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实验观察了迅速减压前呼吸模拟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不同富氧浓度的气体对狗高空迅速减压后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按拉丁方的实验顺序,8条狗在减压前分别呼吸70%~100%4种富氧气体或空气5min,然后,再迅速减压到12000~18000m高度呼吸空气30s。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压后6~8s内,呼吸70%以上富氧浓度组的生理反应是等效的,表现在血氧饱和度和静脉氧分压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别,但与空气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研究表明,高空迅速减压时氧自体内到体外的反向弥散分两个时相,它们与减压瞬间的生理效应和有效意识时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结果是分子筛氧气装备工程设计与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流加H_2O_2对提高供氧及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部分的需氧发酵中 ,供氧通常是通过向发酵液通气来实现的。在某一临界细胞浓度时 ,供氧不能满足细胞生长所需 ,成为细胞生长的限制基质 ,进而导致细胞密度和产品浓度较低[1] 。传统方法改善供氧主要是从反应器设计和工艺等方面考虑 ,如增大搅拌速率 ,提高通气速率 ,使用纯氧通气 ,提高罐压等。但由于氧气的溶解度低以及机械和操作上的原因 ,其操作范围有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改善发酵过程中的供氧问题 ,如加入氧载体[1~ 3 ] ,流加H2 O2[4~ 7] ,与藻类共培养[8~ 10 ] ,以及通过基因克隆转入携带氧的基因等方法。本文将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模拟高原环境下,对比研究自主开发的负离子化学制氧机在模拟高原环境下对机体的抗缺氧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T1、T2组,每组20人。使两组受试对象进入高原模拟舱,并在舱中模拟海拔5000m的高原环境,利用Philips MP20多参数检测仪监测受试对象的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心率(HR)。待其稳定后,T1组使用传统化学制氧机供氧,T2组使用负离子化学制氧机供氧,两组供氧装备的氧气流量相同。观察并记录供氧后T1、T2组SpO2和HR的稳定值以及到达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结果:T1、T2组供氧后的SpO2和HR较供氧之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T2组供氧后SpO2和HR到达稳定值所需的时间显著小于T1组(P<0.05)。结论:负离子化学制氧机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效果,能快速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抗缺氧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化学制氧机。  相似文献   

4.
国产抗荷裤不同充压比值对加压呼吸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荷裤提高腹部和下肢的对抗压力能增加人体加压呼吸耐力。本实验观察了用国产 KH—3抗荷裤给机体腹部和下肢提供不同对抗压力对人体加压呼吸耐力的影响,从而找出人体生理反应最小,防护效果最好的压力比值,为今后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简化与研制提供生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型歼击机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KH-x扩大囊覆盖面积抗荷服、无胸部代偿的抗荷加压呼吸及PHP动作组成的某型歼击机综合抗荷措施的抗荷效果;探讨采用该措施进行防护时伴有的疲劳、疼痛等问题.方法:5名被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5组 Gz暴露试验,分别为:①基础 Gz耐力试验;②KH-x抗荷服配KT-x抗荷调压器试验;③抗荷加压呼吸试验;④6.5 G持续45 s试验;⑤9.0 G持续15 s试验.以第2组及第1组试验的 Gz耐力差值作为KH-x抗荷服配KT-x抗荷调压器的抗荷性能;以第3组及第2组试验的 Gz耐力差值作为PBG的抗荷性能.在每次试验结束后用主观量表记录被试者疲劳及疼痛的程度.结果:试验中没有发生1例G-LOC(Ginduced lose of consciousness).KH-x抗荷服配KT-x抗荷调压器的抗荷效果为2.3 G;PBG的抗荷效果为1.7 G;被试者均完成了6.5G持续45 s及9.0 G持续15 s试验.试验中被试者的颈、腰、臂及手部在 Gz暴露时均出现过疼痛,其中腰部疼痛出现的次数最多.结论:某型歼击机综合抗荷措施可以满足现代高性能战斗机9.0 G的防护需要;该措施还应在高G导致的疼痛及颈部损伤的防护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上过量使用氧气可导致肺型氧中毒的发生,目前有文献认为常压氧和高压氧导致的肺型氧中毒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本实验拟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在不同压力氧气导致的肺型氧中毒中的表达变化。