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钦红景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从云南产德钦红景天Rhodiola atuntsuensis(Praeg.) Fu 的根及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8 个化合物。根据各项光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其中一个新黄酮甙的结构为3 , 5 , 7 , 8 - 四羟基-黄酮4′- 氧- α- L- 鼠李糖吡喃甙, 命名为德钦红景天甙(rhodiolatuntoside, 2) , 另外7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草质素- 8 - 甲醚(herbacetin - 8 - methylether,1) , 槲皮素(quercetin ,3) , 芦丁(rutin,4) , 酪醇(tyrosol,5) , 红景天甙(salidroside,6) , 没食子酸(gallic acid,7) 和β-谷甾醇( - sitosterol,8) 。  相似文献   

2.
法国产夏枯草中的两个新的乌索烷型三萜皂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法国产夏枯草(PrunellavulgarisL.)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乌索烷型三萜皂甙:夏枯草甙(pruvuloside)A和B;同时还分离到5个已知化合物:niga-ichigosideF_2,sericosid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葡荡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山奈酚-3-O-葡荡糖甙(kaempferol-3-O-glucoside),及arjunglucosideⅠ和niga-ichigosideF_1的混合物。它们的结构是通过波谱的方法证明的。  相似文献   

3.
西南金丝梅的黄酮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西南金丝梅(hypericum henryi)的地上部分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应用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二氢槲皮素,(2R,3R)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二氢槲皮素-7-O-α-L-双鼠李糖甙,槲皮素,槲皮素-3-O-α-L-鼠李糖甙和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  相似文献   

4.
慈溪麦冬甙A和B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慈溪产中药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m)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C27甾体甙--慈溪麦冬甙A(2)和B(3)以及已知甙ophiogenin3-氧-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木糖吡喃基(1→3)」-β-D-葡萄糖吡喃甙(2)和ophiogenin 3-氧-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木糖吡喃基(1→3)」「β-D-葡萄糖吡喃基(1→4)」-β-D-葡萄糖吡  相似文献   

5.
唐古特白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ler)系蒺藜科白刺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等症,其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从唐古特白刺种子中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甙、山奈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糖、槲皮素。前4个化合物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存在对我国白刺属植物分类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有植物白豆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国特有植物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Cheng) Cheng)的叶中分得14 个单体成分,主要以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中13 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2-guaiacylpropane-1,3-diol(1)、香草酸(2)、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3)、3,5-二甲氧基苯酚(4)、taxicatin(5)、5-oxym altol(6)、槲皮素-3-鼠李糖甙(7)、(±)-儿茶素(8)、蜕皮素(9)、β-谷甾醇(10)、葡萄糖(11)、(±)-10-nonacosanol(12)和二十八酸(13)。除β-谷甾醇外,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 和6 未曾从植物中直接得到过。另一单体成分经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初步推定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豆杉内酯(pseudotaxlactone,14)。  相似文献   

7.
栗柄金粉蕨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栗柄金粉蕨( Onychium lucidum ) 地上部分的甲醇抽提物中分到10 个成分, 经详细的一维、二维核磁数据分析, 它们被鉴定为: 木犀草甙(1) , 3 , 7 - 二甲基槲皮素(2) , 高山甙B (3) , 金粉蕨素(4) , 栗柄醇(5) , 金粉蕨醇B(6) , β- 谷甾醇(7) , 胡萝卜甙(8) ,齐墩果酸(9) 和蔗糖(10) 。栗柄醇系新成分。1 , 2, 9 系首次由金粉蕨属分到。  相似文献   

8.
半卧狗娃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 Griers)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4′,5,7-四羟基黄酮(1),3′-甲氧基槲皮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甙(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4),异鼠李亭-3-O-β-D-吡喃半乳糖甙(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6),异鼠李亭-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7),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龙脑7-O-β-D-吡喃葡萄糖甙(1),龙脑7-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2),4-烯丙基-1,2-苯本酚1-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3),5-烯-1β,3β,16β,22S-胆甾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16  相似文献   

10.
川明参根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药用植物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中分离出8个晶体,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8-二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Ⅰ),5-异戊烯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晶Ⅱ), procyanidin A-2(晶Ⅲ),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甙(晶Ⅳ),芦丁(晶Ⅴ),豆甾醇(晶Ⅵ),豆甾醇-葡萄糖甙(晶Ⅶ)及棕榈酸,硬脂酸的混合物(晶Ⅷ)。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