繁殖模式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显示有1452个差异表达基因, 包括601个上调基因和851个下调基因。根据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结果可知, 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的unigene分别有1243、306和530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抗原加工和核糖体通路中。结合转录组分析, 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生殖相关基因, 并针对不同繁殖模式下的卤虫进行qRT-PCR, 结果表明, 6个生殖相关基因在卵生卤虫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胎生卤虫。此外, 对6个候选生殖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进行预测, 发现均与之前报道的相应基因保守结构域一致。综上所述, 研究所选择的6个基因可能影响参与了卤虫的生殖过程。研究结果为孤雌卤虫繁殖模式分子机制调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有助于完善卤虫的生殖生物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地区海丰盐场和王凤玉盐场的卤虫品系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人为引种及在虾蟹育苗中不同品系卤虫卵的不当使用,使得该地区卤虫由原来单一的孤雌生殖品系组成变为目前的本地孤雌生殖卤虫、两性生殖的旧金山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以及中华卤虫(A.sinica)混杂组成,其中外来种旧金山卤虫为优势种群,中华卤虫只是偶尔见到。由于竞争排斥效应,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卤虫产生了生态位的分化,孤雌生殖卤虫主要分布在低盐度的盐池,两性生殖卤虫主要分布在高盐度的盐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各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是有赖于种苗的培育技术的提高,才能有效地确保种苗的来源,养殖者能随时可取得大批种苗,扩大规模养殖。然而,种苗培育成败的关键,除防治病害等因素外,还往往取决于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培养的成功与否。例如,我们在养殖培育对虾幼苗时,则需要大量的卤虫。过去完全依赖于盐田卤水中自然的生长、繁殖。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产量得木到保证,况且目前盐田环境受到污染,对卤虫生长繁殖更为不利。可是人工培养的饵料生物也受到时间、培养配方的优劣和培养饲料营养的差异,影响到饵料生…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介质对不同生存环境的4个地理品系卤虫的孵化、生长、繁殖的作用.实验得出:介质对卤虫的孵化不起决定作用;介质对卤虫生长的作用极其显著,和卤虫原生境相同的介质更利于卤虫生长和存活;介质对卤虫繁殖的影响随卤虫品系的不同而异.4个品系卤虫在6,12Be’氯化钠型介质中均能较好生长、繁殖,这为海水孵化与养殖不同地理品系卤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强化饵料对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实验采用蛋黄或鱼油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或桡足幼体为饵料的共6个实验组,即未强化卤虫组、蛋黄强化卤虫组、鱼油强化卤虫组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蛋黄强化桡足幼体组、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对匙吻鲟仔鱼开口驯化14 d,动态监测和统计不同饵料组匙吻鲟仔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对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体重、体长、日增重和存活率4个指标,均为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尤其在存活率方面,鱼油强化卤虫组不足50%,而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最高可达86.59%;不同饵料组生长模式方程都获得较好的拟合,从体重和体长生长曲线看,桡足幼体组从饲喂8天起体长和体重进入快速生长期,而卤虫组生长一直相对缓慢;胃蛋白酶活性在未强化桡足幼体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不同饵料组对仔鱼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匙吻鲟仔鱼开口期以桡足幼体开口饵料驯化效果较好,特别是未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的存活率高,鱼油强化桡足幼体组仔鱼生长速度较快,而以卤虫饲喂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卤虫冬卵孵化的盐度条件及其六年后的孵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卤虫(Artemia pathenogenetica)是海产养殖生物不同时期的良好动物性活饵料,又是理想的生物实验材料之一,目前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地对其进行广泛研究与利用。卤虫对不同盐类和浓度适应性较强,但其卵孵化的最高盐度在140‰,最低盐度尚未测定。本实验(1983—1986年和1989年)以NaCl水溶液梯度浓度对冬卵和一般室温下暗中存放六年后的卤虫卵进行孵化试验(后者未见有关报  相似文献   

7.
影响培养轮虫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水生浮动物轮虫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以及培养轮虫的意义,阐明了在轮虫的培养中,温度,pH值,饵料的种类及密度,光照,氨和二氧化氮等因素,对轮虫卵和种群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策,结合当前水产养殖现状,对培养轮虫的发展前景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卤虫卵的资源及提高孵化率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卤虫(Artemia salina)又叫“盐虫子”或“盐水丰年虫”,是生活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碳酸盐和硫酸盐湖,以及沿海盐田等高盐水体中的一种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全长为1.2—1.5厘米(图a)。 卤虫的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容易培养,常被作为生理生化等研究的实验材料。卤虫的成体或刚孵化出来的幼体(图b),可作为培养海产动物幼苗的饵料;此外也可用在饲养淡水观赏鱼类方面,特别是冬季枝角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养棉铃虫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就人工饲养棉铃虫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三大要素对棉铃虫各虫态的影响进行过一些研究,现将资料整理报告于后。 材料与方法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虫源是从大田采回的越冬老熟幼虫,室内化蛹羽化的成虫繁殖的后代。 饲养室温度、湿度用电热蒸气和喷水控制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70—85%,光照以30瓦或40瓦日光灯为光源,距0.5—2.0米,光  相似文献   

10.
卤虫的生物学特征及鉴别休眠卵质量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针对目前对卤虫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扼要地阐述了卤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并重点介绍了卤虫休眠卵的采集、加工、保存和快速鉴別虫卵质量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