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分别暴露于1绝对压(atmosphere absolute,ATA)、1.5ATA、2ATA、2.5ATA、3ATA,100%氧气中56、20、10、8、6h,暴露于空气组作为对照。出舱后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收集肺组织,裂解提取蛋白。行Western blot检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1.0ATA组肺湿干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量表达明显增高。随着氧分压的增高,这种改变减弱。和1.0ATA组相比,高压氧组的肺湿干比、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各个氧气压力暴露组大鼠肺组织中nNOS的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而eNOS含量则在氧气压力为2ATA时明显降低(P〈0.05),氧气压力为2.5ATA及3ATA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eNOS在肺中的表达量随着氧气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模拟高原低氧对人的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轻、中度急性缺氧暴露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低压舱模拟 30 0m(对照高度 )、2 80 0m、36 0 0m、44 0 0m低氧环境 ,考察了 18名健康男性青年受试者在不同高度暴露 1h的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心理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2 80 0m暴露 1h连续识别记忆测验的综合绩效已显著低于对照水平 (P <0 .0 1) ,而36 0 0m暴露 1h后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心理运动等各项测验的反应时均延长 ,正确率下降 ,综合绩效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并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加重。 44 0 0m暴露 1h各项测验综合绩效进一步降低 (P <0 .0 1)。结论 :各项认知能力受低氧影响符合“高度依赖原则” ,但不同认知能力要素受低氧影响的阈限高度不同。 36 0 0m高度暴露 1h各项测验的综合绩效均显著下降 ,已无法满足工效要求。经过 1h的供氧 ,各项作业绩效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受精早期精子入卵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扫描电镜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成熟精、卵及授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为11·2~12·4μm,头部直径1·1~1·3μm,鞭毛长10·0~11·3μm。成熟的黄颡鱼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上以受精孔为中心分布有无数辐射状沟嵴。授精前,受精孔暴露在外面;授精2s时,受精孔被纤维状物质覆盖,之后大量精子很快黏附在覆盖物上;至授精10s,漏斗状受精孔又暴露出来。黄颡鱼在授精10s~1min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可观察到几乎所有样品的精孔区出现一圈环状隆起。大量精子处于隆起外侧,只有少数越过隆起到达受精孔前庭。授精1·5min,精孔区的隆起变成两圈,精子鞭毛解体。授精3min,可见迟到的精子被挡在外面。授精5min,精孔区的精子头部解体,受精孔几乎被分泌物覆盖,受精塞清晰可见。至授精20min,精子几乎全部解体。讨论了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精卵识别和单精受精机制。  相似文献   

9.
东方田鼠昼夜活动节律观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半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昼夜活动节律。该鼠昼夜均活动 ,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 ,夜间活动明显多于白昼。该鼠昼夜均取食、饮水 ,昼夜间差异不显著。雌鼠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分别为 ( 1 0 85 0± 35 1 0 )s、( 1 1 0 3± 6 4 3)s和 ( 96 0± 5 0 4 )s;雄鼠分别为 ( 1 1 4 2 3±6 0 5 9)s、( 1 2 93± 733)s和 ( 1 2 0 1± 5 6 1 )s,巢外活动、取食及饮水时间量及频次雌雄间差异均不显著。雌雄同巢时间为 ( 1 0 4 42± 5 2 4 9)h。  相似文献   

10.
液态氧在高原地区供氧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原单兵及车载液态氧供氧效果.方法:观察高原单兵速跑和乘车中液氧罐的供氧时间及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搏(P)的变化.结果:1.5 L单兵罐可供1名士兵持续吸氧(2 L·min-1)8~10 h;15 L车载罐可供4人同时吸氧(2 L·min-1)25~27 h.海拔3 700 m和5 380 m携罐吸氧速跑后较常氧速跑后SaO2显著增加(P<0.01),海拔3 700~5 380 m吸氧乘车平均SaO2较常氧乘车显著增高(P<0.01).结论:液态氧在高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速跑或乘车时吸氧可使SaO2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CT发展概况 X线CT是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一.1972年国际上首次出现后,由于其在医学临床上有显著的实用诊断价值,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据统计,1974年全世界拥有CT仅60台,而到1983年达到了6900台,在十年中拥有量增加了115倍。历年累计装备情况见表一: 预计目前拥有量约8000台,年产能力2000台左右。X线CT在技术上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在十余年时间里,很快地从第一代产品发展到第四代,扫描时间从2~6分钟缩短到2~5秒钟,每台CT装备的检测器从几只发展到10、10~2甚至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人体暴露于50米氮氧饱和条件下高、低 CO_2对脑电图的影响。1.在50米氮氧暴露时静息脑电图上的α波频率下降,振幅降低,指数减少,而慢波指数明显增多。有的受测者在暴露期,脑电图上可表现为以慢波占优势,主要为θ波,也有少量δ波,此时给予光刺激可使慢波暂时消失,α波暂时恢复。高压下在脑电图发生明显变化时,某些受测者可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昏、噁心、呕吐等。随着在高压下暴露时间的延长,症状消失。减至常压后脑电图能很快恢复到加压前的水平。2.在常压下过度通气造成体内低二氧化碳,可引起脑电图上慢波的增加;而在高压下,当静息脑电图以慢波占优势时,过度通气所致的低二氧化碳可引起慢波成分的减少。在常压下重复呼吸造成体内高二氧化碳时,脑电图出现变化;而在高压下高二氧化碳可以引起脑电图更为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532 nm波段连续激光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物学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32nm波段激光不同光剂量参数对眼底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损伤阈值。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532nm连续激光照射眼底,眼底光斑直径1.5mm~2.5mm,功率密度从500mW/cm^2:~2400mW/cm^2,照射时间100s~300s,每组参数10个光斑。在照射后1h和24h进行眼底观察和荧光眼底造影,计算三种照射时间情况下视网膜的损伤阈值。结果:在照射后第1h,功率密度为902mW/crn2,照射时间300s开始出现视网膜灰色改变,病灶范围接近照光面积,在24h后颜色微加重。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在功率密度达1479mW/cm2,照射时间300s,照射后1h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在24h后出现脉络膜出血;而且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病灶范围扩大越明显。出血量越多。随着照光剂量的减少,当功率密度1003mW/cm^2,照射时间200s时,在照光后1h眼底没有改变,24h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面积接近照光面积;光剂量降低到1002mW/cm^2,照射时间100s时,在24h才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改变,变化的视网膜范围小于照光面积。统计学计算在照射时间为300s、200s和100s,照光后1h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911.15628mW/cm^2,1167.64770mW/cm^2,1513.89832mW/cm^2,24h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827.09664mW/cm^2。1003.73143mW/cm^2,1154.17863mW/cm^2。结论:在光线照射后24h之内,视网膜损伤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从视网膜没有明显可见改变到视网膜出现灰白色可见损伤,变化范围从小于照光面积到接近照光面积,甚至超过照光面积,并出现脉络膜出血,出血面积随着照光剂量的增加而范围变大。相同能量密度的光剂量对视网膜损伤轻重取决于激光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4.
氧对膜生物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鹰  郑平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2):1828-1834
为了研究膜生物反应器的短程硝化性能以及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通过对比耗氧率和供氧率,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短程硝化的控制优化建议。在膜生物反应器硝化过程中,DO小于1 mg/L开始出现亚硝氮积累;DO降到0.5 mg/L,出水氨氮浓度与亚硝氮浓度之比接近1∶1;DO调控在0.5-1 mg/L范围内,有利于前置硝化反应器与后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衔接。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浓度可达20 g/L,耗氧能力可达19.86 mg O2/(L·s),但最大供氧能力仅为0.369 mg O2/(L·s),供氧成为反应器运行的制约瓶颈,"低DO高流量"曝气是继续提高短程硝化效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急性缺氧时的呼吸反应类型,以17名健康男性青年为受试者,在低压舱模拟3000~7000m高度上进行了45人次缺氧暴露实验。在3000~5000m高度,肺通气量(V_E)增加主要取决于潮气量(V_T),呼吸频率(f)无明显变化。在5000m,4例出现周期性呼吸,1例发生通气抑制反应。在7000m,所见呼吸反应有三种类型:(1)f持续增加,V_T减小,此型受试者均有脑功能失调症状(5例),(2)V_T和f均增加(4例);(8)V_T增加,f相对稳定(2例),该型缺氧耐力较好。  相似文献   

16.
模型鼠低氧预适应适宜氧气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预适应训练的适宜氧气浓度。方法:设计了短期和长期两种间歇性低氧暴露模式,研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低氧环境对模型鼠体重、血氧饱和度、游泳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探讨低氧预适应效应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模型鼠长期暴露于低氧环境中,其体重增长率逐步下降;在15%~8%的低氧浓度区间,模型鼠血氧饱和度随氧气浓度降低呈现平台似缓慢下降趋势;低氧预适应训练后的模型鼠游泳能力显著提高,经在10%低氧环境中进行低氧预适应训练后的昆明小鼠游泳能力提高最为明显。结论:适当浓度的低氧预适应训练可以改善模型鼠低氧耐受能力,显著提高模型鼠运动能力。15%~10%氧气浓度区间可视为低氧预适应有益作用区间。10%氧气浓度为模型鼠低氧预适应训练的较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7.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相似文献   

18.
在模拟不同海拔高度的低氧条件暴露下,我们记录和测定了6名对象的睡眠生理各项指标。结果如下:在急性低氧暴露下所有对象均出现了睡眠障碍,主要是在夜间规定睡眠时间中觉醒期和觉醒次数增加,深睡眠期和快眼动期减少,睡眠各期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和多次空气潜水后,各睡眠生理指标有向海平对照值水平发展的趋势。4500m以上的低氧暴露下,所有对象在睡眠中都有周期性呼吸现象出现,并影响体内的缺氧。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模型。方法将30只4日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氧气组置于氧箱(FiO20.6),空气组置于空气中(FiO20.21),分别于暴露7 d、14 d、21 d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称重后处死,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放射状肺泡计数(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及肺胶原含量变化。结果氧气组各时间点体重较空气组均明显降低(P〈0.001);实验21 d时氧气组肺组织HE染色下见正常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隔增厚,肺泡融合;氧气组RAC较空气组显著降低(P〈0.001);肺胶原天狼猩红特殊染色见Ⅰ型、Ⅲ型胶原增生,较空气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中等浓度氧(FiO20.6)暴露21 d可致小鼠肺发生类似人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改变。  相似文献   

20.
壬基酚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继刚  牛翠娟 《生态学报》2010,30(20):5537-5543
壬基酚(NP)是普遍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0.1,1,10,50,100μg/L)NP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求偶行为与繁殖成功率影响显著,100μg/LNP暴露显著减少斑马鱼求偶时间、降低产卵量与受精率(P(0.05)。斑马鱼产卵量与求偶总时间、平均每次求偶时间、长于5s的求偶时间显著正相关(P(0.05),与求偶频率不相关(P=0.951)。NP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斑马鱼求偶时间,进而影响产卵量。斑马鱼求偶时间有望作为评估水体NP污染有效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